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內向,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錯

2020-08-28 小西媽媽

閨蜜是個女強人,夫妻倆工作都忙,就把兒子樂樂留在老家讓姥姥姥爺照顧,樂樂3歲要上幼兒園了才接回身邊,慢慢的她發現孩子不愛跟別的小朋友玩,老師反映樂樂在學校也不合群,總是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老師提問也不敢舉手。

閨蜜覺得孩子可能是跟著老人長大,接觸的人少,比較內向,所以每到周末會刻意帶樂樂去參加朋友聚會,大家都帶著孩子,想讓樂樂多交些朋友,可是每次都是別的小孩聚在一起玩,樂樂總是跟在媽媽身後,推都推不出去,閨蜜覺得在朋友面前很沒面子,回家訓斥了孩子,結果樂樂變得更膽小,話都變少了。閨蜜很苦惱,孩子這麼膽小可怎麼辦呢?

其實,樂樂膽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孩子從小跟著姥姥姥爺長大,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而且老人看孩子嬌生慣養,對孩子有過多的保護和代替,老人帶孩子生活圈子小,跟外界接觸少。

孩子突然被接回父母身邊,離開了陪伴他長大的姥姥姥爺,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而且媽媽太急於求成,想把孩子推入人群,只會讓孩子更難適應。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在面對陌生環境時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退縮和封閉行為。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和引導,有的人會很快適應陌生環境,輕鬆融入新環境中,而有的人卻對新環境更加排斥。媽媽的訓斥,對孩子的自尊心也有很大的打擊。

媽媽的行為其實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她在努力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弱點;而另一方面,她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又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

改善孩子膽小的性格要講究方法:

第一,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膽小大多源於安全感的缺失,只有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是自信、活潑、開朗的。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可能他只是比別人融入的慢一點,也不要一直跟別人的孩子做比較,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的教育方式。你只有發自內心的接受他,鼓勵他,才會讓他更加自信和陽光。

第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人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所以,希望孩子不再膽小也需要循序漸進,父母一定要謹慎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失望的情緒。

孩子的自我評價主要來自父母,父母認為孩子行,孩子就認為自己行;父母否定孩子,孩子也會否定自己。父母在幫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言行時,不要強迫孩子,更不要批評和否定孩子,而應該鼓勵和及時稱讚孩子微小的進步。要有耐心,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會有最後的改變。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增加自信

想要讓孩子不再膽小,內向,不是帶他去人多的地方就能改善,父母可以多觀察和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孩子平時喜歡畫畫或者唱歌,就可以送他去接受專業的教育,孩子被別人肯定,找到自己的價值,才會更加自信。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多給孩子提供接觸同齡人的機會,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的,再內向的人也有聊得來的朋友,周末多帶孩子去遊樂園或者公園,鼓勵孩子去跟同齡人一起玩,父母也不要太急躁,跟著孩子的節奏來,不經意間你就會發現孩子在慢慢改變著。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一定要知道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懂得放手,不束縛孩子自由生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家庭中,對孩子溺愛的家長越來越多。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想培育出勇敢,獨立自信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下面4個方面入手。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內向的孩子則更喜歡獨處,做事周到細緻,考慮問題謹慎全面。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內心,膽小,總逼他們嘗試一些挑戰他性格的活動。挑戰自我是好事,但用錯了方法,只會讓孩子真的從內向性格,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其實,內向≠膽小。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需要家長的引導
    兒童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不是病!),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缺乏自信心。如果家長們任它這樣發展下去而不及時加以引導,那麼日後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膽小可能是父母的錯?
    另外,家長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特徵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標準,所以,孩子膽小也有可能是被家長的性格所影響。1.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他最大的自由活動空間。同時,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家長要多加鼓勵,針對孩子所怕的事物進行科學解釋,不可以敷衍。2、家長應該端正教育態度。首先父母要樹立信心,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適宜,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健康發展,溺愛和嬌寵都是萬萬不可行的。
  • 孩子膽小又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些事
    孩子內向還是膽小為什麼?內向和膽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能混淆。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 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智慧父母掌握3點原則,讓孩子重建自信
    面對像圓圓這樣的孩子,性子急的家長會很著急,他們擔心因為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將來難以融入社會。讓家長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讓孩子變得自信比登山還難?先別著急,孩子為什麼會膽小、內向、不自信呢,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 孩子膽小敏感:怪性格?錯,父母改變是關鍵
    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抱怨自己孩子膽小敏感,可又不知道如何解決,今天我們就談論一下這個問題。01 孩子膽小敏感,父母很擔憂,但又不知道怎麼辦,歸罪於性格,無所作為,任其發展。鄰居李姐經常抱怨兒子壯壯太膽小。3歲的壯壯比較內向,平常在樓下也是自己一個人玩,不怎麼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 孩子膽小懦弱,父母的教育很關鍵,把握這四點,讓孩子勇敢翱翔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什麼我家孩子總是膽小怯懦、見到別人不敢打招呼、玩耍時也不敢放開了玩、被人打了只會哭?孩子膽子小怎麼教育最有效呢?其實,大多數孩子膽子小是由於家長的教育不當造成的,找出孩子膽小的原因,才能有效改善孩子膽小的問題。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通常源於這類家庭教育,家長必看
    1、家長關係不和諧,父母經吵架在孩子眼中,別人家的父母總是和和睦睦,自己的父母總是吵吵鬧鬧的,久而久之在心理上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有其他孩子嘲笑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自卑,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而且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變得不相信別人、缺乏安全感、脾氣變差等等。與別人交往時,如果別人不喜歡自己,自己就會孤立自己,人際交往就會越來越差。
  • 孩子上幼兒園,性格內向、膽小,怎麼辦?
    兒子四歲,性格比較內向,膽小。幼兒園裡面老師反饋,比較喜歡自己玩,不主動參與遊戲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玩,如果老師帶著,就會參加。最近兩個多月,每天都會問明天上不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偶爾想媽媽會哭,希望我能每天都接他,或者陪他。我試圖給他解釋上班和上幼兒園的事情,他不能接受,而且會哭。這怎麼處理呢?
  • 孩子內向、膽小,不和他人交流?父母這樣做結果完全不同
    孩子的問題就是所有父母關注的問題,而且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問題,最近遇到一位初二孩子的家長,她說孩子內向、膽小,不願意和他人交流,見到熟人就是打個招呼,跟陌生人更不會交流,這一點讓她很擔心!為什麼到了這個年齡,她開始擔心了呢?因為她現在感覺孩子大了,再不調整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 孩子內向膽小,家長著急沒用,方法用對才有效!
    孩子內向膽小,這是兩個方面,內向和外向並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膽小則是孩子不夠自信。自信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源動力,這就需要家長更有耐心、細心和教育的智慧。 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接納孩子的不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潛能,所以家長不能用固定性的思維去看孩子。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2個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給他們安排太多計劃、把他們的生活控制得太死,包括幫孩子掃清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的「鏟雪機式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後仍然在他們頭頂徘徊不去的「直升機」式的父母,可能是浪費時間。
  • 孩子內向膽小,其實是因為父母的吼罵,家長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
    在他的意識裡,吼和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的父母就是這樣對他的,所以他還是以同樣的吼叫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殊不知,你的一時發洩,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危害,首先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大喊大叫會培養出兩種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懦弱膽小;暴躁易怒。
  • 從膽小內向,到禮貌大方!我學賈靜雯的方法,解決了娃內向的問題
    而觀察型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膽小害羞的狀態,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杏仁核更容易在受到刺激時興奮起來,而且此時的孩子心率會更高,體內的荷爾蒙含量也會處在偏高的狀態。因此孩子才會感到害怕緊張,而且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去適應去觀察,以此來確認自己是否安全。
  • 馨香智慧:常被父母吼罵,孩子內向膽小?蔣長英導師教你補救
    馨香智慧:常被父母吼罵,孩子內向膽小?蔣長英導師教你補救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所以,家長應學會接納孩子的性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性格內向似乎是負面的標籤,一些本來就性格內向的孩子,在長期遭受到父母的批評之後,會更加容易懷疑自己、討厭學習,更有甚者,出現自閉、抑鬱的情緒。不要讓一個個標籤把孩子帶上絕路。
  • 孩子內向,自卑,膽小沒自信?不要總把「鍋」甩給孩子
    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