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趙春青
夏天來了,蚊子也來了。這種小蟲嚶嚶嗡嗡,成群結隊,神出鬼沒,只要瞅準機會就毫不留情地咬你一口,讓很多人不勝煩擾。自古以來,眾多文人墨客對蚊子是口誅筆伐,寫下了許多詩文,細細讀來,倒也不乏情趣。
晉朝的博選在《蚊賦》裡痛說蚊子的危害:「眾繁熾而無數,動聚眾而成雷。肆慘毒於眾生,乃餐膚以療飢。妨男工於農田,廢女紅於杼機。」蚊子聚眾滋事,飲人膏血,不僅有礙人體健康,更讓人無法專心工作,人人都恨不能親手誅之而後快。
「五月中夜息,飢蚊尚營營。但將膏血求,豈覺性命輕。顧己寧自愧,飲人以偷生。願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唐代孟郊的這首《斥蚊》詩揭示出蚊蟲吸血是自然本能,為了延續生命與繁衍後代,才不惜冒險而偷生。宋代範仲淹有一首五言詩《詠蚊》:「飽去櫻桃重,飢來柳絮輕。但知離此去,不用問前程。」詩人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蚊子吸血前後的形象,吸飽血時如櫻桃之渾圓,飢餓時如柳絮之輕飄,可謂形象至極;同時又譏諷了蚊子嗜血貪婪的本性,豈不知其好夢不長,最後結果是被人巴掌一拍見了閻王,下場很不妙,令人讀後頗感痛快。
被蚊子叮咬後,不僅奇癢難忍,更主要的是蚊子還會傳播多種疾病。「斯物雖微細,中人初甚輕。有如膚受譖,久則瘡痏成。痏成無奈何,所要防其萌。」唐代白居易的《蚊蟆》詩道出了蚊子叮咬對人體的危害,對小小的蚊子,千萬別掉以輕心,一旦染成重病,後悔晚矣。
古代文人常常「以蚊喻人」,針砭時弊,諷刺貪官汙吏。韋楚老的《江上蚊子》曰:「飄搖挾翅亞紅腹,江邊夜起如雷哭。請問貪婪一點心,臭腐填腹幾多足?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雙睩。怕君撩亂錦窗中,十軸輕綃圍夜玉。」借蚊子諷喻世風,把橫徵暴斂的豪門權貴的醜惡嘴臉描摹得生動之至。明代陳大成的《蚊》詩曰:「白鳥向炎時,營營應苦飢。進身因暮夜,得志入簾帷。噓吸吾方困,飛揚汝自嬉。西風一朝至,蕭索竟安之。」詩人表面是詛咒蚊子,其實是痛斥趨炎附勢的奸佞小人。
至於如何驅蚊,人們也是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元稹詩云:「蚊幌香汗溼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蚊廚」就是指蚊帳。蒲松齡的《驅蚊歌》中寫道:「爐中蒼朮雜煙荊,拉雜烘之煙飛騰。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詩中不僅提出驅蚊的方法,還倡導人們應當保護和利用蚊子的天敵來除蚊。
相比之下,也有不少人對蚊子的騷擾並不當一回事。南唐楊鑾《即事》詩云:「白日蒼蠅滿飯盤,夜間蚊子又成團。每到夜深人靜後,定來頭上咬楊鑾。」反正每天夜裡蚊子都要來叮咬,習慣了無所謂了,就讓它咬去吧!詩句幽默風趣,讀後讓人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