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娃黏人又膽小,培養寶寶的安全感,爸媽請不要悄悄離開

2020-12-20 堂媽小楠

養孩子就是升級打怪的過程,寶爸媽們一路過關斬將,將嬰兒脹氣、睡眠不穩、寶寶溼疹……通通打倒!

寶寶終於大一些了,有了自主意識,寶爸媽終於可以輕鬆啦?想——得——美!

來,分離焦慮期了解一下。

什麼是分離焦慮期?

半歲的孩子突然特別黏媽媽,見到陌生人會害怕,除了媽媽不讓其他人抱,睡眠質量明顯下降,多次驚醒大哭找媽媽……

寶寶的種種分離焦慮和黏媽媽的現象,說明寶寶進入了分離焦慮期,這個時期也是依戀期。

因為寶寶在這個時期特別害怕分離,喜歡黏著媽媽,所以也有人把這個時期稱為分離焦慮期。

分離焦慮期從寶寶8個月左右開始,持續到寶寶18月齡,甚至到24月齡。

分離焦慮期持續長短,跟寶寶的安全感建立有關係。

如果寶寶在分離焦慮期,因為教養不當導致安全感不足,分離焦慮期持續時間就會增長或者沒有分離焦慮期(寶寶不依戀任何人,沒有分離焦慮)。

如果寶寶安全感建立得好,分離焦慮期會正常出現,然後在18~24月齡段正常結束。

為什麼孩子會有分離焦慮期?

寶寶有分離焦慮,跟寶寶的認知特點有關係。

8~18個月大的寶寶,還沒有建立客體永久性概念。

說明白點就是,這個月齡段的寶寶,看到物體出現在眼前,會認為這個物體是確實存在的;而物體不在眼前時,就會認為這個物體不存在了。

他還不會理解,有些物體即使不在眼前,也一樣存在。

所以媽媽不在身邊,他就認為媽媽沒有了,會非常恐懼和焦慮。

分離焦慮期,寶寶有哪些異常行為?

分離焦慮期寶寶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家長先不要著急,這些都是分離焦慮期寶寶的正常表現。

① 特別抗拒分離

分離焦慮期的孩子特別抗拒分離,尤其抗拒和寶寶的依戀對象(一般是媽媽)分離。

和他們分離的時候,寶寶經常會哭鬧不止,甚至亂踢亂打。

② 喜歡黏人,尤其喜歡黏媽媽

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期的寶寶更黏媽媽,因為從孕育寶寶這個生命開始,媽媽就跟寶寶在一起。

寶寶出生之後從母體分離,很緊張焦慮,但是媽媽的哺育和照顧給了寶寶安全感。

所以,依正常的養育關係來說,寶寶的第一依戀對象是媽媽。

在這個時期的寶寶,會把媽媽看得非常緊。

甚至在媽媽吃飯、上衛生間都會黏在一起,讓媽媽很無奈。

除非媽媽很少照顧寶寶,或者與寶寶分離時間較長,寶寶就不會黏媽媽了。

③ 抵抗接觸陌生人

寶寶會表現出,嚴重的認生現象。

也許有些寶寶小時候能接受陌生人抱,會跟陌生人打招呼。

但是,到了分離焦慮期,他們反而認生,害怕接觸生人。

④ 難以融入新環境

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到陌生環境會變得謹慎、膽小,總是警覺地觀察環境,不能快速融入環境。

怎樣愉快地度過分離焦慮期?

想幫助孩子愉快地度過分離焦慮期,寶爸媽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① 家長要及時回應寶寶

寶寶通過表情、肢體動作、語言甚至哭聲來表達需求,家長一定要及時回應寶寶。

讓寶寶感覺到生活的環境很安全,周圍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寶寶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就很容易度過分離焦慮期。

在這裡存在一個誤區,很多家長認為一味地滿足孩子會嬌慣了寶寶,因此在這個階段總是有意地鍛鍊寶寶等一等,忽視寶寶的要求。

這是錯誤的。

在0~2歲階段,如果被迫等待和被忽視,寶寶會沒有安全感,不容易建立信任感,寶寶的分離焦慮期會變長。

② 持久而穩定的看護人對寶寶來說很重要

分離焦慮期對看護人的穩定而持久的依戀,是寶寶安全感的來源。

如果頻繁更換看護人,寶寶容易緊張焦慮,從而影響寶寶安全感的建立。

③ 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很重要

「規律」會讓寶寶很容易適應和學習,同時「規律生活」也會讓寶寶對發生的事情產生預期。

寶寶容易有掌控感,這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在這裡存在一個誤區,家長認為寶寶小,怎麼樣都能帶大,所以生活作息混亂。

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物品擺放在哪裡都沒有規律。

但在毫無規律的生活中,寶寶不容易建立安全感,會導致分離焦慮期延長。

如何讓寶寶快速接受新看護人?

哺乳假結束後,很多寶媽要回單位上班了。

面對不得已的分離,寶爸媽如何讓寶寶快速接受新看護人呢?

寶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才能讓孩子順利接受其他看護人。

① 新看護人一定要提前進入角色,最好能有2周以上的交接期。

寶寶可以在這個期間慢慢熟悉和接受,同時其他看護人也能觀察和學習寶寶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② 寶寶的飲食起居要規律,儘量規律地飲食、睡覺和活動。

寶寶的生活越規律,寶寶就越容易適應。

如果飲食、起居不規律,更換新的看護人就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困難。

③ 媽媽要提前告知寶寶:「媽媽要上班,阿姨/奶奶/姥姥來照看你,他們很愛你,你不要擔心。

家長提前告知寶寶實際情況非常重要,寶寶會有心理預期和準備,大大降低焦慮和不適感。

不管寶寶多大,這個步驟不能少。

出現分離焦慮障礙怎麼辦?

如果寶寶過了分離焦慮期,對分離還十分恐懼。

甚至有些寶寶3~4歲要上幼兒園了,還不能跟父母分離,這樣的寶寶確實會有安全感不足的問題。

也就是寶寶在分離焦慮期沒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導致分離焦慮期延長,或者出現分離焦慮障礙。

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分離焦慮障礙,寶爸媽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去調整。

① 接納寶寶的分離焦慮

一味地指責和要求自己的寶寶像其他孩子一樣,對孩子來講不公平。

因為你的指責和要求,只會讓內心缺少安全感的寶寶,更缺安全感。

而父母的接納,才會讓寶寶重拾安全感。

② 培養寶寶的安全感

父母跟孩子分離要提前告知,儘管寶寶會因為抗拒分離而哭鬧,但是有告知的分離會讓寶寶減少恐懼。

這對寶寶來說是一種鍛鍊,逐漸鍛鍊下來,寶寶會慢慢減少恐懼。

想避免寶寶哭鬧,而偷偷溜走,是對寶寶的傷害。

這種傷害,會讓寶寶的分離焦慮更加嚴重。

所以,為了讓孩子順利入園,從小寶寶開始,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平穩地度過分離焦慮期吧!

相關焦點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這時候寶寶如果見到生人會哭,不願意讓生人抱,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要認為自己的寶寶膽小。如果我們看見朋友六七個月大的寶寶,請儘量克制自己,不要隨便捏寶寶的臉或者抱他,儘量避免給他造成壓力。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這是正常的。我想每個父母都經歷過自己要離開時寶寶的各種哭鬧。正常的孩子,在6~18個月,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不同的是,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比較容易安慰,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
  • 「爸爸,媽媽別去上班,陪我玩」寶寶黏人,原來是缺乏安全感?
    娃反而哭得越來越厲害。最後她沒得辦法,就提前跟爺爺奶奶商量好讓拿爺爺奶奶把他帶到樓下,然後她偷偷地去上班。正如約翰•羅斯蒙德在《可怕的兩歲》中提到:離別總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焦慮,會引發孩子的恐懼,如果父母是多愁善感的人。孩子也同樣感到不安。寶寶為什麼會變得黏人?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沒想到寶寶進去就出來了,怎麼也不肯尿,媽媽哄也沒用,眼看就要尿褲子了。媽媽很疑惑,這時看見寶寶盯著洗手間衝水的感應處,一臉的害怕。媽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寶寶用手指著感應處,試探地問:「這個壞了嗎?修好了嗎?」我安慰寶寶:「壞了,還沒有修好。」寶寶一下子就放心了,順利完成了任務。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極度黏人有的寶寶非常黏人,不能離開媽媽半步,即使媽媽去趟廚房,去上廁所,他們也會大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2.
  • 寶寶「黏人」不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區分娃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一.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嗎?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家裡的孩子太黏人,像牛皮糖一樣甩都甩不掉。有時候媽媽在廚房做飯,要準備一家人的晚餐,偏偏「不懂事」的孩子,時不時地跑進來說「媽媽,你今天要炒西蘭花嗎?」、「媽媽,我的玩具壞了」、「媽媽,今天班上的小黃尿褲子了」。
  • 媽媽只要一離開,寶寶就會哭鬧,寶寶太黏人不是好事
    可是有了孩子之後,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每天24小時都要為孩子「服務」,孩子也對媽媽格外依賴,不讓媽媽離開自己半步,有些寶媽很享受這種被寶寶需要的感覺,但是孩子太黏人,會產生一些危害。小芬把寶寶照顧得很好,寶寶也特別依賴媽媽,哪怕小芬離開寶寶一會兒,寶寶就會哭鬧起來,小芬剛開始覺得寶寶需要自己,感覺很幸福。可是時間久了,小芬發現寶寶有點太黏人了,家裡有好幾個人,可是寶寶就讓她抱著,她想上趟廁所都不行,只要她一離開,寶寶肯定會哭鬧。
  • 寶寶黏人時刻離不開家長,寶媽鬱悶,我想安安靜靜吃頓飯
    1、寶寶曾經有過分離體驗,留下了不安全感。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媽媽是孩子離開母體後,感覺最熟悉的人,媽媽懷裡的心跳聲、說話的聲音甚至氣味,寶寶都因為熟悉而產生的極大的心理安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給寶寶提供感到安全的家庭氛圍,比如,對寶寶的每次互動欲望,家長都要給與積極地回應,讓寶寶建立一種安全關係的心理模式,只要寶寶需要,父母隨時可以出現。在寶寶低齡時期,父母最忌出現忽略寶寶的行為,對寶寶的需求不理不睬,甚至為了忙自己的事情偷偷離開,這些行為會對寶寶起到非常不好的心理影響。
  • 宅家久了孩子越來越黏人?提前預知不要突然離開,做好告別建立分離...
    有媽媽向我抱怨,宅在家裡久了,孩子越來越黏人,想工作都不能離開,真是頭疼! 這也是安全感在作祟,因為寶寶初次長時間離開家庭,與陌生環境之間產生的不適應的情緒。而媽媽則是安全感的來源。一般隨著入園時間的增長和活動空間的擴大,也會逐漸擺脫焦慮,喜歡社交和新鮮的刺激,但是宅在家裡比較多或者活動不夠的時候黏人也很正常。
  • 孩子黏人就是安全感不足嗎?
    孩子現在21個月,特別黏人。平時在家就一刻不能離開身邊,帶她去親戚家玩,幾乎全程都用後背緊緊的貼著我。別人不靠近還好點,靠近了就很抗拒,有個小姐姐拿了好多玩具想來逗她玩,她反而大哭大鬧,惹的姐姐都問「妹妹是不是不喜歡我啊?」搞得我和孩子爸爸都很尷尬。
  • 家有黏人寶寶怎麼辦?錯誤的做法,會讓寶寶越來越黏人
    不只是出門,有的孩子在家裡,一秒都不能離開媽媽,去洗個澡,去倒個垃圾,孩子都會屁顛顛的跟在身後,不留給媽媽喘息的時間。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孩子這麼黏人,長大了可怎麼辦呢?為了讓孩子不再黏人,媽媽們想了很多辦法,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
  • 孩子黏人、安全感缺失,家長該如何引導?
    媽媽被搞的哭笑不得,一邊覺得這種被自己娃需要的感覺很好。另一邊又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現在就這麼黏人,以後上了幼兒園可咋整?後來在交談中了解到,這個寶寶出生後先是媽媽在帶,一歲以後,媽媽回歸工作,就交給阿姨帶。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在這個三個時期裡,孩子不僅要面臨和媽媽在身體上的分離,還要面臨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因此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是很明顯的。等到再和媽媽重聚時,孩子會想把失去的「愛」再補回來,因而更加黏媽媽。如此一來,四歲的諾諾既要面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又要面臨和媽媽的「分離」,安全感自然受到了衝擊。這樣的諾諾急需通過黏媽媽來引起媽媽對他的關注,同時他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確定媽媽對他的疼愛。可以說,孩子之所以黏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帶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另外三個很明顯的「依戀」期,則均是受外界因素刺激導致的,分別是媽媽重新上班、給孩子斷奶和孩子進入幼兒園這三個時期。在這個三個時期裡,孩子不僅要面臨和媽媽在身體上的分離,還要面臨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因此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是很明顯的。等到再和媽媽重聚時,孩子會想把失去的「愛」再補回來,因而更加黏媽媽。
  • 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還在擔心會寵壞寶寶,別再被這些話禍害了
    導讀: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還在擔心會寵壞寶寶,別再被這些話禍害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還在擔心會寵壞寶寶,別再被這些話禍害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太黏人怎麼辦?培養獨立從"安全感"入手
    寶寶特別黏人,真的是性格原因導致的嗎?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他們學會自己玩耍,解放媽媽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這個問題。"說起"安全感"這個詞,常年關育兒理念的爸爸媽媽一定都不陌生。孩子的安全感,是在後天逐步建立的。因此,從嬰兒六個月開始,越小的孩子就越喜歡纏著爸爸媽媽,這是因為他們需要從照顧者身上獲得"內在安全感。"可以說安全感來自爸爸媽媽的陪伴方式,想讓孩子學會自己玩耍,重要的恰恰是陪伴寶寶。然而,為什麼有些爸爸媽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寶寶卻依然黏人呢?
  • 家有愛粘人的寶寶,多是成長階段缺失了這塊兒,媽媽早些彌補才好
    「我的寶寶怎麼這麼喜歡粘我,分分鐘都我都走不開,這是甜蜜的『禁錮』嗎?」2.「我寶寶看到生人就哭,不願意讓別人抱,孩子算是綁在我身上了。」如果寶寶18個月前,有這些情況?那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了。1、依戀懵懂期,寶寶0—6周,寶寶在媽媽每次的哺乳中獲取舒適感,安撫。這個時期,孩子對於依戀處於懵懂狀態,即使讓媽媽離開也不會對寶寶不安和焦慮感,並且不怕生。2、依戀形成期,6周—8個月,這個時期會發現,孩子開始區別對待熟悉的人和生人。反應不同,一旦和媽媽分離,孩子開始有焦慮表現。
  • 如何幫助黏人娃成功適應幼兒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幼兒園是孩子脫離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個適應的過程多少都會有些慘烈,尤其是比較黏媽媽的孩子。
  • 孩子太黏人怎麼辦?培養獨立從「安全感」入手
    寶寶特別粘人,真的是性格原因導致的嗎?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他們學會自己玩耍,解放媽媽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這個問題。孩子的安全感,是在後天逐步建立的。因此,從嬰兒六個月開始,越小的孩子就越喜歡纏著爸爸媽媽,這是因為他們需要從照顧者身上獲得「內在安全感。」可以說安全感來自爸爸媽媽的陪伴方式,想讓孩子學會自己玩耍,重要的恰恰是陪伴寶寶。 然而,為什麼有些爸爸媽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寶寶卻依然黏人呢?錯的並不是陪伴,而是陪伴的方法。
  • 孩子缺乏安全感?看看有沒有這四種表現?
    可寶寶卻不聽話,鬧著也要跟著我去。這時候,公婆都說我,去就悄悄去,別讓她知道。想到上周天,我要去海口上班,孩子哭著要媽媽,可公公硬是騙她去買糖,我也沒來得及告訴寶寶,可能接下來一周只能視頻看媽媽了。或者平時做什麼事,公婆怕寶寶哭鬧,一不會告訴寶寶,二也不會讓寶寶當面看我到離開,怕寶寶哭鬧。
  • 媽媽走到哪,「小尾巴」跟到哪,面對黏人寶寶,媽媽可以這麼做
    你家寶寶黏人嗎?媽媽走到哪裡,「小尾巴」就跟到哪裡;稍稍分開一小會兒,就哭鼻子喊媽媽;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耍,就自家娃抱著大腿不肯去,要不就央求媽媽一起去…… 為了黏人的寶寶,媽媽爸爸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爸爸或玩偶臉上戴著用媽媽照片做的面具哄寶寶,有的甚至穿上了裙子,製造媽媽在身邊的假象。 黏著媽媽的勁兒,可著實令爸媽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