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特別黏人,缺乏安全感,如何讓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

2020-12-24 騰訊網

所謂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

我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場景,也許是孩子的安全感還沒有完全確立。

場景一

朋友告訴我,她女兒今年兩歲了,最近特別黏人,她上洗手間,做飯,洗澡,孩子都纏著她不放。總是要求抱抱,即使孩子在玩玩具,玩得正高興,一旦發現媽媽離開,她也會立刻追上來,她幾乎什麼事情都不能做,讓朋友感到挺為難,難道孩子所有的需求都應該滿足嗎?

其實在孩子三歲之前,可以滿足的儘量滿足,不能滿足的時候只能讓孩子學會接受。這麼大的孩子還不懂得用花招和心機讓媽媽抱抱,或被關注,孩子表達的完全是出自天然的需求。另外孩子的安全感越足,她越可以接受媽媽走開一下,在媽媽能做到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孩子,抱一抱,黏一黏的需求,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場景二

有位媽媽說:她的孩子也是兩歲多,睡覺前總是抱著媽媽的一件衣服當作安慰物,常常放在鼻子旁邊聞,總是會說這是媽媽的味道。媽媽的理解是,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對安全感的需求。

其實,這樣滿足一下孩子,也可以緩解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害怕的感覺。當孩子三歲前,如果媽媽一直在身邊,可能孩子就不需要這些安慰物,但事實是,媽媽也不可能24小時都在,所以有一些孩子可能會找安慰我,當成媽媽不在時的替代品。比如那些柔軟,有媽媽或者自己氣味的東西,都比較容易成為孩子的安慰物。

心理營養中提到,媽媽穩定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安全感,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培養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在生活裡多為自己做主,做事情,比如:他餵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書包……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作出選擇,孩子可以做的都讓他充分動手嘗試,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都能增加他的一份安全感。

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可以放手讓孩子為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計較結果,如何讓他失敗,學習積累經驗,獲得自信。

如果反過來父母非常保護孩子,為她做這做那,孩子反倒容易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需要知道,過度保護其實是給孩子的安全感減分。

那麼父母如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其建立安全感呢?

1】孩子童年的成長,父母不可缺席。

孩子在0~3歲的陪伴是最為重要,也是一個建立安全感重要的階段,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是其他親人無法替代的,儘可能的情況下多陪伴孩子成長。

2】當孩子犯錯時,要告訴孩子解決辦法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父母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一頓臭罵,恐嚇,給孩子貼標籤,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畏懼,不敢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和碰到的問題與父母分享,向父母求援。

3】當孩子受委屈時,給予孩子保護者的姿態。

當孩子回家告訴父母他受了委屈,要先安撫情緒,再查問事情的緣由,不因孩子的過失責罵他,如果孩子確實沒錯,應有一定的給孩子申冤的行動,但也要教孩子寬容,不能得理不饒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去面對這樣的狀況。

4】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對孩子的尊重是讓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環節之一,尊重需要的是父母不高高在上,不強行灌輸,不代替選擇,不對孩子的意見,判斷全盤無理由否定,不對孩子的情緒或感受嘲諷,奚落,下斷言或貼標籤等。

5】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不可大聲吼罵

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教導時,不採用暴力語言呵斥責罵孩子,不大吼大叫,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6】答應孩子的事情

要做到。父母儘可能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和諧的家庭關係,適時的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好的方式,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敷衍和不守信,都會成為孩子與父母關係之間的裂縫,不及時修補,這道裂縫只會越來越大,當孩子成長到不再需要父母時,就再也沒有機會彌補了。

7】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樣最受傷害的還是孩子,孩子會害怕,會不自覺的把吵架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父母頻繁的吵架,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厭棄和不認同感。

8】不把孩子作為婚姻的籌碼,讓孩子在父母之間做選擇。

當父母關係產生裂痕,在沒有理性的調節溝通前,就在情緒下要求孩子在父母之間2選1,或者父母雙方都要把孩子看作未來生活的妨礙和累贅,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被拋棄感,從而無法確定。

安全感是一個人自信勇敢面對這個世界的基礎,安全感的建立,更是越早越好,不缺失安全感的孩子,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成人,都更容易快樂,更容易獲得幸福感,也更容易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氣餒,不被打垮。

我是柒月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我們互相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這是正常的。我想每個父母都經歷過自己要離開時寶寶的各種哭鬧。正常的孩子,在6~18個月,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不同的是,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比較容易安慰,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寶寶用手指著感應處,試探地問:「這個壞了嗎?修好了嗎?」我安慰寶寶:「壞了,還沒有修好。」寶寶一下子就放心了,順利完成了任務。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我安慰寶寶:「壞了,還沒有修好。」寶寶一下子就放心了,順利完成了任務。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極度黏人有的寶寶非常黏人,不能離開媽媽半步,即使媽媽去趟廚房,去上廁所,他們也會大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2.
  • 孩子黏人、安全感缺失,家長該如何引導?
    另一邊又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現在就這麼黏人,以後上了幼兒園可咋整?後來在交談中了解到,這個寶寶出生後先是媽媽在帶,一歲以後,媽媽回歸工作,就交給阿姨帶。第一個阿姨幹了一年之後,因為要回家帶自己孫子離職了。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這種哭鬧尤其是在家長對別的孩子展現出過多的關注,或對自家孩子關注度不足的情況下。心理學家常說:「幸運的人用童年來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缺乏安全感,會給孩子成長帶來極大的影響。他們明白安全感是怎樣的一種感覺,也知道安全感的滿足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給予給自己尚未成年的寶寶安全感?這就成為一個難題。
  • 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還在擔心會寵壞寶寶,別再被這些話禍害了
    導讀: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還在擔心會寵壞寶寶,別再被這些話禍害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還在擔心會寵壞寶寶,別再被這些話禍害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個時期的娃黏人又膽小,培養寶寶的安全感,爸媽請不要悄悄離開
    半歲的孩子突然特別黏媽媽,見到陌生人會害怕,除了媽媽不讓其他人抱,睡眠質量明顯下降,多次驚醒大哭找媽媽……寶寶的種種分離焦慮和黏媽媽的現象,說明寶寶進入了分離焦慮期,這個時期也是依戀期。② 喜歡黏人,尤其喜歡黏媽媽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期的寶寶更黏媽媽,因為從孕育寶寶這個生命開始,媽媽就跟寶寶在一起。寶寶出生之後從母體分離,很緊張焦慮,但是媽媽的哺育和照顧給了寶寶安全感。
  •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最近朋友跟我抱怨,四歲的女兒整天黏著媽媽,走到哪,屁股後邊跟到哪。當然媽媽很樂意陪著孩子一起互動玩耍,但孩子總是有無限精力,自己還要忙這忙那,有時候媽媽的內心潛臺詞真的是"又黏上我了,好煩"。媽媽想出門和朋友逛個街,女兒看到媽媽一出門,就號啕大哭,不讓媽媽出門。溝通孩子也不聽,朋友失去了自己的空間,天天圍著孩子和家庭轉,瀕臨崩潰,幾乎快要失去自我。她該如何是好?
  • 寶寶膽小怕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建議媽媽這樣給孩子安全感
    而這種童年的經歷給了她一生的陰影,讓她總是患得患失,在日後的與人交往中總是無法完全地信任一個人,對人比較冷淡,之後談了戀愛也是總擔心對方會不會突然離開,晚上也不敢獨自出門,總是要找人陪著才可以。其實,鄰居媽媽的表現就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可以說對一個人一生的工作、生活、心理健康、幸福指數都會有影響。
  • 從小就缺乏愛和安全感的人,該如何自救?
    我父母離異,3歲判給父親,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大,二老已過世。這幾年我開始戀愛,出現許多問題,戀愛中我非常自我,無安全感,不會愛別人。遇見很多優秀的男生,我都無法好好相處,長期在爭吵及斤斤計較中度過,每每告訴自己應該改正,但發現自己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的序犟的性格。
  •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怎樣?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存在不自信、害怕與陌生人接觸、脾氣暴躁、喜歡粘著媽媽、咬手指、不喜歡集體活動等一系列缺乏安全感的問題,那麼家長知道這些情況產生的原因嗎?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萌萌2歲半了,特別黏媽媽,人稱「小跟屁蟲」!媽媽走到哪兒她就跟到哪兒,玩著玩著,如果見不到媽媽了,就會號啕大哭。平時媽媽帶她出去玩時,非常怕生,不敢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像萌萌就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2020-12-03 18:03:5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於是寶寶感受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戀對象求助。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僅僅滿足寶寶的物質需要是不夠的,還需要親情和心理安全。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視覺中國  家長不要看寶寶年紀小,其實寶寶也會焦慮、發脾氣的。因為寶寶還小,容易受到驚嚇,心理就會形成陰影。
  • 寶寶「黏人」不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區分娃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女孩還是不肯,委屈地望著媽媽,最後媽媽實在失去了耐心,拖著孩子走了。一.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嗎?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家裡的孩子太黏人,像牛皮糖一樣甩都甩不掉。二.獼猴媽媽和寶寶的相處方式其實,不只是人類的孩子喜歡黏人,連動物界的寶寶也不例外。日本一位動物園園長,平時喜歡觀察動物養育孩子的方式。他發現:在眾多的動物中,獼猴寶寶和人類孩子的生活最為接近。
  • 孩子黏人就是安全感不足嗎?
    老人都說這孩子太膽小了,哥哥嫂子跟我說可能是孩子安全感太差了,會影響將來的獨立性,讓我千萬要好好注意。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休息時間也真的都很盡力陪她了,是不是我們哪裡做的還不夠或者做錯了什麼?這是瑤瑤媽媽提出的育兒困惑。瑤瑤的情況在2歲左右的孩子中並不少見。
  • 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家長該如何引導
    之前我和同事談到了「放養寶寶更有安全感」這個話題,這幾天也陸續有家長向我提問,他們表示非常困惑:為什麼孩子在我面前什麼都不嘗試,不敢做,而我一走開他就超常發揮?爸爸媽媽怎麼糾正都沒用,我們一走他就哭鬧,不肯放手。為什么爸爸媽媽加上爺爺奶奶這麼多人看護與陪伴,寶寶還會缺乏安全感?
  • 幫孩子建立安全感,要在3歲之前做對這些事
    0~3歲的寶寶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時期,若這個階段父母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那麼長大後的他將不再會向自己的另一半或外界尋求安全感了,他能夠適應分離,能有自主獨立意識,以及有較好的承受能力。而在這個漫長的培養過程中,媽媽的角色更為重要。因此,3歲以前母親應儘可能地多陪伴在孩子身邊,這也是兒童教育專家的普遍共識。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前面的文章提到了關於安全感的很多知識,今天就分享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安全感建立的時期分為4個階段:1、0到2歲是安全依附時期安全依附期建立孩子安全感,我認為最重要兩件事是建立規律和預先告知。
  • 孩子安全感認知誤區你還在犯?孩子怕生粘人,並非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種個人的內在心裡需求,在與人或者是環境相處的過程裡孩子會建立對於這個人或是這個環境的精神信任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可以放心依靠的環境,對於某個人言談舉止一種信任感。1、 抗拒與生人社交是缺乏安全感孩子不喜歡社交,有些孩子到了陌生環境下看見不熟悉的人會開始哭鬧,產生的抗拒心理往家長的懷裡縮,甚至有時候哭鬧著想要離開陌生的環境,而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作出的舉動,其實不然,產生這種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認知能力還在發展階段。
  • 孩子太過黏人,大多是缺乏安全感,家長4個方法讓他們擺脫依賴
    導語:很多家長都出現寶寶黏媽媽的事情,甚至孩子在家長旁邊一直轉悠。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喜歡媽媽,媽媽只要不出現在孩子的視野,孩子就會出現哭鬧,甚至還會打滾。造成孩子特別黏著媽媽,但是時間長媽媽也會嫌孩子太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