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孩子在以前都是 活潑亂跳 的,愛玩愛動
但越來越大以後,卻變得 畏縮、膽小 起來~
你家孩子有沒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覺得處處都不如別人,極度缺乏自信
2. 性格內向,孤立自己,不同人交往
3. 在意他人眼光,過於壓抑、悲觀、失望
4. 拒絕說話和表達,只想自己一個人待著
5. 孩子沒有主見,別人讓幹嘛就幹嘛
6. 情緒低落又愛哭,還伴有焦慮失眠
在大人看來:
當孩子不願意嘗試新遊戲,不願意當眾表演,甚至不想一個人睡時,你理所當然地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甚至在心裡為孩子完成了「情緒容易失控,依賴性強,逃避;家裡學校兩個樣,脾氣壞,窩裡橫……」的畫像?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許多成年人的拘謹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時代
因為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在事業上的成功。
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
如果孩子總是表現出不願意探索,對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的行為,而家長卻只會把責任全推到孩子身上,這是不對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少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小心撿垃圾的把你騙走;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壞人。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
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
「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
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掃把,家長就說「小心扎著你,多髒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長就嚷嚷:「別動,會摔爛的」,這些種種的小細節,使孩子沒有在嘗試和實踐中得到經驗,從而變得膽小。
當孩子逐漸長大了,也還是照樣保護著,正是這種保護傘導致了孩子的膽小。
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一起外,就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這樣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家庭氛圍,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寬鬆有愛的環境自然能教育出一個優秀的人,當孩子犯錯時,不要太過苛責,要有一份寬容和理解的心,並要給予孩子鼓勵。
第二,要創造可以與外界接觸的條件,外面廣闊的世界會讓人眼界開闊,不再拘泥於某些小事上,孩子有了大的眼界,也就不會害怕眼前的那些小事情了。
第三,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
當然,也不用過於心急,教育從來是急不來的,父母要有耐心去慢慢地引導孩子,考慮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無限關愛,相信孩子也是會有所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