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愛黏人的寶寶,媽媽們需要懂得放手,學會這5招很重要!

2020-12-12 愛笑寶媽歐丹丹

今天發生了一件大事,樂樂爸爸獨自帶著樂樂寶貝出門玩耍去啦!他們去了哪兒?遇到了啥新奇的事情?看了啥好玩的東西?樂爸第一次帶樂樂出門,他能搞定所有事情嗎?

我就像《爸爸去哪兒》裡面的「甩手」媽媽一樣,雖然人沒跟去,但腦子裡裝的都是他們。這不,又想起他們出門前的那一幕:

小樂樂站在門口,一隻手提著垃圾袋,一隻手瀟灑地朝著我揮了揮:「媽媽,我和爸爸出去玩啦,垃圾我們來丟,拜拜!」

緊接著,牽起旁邊一臉惆悵的爸爸的大手,頭也不回地往電梯那邊走去。看這架勢,感覺新一季的《寶寶去哪兒》馬上就要熱播了!哈哈哈

說到這個瀟灑寶寶,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特別黏我。每次帶她來廣州玩,出門必須我跟著,我要是不走,她就圍著我轉圈圈,或者掛在我身上,叫N遍媽媽,甚至扯著我的衣服,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想把我拖出去。

可今天的她,並沒有賴在我身上,一改往常的那股子黏人勁兒,很爽快地就和爸爸手牽手一起往前走了,真的特別棒!

說實話,我心裡除了一點點小失落,更多的是開心。我家樂樂寶貝長大了,不再是那塊愛黏人的牛皮糖了,我平時的努力沒有白費呀。

那你是否知道,為啥以前的樂樂寶貝這麼愛黏人?

其實,每個小寶寶都愛黏人,黏著媽媽是寶寶的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我們和寶寶培養親密關係的好方式,我們要儘量滿足寶寶,多花時間陪伴寶寶。

陪伴可以促使寶寶找到滿足感,享受愉悅感,有助於建立寶寶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將來能夠成功地與伴侶、後代和睦相處。如果在嬰幼兒時期,寶寶還沒有產生"黏人",將來就可能很難和別人溝通,甚至會影響寶寶今後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

寶寶能一直黏著媽媽嗎?

不能。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我們需要慢慢地調整相處方式,讓寶寶不再像以前那麼黏著媽媽,改為適度黏人成長為一個勇敢獨立的好寶寶,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絕對不能讓寶寶太黏人

愛黏著媽媽的寶寶往往不夠自信,缺少交友圈子,性格容易暴躁。另外,還會比較懦弱,做什麼事情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媽媽來幫助,對其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也會造成影響。

所以,面對愛黏人的寶寶,我們需要懂得放手。

學會以下5招,控制好寶寶黏人的尺度:

01、轉移注意力、分離訓練

我們可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讓寶寶在遊戲過程中體驗短暫分離,慢慢習慣媽媽不在身邊的感覺。

這個方法挺有效的,我家樂樂寶貝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和我們玩捉迷藏,沒事就自己躲在窗簾後面或者門後面,讓我們去找她,超好玩,哈哈哈

02、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積極配合

除媽媽以外的重要家庭成員,每天也要抽出時間陪寶寶一起玩遊戲,帶寶寶到外面走走,晚上嘗試哄寶寶睡覺,讓寶寶在這個過程逐步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還有樂樂爸爸,他們都做得很不錯,樂樂和他們的感情也很好。

03、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只有學會獨立的寶寶,才能真正擺脫黏人的行為。可以讓寶寶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來達到這個目的。

我最近在鍛鍊寶寶自己整理玩具和繪本,以前都是我給她收拾,剛放進去兩分鐘,全都給你翻出來,扔一地。現在雖然還是很容易弄亂,但相比前段時間來說,好了很多,她一個人能待在玩具箱旁邊搗鼓很久。這樣做可以增加寶寶的獨立性,使黏人的寶寶開始享受自己的獨處空間。

04、多帶寶寶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喜歡到處玩的人,2015年2月,我一個人背著包去雲南玩了大半個月才回家,收穫頗豐,遇到很多善良的人兒,看了很多美麗的風景,帶回來6千多張照片,寫了一篇近6萬字的遊記。

現在,我身邊多了一個最佳拍檔——樂樂寶貝,她也和我一樣,喜歡到處玩。我要和她重走一遍我走過的那些路,帶她體驗一下我看過的那些漂亮的風景,我們還要一起去更多好玩的地方,結識更多美好的人和事物。

說這麼多,我就是想告訴大家,多帶寶寶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是有很多好處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來可以開闊寶寶的視野;二來可以豐富寶寶的興趣愛好;三來可以充實寶寶的生活。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可以對付寶寶愛黏人的行為,出去玩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呀,各種好玩的東西擺在眼前,誰還記得黏人呢?黏人寶寶自然而然就消失不見啦。

雖然它有這麼多好處,但捫心自問,能真正帶寶寶出門的人又有多少呢?

很多人不是怕這就是怕那,覺得帶個小孩子出門就是給包裡裝了一個「定時炸彈」,隨時會有麻煩。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想,只要勇敢地走出去,一次兩次之後,你就會發現,寶寶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好照顧。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05、堅持立場

媽媽的態度很重要,必須要保持前後一致,不能在心情好的時候,允許寶寶隨便黏;在心情不好時,把寶寶直接推開。這種前後不一致的態度,會讓寶寶無所適從,增強他的「黏性」

最後,我想說,寶寶偶爾撒嬌黏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過度黏人才會不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寶寶更多的關愛,學習相關知識,讓寶寶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小調查:你家寶寶喜歡黏著大人嗎?你用過哪一招呢?

我是愛笑、愛分享、愛旅遊、愛寫作的丹丹媽咪,【愛笑寶媽歐丹丹】就是我,專注分享育兒小知識第N年,嘻嘻。本文原創,禁止任何無授權的轉載,一經發現,堅決維權。歡迎直接轉發分享、評論、提問。(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媽媽走到哪,「小尾巴」跟到哪,面對黏人寶寶,媽媽可以這麼做
    你家寶寶黏人嗎?媽媽走到哪裡,「小尾巴」就跟到哪裡;稍稍分開一小會兒,就哭鼻子喊媽媽;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耍,就自家娃抱著大腿不肯去,要不就央求媽媽一起去…… 為了黏人的寶寶,媽媽爸爸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爸爸或玩偶臉上戴著用媽媽照片做的面具哄寶寶,有的甚至穿上了裙子,製造媽媽在身邊的假象。 黏著媽媽的勁兒,可著實令爸媽頭大。
  • 寶寶看到媽媽就不乖?面對無比黏自己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麼做
    「是不是最近陪伴寶寶的時間少了點?還是家裡的照顧者發生了變化?」老母親們想了想,說確實是有這種情況,要麼就是自己回去上班了,或者近期工作突然很忙,要麼就是換人來照顧寶寶了。媽媽們是寶寶們感到最安全的那個人,他們知道如論自己多不乖,媽媽都會永遠愛自己。
  • 「包媽媽」們適時放手 孩子會感激你
    《包寶寶》這部動畫片帶給我們的反思,實在是震撼的,有多少父母親正以愛的名義捆綁子女的成長?有多少孩子內心無助、對父母充滿恨意?這兩個心理現象,都是不恰當的。媽媽們,是時候降低一下你們的焦慮了。    2月25日,由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公司發行的《包寶寶》動畫獲得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媽媽們要用對方法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時光,孩子才能慢慢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虎媽作者 | 夏晴風來源 | 男孩派(洞見旗下帳號)最近3歲的兒子特別黏我但其實,每一個孩子和媽媽都是「共生關係」,從小喜歡黏媽媽,可這個階段的男孩特別黏媽媽,是因為孩子進入了俄狄浦斯情結。心理學表明,一般孩子在3~5歲會進入俄狄浦斯情結,這一階段是孩子建立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 全職媽媽的「教育觀」:培養孩子,要懂得適可而止、學會慢慢放手
    這是一位全職媽媽寫給自己的信:懂得適可而止,學會慢慢放手。我們希望孩子能堅強、勇敢,可更脆弱的往往是我們自己;我們期待孩子獨立,卻始終緊握著孩子的手不肯放鬆。為父母者,有時候就是這麼矛盾。我們期望孩子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卻始終默默地選擇為他遮風擋雨。
  • 一歲半寶寶黏媽媽、愛哭鬧,不是寶寶嬌氣,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
    只要JoJo媽在家,JoJo就變成哭精,用奶奶的話講,見到媽媽JoJo就嬌氣的不得了。其實,一歲半的寶寶黏媽媽、愛哭鬧,這不是病,也不是寶寶嬌氣,而是寶寶必經的一個階段,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在一歲到兩歲之間,很多寶寶都會面臨這一時期,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賴感,只要一分開,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症,具體表現就是各種找媽媽,各種哭鬧。
  • 孩子黏人不聽話,很可能是處於「心理發展期」,5招幫助你破解
    其實這和我們這些成年人的心理也差不多,比如我自己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往往不太會向一般的朋友同事發火或者鬧脾氣,只會對自己最親的人宣洩,因為他們是我們充分信任的人。再大一點的孩子,比如經常也會聽到嫂子說,她5歲的女兒在幼兒園聽話獨立,但是一回到她身邊都會變得調皮粘人,很不乖。
  • 顏值重要,孩子的內在更重要,學會這幾招,讓孩子內外兼修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這個時代,崇尚高顏值,顏值確實給一些人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走上整容微調的道路(甚至有些孩子也不例外)。可是最終,全身心成長、內外兼修的孩子才會更加受到這個時代的青睞。
  • 寶寶入園在即,家長學會這6招,搞定分離焦慮,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大概需要5周的時間。這一周孩子的情緒會變得比較平靜,可以正常入園、出園。不過隨之而來的國慶長假,會打破孩子原有的入園生活,長假後,孩子需要重新適應。第四周:二次適應階段經歷了國慶節長假,寶寶又一次回到了入園前的狀態:跟爸爸媽媽長時間待在一起、出去旅行,非常開心,幾乎忘了要上幼兒園的事情。
  • 朱雨辰媽媽式家長,打著愛的旗號傷害孩子,愛娃先學會放手
    對於很多寶媽來說,愛寶寶就是要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照顧好寶寶的衣食住行,讓他只要安心學習工作就行了,但是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致命的。這種想法,看著好像是愛寶寶,但實際寶寶是最沒有用的一種教育。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讓寶寶能夠學習更好,更重要的,是要寶寶成為一個獨立有思想的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有生活自理能力。
  • 小寶寶以下行為很黏人,卻是愛媽媽的表現,快接受寶寶的告白吧
    文|秘籍君同樣是寶寶最親近的人,爸爸和媽媽得到的待遇卻截然相反。無論家裡是兒子還是女兒,但凡是剛出生不久,寶寶大多會更加親近媽媽,甚至不理會來自爸爸的抱抱。這不,閨蜜文文剛剛還打電話過來,抱怨她家兩歲的女兒太過黏人。不都說女兒會更加依賴爸爸嗎?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有些媽媽抱怨寶寶黏人,一刻都不能離開,一離開就哇哇大哭。前文中的依戀建立階段已經指明,其實6個月到兩歲期間,是大部分寶寶體驗分離焦慮的高峰期,所以這是正常現象,要理解他們,儘量有耐心。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寶寶不獨立,所以她們說:我希望我的寶寶能比較獨立,所以我就儘量讓他自己去玩。其實越這樣做,越會讓孩子更黏人。因為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卻把他推開,這個信息會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他,從而更加時刻黏上來。
  • 面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改掉壞習慣
    孩子的習慣養成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習慣是影響所有人一生的,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那麼壞的習慣也是可以毀掉一個人,所以從小養成好的習慣非常重要。說起習慣,有的人勤快,有的人懶惰,有的人誠實,有的人愛說謊。誠實守信可以說是人最重要的本質,那麼說謊是一種什麼行為呢?說謊會換來短暫的安逸,但是說完慌會給自己帶來恐慌。
  • 動物大聯盟小貼士|孩子太黏人怎麼辦?媽媽:我崩潰了
    可最近不知怎麼了,玥玥總是喜歡黏著媽媽,只要媽媽在家,她就會一直跟著媽媽,寸步不離。媽媽想要出去辦點事,玥玥鬧著也要去,弄得媽媽什麼也做不了,很頭痛不知怎麼辦才好。很多父母也跟我們私信提過類似的事情,寶寶愛黏人是一件令爸爸媽媽們很頭疼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有的寶寶很愛黏人呢?
  • 家有黏人寶寶怎麼辦?錯誤的做法,會讓寶寶越來越黏人
    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孩子這麼黏人,長大了可怎麼辦呢?為了讓孩子不再黏人,媽媽們想了很多辦法,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孩子一刻不停地想要媽媽陪伴,是他內心的不確定性在作祟,他想讓媽媽一直在身邊關愛他,他還不能接受和媽媽分開。孩子在一次次試探媽媽愛不愛我,在他看來,媽媽在身邊,就是愛我,媽媽不在身邊,就是不愛我了。所以他才會變得那麼黏人,他還接受不了和媽媽分開。
  • 深愛孩子,請先學會放手
    深以為然,為人父母,無論你多麼的愛孩子,首先就要學會放手,而這恰恰是為人父母最難做到的事。什麼是放手?什麼時候放手?怎麼放手對孩子最好?這是人類生理特徵及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這段漫長的撫養期裡,父母往往付出了最深切的愛和最細緻的教育。很多家長覺得愛就是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為他們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讓孩子受苦,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家裡有好吃的都給孩子吃,當然,父母的愛都是真心的,但卻與愛背道而馳。
  • 宅家久了孩子越來越黏人?提前預知不要突然離開,做好告別建立分離...
    其實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或幾個階段特別黏人,一般都最黏媽媽。有的甚至會影響寶媽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面對孩子的依賴,我們也會一邊心疼,一邊無奈,甚至有時會羨慕那些不需要怎麼陪就很乖巧的「別人家的孩子」。
  • 愛黏人、脾氣大的寶寶背後,總有個累壞了的媽媽
    最近的留言裡,有一句話是媽媽們經常提到的:「寶寶太黏人」。我們選了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留言,來自 @檸檬 和 @小嘴 。,不知道你們的孩子多大了,看起來是集中在一歲多、兩歲多,這個階段,確實是孩子高度需要安全依戀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黏人的情況。
  • 小孩愛生氣怎麼辦?學會這四招,讓家長輕鬆搞定愛生氣的小孩
    隨著小孩漸漸長大,家長們發現,小孩也有了自己的脾氣,一點點小事情就能讓小孩生氣。小孩愛生氣,是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面對愛生氣的小孩,家長總無計可施。小孩愛生氣怎麼辦?家長要學會正確應對,才能輕鬆搞定愛生氣的小孩。
  •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學會放手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把愛藏起來,很多時候都是默默旁觀,而不是大包大攬。 美國電影《靈魂歌王》中,主人公小查爾斯7歲患了眼疾,有一次他被椅子絆倒狠狠摔在了地上,眼前一片漆黑,他邊哭邊喊地尋找媽媽:「媽媽,快來救我!求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