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2020-08-28 西瓜皮親子學堂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


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


「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

「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

「整天像個小跟屁蟲似的跟在身後,趕也趕不走。」

「別的小朋友都落落大方,就他一見生人就躲......」


誠然,這些就是家長口中膽小內向孩子的種種表現,好像相比熊娃,很多家長都不願意孩子成為一個「慫孩子」。


但你們知道麼?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


懂得放手,不束縛孩子自由生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家庭中,對孩子溺愛的家長越來越多。


以至於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導致孩子根本沒有成長的空間。


他第一次萌生探索大自然的念頭時,你以危險、不乾淨為理由勸阻了;


當他想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總怕打擊孩子自信心,然後幫他完成......


久而久之,孩子就一直得不到成長,依附在父母的羽翼和光環之下。


想起小陶虹曾在節目中說過,女兒玩積木的一個事。


女兒小的時候,她發現孩子不太敢玩積木,一開始,她以為積木尺寸不對,然後換了大號積木。


心裡想著,這下應該能玩了吧,但孩子還是不願玩。


後來她才明白,是自己和徐崢都搭得太好了,讓女兒有一種挫敗感。


後面小陶虹特意搭歪,讓積木全倒了,那一刻,女兒眼睛裡閃爍出一種叫驚喜的亮光。


接連看到父母搭積木失敗後,女兒的積木都搭得特別好。


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無所不能也不是個好事,適當示弱,才能激發孩子更大的挑戰欲。


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嘗試、去試錯,讓他們積攢更大的能量,迎接更大的人生舞臺!


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定性


身邊總有這樣一群寶媽,會自動將孩子的內向歸結為膽小。


當孩子見到親戚或鄰居時,總刻意讓娃叫人,一旦不叫,就開始怒其不爭:


「你這娃膽子也太小了吧,叫個人還能吃了你咋地」。


殊不知你的每一次刻意,都會讓孩子的信心縮減一點。


久而久之,孩子在內心也會將自己定性為膽小的人。


晨媽之前也總說蛋蛋內向膽小,因為每次讓他自己去接觸一些人和事之時,他就會畏畏縮縮,非拉著我陪他。


看得多了,我心裡愈發煩躁,就會很強硬地教育蛋蛋「男孩子要勇敢一點」「膽小的孩子不受歡迎」......


有一次說得重了,蛋蛋委屈地哭了,衝我嚷嚷「我就是膽小,反正你一直說我膽子小沒出息~」


那一刻,我才明白是自己操之過急了,也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傷害到孩子的內心了。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成長的節奏,我們一再加速,只會適得其反。


重點是內向不等於膽小,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讓他們慢慢來,我們只需要靜待花開!


父母保持心緒平和,不要動輒吼叫


知乎上有個話題,「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下面很多回答都讓人感同身受。



其中有個回答是說,被父母吼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會成為「自閉、脾氣暴躁、膽小怯懦」......這樣的人格。


對此深以為然~


因為孩子的自信真的會在,家長的一次次吼叫中,消失殆盡,轉而以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變成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他們會一直在心中給自己定心裡預設:


我這麼笨,經常惹媽媽生氣,她一定不愛我了;

下次見人一定要打招呼,不然爸爸又要說我沒禮貌......


然而家長們,還要將孩子小心翼翼的模樣,歸結為內向、膽小,孩子們心中又是如何的委屈呢?


如果你想讓孩子們向陽而生,那麼就要給他們提供充足的土壤、養分和陽光,而不是讓他們一直生活在家長的吼叫聲中。


要知道,孩子是一粒種子,你給他們施什麼樣的肥料,他們也會隨之長出對應的枝幹和樹葉!


多鼓勵、信任孩子


一直覺得,唯有鼓勵和信任,才是養娃的終極武器。


因為被家長信任和鼓勵的孩子,才會更勇敢、更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風浪。


重要的一點,有了家長的鼓勵和信任,孩子們也會有足夠的底氣去追逐心中的夢想,成長更出色。


前不久網上出現一個話題「家長鼓勵式教育,到底有多重要」,說的就是楊迪父母的教育。


據楊迪透露,父母從來沒有阻礙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在默默支持他。


正是父母的鼓勵式教育,讓他打從心底裡認為自己足夠優秀,往自己想要方向和道路前進。


並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可見,父母的鼓勵與信任,對於孩子是何其大的一種鼓舞與肯定,讓他們勇敢逐夢,綻放謠耀眼的光彩!

為人父母,最終極的任務不是培養自己想像中的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陪伴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摸索和他們的相處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成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不慌不忙、不驕不躁地陪著孩子慢慢成長!


讓孩子勇敢、自信、充滿朝氣地面對未來的一切!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2個
    正如一些媽媽擔心的,這些正是孩子膽小的表現。比起孩子成為「熊孩子」,家長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懂得抽離、及時放手尤其重要。,會自動將孩子的內向歸結為膽小。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一定要知道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正如一些媽媽擔心的,這些正是孩子膽小的表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把他們的生活控制得太死,包括幫孩子掃清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的「鏟雪機式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後仍然在他們頭頂徘徊不去的「直升機」式的父母,可能是浪費時間。
  • 孩子膽小又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些事
    孩子內向還是膽小為什麼?內向和膽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能混淆。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膽小,多半和父母的這些行為有關
    很多父母經常鼓勵孩子勇敢大方,看到他膽小、恐懼就十分來氣:遇見陌生人就躲在家裡人身後,讓他打聲招呼比登天還難;孩子晚上睡覺一定要媽媽哄,關燈就說怕怪獸......,父母常常感到疑惑,這是性格使然嗎?其實出現這種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收到了父母的影響。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這讓我想起一個實驗,1920 年,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者約翰 · 華生,將一名 9 個月大的嬰兒小阿爾伯特,放在了小白鼠和一些毛茸茸的物體旁邊,小艾爾伯特並不害怕,反而臉上充滿了笑容。
  • 孩子膽小、內向,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錯
    ,接觸的人少,比較內向,所以每到周末會刻意帶樂樂去參加朋友聚會,大家都帶著孩子,想讓樂樂多交些朋友,可是每次都是別的小孩聚在一起玩,樂樂總是跟在媽媽身後,推都推不出去,閨蜜覺得在朋友面前很沒面子,回家訓斥了孩子,結果樂樂變得更膽小,話都變少了。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的這些行為有關,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些話想必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甚至自己也曾對孩子說過:"叫人啊,怎麼那麼膽小?""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就知道哭,沒出息"……當孩子表現出"安靜""不合群""膽小"等特徵時,家長難免會感到焦慮,怕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吃虧,擔心孩子因為不夠外向不夠膽大而落後於人。於是各種想改變孩子,想讓孩子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卻忽視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新手父母請收藏
    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讓孩子越來越膽小有的孩子感到害怕,是被父母有意無意嚇出來的。,孩子越來越退縮父母的過度擔心,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膽小、退縮。
  •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懂得放手,不束縛孩子自由生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家庭中,對孩子溺愛的家長越來越多。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哎呀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怎麼辦啊?是啊,看見陌生人一句話不敢說。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我們首先要說明,內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性格特徵。
  • 6歲前是性格養成期,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家長這4種習慣造成的
    你若是逼孩子叫個叔叔阿姨,娃準嗷嗷大哭!」6歲之前是兒童性格養成期,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尤其是兒童的性格形成,大多數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也就是父母的影響。這樣的孩子除了天生性格內向以外,主要原因是家庭環境影響的,特別是那些強勢而且能力強的父母,卻總是培養出性格懦弱、膽小自卑的孩子。
  • 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智慧父母掌握3點原則,讓孩子重建自信
    面對像圓圓這樣的孩子,性子急的家長會很著急,他們擔心因為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將來難以融入社會。讓家長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讓孩子變得自信比登山還難?先別著急,孩子為什麼會膽小、內向、不自信呢,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 孩子上幼兒園,性格內向、膽小,怎麼辦?
    兒子四歲,性格比較內向,膽小。幼兒園裡面老師反饋,比較喜歡自己玩,不主動參與遊戲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玩,如果老師帶著,就會參加。最近兩個多月,每天都會問明天上不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偶爾想媽媽會哭,希望我能每天都接他,或者陪他。我試圖給他解釋上班和上幼兒園的事情,他不能接受,而且會哭。這怎麼處理呢?
  • 孩子的叛逆,內向,焦慮多半來自父母
    天下稱職的父母或許都是一樣的,他們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往後餘生順風順水。但卻又很大一部分人成了孩子生命旅程中最大的逆境!每每看到這些每天奔走在各個補習班的小小少年,從早起學到深夜的每一個背影。不得不感嘆,孩子們的童年還是他們自己的嗎?
  • 孩子粘人就是膽小嗎?真正的原因和孩子成長有關尤其是這兩個階段
    朋友說自己和老公都性格都挺外向的,這孩子是不是膽小,性格太過內向了。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非常容易焦慮,尤其是發現孩子的發育和自己所想的不一致的時候。其實媽媽們在養育過程的焦慮,多是來自對孩子成長的不了解。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的發育,每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作為父母只要掌握這些規律就不會焦慮。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需要家長的引導
    兒童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不是病!),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缺乏自信心。如果家長們任它這樣發展下去而不及時加以引導,那麼日後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
  • 孩子長大後就變膽小?大多因為父母的這些行為,要注意糾正
    其實,往往孩子長大後變得膽小,往往都是因為生活中父母的行為造成的。這種情況是會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的,但是如果孩子在長大以後,依舊膽小或者是變得更加膽小,那麼父母就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時的行為跟教育方式出現了什麼問題。
  • 孩子內向膽小,家長著急沒用,方法用對才有效!
    孩子內向膽小,這是兩個方面,內向和外向並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膽小則是孩子不夠自信。自信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源動力,這就需要家長更有耐心、細心和教育的智慧。 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接納孩子的不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潛能,所以家長不能用固定性的思維去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