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家長該如何引導

2020-12-24 科學孕嬰童

之前我和同事談到了「放養寶寶更有安全感」這個話題,這幾天也陸續有家長向我提問,他們表示非常困惑:為什麼孩子在我面前什麼都不嘗試,不敢做,而我一走開他就超常發揮?爸爸媽媽怎麼糾正都沒用,我們一走他就哭鬧,不肯放手。為什么爸爸媽媽加上爺爺奶奶這麼多人看護與陪伴,寶寶還會缺乏安全感?

今天,我就和大家詳細地分析有哪些因素影響寶寶的安全感發展,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寶寶,我也會給予父母們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為您帶來幫助。

安全感是寶寶獨立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缺乏安全感的寶寶不僅在兒時比其他寶寶更難適應幼兒園或學校生活,成年後還將影響其工作和家庭生活,如不信任先生或妻子,對同事戒備心重,缺乏自信等。

看2個例子:

蒙蒙:4歲的蒙蒙上幼兒園已經一年了,現在每天早上和媽媽分別的時候雖然情緒還是有點低落,但已經不像一年前那樣大哭不止了。但近一年來,老師一直反饋開家長會、兒童節表演時,只要媽媽一出現在幼兒園,蒙蒙經常大哭不止,午睡時蒙蒙也很難入睡。其實,媽媽一直很注重蒙蒙獨立性的培養,出生後就讓蒙蒙睡自己的小床,但蒙蒙晚上睡覺總是要抱著她的毛毛兔子,怎麼都不肯放下。

文文:2歲2個月的文文總是悶悶不樂,不願與人接觸。即便是在家裡也不能接受媽媽走開一會兒,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會情緒失控。除了家裡和小區花園,文文幾乎不願意去其他地方,也不能接受媽媽和他人說話,總是像一隻受驚的小刺蝟。蒙蒙和文文的上述行為都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現,現在像這樣的寶寶越來越多。我們要反思下,為什麼幾個看護人看護一個寶寶,寶寶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寶寶的安全感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

寶寶的安全感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發展了,其發展水平和養育方式、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都直接相關,有些人甚至到了成年也沒能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安全感。

哪些因素影響寶寶的安全感發展?

出生方式

剖腹產的寶寶因為缺少了產道擠壓、氣壓逐步變化等,導致他們在觸覺、身體意識等方面發展滯後,如果沒有及時補償就可能導致安全感發展遲緩。

不當養育方式

過度呵護、缺乏主動運動、環境單一封閉、頻繁更換看護人等,也會影響寶寶的安全感發展水平。過去的3年裡,我所接觸的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大部分是因為觸覺、聽覺、身體意識等發育不良導致的。

缺乏對外界的客觀認知

寶寶對外界環境接觸不足、看護人不能給予客觀引導,導致寶寶對外界環境認知不足也會造成寶寶的安全感不足。用大灰狼等故事恐嚇寶寶,這些都會導致寶寶對外界的認知不客觀,甚至產生畏懼或牴觸。

缺乏父母陪伴或低質量的父母陪伴

不健康的親子關係對寶寶安全感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我們很多父母都是在寶寶已經出現問題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隱形爸爸」,還有很多把寶寶帶在身邊的年輕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和生活而無法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還有一些年輕的父母把剛出生的寶寶丟在老家由老人看護。這些寶寶在3歲前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沒能從與成人的互動中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三四歲後,他們就會表現出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缺乏注意,很難與人交流和遵循社會規則。

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家長該如何引導?

接納寶寶

理性接納寶寶的現狀,耐心陪伴寶寶的成長。客觀地說,這一切都不是寶寶的錯,都是我們父母不科學的養育和教育導致的。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沒有被養育和教育好的孩子。

學習科學養育知識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更艱難的事情了。如果以前我們忽視了這個角色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那從現在開始馬上去學習。

根據寶寶的發展水平設定合理目標

無論寶寶年齡多大,如果他的安全感還沒有發展起來,可以讓他獨自度過漫漫長夜,但父母千萬不要強求。

同樣的,父母也不要強求寶寶上幼兒園及獨立上早教課程,尊重他們的意願,和他們好好溝通。強制分離的粗暴方式,有時雖然可以讓寶寶看起來似乎可以克服這些恐懼,但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像。我們不防回想起童年時被父母丟棄在昏暗小房間的痛苦記憶。30多年過去了,我相信很多人在獨自一人的夜晚,仍然會為這些揮之不去的傷痕而痛苦。

看看你身邊那些敏感、焦慮、孤僻、自卑、暴躁、多疑的人吧,他們大多是因為在嬰幼兒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而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趕快行動起來吧,每天放下工作30分鐘,和寶寶一起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好好陪伴著他們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我們說這樣的孩子「怕生」,「怕生」實際上反映出孩子對於外界,陌生人的牴觸心理,認為除了家長懷抱之外的世界危機重重,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好事,認為家長給了寶寶足夠的安全感,但其實,對於外界產生害怕心理,也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種表現。
  •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2020-12-03 18:03:5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於是寶寶感受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戀對象求助。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僅僅滿足寶寶的物質需要是不夠的,還需要親情和心理安全。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
  • 孩子黏人、安全感缺失,家長該如何引導?
    後來在交談中了解到,這個寶寶出生後先是媽媽在帶,一歲以後,媽媽回歸工作,就交給阿姨帶。第一個阿姨幹了一年之後,因為要回家帶自己孫子離職了。最近新來了一個阿姨,一開始寶寶非常抗拒,後來才慢慢的適應起來。2、為什麼這位寶寶會這麼黏人呢?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極度黏人有的寶寶非常黏人,不能離開媽媽半步,即使媽媽去趟廚房,去上廁所,他們也會大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2. 愛發脾氣有的寶寶經常就發脾氣,摔東西,不管是在家、外面還是幼兒園。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極度黏人有的寶寶非常黏人,不能離開媽媽半步,即使媽媽去趟廚房,去上廁所,他們也會大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2.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有的孩子經常問「我從哪來的呢」,許多家長都不會正面回答,會說類似「你是垃圾桶(車站)裡撿來的」「充話費送的」的話。這個問題除了是性教育的缺失,也是對孩子安全感的傷害,會讓孩子質疑自己是否真的與爸媽沒有任何關係,爸媽是否會突然拋棄她。
  • 娃這4個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別大意
    寶寶的身體健康一直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寶寶稍有些不舒服就會大驚失色。但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上的健康也同樣重要。如果家長忙於工作,關愛和陪伴寶寶的時間少,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很不利於寶寶心理健康成長。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了以下4個表現,家長就要注意了,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別大意。
  •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最近朋友跟我抱怨,四歲的女兒整天黏著媽媽,走到哪,屁股後邊跟到哪。她該如何是好?孩子為什麼總是粘著媽媽呢?這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母子連心",寶寶從出生就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對於父母表現出過度依賴,父母一不在身邊就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案例中,孩子表現出過度依賴的情況,家長如何在不傷害寶寶幼小心靈的情況下,妥善處理讓寶寶慢慢獨立呢?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會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34;,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出現以下3個動作家長就要注意了:1、喜歡蜷縮著身子睡覺,這其實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寶寶怕黑經常哭鬧?家長束手無策,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是關鍵
    漆黑的空間會讓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除了大哭之外好像別無選擇,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半夜醒來就大聲哭鬧的原因。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寶寶除了缺乏安全感以外,還因為什麼會怕黑呢?寶寶怕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家長多了解一些,也就能為寶寶多提供一份安全感。
  • 媽媽一走開孩子就哭,是缺乏安全感?醫生說:家長搞錯意思了
    ,寶寶一離開你就哭並不能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要看你回來以後他有什麼樣的表現。」很多父母都覺得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現象,其實這要看看自己家的寶寶年齡在那個階段在做判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有這種現象都是缺乏安全感。
  • 媽媽一走開孩子就哭,是缺乏安全感?醫生說:家長搞錯意思了
    可是醫生在聽了我姐姐給他的描述後,卻說:「你搞錯了,這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寶寶一離開你就哭並不能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要看你回來以後他有什麼樣的表現。」很多父母都覺得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現象,其實這要看看自己家的寶寶年齡在那個階段在做判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有這種現象都是缺乏安全感。
  • 從小就缺乏愛和安全感的人,該如何自救?
    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改變自己現在的狀況?缺乏愛和安全感的童年,成年後將缺乏對自己的充分自尊和自信。這位讀者3歲時父母離異,由爺爺奶奶帶大,這樣的童年經曆本身就意味著缺少足夠的陪伴和充分的關愛。或許爺爺奶奶會對她很好,但畢竟是老人,只能從生活起居上照顧,卻幾乎不可能給予孩子精神上的互動和情感上的交流。
  • 小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家長可要警惕了
    其實在孩子身上也是這樣的,家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往往表現的都是特別的禮貌以及乖巧,但是一回到家就會性情大變。如此的「反差」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家長又應該如何去改變這個習慣?今天小益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寶寶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們自身缺乏安全感。
  • 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影響以後的性格,家長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所謂的安全感,其實是一種感覺和一種心理,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和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沒有多久,對很多事物都會感到陌生,所以就會缺乏安全感。而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家長,也就是說,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應該從自身尋找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4種表現,家長應該怎麼做?我為你支招
    安全感是個屢見不鮮的詞語,關於安全感的話題也不少。但是兒童安全感的建立,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缺失。孩子安全感缺失,會形成性格的一些缺陷,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那麼當孩子出現什麼樣的表現時,說明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了呢?這時候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 哪些行為表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應該如何建立?
    ……其實以上種種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他們的童年成長經歷,即從懷孕開始到6歲的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給予的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環境,那孩子就會獲得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壓抑、痛苦和缺乏愛的環境,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 孩子離不開大人,是缺乏安全感嗎?
    缺乏安全感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失去信任」:失去對環境的信任,失去對人的信任,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是不穩定的,擔心下一刻會有壞事發生,擔心依戀的人很快就會離開,擔心會失去所有的愛。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因為總是處於「擔心」中,他會表現為精神緊張,不活潑,沒心思探索玩耍,表情不放鬆,缺乏那種屬於孩子的「燦爛笑容」。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現:1,情緒豐富,不會壓抑自己,會自然而然地表達高興,憤怒,傷心,不滿等各種情緒。
  •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怎樣?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存在不自信、害怕與陌生人接觸、脾氣暴躁、喜歡粘著媽媽、咬手指、不喜歡集體活動等一系列缺乏安全感的問題,那麼家長知道這些情況產生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