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哭、膽小、不合群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2020-11-05 璟舒說

最近停筆停了一段時間,忙是客觀,每周出差飛來飛去。而停筆的真相是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夠幫助家長更容易的走進孩子的世界,能夠真正的收穫教育之法。

今日我想就安全感這個話題,給更多的爸爸媽媽聊聊我的深入體會與想法。故事先從這個國慶開始。十一期間,一直加班無休的璟舒團隊小夥伴,終於迎來的難得的一次團建活動。

每次璟舒教育的活動都是家屬全員參加,尤其是孩子們,這也是我們除了教育者,作為父母本身給予自己孩子的陪伴。

說起來,這半年忙碌的工作,璟舒教育的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幾乎是忙得無暇照顧,有老人幫忙的,也有阿姨協助的。

問題來了,我們的這些孩子們,缺乏安全感嗎?

先來看看勇攀高峰的小酒窩

再來看看這三個開心的小跳人兒

最後是最開心的小不點兒

牛哥更不必多說,從當日的攝影發燒友,到今日的卡丁車少年,幸福感在他身上詮釋的淋漓盡致。

我們並沒有天天陪伴這些孩子們,甚至忙起來,孩子們還要時不時照顧我們這些懶爸、懶媽們,而為什麼「缺乏安全感」卻在他們的身上找不到蹤影呢?

我們先看看安全感這個詞的來源……

從事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十幾年來,聽到最多的詞彙就是安全感缺失,寶貝粘人說是安全感缺失、幼兒園焦慮明顯也是安全感缺失、吃手依然被說是安全感缺失。成年後,焦慮、抑鬱等情緒來源也被冠名以安全感不足的名義。

不知從幾何起,「安全感」成為一切問題的根源。當我們找不到任何解釋的理由與藉口時,「安全感」已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其實,我們一出生就埋在「安全感」的謊言中,就在通過各種方式追尋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全感,而忽略了人生的本質與真相其實就是無常、無我與苦。

我們企圖用各種方式,包括愛情、事業、金錢、名譽、地位、或被別人認可等一切去趨樂避苦,去尋求安全感。

這個沒有錯,因為我們內心是空的,我們需要所有的標籤去幫助我們塑造出安全感來,而當我們一切都擁有的時候,卻發現依然有痛苦、有不快樂、有情緒、有焦慮、依然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其實是件華麗的外衣,剝去後只是一顆安住內在的心。

我們有的時候發現,全職的陪伴孩子,孩子為什麼還會有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呢?而我們這些懶爸、懶媽們,無暇陪伴的時候,孩子卻又安全感十足呢?

如何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他的安全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一顆安住的心呢?

從修煉自身開始

首先,孩子的降生來源於與母體的聯結,母體的情緒與自身的安全感,就會影響著孩子的一切,包括安全感。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母親,很難教養出一個安全感十足的孩子。因此在與孩子共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自己,調整自己的內心狀態是十分關鍵的。

抓住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

其次,寶寶一歲半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是完成與母體感受逐漸脫離的過程。因此在寶寶這個時期的時候,包括孕期時候,媽媽的陪伴、接納與平和的情緒就是寶寶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土壤。

寶寶過了一歲半之後,媽媽逐步從情感上與寶寶漸漸獨立。安全感最主要的內容就變成了高質量的陪伴交流與情緒上的接納。只有完整被接納的孩子,才能擁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能量。

把握建立安全感的核心與關鍵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一個總是被剝奪話語權的孩子是不會有安全感的,一個總是被迫接受家長意志的孩子也是不會有安全感的,一個總是被家長否認和懷疑的孩子更是不會有安全感的。

傾聽、尊重、信任、支持與耐心就變成了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核心與關鍵。

在安全感的土壤裡,擁抱說出愛是必不可少的,從嬰兒期的撫觸、皮膚交流,到擁抱,親吻、表達愛,都是催化孩子豐富內心能量的營養。

其實這些擁抱、這些親吻、這些說出來的「我愛你」,無論是哪個時期、哪個年齡,都在充盈著我們的內心,都在支撐著我們的安全感。所以,無論你的孩子多大,無論他現在有多麼讓你心煩與氣憤。

就在此刻,接納他、信任他、擁抱他、去告訴他,媽媽愛你,無論你是什麼樣子,無論你犯了什麼錯誤,無論你未來走到哪裡,媽媽都是愛你的。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就是他們最安全的港灣,隨時準備著他們的離去,又永遠等待著他們的返航。

孩子們的安全感,其實根植於作為父母的我們,為他們撕掉「缺乏安全感」這個標籤!

感謝收聽璟舒說。教育是一種修行,成長是一種陪伴,璟舒說伴你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有些小孩子特別喜歡哭,早上起來看不到媽媽哭;出去玩,人太多哭;親戚朋友想抱他,他也哭。有些人以為,這是太溺愛孩子的結果,其實不然,孩子總是莫名地哭,其實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什麼表現呢?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營造滿滿的安全感呢?
  • 孩子膽小又敏感,多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做了這樣的事
    三個孩子都表現的膽小又敏感,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性格外向樂觀,可為什麼生下來的孩子都這麼膽小呢。在觀察去她家觀察過她的寶寶後,我發現了她孩子性格膽小敏感的根本原因了。而孩子膽小敏感而且究其原因,多是因為孩子的教養方式。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然而其實回來時雙手空空;或者孩子一哭鬧,爸媽就會說:「警察和乞丐最愛抓愛哭的小朋友。」。孩子經受「欺騙」後,幾次之後也會有戒備心,很難再相信爸媽類似的話。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謊話能不用最好不用。或者爸媽可以嘗試換種方式哄孩子:詳細告訴孩子原因,安撫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
  • 孩子膽小、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安全感是兒童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毅,能夠較好的融入群體,現實理智的處理生活中的難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表現為情緒波動大,膽小怕事,社交迴避,性格孤僻,抗挫能力弱。2.教育方式的問題 孩子在幼年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保護,與父母之間缺乏交流和信任,無法獲得支持。或者父母對待孩子過於寬容,在教育上有失分寸,沒有威嚴的教育,反而會讓孩子缺失安全感。3.家庭環境的影響三歲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在婚姻關係中有衝突,或父母情緒不穩定,焦慮煩躁,負性情緒太多,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 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新環境後很難適應?為什麼周圍一有變化他的情緒就變動?為什麼每次哭鬧都沒完沒了?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在生活中,我們不難見到一些膽小愛哭的孩子,他們的表現為:​1、膽小不愛說話。
  • 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可能與這5個因素有關,父母做引導很關鍵
    具體表現為孩子膽小害羞且不合群,如果我們認真觀察之後就會發現,不合群的孩子往往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2) 內心缺乏安全感,害怕與父母分離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6歲前的孩子最好由父母親自撫養,這不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我們都知道,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他就會處於一個自卑的狀態,結果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其實孩子的性格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園長媽媽,我家希希在幼兒園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合群怎麼辦?」9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希希媽媽來到辦公室找到了我。看到焦慮的媽媽,我聽著希希媽媽的傾訴,然後給她說:「媽媽,不著急,孩子剛上幼兒園,適應還有一個過程。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初入人世,遇見任何不高興的事情都免不了一番痛哭流涕。寶寶都是喜歡哭的,但是總有一些寶寶淚腺似乎更加發達,比平常的孩子更加多愁善感,更喜歡哭。孩子會哭是正常現象,但是喜歡哭也有可能是一種安全感缺乏的表現。
  • 愛哭鬧,分離焦慮,膽小怕生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寶寶也可能非常愛哭,沒安全感的寶寶也很可能一點都不愛哭,所以是不是愛哭,和安全感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其實「膽小」這件事是有積極意義的,如果我們的祖先都是膽子大,什麼陌生的東西都不怕,人類是活不到今天的,膽子小點的孩子更注重自己的安全,不會亂跑,不會離開父母,不會跟陌生人走,不會亂吃東西,從另一方面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嘛!
  • 孩子膽小、內向,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錯
    閨蜜是個女強人,夫妻倆工作都忙,就把兒子樂樂留在老家讓姥姥姥爺照顧,樂樂3歲要上幼兒園了才接回身邊,慢慢的她發現孩子不愛跟別的小朋友玩,老師反映樂樂在學校也不合群,總是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老師提問也不敢舉手。
  • 孩子膽小、怕生、靦腆、不合群...父母這樣做,幫他收穫自信
    用"膽小"、"不合群"這樣籠統的的詞語來概括一個問題顯然是不對的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膽小,以及作為家長的應該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毛病,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造成膽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的有以下幾種原因:孩子經常抱著毛絨玩具,甚至喜歡抱著毛絨玩具睡覺,覺得這樣會比較有安全感,其實這是個不太好的習慣。因為時間久了,不知不覺就會對玩具形成過度依賴。而且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抱著玩具肯定就沒有心思去接觸和學習其它的知識了。
  • 男孩愛哭會變"娘"?幼兒園愛哭不影響男孩成長
    「這個小男孩很愛哭,差不多持續半個月了,現在情況已經好很多了。」呂園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可樂平時媽媽在帶,平時又很溺愛孩子,到了幼兒園新環境後,缺乏安全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差,現在老師還在重點關注可樂,幫他儘快融入集體。實際上,不止可樂患上了入園焦慮症,而他的媽媽張敏(化名)也患了焦慮症,甚至比孩子還嚴重。
  • 孩子膽小,不合群,沒自信,背後原因是什麼?這點容易被父母忽視
    但也有一些父母很著急,因為自家孩子看起來和自信不沾邊,朋友小範就是這些媽媽中的一員。小範的兒子今年5歲,看起來總是很膽小,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總要先看看媽媽的臉色,如果媽媽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或是眼神很凌厲,馬上嚇得不敢說話。而且,孩子把這種表現也帶到了幼兒園,和老師、同學溝通時,都特別膽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時,也顯得非常不合群。
  • 孩子膽小怯懦不敢社交,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巧用3招進行改善
    ,怕黑,怯懦甚至不敢社交,其實都是安全感缺失在作祟。那孩子每次面對這種情況都躲在一旁瑟瑟發抖,無聲的哭泣。我想,他的安全感應該就是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爭吵,打罵中慢慢消失了吧。 沒有了安全感的孩子,自然就會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十分牴觸。
  • 孩子不合群,不會交朋友,這幾點原因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家庭,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奶奶帶,可奶奶管教孩子為了圖方便,經常的恐嚇孩子,因為孩子弄髒了衣服就會孩子大呼小叫,因為孩子不吃飯,就嚇他說會被警察抓走,久而久之,往往會啟動自身的防禦系統把自己封閉,更願意一個人獨處。
  • 膽小愛哭黏人,這種性格是天生的嗎?
    觸覺功能失調的孩子,容易膽小、愛哭、黏人。有些孩子容易哭、怕生、黏父母、黏親人,家長們就說這孩子性格內向膽小。其實性格養成之前還有一個環節,那就是感覺統合的發育。比如,觸覺失調的孩子,容易神經通路不通,引發能力不足,也就容易自信心不足、膽小怕生,變成了愛哭鬼。
  • 孩子害羞膽小愛哭鬧,許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來幫孩子重塑安全感
    每天總是哭著喊著不願意上學,拖著媽媽的腿哭個不停,無論媽媽怎麼安慰或者哄著都不挪一步,上個學特別艱難。其實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只要家長處理得好,慢慢的孩子就不會再抗拒上學。如果你家孩子見到陌生人後,觀察了很久依舊慌亂不已,不敢抬頭看其他人、甚至不願意講話,那麼孩子極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適應了幾分鐘後又和往常行為一樣,那說明只是簡單的害羞,無需擔心。2.
  •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
    孩子上學後&34;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人對孩子也是非常寵愛,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以後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由於不能得到在家裡一樣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變得不合群的現象,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 害羞內向不合群……家長牢記這3點,孩子樂觀積極朋友多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總是會有很多的媽媽問我「孩子不合群、內向、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總是一個人呆角落更多的會喜歡一個人玩」是什麼問題?怎麼辦才好? 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往往要追溯到在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方式以及先天因素。 1、剖腹產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以上不合群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