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規則和界限,給孩子安全感?

2020-08-28 恬淡之美

麗芳又在抱怨, 抱怨她的朋友玲玲對她不再真誠了,因為玲玲有些家裡的事沒有告訴她,後來因為說漏嘴才說出來。麗芳說的義憤填膺,好像玲玲這樣做,已經嚴重傷害了她們之間的友誼。

我和麗芳也是好朋友,我了解她喜歡八卦的習慣,喜歡打聽人家的家事。但是她人品並不壞,不會去傳播。所以當她的朋友沒有告訴她自己家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的時候,她馬上覺得玲玲對朋友不實在,不真誠。沒有把她當作朋友。

其實,麗芳的生氣是因為她非常想和玲玲靠近,在潛意識裡,她希望自己和玲玲是一體的。這就是她和別人的心理距離。也說明了她是一個沒有界限感的人。


自我界限的定義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有界限感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要為自己負責任,有選擇的能力。知道因果,敢擔當。安定獨立,有資源。無界限感的人,不會說不,貫徹力差,不能言行一致,願意替別人負責,處理關係難,無法獲得真愛,是受害者,喜歡抱怨,沒有自主感,敏感,易受他人影響。

麗芳就是一個沒有界限感的人。經常地抱怨,喜歡替別人負責。打探別人的隱私。所以自己活得特別累,對他人充滿了抱怨。這類人,更深層次的是因為自己的安全感不夠,所以極力想掌控住周圍的一切,以免自己受到傷害。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很容易產生界限感不強的現象。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隨著孩子的長大及時調整自己,依然把孩子當成幾歲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隨著孩子的生理成熟,孩子的交往範圍不斷擴大,父母更是諸多的不放心。所以會偷看孩子的日記,盯著孩子不要早戀等。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建立規則和界限,才能給孩子安全感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兩歲開始,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控制外界,開始了和父母的第一次對抗,這個時候,只要不是涉及到安全和危險的事情,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每個孩子,都是在親自體驗到自己的世界,才能有最真實的感受。

第二,給孩子一些隱私權。家長有時候特別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覺得這樣才是在保護孩子。這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為每個人都有不想讓別人知道的秘密,這也是一個人建立自主感的必要條件。所以尊重孩子的隱私,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第三,教孩子自我保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教給孩子自我保護是父母的職責。讓孩子知道那些地方,那些時間,那些人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對孩子的性教育,要提早告訴孩子。

第四,人際關係中的界限。我們不僅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還要告訴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捲入他人的界限,也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界限。這樣才能在人際關係中,做到保護自己,關係和諧。


界限是我們心的籬笆,而不是圍牆,當自我意識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可以拆掉,自如地做好自己,當自我意識不夠強大的時候,界限讓我們有足夠的安全感。朋友們,對照一下自己,看看在人際交往中,你的心理距離合適嗎?

相關焦點

  • 如何在自由中給孩子建立規則?
    那麼,生命的自由,如何得以保證呢?尤其是一個孩子在心理上如何保證能夠按照自己的內在指引發展,而不是受到來自成人環境的強制和壓迫呢?許多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們在家裡的自由和規則是如何把握的,我們的建議是,只要孩子不做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傷害環境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自由。
  • 如何建立家庭基本規則
    建立家庭基本規則是設定明確界限的最佳途徑之一。所選的規則要想可行,就必須是全家人都同意的規則,這些規則必須簡單、明確,易於考量和觀察。建立家庭基本規則也許是給予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方式,而這種安全感還是心靈上和身體上的雙重安全感。家規也能夠設定家庭中相互尊重、相互友好和相互公正的界限。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前面的文章提到了關於安全感的很多知識,今天就分享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安全感建立的時期分為4個階段:1、0到2歲是安全依附時期安全依附期建立孩子安全感,我認為最重要兩件事是建立規律和預先告知。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生後,世界對他們來說既是嶄新的也是陌生的,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無力的。孩子的安全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缺失安全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進而會阻撓孩子和外界環境的互動,等孩子成年後就會出現上述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那麼父母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 如何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家長需要學會「溫柔而堅定」
    1、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如今,家長們越來越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意識到「棍棒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儘量讓自己可以更溫柔、更有耐心,尤其是在孩子學習規則的重要時期,一方面孩子需要在愛中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在不斷的探索世界
  • 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建立?
    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是我們內心中追求的一種美好的感受。有安全感的孩子,內心會覺得我是可愛的,別人是愛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容易產生信賴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在傷心,害怕,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及時的出現和安撫,是帶給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父母就是孩子的加油站!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 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立規矩",規則的意義:別混淆了界限和限制
    作為一個正在教育孩子的家長,我個人認為立規矩很重要、但規矩的界限更重要,很多對"立規矩"的各種擔心,實際都是源自於他們分不清規矩的界限、和限制,在混淆界限、和限制時大腦被焦慮完全佔據。為什麼說立規矩比分清楚規矩的界限更重要?我們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我們為什麼要立規矩?
  •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適度的安全感是孩子人格完善的基礎。家長應該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與孩子相處的點滴行為做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安全的心理氛圍。不對孩子撒謊儘管明知對孩子撒謊不好,但家長還是會尋求這種看起來速效的方法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 童年的「安全感」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長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這樣說「安全感是人的第一願望」安全感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時應該首要關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每次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都會哭鬧不想和分別,這種依賴的表現正預示著孩子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應及時的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這對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自信、有安全感,他們的父母都有這些行為習慣。
  •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一般有這些表現,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變的很極端,作為家長我們首先需要知識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便於對症下藥,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下面幾種: 1、暴躁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脾氣性格很暴躁,常常表現在和身邊小夥伴玩耍中,他們稍一不順就會對身邊的夥伴拳打腳踢
  • 如何分齡補足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常常被我們提及的字眼。現在的很多父母都知道從小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但對於具體如何培養,不少父母又感到很迷茫。這需要我們深入到問題的根源——孩子安全感的匱乏,這個點上來做工作。安全感看不見摸不著,似乎很抽象。它到底是什麼,是如何產生的?安全感,指的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最初來源於孩子與養育者之間的依戀關係。安全型的依戀關係能帶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作為父母,我們怎樣在日常養育的細節中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呢?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 第三步,我們讀了一本《湯姆和傷心的魯魯》,這本書的對象是大卷,她教會大卷如何安慰傷心的朋友,如何幫助她走出陰霾。還有《我的爸爸叫Johnny》,和《只有媽媽也很好》。從關係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安全感就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間會得到尊重,不會隨意被人傷害;我們在世界上有規則保護,也不會被隨意處置。那麼是什麼家庭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呢?
  • 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有這幾種明顯的表現,父母早知道,孩子早開心。4 家庭關係不和諧即使嬰兒都能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負面情緒,家庭不和諧的因素導致孩子感覺爸媽無法保護自己,沒有依賴和靠山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建立安全感的3個方面:1 建立規律,預先告知各項事情的安排程序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需要制定合理的規律,讓孩子每天的生活步入一個安全的軌道,適應自己的生活方式。
  •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第一、高質量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度過一段有語言互動、有眼神交流、有肢體接觸的時間。現在大多的父母都是一邊刷著手機,孩子在一邊玩兒玩具。跟孩子零互動、零交流。看似「陪」孩子玩兒了兩個小時,其實是自己玩兒了兩個小時。
  • 2歲寶寶特別黏人,缺乏安全感,如何讓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
    那麼父母如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其建立安全感呢? 1】孩子童年的成長,父母不可缺席。 孩子在0~3歲的陪伴是最為重要,也是一個建立安全感重要的階段,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是其他親人無法替代的,儘可能的情況下多陪伴孩子成長。 2】當孩子犯錯時,要告訴孩子解決辦法。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我的家庭教育實踐是:為人父母的你必須與孩子分清界限。為什麼你要與孩子分清界限呢?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負責任、自律、獨立、勇敢、自信、誠實,但是孩子在我們家長自己身上卻看不到這些行為和品質。因為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家庭界限和具體尺度在哪裡?所以就會與孩子產生很多的矛盾。
  •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幫助TA建立界限感、學會保護自己?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我們擔心,孩子這樣會成為霸凌的對象。孩子的這位幼兒園老師真是很善於觀察也很負責,提出的「幫助孩子建立界限感」的建議也非常中肯。但讓媽媽不解的是,自己在家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為什麼孩子卻對別人的「侵犯」如此不敏感也不知道反抗呢?
  • 父母在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相反,如果我們給孩子立的規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讓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壓抑和扼殺,那麼這種規矩就是毫無作用的。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同理心。家是應該是港灣,而不是監獄。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和孩子的規則建立密不可分,孩子之所以難以養成好習慣,很可能是建立規則的方法有問題。
  • 與孩子做朋友,首先要建立在規則之上!
    家長和孩子成為朋友,放低姿態,傾聽見解,尊重選擇,這一點是沒有錯的,但是想要和孩子做朋友,首先要建立在規則上!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每個人都要有規則意識,這是生存法則。然而,很多家長和孩子做朋友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跟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 如何培養寶寶的安全感?除了信任外,還有這些需要你給孩子
    琳琳的老公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所以在結婚前,她老公就和她說「我以後一定會對你好,對我們的孩子好的,不會讓孩子再受我受過的苦」,琳琳很明白,老公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到自己沒有享受過的幸福感。的確,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獲取幸福的路上,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