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一定要知道

2020-09-06 我的孩子叫鐵柱01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

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

「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

「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

「整天像個小跟屁蟲似的跟在身後,趕也趕不走。」

「別的小朋友都落落大方,就他一見生人就躲......」

誠然,這些就是家長口中膽小內向孩子的種種表現,好像相比熊娃,很多家長都不願意孩子成為一個「慫孩子」。

但你們知道麼?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

懂得放手,不束縛孩子自由生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家庭中,對孩子溺愛的家長越來越多。

以至於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導致孩子根本沒有成長的空間。

他第一次萌生探索大自然的念頭時,你以危險、不乾淨為理由勸阻了;

當他想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總怕打擊孩子自信心,然後幫他完成......

久而久之,孩子就一直得不到成長,依附在父母的羽翼和光環之下。

想起小陶虹曾在節目中說過,女兒玩積木的一個事。

女兒小的時候,她發現孩子不太敢玩積木,一開始,她以為積木尺寸不對,然後換了大號積木。

心裡想著,這下應該能玩了吧,但孩子還是不願玩。

後來她才明白,是自己和徐崢都搭得太好了,讓女兒有一種挫敗感。

後面小陶虹特意搭歪,讓積木全倒了,那一刻,女兒眼睛裡閃爍出一種叫驚喜的亮光。

接連看到父母搭積木失敗後,女兒的積木都搭得特別好。

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無所不能也不是個好事,適當示弱,才能激發孩子更大的挑戰欲。

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嘗試、去試錯,讓他們積攢更大的能量,迎接更大的人生舞臺!

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定性

身邊總有這樣一群寶媽,會自動將孩子的內向歸結為膽小。

當孩子見到親戚或鄰居時,總刻意讓娃叫人,一旦不叫,就開始怒其不爭:

「你這娃膽子也太小了吧,叫個人還能吃了你咋地」。

殊不知你的每一次刻意,都會讓孩子的信心縮減一點。

久而久之,孩子在內心也會將自己定性為膽小的人。

我之前也總說優寶內向膽小,因為每次讓他自己去接觸一些人和事之時,他就會畏畏縮縮,非拉著我陪他。

看得多了,我心裡愈發煩躁,就會很強硬地教育他「男孩子要勇敢一點」「膽小的孩子不受歡迎」......

有一次說得重了,孩子委屈地哭了,衝我嚷嚷「我就是膽小,反正你一直說我膽子小沒出息~」

那一刻,我才明白是自己操之過急了,也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傷害到孩子的內心了。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成長的節奏,我們一再加速,只會適得其反。

重點是內向不等於膽小,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讓他們慢慢來,我們只需要靜待花開!

父母保持心緒平和,不要動輒吼叫

知乎上有個話題,「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下面很多回答都讓人感同身受。

其中有個回答是說,被父母吼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會成為「自閉、脾氣暴躁、膽小怯懦」......這樣的人格。

對此深以為然~

因為孩子的自信真的會在,家長的一次次吼叫中,消失殆盡,轉而以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變成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他們會一直在心中給自己定心裡預設:

我這麼笨,經常惹媽媽生氣,她一定不愛我了;

下次見人一定要打招呼,不然爸爸又要說我沒禮貌......

然而家長們,還要將孩子小心翼翼的模樣,歸結為內向、膽小,孩子們心中又是如何的委屈呢?

如果你想讓孩子們向陽而生,那麼就要給他們提供充足的土壤、養分和陽光,而不是讓他們一直生活在家長的吼叫聲中。

要知道,孩子是一粒種子,你給他們施什麼樣的肥料,他們也會隨之長出對應的枝幹和樹葉!

多鼓勵、信任孩子

一直覺得,唯有鼓勵和信任,才是養娃的終極武器。

因為被家長信任和鼓勵的孩子,才會更勇敢、更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風浪。

重要的一點,有了家長的鼓勵和信任,孩子們也會有足夠的底氣去追逐心中的夢想,成長更出色。

前不久網上出現一個話題「家長鼓勵式教育,到底有多重要」,說的就是楊迪父母的教育。

據楊迪透露,父母從來沒有阻礙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在默默支持他。

正是父母的鼓勵式教育,讓他打從心底裡認為自己足夠優秀,往自己想要方向和道路前進。

並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可見,父母的鼓勵與信任,對於孩子是何其大的一種鼓舞與肯定,讓他們勇敢逐夢,綻放謠耀眼的光彩!

為人父母,最終極的任務不是培養自己想像中的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陪伴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摸索和他們的相處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成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不慌不忙、不驕不躁地陪著孩子慢慢成長!

讓孩子勇敢、自信、充滿朝氣地面對未來的一切!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但你們知道麼?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 孩子膽小又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些事
    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2個
    正如一些媽媽擔心的,這些正是孩子膽小的表現。比起孩子成為「熊孩子」,家長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膽小,多半和父母的這些行為有關
    很多父母經常鼓勵孩子勇敢大方,看到他膽小、恐懼就十分來氣:遇見陌生人就躲在家裡人身後,讓他打聲招呼比登天還難;孩子晚上睡覺一定要媽媽哄,關燈就說怕怪獸......,父母常常感到疑惑,這是性格使然嗎?其實出現這種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收到了父母的影響。
  • 孩子膽小、內向,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錯
    媽媽的行為其實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她在努力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弱點;而另一方面,她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又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人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所以,希望孩子不再膽小也需要循序漸進,父母一定要謹慎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失望的情緒。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的這些行為有關,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些話想必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甚至自己也曾對孩子說過:"叫人啊,怎麼那麼膽小?""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就知道哭,沒出息"……當孩子表現出"安靜""不合群""膽小"等特徵時,家長難免會感到焦慮,怕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吃虧,擔心孩子因為不夠外向不夠膽大而落後於人。於是各種想改變孩子,想讓孩子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卻忽視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很多父母經常鼓勵孩子勇敢大方,看到他膽小、恐懼就十分來氣:帶他出去玩水,在池邊遲遲不敢下去,哄他兇他都不行;遇見陌生人就躲在家裡人身後,讓他打聲招呼比登天還難;孩子晚上睡覺一定要媽媽哄,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
  •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但你們知道麼?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正如一些媽媽擔心的,這些正是孩子膽小的表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把他們的生活控制得太死,包括幫孩子掃清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的「鏟雪機式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後仍然在他們頭頂徘徊不去的「直升機」式的父母,可能是浪費時間。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新手父母請收藏
    ,讓孩子越來越膽小有的孩子感到害怕,是被父母有意無意嚇出來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成功嚇唬到孩子而沾沾自喜,這只能說明孩子真的害怕了。你無法知道這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陰影。,孩子越來越退縮父母的過度擔心,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膽小、退縮。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哎呀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怎麼辦啊?是啊,看見陌生人一句話不敢說。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我們首先要說明,內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性格特徵。
  • 孩子長大後就變膽小?大多因為父母的這些行為,要注意糾正
    其實,往往孩子長大後變得膽小,往往都是因為生活中父母的行為造成的。這種情況是會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的,但是如果孩子在長大以後,依舊膽小或者是變得更加膽小,那麼父母就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時的行為跟教育方式出現了什麼問題。
  •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有時候在家裡,都是大人在哪,孩子也跟著到哪,像個跟屁蟲。」「其他小朋友都大大方方,陽光活潑,就我家孩子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相對比熊孩子來說,家長更希望孩子是個「慫娃」。但你可知道,其實不是孩子本身就膽小,而是家長的某些行為,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成長嗎?
  • 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智慧父母掌握3點原則,讓孩子重建自信
    面對像圓圓這樣的孩子,性子急的家長會很著急,他們擔心因為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將來難以融入社會。讓家長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讓孩子變得自信比登山還難?先別著急,孩子為什麼會膽小、內向、不自信呢,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 6歲前是性格養成期,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家長這4種習慣造成的
    ,主持人讓所有小朋友都到舞臺上做遊戲,別的孩子都自己跑上臺,而朋友的兒子也想去,可是卻死死拽住媽媽的衣角,一定要讓媽媽一塊兒去。孩子膽小、內向,對某些事物持逃避態度,多半就是家長不當教育方式造成的。不同的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 孩子的叛逆,內向,焦慮多半來自父母
    滿嘴的苦口婆心,什麼「不想自己吃過的苦讓孩子再吃一次」。「孩子不讀書就沒前途」。「不讀書長大只能撿破爛」。你或我是否是這樣的父母呢?中國孩子的童年到底是怎樣的?他們小小的身軀,卻要承載著那麼多大人的期盼。
  • 知愈心理:別不承認,孩子的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的行為有關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因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勇氣去自己爭取,而不是默默地等待。在城市中成長的孩子,很多時候因為家庭的過於寵愛,在家裡橫行霸道,可出了家門就唯唯諾諾,做什麼都畏手畏腳。孩子身上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從父母的教育上找出原因,因為兒童天生會因為好奇心大膽地探索,他們本不該是膽小的。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需要家長的引導
    兒童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不是病!),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缺乏自信心。如果家長們任它這樣發展下去而不及時加以引導,那麼日後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
  • 孩子上幼兒園,性格內向、膽小,怎麼辦?
    兒子四歲,性格比較內向,膽小。幼兒園裡面老師反饋,比較喜歡自己玩,不主動參與遊戲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玩,如果老師帶著,就會參加。最近兩個多月,每天都會問明天上不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偶爾想媽媽會哭,希望我能每天都接他,或者陪他。我試圖給他解釋上班和上幼兒園的事情,他不能接受,而且會哭。這怎麼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