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和同事談到了「放養寶寶更有安全感」這個話題,這幾天也陸續有家長向我提問,他們表示非常困惑:為什麼孩子在我面前什麼都不嘗試,不敢做,而我一走開他就超常發揮?爸爸媽媽怎麼糾正都沒用,我們一走他就哭鬧,不肯放手。為什么爸爸媽媽加上爺爺奶奶這麼多人看護與陪伴,寶寶還會缺乏安全感?
今天,我就和大家詳細地分析有哪些因素影響寶寶的安全感發展,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寶寶,我也會給予父母們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為您帶來幫助。
安全感是寶寶獨立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缺乏安全感的寶寶不僅在兒時比其他寶寶更難適應幼兒園或學校生活,成年後還將影響其工作和家庭生活,如不信任先生或妻子,對同事戒備心重,缺乏自信等。
看2個例子:
蒙蒙:4歲的蒙蒙上幼兒園已經一年了,現在每天早上和媽媽分別的時候雖然情緒還是有點低落,但已經不像一年前那樣大哭不止了。但近一年來,老師一直反饋開家長會、兒童節表演時,只要媽媽一出現在幼兒園,蒙蒙經常大哭不止,午睡時蒙蒙也很難入睡。其實,媽媽一直很注重蒙蒙獨立性的培養,出生後就讓蒙蒙睡自己的小床,但蒙蒙晚上睡覺總是要抱著她的毛毛兔子,怎麼都不肯放下。
文文:2歲2個月的文文總是悶悶不樂,不願與人接觸。即便是在家裡也不能接受媽媽走開一會兒,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會情緒失控。除了家裡和小區花園,文文幾乎不願意去其他地方,也不能接受媽媽和他人說話,總是像一隻受驚的小刺蝟。蒙蒙和文文的上述行為都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現,現在像這樣的寶寶越來越多。我們要反思下,為什麼幾個看護人看護一個寶寶,寶寶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寶寶的安全感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
寶寶的安全感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發展了,其發展水平和養育方式、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都直接相關,有些人甚至到了成年也沒能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安全感。
哪些因素影響寶寶的安全感發展?
出生方式
剖腹產的寶寶因為缺少了產道擠壓、氣壓逐步變化等,導致他們在觸覺、身體意識等方面發展滯後,如果沒有及時補償就可能導致安全感發展遲緩。
不當養育方式
過度呵護、缺乏主動運動、環境單一封閉、頻繁更換看護人等,也會影響寶寶的安全感發展水平。過去的3年裡,我所接觸的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大部分是因為觸覺、聽覺、身體意識等發育不良導致的。
缺乏對外界的客觀認知
寶寶對外界環境接觸不足、看護人不能給予客觀引導,導致寶寶對外界環境認知不足也會造成寶寶的安全感不足。用大灰狼等故事恐嚇寶寶,這些都會導致寶寶對外界的認知不客觀,甚至產生畏懼或牴觸。
缺乏父母陪伴或低質量的父母陪伴
不健康的親子關係對寶寶安全感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我們很多父母都是在寶寶已經出現問題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隱形爸爸」,還有很多把寶寶帶在身邊的年輕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和生活而無法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還有一些年輕的父母把剛出生的寶寶丟在老家由老人看護。這些寶寶在3歲前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沒能從與成人的互動中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三四歲後,他們就會表現出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缺乏注意,很難與人交流和遵循社會規則。
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家長該如何引導?
接納寶寶
理性接納寶寶的現狀,耐心陪伴寶寶的成長。客觀地說,這一切都不是寶寶的錯,都是我們父母不科學的養育和教育導致的。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沒有被養育和教育好的孩子。
學習科學養育知識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更艱難的事情了。如果以前我們忽視了這個角色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那從現在開始馬上去學習。
根據寶寶的發展水平設定合理目標
無論寶寶年齡多大,如果他的安全感還沒有發展起來,可以讓他獨自度過漫漫長夜,但父母千萬不要強求。
同樣的,父母也不要強求寶寶上幼兒園及獨立上早教課程,尊重他們的意願,和他們好好溝通。強制分離的粗暴方式,有時雖然可以讓寶寶看起來似乎可以克服這些恐懼,但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像。我們不防回想起童年時被父母丟棄在昏暗小房間的痛苦記憶。30多年過去了,我相信很多人在獨自一人的夜晚,仍然會為這些揮之不去的傷痕而痛苦。
看看你身邊那些敏感、焦慮、孤僻、自卑、暴躁、多疑的人吧,他們大多是因為在嬰幼兒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而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趕快行動起來吧,每天放下工作30分鐘,和寶寶一起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好好陪伴著他們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