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樂觀、自信的孩子,總是特別討人喜歡。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會努力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但也有一些父母很著急,因為自家孩子看起來和自信不沾邊,朋友小範就是這些媽媽中的一員。
小範的兒子今年5歲,看起來總是很膽小,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總要先看看媽媽的臉色,如果媽媽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或是眼神很凌厲,馬上嚇得不敢說話。
而且,孩子把這種表現也帶到了幼兒園,和老師、同學溝通時,都特別膽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時,也顯得非常不合群。
小範很苦惱,她和老公都是樂觀,外向的性格,不知為什麼,兒子會如此膽小,不自信呢?她不知道自己的教育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孩子膽小,不合群,沒自信,背後原因是什麼?這點容易被父母忽視。1、 大多情況下,孩子不自信,和父母管教過嚴有關。
小範的閨蜜,曾經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你對孩子太兇了,管教這麼嚴格,以後孩子容易膽小,不自信的。」
當時小範也只是當玩笑話,沒有深思,誰知真的被閨蜜說中了。
有些父母本身個性要強,或在工作中擔當著領導者的角色,不知不覺中就把這種角色帶到了家庭裡,帶到了教育孩子的情境中。
他們不知道的是,父母管教過於嚴格,孩子有什麼事也不敢向父母說,還事事變得謹小慎微,變得越來越膽小了。
2、 父母的陪伴太少,孩子容易不自信,這點容易被忽視。
如果父母因為工作或其它原因,對孩子陪伴太少,孩子也容易不自信,但這一點容易被父母忽視。
曾經見兩個小朋友在搶玩具,瘦小一點的搶不過,就朝胖一點的孩子吼,「你快給我呀,要不然等一下叫我爸爸來搶,你爸爸沒在,是搶不過我的。」
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和規則,這是瘦一點的孩子在威脅對方,但胖一點的孩子聽了之後,馬上焉了下來,轉頭就往家跑,都沒敢反駁。
後來聽說,那個胖一點的孩子,是寄養在姨媽家裡,爸爸和媽媽都在國外工作,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
這個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雖然在身體的力量上有優勢,但還是被「打敗」,嚇得只敢躲起來。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背負著一定的心理負擔,時間久了,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膽小,不合群。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培養一個樂觀,快樂的孩子。1、 看到孩子的表現不理想時,不要過於責怪。
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的表現不理想時,特別是在公眾場合,看到別的孩子都會,而自家不會時,就會表現出很焦慮。
急切一些的父母,就開始當眾責怪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呀。」
「這麼簡單,你怎麼都不會呀。」
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發育成熟的先後也不一樣,當孩子表現不那麼理想時,其實孩子也很著急,這時,父母更應該站在孩子的一邊,用鼓勵代替責備,孩子才能慢慢培養自信心。
2、 父母儘可能多陪伴。
每當有父母說,「工作太忙,沒空陪孩子。」我都會友善的勸一句:「孩子的童年真的很短,錯過就永遠錯過了。」
生活的壓力無處不在,但陪伴孩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應該儘可能多陪伴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美好的童年。
3、 多帶孩子外出,嘗試著創造一些讓孩子獨立溝通的機會。
在父母的陪伴下,多帶孩子外出,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獨自去問路,給孩子一些零錢買早餐,買零食,這些都是孩子樂意參與的事情。
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膽量和與人溝通的技巧。
總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父母都需要面對同樣的問題,孩子的個性和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和改變的。
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相應的玩耍和成長空間,不要過於嚴厲,更不要包辦。
請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時間,讓孩子成長為積極樂觀的個性,成為獨立自信的孩子。
聯繫郵箱:xlcf6868@163.com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絡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原作者可隨時聯繫我們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