用孩子的眼光發現教育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代表作,自問世至今,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這本書用獨特的結構和語言向我們解釋了教學方法中最實用的教學理念「只有孩子才最懂孩子」。《窗邊的小豆豆》不僅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由於搗亂而被學校開除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收了他,「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門,它是由兩株矮樹組成的,樹上還長著綠油油的葉子,用小豆豆的話就是「從地上長出來的校門呀」。「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教室,它們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是小豆豆的電車教室。「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長小林宗作,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著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這期間校長只是微微笑著問幾句:「後來呢?」或者說:「原來是這樣的啊!」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節課,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課和每一節課的學習重點都寫在黑板上,然後說:「下面開始上課了,從你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吧。」於是小朋友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有人寫作文,有人做物理實驗,有人做數學題。慢慢地老師就會知道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和他感興趣的方式,以及思考問題的方法。巴學園也會自己策劃包含稀奇古怪項目的運動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如果上午就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裡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裡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麼令人羨慕。小豆豆在「巴學園」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
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異想天開,它對愛心、耐心、想像力等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知識的要求。但我覺得這是許多孩子的心聲。作者絲毫不採用理性話的語言,因為這樣會失去童趣。在字裡行間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種單純直白的語言,給予讀者更為深刻的啟迪和感觸。黑柳徹子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都是新鮮動人的場景,小豆豆也就在這所崇尚自然教育、順應孩子們自由天性的小學裡健康成長。
在我的眼裡,小豆豆非常天真、可愛、好奇心強,只要看見一個東西,只要感覺有趣就不顧三七二十一,就跳了上去,結果鬧出了許多的笑話。有一次,小豆豆看見地上有一張報紙,便出於好奇,一下子跳了上去,結果掉進了廁所裡。以後,她再也不敢跳躍了。這個充滿童稚可愛而又不懂規矩的孩子吸引了我,「小豆豆」是個特別的孩子,她會在上課時站在窗邊呼喚宣傳藝人,會和小草聊天,會對小燕子打招呼;她愛交朋友,無論是美麗的美代,還是患了小兒麻痺症的泰明,或者是永遠也長不高的高橋君,亦或是她家裡的那隻叫洛基的小狗。她喜歡他們,他們也喜歡「小豆豆」,為了美代她會放棄漂亮的蝴蝶結;為了泰明,她會讓他笨重的身體騎在自己的身上爬上自己的樹,讓他也能看到在樹上可以看到的世界;為了高橋君,她會停下自己飛跑的腳步,陪著他一起走;洛基每天都送「小豆豆」上學,為了洛基,她會捂著被洛基咬傷的耳朵對媽媽說:「不關它的事,別罵它。」;她還會幫聰明的阿泰削鉛筆,無論他是否喜歡自己。
而「巴學園」也同樣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巴學園」的特別之處,讓小豆豆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心,用廢棄的電車做教室。吃飯前要唱一段《飯前歌》。有時,整個下午都是散步,小豆豆第一眼看見這個學校時,心裡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校長小林先生很有創意,他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他上音樂課時教學生們韻律操,她還規定每個學生的盒飯裡必須有素菜和葷菜,小豆豆在這位小林先生的指導下,成為了一名的學生,小林校長熱愛大自然,他希望人們儘可能地保持大自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