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黏媽媽,是因為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
依戀是寶寶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繫的一種傾向,也指人與人之間一種密不可分的情感聯繫。
從定義可以看出,依戀是描述爸爸媽媽與寶寶之前的親密關係的。
如果爸爸媽媽與寶寶直接有較好的依戀,親子關係就比較穩定,將來教育孩子也比較簡單,有益於形成積極、溫暖的性格,對寶寶的發展有一個積極作用。
寶寶半歲之後,寶寶的生理、心理都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就是在這個階段,依戀已經形成了。
依戀形成分為下面三個過程:
【1、對「人」的偏愛階段】
雖然寶寶很喜歡花、樹、玩具等一切新鮮的物品,但是最讓寶寶歡迎、喜愛的還是「人」。
當然這個人不僅僅包含爸爸媽媽,只要是和寶寶玩的人,寶寶都喜歡。
【2、對看護人的偏愛】
在能區分「生人」和「熟人」之後,寶寶的心就開始偏了,會更喜歡自己熟悉的人。
當然在這個階段,寶寶對他們的依戀還只是初級水平,就算是他們離開了,反應也不會太大,不會哭鬧。
【3、依戀形成——「特定依戀」階段】
等到寶寶6、7個月的時候,就會形成了依戀。
尤其是對於特定的人例如一直看護他的人,已經開始有一種依賴關係了。
所以,媽媽哄6、7月大的寶寶會非常累,想讓別人換著抱一下,寶寶就會哭。
1、不要頻繁更換看護人、保姆
寶寶熟悉看護人需要一段時間,每次剛剛熟悉起來就換人了,寶寶表示心很累,拒絕。
如果可以,媽媽還是儘量自己帶寶寶。
2、儘量採用母乳餵養
在媽媽的懷抱裡寶寶能感受到愛和溫柔,會喜歡上和媽媽在一起的感覺。
3、爸爸媽媽可以多和寶寶進行親子互動
和寶寶一起享受遊戲的快樂,共度親情時光,有利於依戀的形成。
良好的依戀、親子關係有益於寶寶的身心健康和成長,也有利於積極情緒的培養。
如果依戀沒有建立好的話,寶寶長大後可能會冷漠、孤僻。
所以,爸爸媽媽如果能自己帶寶寶就自己帶吧,實在不行就讓爺爺奶奶帶,但是也要抓緊一切時機和寶寶相處,不要到寶寶對自己不親的時候再補救,就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