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力和道德力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關鍵到底在哪裡呢?筆者想從精神動力所包含的知識力和道德力等方面破題,尋求使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力量。

人的精神動力有不同的層次

「任何精神都離不開物質,因為「『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黴,受到物質的『糾纏』。」關於精神問題,馬克思這樣說。人類社會發展實踐表明,對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不懈追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物質動力與精神動力相互交織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使得人類文明走向更加輝煌燦爛。

拿破崙曾說:「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遠來說,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相對於物質動力來說,精神動力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並且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精神動力的作用尤為重要。

人的需要具有不同層次,因此人的精神動力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們可以根據精神因素具有不同層次的特質,把精神動力劃分為不同層次。人的本能、情慾、激情等精神因素激發所產生形成的精神動力,是最低層次的精神動力。這一層次的精神動力主要是人們在滿足最低層次需要過程中所產生形成的,如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馮友蘭提出的為滿足人的自然境界而產生的需要。人的愛情、榮譽、興趣、志向、尊重等精神因素所激發的精神動力,是較高層次的精神動力。如馬斯洛提出的滿足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馮友蘭提出的達到功利境界的需要。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等精神因素所激發的精神動力,是高層次的精神動力。如馬斯洛提出的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馮友蘭提出的達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職能是激發人的精神動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在於其主要探究人的思想觀念、精神世界問題,著重解決的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它通過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彰顯:一方面,能夠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提供正確的精神動力導向;另一方面,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職能。

思想政治教育所提供的精神動力歸根結底可分為知識力和道德力這兩種形式。知識力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產生形成的精神動力;道德力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所蘊含著的道德素質、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形成的精神動力。

關於知識的力量,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顯然,一個明智、聰慧、精密、深刻、善辯的人潛藏著巨大的精神動力,其能量的釋放會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量。正是由於知識的力量作用,特別是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導的力量作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促使人類社會飛速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理論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不僅具有理論教育的一般特性,而且具有其特殊性,它所蘊含著的思想道德素質、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相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所提供的精神動力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所迸發出來的道德榜樣力、情感力、意志力等精神動力更為根本、更為重要。為此,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絕不要僅僅局限於對其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應該傾向於開發挖掘其所蘊含的道德力量,更應該傾向於對道德力的內化,引起人們在心靈上的共鳴,並且能夠把道德力轉化成為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此,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絕不僅僅局限於知識傳授、知識學習方面的評價,而應該傾向於對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思想道德素養提升的評價。

令人遺憾的是,當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知識化傾向。具體表現為,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往往傾向於對完成了多少教學工作量、發表了多少有關教學改革方面的學術論文與專著、召開了多少次教學改革方面的學術會議等外在方面的關注,把本來屬於手段的東西當作目的本身,偏離了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這一本質訴求,其實效性是可想而知的。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就應該把「立德樹人」這一道德標準作為衡量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敗與否的根本標準。

從道德力的視角來激發大學生主體的精神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務就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它要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其內在的激情、熱情能夠得以迸發,為他們的社會實踐提供正確而強大的精神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動力,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信仰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高尚的精神動力,從而健康地成長和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供的精神動力,主要通過知識力和道德力這兩種形式。其中,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信仰等知識方面的傳授,所激發出的精神動力就是知識力;而對於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信仰等道德觀念方面的薰陶,所激發出來的精神動力就是道德力。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高低關鍵在於其精神動力的開發過程中能否凸顯道德力的作用,並把道德評價標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標準。

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多年以後可能會遺忘,但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學生一生的財富,會讓他終生難忘。

因此,從道德力的視角來激發大學生主體的精神動力,理應成為今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這樣才有利於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作者單位: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東飛系該校教授,本文為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動力問題研究[13A082]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28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氣
    改革開放時期,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學科化、精細化發展需要,我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高校設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專門設立了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並在全國高校啟動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逐漸向理論化、系統化、人本化方向發展。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方面的自信已經由對傳統經驗的自信轉向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自信。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探究
    新時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將網絡嵌入高校育人實踐,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一重大政治判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勇於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充分發揮網絡育人功能,引導和栽培好大學生,培育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基於突發事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價值和路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及價值早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體現黨的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和「魂」,既要統領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又要貫穿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學生黨支部就是班級的「火車頭」,充分肯定黨支部建設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
  • 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是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和觀念,它是屬於思維意識形態範疇。推動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核心任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踐行法治理念,對於培養大學生道德素養,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舉措
    現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就業競爭機制的不斷健全,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校教育育人的環節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因此,高校應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學過程中,而保證其牢固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構的變遷與整合
    網絡信息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特點,深入研究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傳播規律與信息接受規律,不斷改進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手段和機制,擔負起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使命。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中心工作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二)從國內來看,我國社會正處在劇烈的變化之中,社會意識形態隨之轉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必須要積極回應社會變化之問,為建設好共有精神家園、維護好我國意識形態安全貢獻力量。  (三)從高校來看,過去一段時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交鋒和鬥爭不力等問題。
  • 多維度加強新時代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高校各級工會組織也應該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教職工新的思想變化,結合高校工會參與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提升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系統性的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
  • 黃建軍 趙倩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內在邏輯與路徑優化
    事實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辯證統一、同向同行的,這既是理論層面規範性決定的,又是現實層面的必要性所賦予的。從理論層面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既具有目標上的同構性,也具有功能上的互補性;現實層面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卻存在一定的結構失衡,使得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具有現實中的必要性。
  • 餘斌: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
    當然,國家是由人組成的,其中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是國家的代表。因此,國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就意味著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至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微信公眾號:思政學者)實際上,習近平同志早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就已經指出,「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創新的維度
    因此,把握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變遷,建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適應性,需要以承認思想政治教育的複雜性為邏輯前提,以複雜性理論為邏輯框架,切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的碎片化探索向內容、載體、話語的系統化創新轉變。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實現路徑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既屬於實踐範疇,又是一種對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的理論形態。從實踐過程來看,它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的一種方式方法的探索。從本質內容來看,它又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使其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理論探索。
  • 教育部表彰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教育部表彰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009-09-14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國廣大高校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打造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如何培養具有世界視野、高素質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黨組織要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領導,切實增強黨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決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質量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 高校輔導員要把握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寬高」
    原標題:高校輔導員要把握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寬高」   近期,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該《意見》緊握時代脈搏,內涵豐富,立意深遠,進一步明確了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所肩負的重要使命,為新形勢下推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進行了戰略部署與安排。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創新的必要性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由課堂教學結構、校園文化結構、網絡技術結構、個體心理結構、社會結構等眾多小系統,在精神生活空間、溝通交往空間、網絡虛擬空間、制度安排空間、社會生態空間的多層次互動中形成的超級複雜巨型系統。
  • 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日前召開的部屬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進一步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創新的實現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移動互聯技術等變量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高級複雜性系統演化成為超級複雜性系統。在超級複雜的移動網際網路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超級複雜性系統如何實現系統化創新,必然是一個超級複雜性問題。「科學方法和理論的進步不是在消除複雜性,而是在不斷發展複雜性現象。」
  • 集體經濟村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基於高校大學生赴南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日漸成為關注熱點。高校大學生赴南街村社會實踐說明,集體經濟村莊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高校 南街村 社會實踐 集體經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走進南街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
  • 貫徹落實「五位一體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作者: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田訓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