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拼多多、趣頭條告訴我們,一切商業均有機會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不知道17年下半年至今,整個網際網路圈子,乃至商業圈給你啟發最大的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哈!而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其實一切商業一切領域,皆可重塑,皆有機會。不是窗口期已過,而是現在更加要求創造力了。

一、那些紅海闖出一片天空的產品

1、當我們覺得線上獲客成本異常高企,大家紛紛轉向線下的時候,突然殺出一個趣頭條,據內部人士透露獲客成本一個用戶僅三塊錢!

他直接誕生在新聞資訊這個紅海市場,當我們還在討論今日頭條如何顛覆新聞市場,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應對乏力,騰訊還專門出了天天快報去抗衡,結果轉眼一看,頭條已經增長放緩許多,天天快報數據下跌,而趣頭條一路狂奔。

最可笑的是,當社會廣泛注意到趣頭條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增長乏力……..

2、當我們覺得強關係有微信,弱關係有微博,陌生人社交有陌陌探探的時候,抖音殺出來了,而且抖音起源的音樂、表演類短視頻,前有小咖秀曇花一現,後有musical.ly美國爆火但國內就是沒動靜,回到17年3月前讓很多人去看抖音,估計也想不到今天這樣邁向中國instagram的趨勢。

3、當我們覺得電商平臺肯定沒戲了,有做了十幾年依然紅火的淘寶、天貓,還有京東、唯品會這樣的中生代,新生代還有網易嚴選等等,還能做啥電商平臺呢?結果拼多多強勢崛起。

以上的,新聞資訊、社交社區、電商,都是我們一直認為一片紅海,競爭慘烈的地方,卻還是有人跑出來了,甚至獲客成本比我們想像得還低!(有時間的話寫一篇文章專門分析這三個產品的社交傳播軌跡)

二、為什麼說一切紅海皆有機會1、社會在飛速變化

這句話看起來很沒有營養,卻往往是我們忽略的。人容易被身邊瑣事困擾,對社會宏觀的變化缺乏認知,甚至滯後好些年,導致錯失機會。

比如CNNIC統計2017年底網民人數達到7億7200萬,比16年新增4000多萬,那麼新增這4000多萬人,都會成為什麼app的用戶呢??一定就是我們用的微信、淘寶的用戶嗎??

比如政治上的收緊,說起來就那麼幾句話,禁止了xxx,鼓勵xxx,但落實到商業上,可能就是原來的幾個玩家玩不下去了,但原來的用戶總得找替代的事情幹,這個就是機會。我就有朋友原來拍幾條嘻哈的片子,現在禁了,轉拍地方宣傳片,聽他說反而賺錢更多。

比如經濟上一帶一路,意味著專攻阿拉伯市場的公司將有更多機會,開發過面向穆斯林應用的公司和個人將更吃香。

以上種種社會的發展,都是很大的機會,都有可能誕生新的獨角獸甚至巨頭。

2、用戶興奮閾值在提高,並且需要持續餵養

我們常常只是認識到某個需求的存在,而沒有考慮到這個需求要滿足的上限和下限在飛速變化

比如對美的追求,僅僅是普通的唇膏色號已經無法滿足女生對美好唇色的興奮閾值提高的需求,於是市場上唇膏色號越來越多,直男紛紛懵逼;高價的護膚品化妝品也無法滿足女生對皮膚保養的興奮閾值,於是各種高科技紛紛上場,潔面儀等各種美容儀器層出不窮。

對美的展示的興奮閾值也在不斷提高,從十幾年前PC時代用個人模糊的照片做QQ頭像到幾年前的美圖秀秀照片到現在各種高級美顏、拉腿等;純粹靜態秀已經不興奮,要美美的視頻,於是14年美拍火了;僅僅秀自己好看已經不夠high,還要秀才華秀身材,沒有才華的也想蹭點簡單易上手的,反正就是要變著花樣秀自己顏值高身材好,於是抖音火了。

人的欲望是沒有上限的,得隴望蜀是最基本的人性之一,在「我要的我現在就要」的時代,僅讓用戶爽已經沒有意義,要想清楚用戶爽、興奮的閾值在哪裡,而且還必須持續讓用戶爽下去,但每下一次的爽,興奮閾值都是更高的,這是一個需要持續餵養,持續滿足的行為,這裡面就蘊含巨大商機。

3、原成功產品的路徑依賴和內耗嚴重,新闖入者沒資源只好另闢蹊徑

原成功產品由於之前的成績、以及積累的用戶數據等,會覺得自己是對的,即使優化也是小修小補,很難大刀闊斧去改變。

為什麼短視頻社區覆蓋娛樂和社交屬性,明明騰訊的社交和娛樂那麼強,抖音和快手卻都不是騰訊的產品?看看現在復活後微視就知道了,騰訊放不下已有的QQ關係鏈,又想拓展陌生人關係,又強推PGC內容,同時還夾一堆微信熟人的內容一起,可以說騰訊把所有他覺得能給你推的內容和關係都在微視裡面做了曝光,然而這真的是目標用戶在短視頻應用場景中要的嗎?

當然這也不能只怪產品,畢竟原成功者裡面利益方太多了,每個利益方面都想分一杯羹,都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內耗嚴重,加上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難以破局。

而新闖入者則是沒辦法,沒有原來霸主的資源積累,只好想新的辦法了。抖音沒有騰訊的關係鏈可以導入,那就只能先把部分達人扶起來,通過挑戰引導產出內容,通過推薦分發,讓普通人去模仿引爆挑戰,形成良性的社區後用戶再自發的產出更多內容;趣頭條既沒有騰訊新聞的渠道資源、也沒有頭條的推薦算法分發,於是把遊戲的獎勵機制配合著現金打造出對鄉鎮用戶極具吸引力的師徒模式開始病毒式傳播。這既是新進入者的無奈,也是逼著他們另闢蹊徑的辦法,用完全不一樣的打法,才能立足。

三、我們怎麼辦1、要有敢想、能贏的信念,不要有xx不可戰勝的想法

一個領域成功者的可怕,不在於他實力多雄厚,而在於他對後來者心理的震懾。就像幾年前提起騰訊大家就覺得他又有錢、又有社交關係鏈、產品又遍布各個領域,到處都是紅海沒法出頭,結果騰訊自己死磕的電商都跑不出來,反而拼多多基於騰訊的關係鏈傳播跑出來了。

所以要想重塑一個領域,首先自己要敢相信這個領域還有機會,還能用不同的打法去顛覆已有的格局,不要一開始就認慫就放棄。

2、開放,don’t judge, to create

胸懷一定要足夠開放,千萬不要去judge一個事情對還是錯(不涉及到原則、法律等問題時候),存在即合理,與其去judge,不如去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他的邏輯是怎麼樣的,有什麼能去為我所用。比如說起趣頭條的師徒模式,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嗤之以鼻,覺得趣頭條內容很low,用戶也很low。

但誰說陽春白雪,孤芳自賞就是對了?幾年前大家提起頭條都覺得他在剽竊,但現在呢?估計很快大家對字節跳動這個公司的稱呼不再是頭條了,而是抖音,滿世界都在研究抖音怎麼火的。野蠻生長很正常,重點是研究這個野蠻生長背後的套路,能否為我所用。

工作幾年後發現一直保持開放真的很難,人很容易會陷入自high中,也會不自覺去判斷誰對誰錯,所以保持開放其實是一種反本能,是要不斷讓自己走出舒適圈不斷否定自己固有認知的,希望大家能時刻給自己提醒:保持開放。

3、敢於質疑現有的,時刻保持不爽

記得去年4月份我剛體驗抖音時候訪問過一個上面的達人,深入交流了蠻多,最深刻的是她其中一句話:「QQ都是中小學同學,很多不聯繫了,覺得以前很幼稚;朋友圈大家都裝逼,發上去的都要是最美的;微博懶得用,沒有人會看我。只有在抖音我又敢拍又敢發還有很多人看我。」 所以我們真該好好重新審視身邊的一切,他們真的如此無懈可擊嗎?

人的惰性太強大,我們很容易會把習慣當作是合理和最優解,所以時刻保持不爽,也是一種反本能的行為,要時刻保持對自己當下使用的產品進行思考,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拷問。

四、結語

就像現在大家說產品思維很重要一樣,個人看來一切商業皆可重塑、一切紅海皆有機會的思維也很重要。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社會只會變得越來越快,三五年之間如果自己變化較小,就已經落後社會一大截了,更別提一成不變。如果不主動去思考怎麼去重塑身邊的一切,那麼有一天自己習慣的一切只會被別人重塑,自己的命運也只能掌握在重塑這些的人(甚至是人工智慧或機器人)的手中。

多去思考怎麼重塑,哪裡有機會,即使最後自己沒有創業、也沒有改變一個領域,至少在劇變到來的時候可以快速適應,快速接軌和擁抱,而不是一臉懵逼。何況在這個動蕩的時代,在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安全,還不如自己多思考怎麼重塑,多發現些機會,等時機成熟自己單幹。共勉。

 

作者:楊家俊(微信號公眾號:產品經理楊家俊),校招時獲得騰訊、阿里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offer;3年騰訊產品經理經驗,大學曾公眾號創業「吃喝茶山劉」,經歷過創業小團隊幾萬用戶的產品到騰訊上億用戶的產品

本文由 @楊家俊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圈層思維——頭條抖音「信息繭房」、拼多多趣頭條「下沉」市場
    隨著拼多多、字節跳動、趣頭條、抖音快手等等企業把三四五線城市扒了個底朝天后,今年小到三歲小娃、大到八十老太,嘴裡都能喊一聲「下沉市場」了。草根圈的流量之龐大,今年確實是讓我們目瞪口呆。頭條系一直標榜要做信息繭房,何為信息繭房呢?簡單來說就是你看到的信息是你想要看到的信息,這是去中心化後的必然產物。網際網路以微信誕生為標誌,去中心化的開始就是今日頭條的爆發(重點是抖音的爆發)急劇加速了去中心化進程。
  • 拼多多、趣頭條、餓了麼、小紅書的爆發,上海網際網路勢力閃電反攻
    目前,上海誕生了很多優質的網際網路公司,覆蓋電商、內容、外賣、出行、金融等諸多場景,可以說,拼多多、趣頭條、餓了麼、小紅書、淘集集等等的崛起,也已經證明,上海不僅僅可以誕生出巨頭,而且擁有十分優質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上海網際網路勢力全面閃電反攻,其實,已經開始了。
  • 資訊界「拼多多」?細數「七宗罪」!旗幟鮮明地唱空趣頭條
    來源:港股挖掘機趣頭條,號稱資訊界「拼多多」,不管你是想進去喝湯,還是賭它完蛋,看完這篇文章再動手不遲。這一點,趣頭條在招股書中也很坦誠:「我們缺乏網際網路新聞許可證可能會使我們受到行政處罰,包括停止提供新聞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或停止向我們提供第三方提供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命令。」感謝美國證監會,企業必須得實話實說,不然我們也不會知道原來靠「提供新聞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趣頭條,是隨時有可能被行政處罰給「停止」的。
  • 焦點分析|拉萌新送紅包,我在B站看到了拼多多和趣頭條的影子
    圖片來源:B站這樣的「網賺」活動已經屢見不鮮了,無論是趣頭條、拼多多還是抖音、快手,這些流量平臺都是該模式的資深玩家。這一次,做莊的是B站。但,這又很不B站。在活動推出後,有B站用戶說道,「以為自己打開了拼多多」,也有更多B站用戶在討論「B站愈發地抖音快手化」。
  • 反常識的趣頭條:亮點、槽點、「鑰匙」
    再看整個市場盤子有多大。在中國這個金字塔的社會結構中,趣頭條、拼多多、今日頭條瞄準的是底部和腰部市場,用戶群體龐大。值得注意的是,米讀並不靠趣頭條導流,面向的是全域市場,一二線用戶和三四線用戶佔比基本持平,且年齡從20歲以下到50歲以上均有分布——一款面向不同市場的獨立APP再次成功,驗證了趣頭條團隊持續打造爆款內容產品的能力。而且其增速比趣頭條更快,米讀DAU突破200萬用了154天,趣頭條是180天。
  • 趣頭條的「積分激勵」哲學密碼
    2018 年最耀眼的明星非拼多多、趣頭條莫屬。拼多多成立於 2015 年 9 月,用 2 年 10 個月完成了上市,首發估值 210 億美金,創造了最快上市記錄;然後兩個月後,成立於 2016 年 6 月的趣頭條刷新了拼多多的記錄,僅用 2 年 3 個月就完成了上市,首發估值19. 8 億美金,恐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人能打破。
  • 下沉的趣頭條,需要實現增長
    發展到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不僅包含了豐富思維的知識,還有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內容。而一旦一個內容平臺與商業有了聯繫,就會在經營上出現更加複雜的運行模式。趣頭條就是做信息傳遞的內容平臺,通過信息流廣告的形式變現,很像資訊界的「拼多多」。這一點從他們的用戶群體屬性也可以看出,兩家都是依靠五環外市場起家的企業,在下沉市場佔領一席之地。
  • 騰訊布局三四線城市 快手、趣頭條、拼多多、輕鬆籌分位佔領不同心智
    比如,快手、拼多多、趣頭條、輕鬆籌等都在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區域發展成為現象級產品,獲取了巨大流量實現了自己的業務版圖。  下沉市場背後的騰訊身影  孤立來看,這些現象級品牌的崛起可以說頗有黑馬之姿,但實際上存在著內在的共通邏輯——下沉巨頭們的飛速發展,離不開背靠騰訊超級流量池的支持,騰訊同時是快手、拼多多、趣頭條、輕鬆籌這下沉市場四大天王的股東,提供了巨大流量支持。  以業務形態而言,對於布局下沉市場,騰訊有著相當的迫切性。
  • 從「花小豬」學:一切商業皆有可能
    花小豬是滴滴旗下的一個新業務,主打下沉市場,被稱為「打車界的拼多多」;大額度的優惠券和返現的設計吸引了很多用戶,滴滴也為花小豬做導流;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花小豬這一策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趣頭條Q3財報】:虧損收窄,實現盈利成當務之急
    目前,米讀在快手上的短劇帳號總粉絲量已破千萬,全網總播放量突破14億,單集播放量最高超5000萬,集均播放量也高達500萬。 此次財報中,趣頭條還公布了兩項人事變動:戴永波因個人原因辭任公司董事,2020年12月16日生效,戴永波辭職後,趣頭條董事會現在由6名董事組成。
  • 陳歐入場短視頻之戰,「刷寶」能用「趣頭條+抖音」的模式突圍嗎?|...
    記者 | 靜婷編輯 | 苑伶、方婷在趣頭條用 27 個月掛牌上市、首日五度熔斷的戰績驗證了「下沉市場 + 返利」的商業模式之後,這套打法開始復用在各類產品上:獨角獸「連尚文學」用廣告+免費閱讀圈住千萬用戶;羅永浩站臺的「聊天寶」則想切社交的蛋糕。
  • 灰色趣頭條:騙用戶,騙廣告主,騙股民
    隨後,「最快IPO」、「資訊界拼多多」、「獨角獸」、「5次熔斷」等標籤接踵而至,趣頭條迅速收穫大批關注,比如李玉這種一線城市的白領。與此同時,它通過「閱讀賺金幣」、「收徒」迅速裂變的模式備受爭議,平臺充斥著大量處於灰色地帶的「黑五類」廣告。
  • 春節紅包大作戰:百度贏了,頭條普惠,蘇寧最良心,拼多多套路深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節期間紅包大戰的參與主體已經不限於微信、支付寶或頭條,而是迅速拓展到絕大多數短視頻、信息流和電商類APP之中。比如,今年春節期間參戰的APP或平臺,包括騰訊系、阿里系、百度系、頭條系、快手、蘇寧易購、拼多多、惠頭條、趣頭條等眾多APP。
  • 頭條系社交夢碎,「綠洲」殺進前三,拼多多霸榜社交電商
    3、App Store總榜Top 10:「拼多多」、「淘集集」、「萌推」在App Store總榜Top10 出現時間均超過 10 天,社交電商在用戶中依然吃香。4、分類熱門領域:攝影與錄像榜、娛樂榜、圖書榜變化大,社交榜中騰訊系依舊穩固,僅綠洲最高攪動了第三名位置。
  • 極光大數據:2018年趣頭條研究報告(附下載)
    從2016年6月正式上線,到2018年9月納斯達克上市,趣頭條僅僅用了兩年零三個月,發展之快超過拼多多。極光大數據(NASDAQ:JG)發布《2018年趣頭條研究報告》,從產品概況、運營數據、用戶畫像、用戶調研等角度全面分析被稱為「下沉市場四大天王」之一的新生態內容資訊APP趣頭條。
  • 補貼C位出道的趣頭條,怎麼就被快手頭條偷了家?
    編輯導語:拼多多、快手、趣頭條,這三者曾被媒體合稱為下沉三巨頭。如今,拼多多和快手依然蓬勃發展,而趣頭條卻後勁不足、發展緩慢。本文作者以靠補貼發家的趣頭條為例,分享一些對於網際網路補貼模式以及金字塔底層財富的看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有三家特別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曾名動一時。
  • 特價版淘寶 阿里的「拼多多」?
    拼多多打造「真香節」,阿里便高調推出升級版「一元更香節」。拼多多用「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淘特價便用「一元包郵」來爭搶用戶。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採用C2M短鏈路模式扶持數千家工廠品牌升級,淘特價則發布C2M 戰略,通過工廠直供為用戶打造超低價產品。死磕拼多多,淘寶特價版負責人汪海卻放話:「我們和拼多多不一樣」。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
    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採用C2M短鏈路模式扶持數千家工廠品牌升級,淘特價則發布C2M 戰略,通過工廠直供為用戶打造超低價產品。  死磕拼多多,淘寶特價版負責人汪海卻放話:「我們和拼多多不一樣」。  而就在前一年,主打三四線以下消費市場的拼多多初成立,並悄悄收割起傳統電商平臺所拋棄的那部分流量。到了流量封頂的時代,被忽略的下沉市場成為了最豐富的那支礦脈,抓住「未消費經濟」機會的拼多多、快手以及趣頭條迅速崛起。  拼多多和趣頭條的成功上市,讓玩家們紛紛將目光鎖定在流量擴張上面,蘊藏著巨大流量的下沉市場,成為了巨頭們競相搶佔的高地。
  • 玩不動金錢遊戲的趣頭條:撕開了內容多元化口子
    玩不動的金錢遊戲 趣頭條曾創造神話,從APP上線到赴美上市僅用時2年零3個月,速度之快鮮少有人匹敵,連電商黑馬拼多多上市都需要3年時間,其他網際網路企業用時更長。而趣頭條創造神話的實力來自下沉市場紅利以及獨特的「網賺」激勵機制。 網賺是一場金錢和流量的遊戲。
  • 微信裡的機會,拼多多只是個開始
    基於關係鏈的傳播帶來了拼多多、雲集和趣頭條這樣的機會,而這背後其實是兩類流量機會:第一個機會是更廉價的流量獲取方式,目前的玩法有四種,拼多多的拼團,雲集的分銷,薄荷閱讀的裂變(也就是人拉人的模式),享物說的砍價,也許還有更創新的玩法,我們也在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