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恣蚊飽血
【成語拼音】zì wén bǎo xuè
【成語釋義】恣:肆意,隨意,放縱。任由蚊子吸血而不去驅趕,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二十四孝之一,形容非常有孝心。
【成語出處】《二十四孝》: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解釋:晉朝人吳猛,八歲兒童,非常孝順,伺候父母極其周到細緻。他的家境貧寒,睡覺的地方沒有蚊帳。每到夏天夜間,很多蚊子咬人,吳猛讓蚊子隨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飽。雖然蚊子很多,卻不驅散,惟恐飛離自己去咬父親。愛護父親之心無微不至。炎熱的夏天夜晚沒有蚊帳,蚊子多也不敢驅趕一隻。讓蚊蟲隨意噬咬自己吸個飽只為不飛到親人的房裡去。
【近義詞】臥冰求鯉 刻木事親 懷橘遺親
【成語造句】
我國自古以來即有「二十四孝」,臥冰求鯉、恣蚊飽血的故事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中華民族「孝」的精神也得以傳承,綿延不絕。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有一個叫吳猛的人,字世雲,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吳猛自幼就非常孝順。當其他八歲的小孩子還在父母的庇護下撒嬌時,吳猛就已經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了,我們來看看他這麼小的年紀到底是怎樣孝順父母的。
剛入夏,吳猛發現父母的眼睛老是布滿血絲,紅紅的,沒有一點精神。他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經多次細心的觀察,吳猛發現了原因。
原來吳猛家境非常貧寒,住在偏僻落後的地方。屋子破舊,又靠近小河邊,蚊子非常多。可家中又窮得買不起蚊帳。所以每逢夏夜,滿屋子的蚊子便嗡嗡地晌,叮得父母這裡一個包,那裡一個包,攪得父母睡不了覺。而且父親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到外面幹活兒,在外已經被炎炎烈日曬得頭暈腦脹、筋疲力盡了,回來後需要好好地睡一覺,第二天才有精神和體力繼續幹活。而母親也要大清早就到外頭去幫傭,賺一點錢補貼家用。勞累了一天的母親也疲憊不堪。父母本應該好好地休息,可都因為蚊子叮得睡不好,經常眼睛裡布滿血絲。
吳猛非常心疼父母,很是著急。他想來想去,最後乾脆就把衣服脫掉,先去躺在床上,任憑屋子裡的蚊子來叮咬他。儘管蚊子那麼多,都圍在他的身上,他還是忍耐著。為了父母,他能忍受著痛、忍受著癢,忍受這些蚊子在他身上任意地叮咬。因為他怕他趕走了這些蚊子後,蚊子再去叮咬他的父母,他不忍心讓父母被咬,就希望蚊子叮了自己之後,不要再去咬父母。結果吳猛經常被蚊子咬得傷痕累累,滿身是包。
他這樣堅持了整個夏天。他是個多麼孝敬和體貼父母的孩子啊!用自己的身體換來父母香甜的睡眠。小小的年紀,就這樣至情,這樣體貼父母,實在是非常感人。
父母養育兒女,整天擔心孩子吃不好,擔心出門發生意外,可以說照顧得無微不至。尤其到炎炎夏日,父母會用一切方法驅蚊蟲來保護孩子細嫩的肌膚。如果孩子撒嬌,父母會把孩子抱在懷裡摟一摟、拍一拍。
在寒冬裡,怕孩子半夜踢被子,母親會多次起來照看孩子。任何一點點的傷害,父母都會感到不安和心疼。父母不計一切的辛勞,只希望孩子能在安全、溫暖、保護當中茁壯成長。父母愛護自己的子女是如此情深,那麼為人子女的怎麼不能像吳猛這樣,給父母一點回饋?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向吳猛學習,體貼父母,報答我們父母的親恩。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
蘇軾很有名的一句詞,怕是很多人都用錯了
李白給寡婦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被譽為「最誇張的雪詩」
半夜裡白居易被凍醒,寫下了一首很有趣的詩
元稹很傷感的一首詩,開篇與眾不同,結尾直擊人心
蘇軾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就天黑了
唐朝最花心的詩人,卻娶了最賢惠的妻子
80歲老翁娶了18歲少女,蘇東坡得知後寫下一首詩,後兩句成千古名句
宋朝一位名妓寫的這首詞,寫盡離人苦,讀後千行淚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全篇把楊貴妃吹上了天,卻成就一對千古名句
蘇軾被老友的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了一首詩,流傳千古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李白最奇怪的一首詩,故意少寫一句,卻被賀知章讚嘆「泣鬼神」
隋煬帝也有一首《春江花月夜》,絲毫不輸張若虛
楊貴妃也會寫詩?是的,而且寫得還很好呢!
這首唐詩僅27個字,背後的愛情故事比梁祝更動人
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殺人才是主業
史上最有用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次
劉禹錫在烏衣巷寫下千古名句,清代一位詩人寫詩挑戰,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