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只要一離開,寶寶就會哭鬧,寶寶太黏人不是好事

2020-12-18 夏橙媽咪

只有生了孩子,才能夠體會到母親的不易。沒生孩子之前,生活很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有太多的顧慮。

可是有了孩子之後,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每天24小時都要為孩子「服務」,孩子也對媽媽格外依賴,不讓媽媽離開自己半步,有些寶媽很享受這種被寶寶需要的感覺,但是孩子太黏人,會產生一些危害。

特別黏人的寶寶

小芬是一名90後,特別喜歡自由,在沒結婚之前,經常去外地旅遊,也喜歡和朋友聚會,她很享受這種年輕的感覺。

可是當小芬有了寶寶之後,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不能出去旅遊,就連和閨蜜逛街吃飯都是一種奢侈。

小芬把寶寶照顧得很好,寶寶也特別依賴媽媽,哪怕小芬離開寶寶一會兒,寶寶就會哭鬧起來,小芬剛開始覺得寶寶需要自己,感覺很幸福。

可是時間久了,小芬發現寶寶有點太黏人了,家裡有好幾個人,可是寶寶就讓她抱著,她想上趟廁所都不行,只要她一離開,寶寶肯定會哭鬧。

為什麼很多小寶寶喜歡黏著媽媽

1、沒出生時就熟悉媽媽的聲音

寶寶沒出生之前,要在媽媽的肚子裡待十個月,在這個階段,寶寶會形成聽力,當媽媽說話的時候,寶寶可以聽得見,所以對媽媽的聲音會很熟悉,即使寶寶剛出生,可是聽到媽媽的聲音後會特別有安全感,所以就願意待在媽媽的身邊。

2、媽媽經常照顧寶寶

雖然生孩子會對寶媽的身體造成傷害,寶媽需要時間恢復,但即便是這樣,寶媽也會照顧寶寶,就算不是全職媽媽,寶媽也是陪伴寶寶時間最長的人,時間久了,寶寶就特別喜歡媽媽陪著自己,不想離開媽媽半步。

3、母乳餵養

很多寶媽都會選擇母乳餵養,其實這也是導致寶寶過於依賴嗎的原因之一。寶寶在吃母乳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餓,也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晚上的時候,寶寶如果害怕了,就會找奶吃。

寶寶太黏人,會產生這些危害

1、不利於將來上幼兒園

寶寶到了3周歲的時候,就應該去上幼兒園了,這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考驗,如果寶寶太依賴自己的媽媽,獨立性會非常差,很難適應幼兒園裡的生活,會產生很嚴重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群裡生活很不利。

2、寶媽無法正常工作

並不是所有的女性生完孩子之後都要做全職媽媽,有些寶媽要出去工作,但是寶寶太依賴媽媽的話,寶媽可能會無法正常工作,每天都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寶寶的身上,導致寶媽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

3、孩子的性格會出現缺陷

寶寶太黏人並不是好事,如果寶寶總是和媽媽待在一起,性格會變得很內向,總是喜歡獨處,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玩耍。而且很多寶媽都會溺愛孩子,會不停地滿足孩子,導致孩子變得很自私,性格容易出現缺陷。

怎樣才能讓寶寶變得不那麼黏人呢?

首先,要減少寶寶與媽媽獨處的時間。

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寶寶需要媽媽,但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兩個人同時照顧寶寶,不要把照顧寶寶的重任全部交給寶媽一個人,這樣做不僅會減輕寶媽的壓力,而且寶寶也不會過於依賴媽媽。

其次,寶媽應該嘗試與寶寶分離。

當寶寶需要媽媽的時候,寶媽不要馬上出現在寶寶的面前,可以讓家人代替自己去照顧寶寶。有家人在的時候,寶媽可出門逛街,幾個小時之後再回來,讓寶寶慢慢適應沒有媽媽的生活,時間久了,寶寶就不會特別黏著媽媽了。

再次,要讓寶寶獲得安全感。

寶寶依賴媽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媽媽能夠給寶寶提供安全感,如果寶媽不希望寶寶太黏人,就需要通過其他方式讓寶寶獲得安全感,比如給寶寶買一些玩偶,或者經常陪著寶寶玩玩具,讓寶寶知道家裡是很溫馨的。寶媽平時不要用語言去嚇唬寶寶,比如:你不聽話的就會被大灰狼抓走,這樣做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會更加依賴媽媽。

最後,要不斷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

寶寶早晚都會長大,要離開家庭去學校裡過群裡生活,所以寶媽要未雨綢繆,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後,就開始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讓寶寶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收拾玩具、整理拖鞋等等,寶寶的獨立能力變強之後,就不會太黏人了。

相關焦點

  • 媽媽一旦不在,孩子就會哭鬧:寶寶太粘人並不是好事
    但是父母的生活並不是全部圍繞著孩子轉的,一旦媽媽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就會開始哭鬧。即便孩子之後出生了,但是只要一聽到媽媽的聲音他們就會覺得非常有安全感,願意呆在媽媽身邊。對於孩子來說,媽媽是陪伴最久的人,所以時間一久就產生出一定的感情,媽媽不願意離開媽媽的視線,不願意和媽媽進行分別。
  • 一歲半寶寶黏媽媽、愛哭鬧,不是寶寶嬌氣,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
    即使JoJo媽上個廁所,JoJo也是在門外使勁的拍廁所門,不讓她進去,就邊哭邊拍,讓她進去廁所,她就會立馬停止哭聲,安靜的在廁所找東西玩。簡而言之,一歲半的JoJo恨不得時時掛在JoJo媽身上,上班拜拜哭,做飯抱著腿哭,上廁所蹲門口哭,轉身看不到也哭。只要JoJo媽在家,JoJo就變成哭精,用奶奶的話講,見到媽媽JoJo就嬌氣的不得了。
  • 寶寶太過「愛媽」,出生後成「黏人精」,網友:甜蜜的煩惱
    小時候你問他:"愛媽媽多一點還是爸爸多一點?"很多孩子都會回答"愛媽媽多一些。"寶寶和媽媽的聯結從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建立了,媽媽十月懷胎,孩子生下來就與媽媽更加親近。近日,一個可愛的小寶寶走紅網絡,他人氣急升靠的不是漂亮的小臉蛋,而是"愛媽"行為。小林是新手媽媽,寶寶剛剛滿1歲,她就重新回到職場了。以前都是自己帶孩子,現在是交給婆婆帶。
  • 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鬧,哭就對了,不哭問題可能更大
    文/銀花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媽媽,你別走,你別走,哇哇......」一直在家照顧寶寶的小檸最近上班了,這幾天,只要一到她出門的時間,準能聽到她家寶寶哇哇的哭聲。下班碰到小檸,小檸發愁地說:「寶寶一周半了,爺爺奶奶願意幫忙,自己就上班了,可這幾天只要自己一離開,孩子都要哭一場。
  • 離開媽媽就哭鬧,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給陌生人抱就可能開始排斥了再過幾個月媽媽一離開就瘋狂哭鬧這是為什麼呢?另外,因為寶寶的大腦發育又沒有那麼成熟,以為眼前的東西消失了就是不存在的。媽媽一走,就認為媽媽不會回來了,當然嚎啕大哭。這樣看來,寶寶所謂的「分離焦慮症」是大腦發育的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每年幼兒園新生入學的時候,校門口都是哭哭啼啼的,只要到了小學高年級,就會自然消失。
  • 幼兒園放暑假,寶寶黏人又哭鬧多咋辦?媽媽用「魔法問句」搞定他
    主動給孩子足夠多的關注,提高陪伴質量西爾斯夫婦在介紹「親密育兒法」時曾提到過:如果你平常給予嬰兒足夠多的互動和擁抱,那嬰兒就不會用哭聲去求抱抱,你自然就會得到一個不愛哭鬧的寶寶。其實高質量的陪伴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麻煩,每天哪怕只抽出15分鐘的時間,爸爸媽媽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和寶寶一起讀繪本、講故事,或者一起玩捉迷藏、枕頭大戰……這種全身心的投入,不但會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很愛我」,還會讓寶寶覺得「爸爸媽媽非常願意和我一起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玩的時候特別開心」,那孩子的內心就會得到滿足。
  • 寶寶黏媽媽 甜蜜負擔怎麼解?
    朋友發了一天朋友圈,寫道:小時候我一抱就哭!現在,我一下班回到家,就像個小小跟屁蟲一樣跟著!連上廁所的三分鐘也要趴在門口!消失一會兒就開始哭鬧!怎麼就變得這麼粘人了吶?  沒想到,這樣一條朋友圈引發了一眾媽媽的呼應。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這是正常的。我想每個父母都經歷過自己要離開時寶寶的各種哭鬧。正常的孩子,在6~18個月,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不同的是,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比較容易安慰,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
  • 寶寶為什麼不黏媽媽,你的寶寶黏你嗎?
    寶寶不黏媽媽,是因為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 依戀是寶寶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繫的一種傾向,也指人與人之間一種密不可分的情感聯繫。依戀形成分為下面三個過程:【1、對「人」的偏愛階段】雖然寶寶很喜歡花、樹、玩具等一切新鮮的物品,但是最讓寶寶歡迎、喜愛的還是「人」。當然這個人不僅僅包含爸爸媽媽,只要是和寶寶玩的人,寶寶都喜歡。
  • 寶寶太黏人,就像寶媽的「小尾巴」,寶爸無奈只能做個「假媽媽」
    文|小豆芽育兒記大部分寶寶都非常黏媽媽,這或許這就是母子連心,雖然寶寶黏媽媽,寶媽會有很有成就感,但走到哪裡都有個「小尾巴」,這對寶媽來說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寶寶太黏媽媽,寶爸無奈做了個「假媽媽」寶寶太黏人會有哪些苦惱?日本有一位寶媽感悟頗深,寶寶今年1歲多,性格十分活潑,雖然寶寶非常可愛,但就是太粘媽媽,一刻也不願分開的那種。
  • 1歲半寶寶格外黏媽媽,一放下就哭鬧!可能是這3個原因在作怪
    一歲多的孩子身上就像是安裝了專門尋找媽媽的雷達,不管在做什麼都要媽媽在身邊才能安心,一旦發現媽媽離開,就會哭著找媽媽。不管是上廁所、倒水、洗水果還是出門買菜,總之孩子就像盯上了媽媽一樣,一刻也不想讓媽媽離開他的視線。
  • 寶寶被放下就哭鬧怎麼回事?不僅僅因為孩子黏人,還有這3個原因
    寶寶這個樣子,我以為是自己用錯了方法,覺得寶寶太黏人了,後來帶寶寶體檢的時候,諮詢醫生之後,醫生告訴我,寶寶非常喜歡大人抱,一放下就哭,不僅僅是因為黏人!寶寶被放下就哭鬧怎麼回事?不僅僅因為孩子黏人,還有這3個原因!
  • 1歲半寶寶格外黏媽媽,一放下就哭鬧!背後可能有這3個原因
    一歲多的孩子身上就像是安裝了專門尋找媽媽的雷達,不管在做什麼都要媽媽在身邊才能安心,一旦發現媽媽離開,就會哭著找媽媽。不管是上廁所、倒水、洗水果還是出門買菜,總之孩子就像盯上了媽媽一樣,一刻也不想讓媽媽離開他的視線。1歲半寶寶格外黏媽媽,一放下就哭鬧!可能是這3個原因在作怪。
  • 1歲半寶寶成了媽媽的粘粘蟲,怕生愛哭鬧,可能是這3大因素在作怪
    親身經歷將近一年,我才意識到:原來寶寶成了媽媽的「粘粘蟲」、怕生又愛「瞎」鬧,並不是寶寶性格差。而寶寶是否黏媽媽,與媽媽陪伴時長,有沒有關係呢?,不是陪伴時長多少的問題我家雙胞胎1歲半時,我下班回到家之後,從上廁所到洗澡,只要離開他們的視線範圍一刻,他們就會不安、哭鬧,在廁所門口蹲守。
  • 寶寶「黏人」不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區分娃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媽媽急著坐地鐵,本想拉起女孩就跑,可孩子一直拖著媽媽的大腿,嘴裡說著:「媽媽抱我」。媽媽有些不耐煩,「天氣這麼熱,怎麼抱你?跟著媽媽走,我們早點回家。」女孩還是不肯,委屈地望著媽媽,最後媽媽實在失去了耐心,拖著孩子走了。一.寶寶「黏人」,是缺乏安全感嗎?
  • 小寶寶以下行為很黏人,卻是愛媽媽的表現,快接受寶寶的告白吧
    文|秘籍君同樣是寶寶最親近的人,爸爸和媽媽得到的待遇卻截然相反。無論家裡是兒子還是女兒,但凡是剛出生不久,寶寶大多會更加親近媽媽,甚至不理會來自爸爸的抱抱。這不,閨蜜文文剛剛還打電話過來,抱怨她家兩歲的女兒太過黏人。不都說女兒會更加依賴爸爸嗎?
  • 寶寶黏媽媽就是不聽話?你可能想錯了,這幾個原因的可能性很大
    經常有寶媽諮詢穀雨老師,說是自家寶寶很黏媽媽,如果自己不在寶寶身邊,寶寶還很乖,但是只要自己出現,那小傢伙們就會各種黏媽媽,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只讓媽媽抱,除了媽媽他們誰也不要,如果媽媽忙其他的事顧不上抱寶寶,那寶寶就會一直哭鬧。
  • 寶寶哭鬧常見的5大原因,學會這些安撫方法「鬧人精」秒變乖寶寶!
    寶寶肚子餓了要吃的時候,哭聲一般很洪亮,頭來回活動,嘴不停地尋找,並做著吸吮的動作。這個是很容易判斷的,餵飽了自然就不會哭了。  反之,吃得太多難以消化,寶寶也會哭。(這個是目前最常見的!)主要就是很多家長餵得太多、太頻所致。很多家長說「我把奶嘴、乳頭放寶寶嘴裡他就會吃啊,難道不是餓了?」當然不是,每個寶寶都自帶反射能力,即使不餓,你把奶嘴放到嘴邊他就會吃!
  • 寶寶哭鬧不讓媽媽上班,做好這三點,有效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這種擔心媽媽離開而產生的分離焦慮,不同於他們遇到陌生人或是因為要上幼兒園的哭鬧,後者更多的是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恐懼。&34;或者&34;,這樣的話會讓寶寶信以為真,當寶寶也會覺得媽媽就是轉瞬就回來,也許會暫時不哭,等他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後,寶寶覺得受到了欺騙。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一直見不到媽媽,下次就會更黏著媽媽,更不讓媽媽走。時間久了,不利於寶寶今後建立起對人的信任。
  • 宅家久了孩子越來越黏人?提前預知不要突然離開,做好告別建立分離...
    有媽媽向我抱怨,宅在家裡久了,孩子越來越黏人,想工作都不能離開,真是頭疼! 當然,很多寶媽都會想很多辦法去解決…… 像這位日本寶媽因為一歲的寶寶太過粘人,而製作了兩款等身大小的「紙板媽媽」來「陪伴」寶寶,竟然也能維持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