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孩子缺少安全感怎麼辦?兩歲七個月男孩,必須和大人呆在一個房間,如果他在客廳我們去廚房或臥室,他不管在幹嘛都會馬上跟著一起,或者大喊爸爸媽媽。
這種情況代表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期,但是有分離焦慮不代表沒有安全感。
分離焦慮只代表一種「過渡狀態」,每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孩子的環境一下子改變了,總得給人家一段時間適應一下吧!適應好了,分離焦慮自然就消失了。
缺乏安全感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失去信任」:失去對環境的信任,失去對人的信任,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是不穩定的,擔心下一刻會有壞事發生,擔心依戀的人很快就會離開,擔心會失去所有的愛。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因為總是處於「擔心」中,他會表現為精神緊張,不活潑,沒心思探索玩耍,表情不放鬆,缺乏那種屬於孩子的「燦爛笑容」。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現:
1,情緒豐富,不會壓抑自己,會自然而然地表達高興,憤怒,傷心,不滿等各種情緒。
2,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會拒絕,會反抗。
3,會依戀一個監護者(不一定是父母),和ta十分親暱,喜歡抱抱之類的肢體接觸。
那就完全沒有什麼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另外,分離焦慮是情緒發展的一個裡程碑,那要如何更愉快地度過這段時期,讓寶寶的分離焦慮表現得不那麼強烈呢?畢竟時時刻刻黏在身上誰也受不了吶!
一,偶爾離開寶寶一兩分鐘
找一些機會,離開寶寶一兩分鐘,寶寶當然會大哭,不必理會,一兩分鐘之後及時回到他身邊就好。
不必刻意去做,生活中很多這種機會,譬如上個小號,喝杯水這種事情,不要時刻抱著寶寶就好。這種一兩分鐘的離開,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寶寶的機會。寶寶會從這個短暫的分離過程中,慢慢認識到,媽媽雖然會離開,但是依然很快的會回來,次數多了,他對於下次你離開,便不會有那麼緊張了。
當你的寶寶適應了一兩分鐘的離開不會大哭之後,便可以慢慢的拉長一些時間了。漸漸能做到,三五分鐘,甚至十多分鐘。當然,那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或者一年都有可能。
二,多和寶寶做「躲貓貓」的遊戲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親子互動遊戲,一開始可以先把自己的臉擋住,做個誇張的表情再出現;然後嘗試用東西把寶寶的視線擋住,然後再拿掉遮擋物讓寶寶看到你。
也可以把自己隱藏在牆壁後面,隔幾秒就露出身體的一個部位逗寶寶玩。
這種遊戲的意義在於,讓寶寶明白,「物體恆存」的道理,看不到的不等於就消失了,還以其他的形式存在著。
當寶寶領悟這個道理的時候,他的分離焦慮症狀,就會減輕很多了
三,父母的情緒要鎮定
有些媽媽容易過於自我代入,總覺得寶寶很可憐,每次寶寶因為分離焦慮哭鬧的時候,媽媽也不自覺地會帶有驚慌恐懼的表情,語氣也變得誇張。
殊不知,你的情緒也會再次感染到寶寶,讓寶寶覺得你的離開真的是一件讓人恐懼的天大的事,會讓他今後更加害怕和媽媽分開。
無論什麼寶寶哭得多麼驚恐,當你回到寶寶身邊的時候,自己要保持平靜的表情,用平常的語氣告訴寶寶「媽媽回來啦!」,讓寶寶有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一段極其漫長的過程,希望朋友們都能正確認識分離焦慮,不要急躁,耐心引導孩子逐漸走出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