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以下行為很黏人,卻是愛媽媽的表現,快接受寶寶的告白吧

2020-08-27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同樣是寶寶最親近的人,爸爸和媽媽得到的待遇卻截然相反。無論家裡是兒子還是女兒,但凡是剛出生不久,寶寶大多會更加親近媽媽,甚至不理會來自爸爸的抱抱。

這不,閨蜜文文剛剛還打電話過來,抱怨她家兩歲的女兒太過黏人。不都說女兒會更加依賴爸爸嗎?怎麼她家千金事事都要跟著,從出生到現在,居然沒有一刻能離開她的,甚至連睡覺都要插在兩口子之間,這讓她不禁發出疑問:

「為何我家寶寶這麼黏人呢?甚至到了讓人討厭的地步。」

想到閨蜜並非傳統的賢妻良母,我倒是能夠理解她的心情,畢竟夫妻感情被她放置在母女之上。只不過小寶寶不懂這些,他們更傾向於用本能去行動,為了讓閨蜜了解寶寶對她的愛意,我就給她講述了寶寶的「所思所想」,那些所謂的黏人,都是寶寶對媽媽的告白哦。

寶寶為什麼依賴媽媽?

對閨蜜來說,這是讓她最為頭疼的事。明明老公也在家裡,但女兒只會跟在她屁股後頭,邁著六親不認的小步伐寸步不離,連上廁所都要守在門口等著。這讓閨蜜很是抓狂,忍不住發出疑問:為什麼寶寶只黏媽媽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無非源於以下兩種心理:

①「雛鳥情結」

眾所周知,大自然界中的小動物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會對睜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產生依戀之情。以小雞為例,若是破殼後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雞媽媽,而是貓咪,那就會誤會貓咪是自己的媽媽,以至於跟著跑來跑去趕不走。

小寶寶也是如此,從離開子宮那一刻開始,世界便不再是安全的。因為在娘胎裡待了十個月,寶寶對媽媽的氣息有種本能的熟悉,初次接觸外界時的不安感能夠通過媽媽的氣息得到安撫。因此,哪怕在能跑會跳後,寶寶依舊不會離開媽媽的身邊,因為這是他們的雛鳥本能。

②母子一體感未破除

正常情況下,寶寶兩歲後就會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萌發不說,還處處跟媽媽對著幹,這就是寶寶學會獨立的第一步,將自我與媽媽進行分割。

而閨蜜家的情況,就屬於寶寶過於依賴媽媽,本能不想破除所謂的母子一體感。

在閨蜜女兒的心裡,她依然和媽媽是一體的,不存在分割,所以媽媽的世界亦屬於她。要知道,母子一體感具有排他性,若是寶寶的自我意識尚未覺醒,那黏人的行為就不會減少,因為在寶寶的意識裡,自己是媽媽的全世界,他人無權進入,哪怕是爸爸也不行。

寶寶的哪些行為是在對媽媽告白?

對寶寶來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特別黏人,而是出於本能在對媽媽表達愛意。以下行為或許讓媽媽很不自由,但往好了想,也是寶寶全身心的愛戀,寶媽還是大方接受吧。

①24小時跟著媽媽

以閨蜜家為例,她女兒幾乎全天跟在屁股後面,誰叫都不肯走。哪怕閨蜜去做飯,小傢伙也要跟在身旁,只有看到媽媽她才是放心的。

②尋找媽媽的聲音

記得樂樂小時候就是如此,只要我和他不在一個房間,小傢伙的腦袋就會左搖右晃,尤其在聽到我的聲音時,一定會拍著老公讓去找媽媽。這就是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只有熟悉的聲音在身邊,寶寶才能安穩下來。

③總是注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

很多媽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只要把寶寶抱在懷裡,小傢伙就會安靜地一動不動,專注地看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如果說寶寶是向日葵的話,那媽媽就是太陽般的存在。無論是在媽媽的懷裡,還是跟媽媽隔很遠,只要寶寶能掌握媽媽的行蹤,那一雙大眼睛就會跟著媽媽打轉,這恰恰是對媽媽愛意的表現,千萬不要拒絕哦。

面對寶寶愛意,寶媽該如何應對?

說白了,寶寶的這種行為就屬於雛鳥本能,想要改變,寶媽就要注意增加別人對育兒的投入。這裡指的自然是寶爸。

希望大家明白,母子情深是天生,但父子情卻要依賴於後天的培養。如果寶爸在育兒方面投入過少,對寶寶來說就跟陌生人差不了多少,以後自然會越來越依賴媽媽。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寶媽就要鼓勵家庭成員參與到育兒當中,自己也好偷得浮生半日閒。

【話題討論:你家寶寶是否黏人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面對愛黏人的寶寶,媽媽們需要懂得放手,學會這5招很重要!
    其實,每個小寶寶都愛黏人,黏著媽媽是寶寶的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我們和寶寶培養親密關係的好方式,我們要儘量滿足寶寶,多花時間陪伴寶寶。愛黏著媽媽的寶寶往往不夠自信,缺少交友圈子,性格容易暴躁。另外,還會比較懦弱,做什麼事情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媽媽來幫助,對其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也會造成影響。所以,面對愛黏人的寶寶,我們需要懂得放手。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有些媽媽抱怨寶寶黏人,一刻都不能離開,一離開就哇哇大哭。前文中的依戀建立階段已經指明,其實6個月到兩歲期間,是大部分寶寶體驗分離焦慮的高峰期,所以這是正常現象,要理解他們,儘量有耐心。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寶寶不獨立,所以她們說:我希望我的寶寶能比較獨立,所以我就儘量讓他自己去玩。其實越這樣做,越會讓孩子更黏人。因為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卻把他推開,這個信息會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他,從而更加時刻黏上來。
  • 小寶寶太黏人,寶媽:每天下班回家都像「特務」一樣
    不過說到小寶寶黏人的問題,有時的確讓大人措手不及,只要看到媽媽,就完全貼過來,一定要和媽媽形影不離,媽媽稍微走開一會兒就得大哭大嚎。這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畢竟對於年齡太小的寶寶,基本沒什麼交際圈,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小寶寶當然希望爸爸媽媽能一直陪著自己。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依戀」,它分為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
  • 小寶寶太黏人,寶媽:每天下班回家都像「特務」一樣
    不過了寶寶的健康,現在又是特殊事情,還是小心謹慎點為好。不過說到小寶寶黏人的問題,有時的確讓大人措手不及,只要看到媽媽,就完全貼過來,一定要和媽媽形影不離,媽媽稍微走開一會兒就得大哭大嚎。這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畢竟對於年齡太小的寶寶,基本沒什麼交際圈,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小寶寶當然希望爸爸媽媽能一直陪著自己。
  • 寶寶這4種「招人煩」行為,實際上是愛媽媽的表現,家長別總拒絕
    好奇、好問、好動是寶寶的天性,而這正是寶寶探索欲望強烈的表現。但實際上卻往往相反,媽媽們不僅變得脾氣越來越壞,而且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的一些行為總是讓自己很難接受,內心簡直糟糕透了。例如說孩子們對自己的一些「人身攻擊」行為,動不動就拽頭髮、捏臉,但你知道嗎?寶寶常做的這4種「招人煩」行為,實際上卻是愛媽媽的表現,所以家長別總想著拒絕孩子。
  • 寶寶太過「愛媽」,出生後成「黏人精」,網友:甜蜜的煩惱
    小時候你問他:"愛媽媽多一點還是爸爸多一點?"很多孩子都會回答"愛媽媽多一些。"寶寶和媽媽的聯結從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建立了,媽媽十月懷胎,孩子生下來就與媽媽更加親近。近日,一個可愛的小寶寶走紅網絡,他人氣急升靠的不是漂亮的小臉蛋,而是"愛媽"行為。小林是新手媽媽,寶寶剛剛滿1歲,她就重新回到職場了。以前都是自己帶孩子,現在是交給婆婆帶。
  • 小寶寶多大可以認出媽媽來?有這四個表現,說明寶寶很愛媽媽
    文/銀花面對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小寶寶,媽媽們通常會帶著滿滿的愛意。很多媽媽會寵溺地向寶寶表達:「我是你的媽媽呀!」希望寶寶能早一點兒認出自己來。這話說多了,有時小傢伙聽完會報以迷人的一笑,這時媽媽多會高興地認為寶寶能認出自己來了。
  • 闢謠:寶寶愛黏人,只因媽媽陪得少?心理學家:注意「心理陪伴」
    3歲之前,他也不是這樣黏人的娃,甚至姥姥還誇過他:「這孩子一點也不纏人。」但這兩個月來,他性情大變。於是家裡的長輩分成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孩子這麼黏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還是應該再多陪他玩。
  • 寶寶黏媽媽 甜蜜負擔怎麼解?
    ·與寶寶建立信任,寶寶不黏人  當寶寶鬧情緒,無休止黏著自己時,首先要理解寶寶的這種情緒,接納和允許寶寶黏你,也要嘗試和寶寶解釋清楚,媽媽一定會履行承諾,按時回來,並且實行幾次。  等到寶寶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對媽媽的愛有把握時,對你有了足夠的信賴時,他們才會很自信地認為,媽媽媽就算是離開也會回來,自然也就不會黏你了。
  • 孕前期有以下症狀,是胎寶寶愛媽媽的表現,妥妥來報恩的!
    文丨木棉媽媽剛懷孕時,身體會有什麼反應呢?有些反應讓孕媽感到很難受,但這些反應往往是胎寶寶愛媽媽的表現哦!如果在剛懷孕時,孕媽就有以下症狀,那麼說明胎寶寶很聰明,很愛媽媽,說不定就是那種報恩的寶寶呢!所以說呀,那些出現孕吐反應比較早的孕媽不用擔心,也不用感到心累,更不要認為這是寶寶折騰媽媽,這說明呀,寶寶很聰明,及時向媽媽傳遞信息:我在你肚子裡了,好好注意呀!其實呢,媽媽出現孕吐的反應很正常,吃一些複合維生素可以緩解。有些老人總會說:吐了再吃,可不能餓到大孫子!
  • 經常給寶寶抓撓 其實這個是寶寶愛媽媽的表現 媽媽要正確回應
    很多的寶媽在懷著小寶寶的時候,都會幻想著小寶寶出來了,逗樂那個小可愛的時候會很開心很愉悅的。然而寶寶出生之後,發現並沒有如果順利啊。媽媽很多時候想和寶寶有親近一點的行為,寶寶久了就可能不會買帳了,小手手經常不老實的去抓撓媽媽的臉,但是有些新手媽媽不知道,其實這個是寶寶表達愛的一種行為。
  • 一歲半寶寶黏媽媽、愛哭鬧,不是寶寶嬌氣,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
    只要JoJo媽在家,JoJo就變成哭精,用奶奶的話講,見到媽媽JoJo就嬌氣的不得了。其實,一歲半的寶寶黏媽媽、愛哭鬧,這不是病,也不是寶寶嬌氣,而是寶寶必經的一個階段,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在一歲到兩歲之間,很多寶寶都會面臨這一時期,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賴感,只要一分開,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症,具體表現就是各種找媽媽,各種哭鬧。
  • 媽媽走到哪,「小尾巴」跟到哪,面對黏人寶寶,媽媽可以這麼做
    你家寶寶黏人嗎?媽媽走到哪裡,「小尾巴」就跟到哪裡;稍稍分開一小會兒,就哭鼻子喊媽媽;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耍,就自家娃抱著大腿不肯去,要不就央求媽媽一起去…… 為了黏人的寶寶,媽媽爸爸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爸爸或玩偶臉上戴著用媽媽照片做的面具哄寶寶,有的甚至穿上了裙子,製造媽媽在身邊的假象。 黏著媽媽的勁兒,可著實令爸媽頭大。
  • 寶寶黏媽媽就是不聽話?你可能想錯了,這幾個原因的可能性很大
    經常有寶媽諮詢穀雨老師,說是自家寶寶很黏媽媽,如果自己不在寶寶身邊,寶寶還很乖,但是只要自己出現,那小傢伙們就會各種黏媽媽,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只讓媽媽抱,除了媽媽他們誰也不要,如果媽媽忙其他的事顧不上抱寶寶,那寶寶就會一直哭鬧。
  • 家有黏人寶寶怎麼辦?錯誤的做法,會讓寶寶越來越黏人
    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孩子這麼黏人,長大了可怎麼辦呢?為了讓孩子不再黏人,媽媽們想了很多辦法,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02 孩子如此黏人為哪般孩子的這種黏人表現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但是,如果沒有採取合適的方法,孩子的黏人階段可能會變長,表現也會越來越激進,還有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提起「分離焦慮」,很多媽媽都不陌生。
  • 這個時期的娃黏人又膽小,培養寶寶的安全感,爸媽請不要悄悄離開
    半歲的孩子突然特別黏媽媽,見到陌生人會害怕,除了媽媽不讓其他人抱,睡眠質量明顯下降,多次驚醒大哭找媽媽……寶寶的種種分離焦慮和黏媽媽的現象,說明寶寶進入了分離焦慮期,這個時期也是依戀期。所以媽媽不在身邊,他就認為媽媽沒有了,會非常恐懼和焦慮。分離焦慮期,寶寶有哪些異常行為?分離焦慮期寶寶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家長先不要著急,這些都是分離焦慮期寶寶的正常表現。
  • 寶寶有以下煩人的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寶媽別嫌煩!
    文丨木棉媽媽每個父母都會對自家寶寶充滿期待,聰明伶俐一定是其中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在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中就能體現出來,如果寶寶有這些煩人的表現,其實寶媽不必擔心,通常這意味著寶寶大腦發育好,未來更加聰明。
  • 寶寶出生多久認識媽媽,有以下表現,說明娃已經從心裡開始依賴你
    寶寶與誰相處的時間最長,非媽媽莫屬。從十月懷胎的孕育到一朝分娩後的細心呵護,寶寶與媽媽之前的關聯遠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對於每一個媽媽而言,孩子就是自己掌心裡的寶,每天看到孩子的變化都是欣喜的。對於認知方面,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能認出自己,俗語言,三月認母,其實寶寶開始認識並且依賴媽媽,其實是有很多細微表現的,寶媽們仔細了解就會知道。
  • 媽媽只要一離開,寶寶就會哭鬧,寶寶太黏人不是好事
    可是有了孩子之後,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每天24小時都要為孩子「服務」,孩子也對媽媽格外依賴,不讓媽媽離開自己半步,有些寶媽很享受這種被寶寶需要的感覺,但是孩子太黏人,會產生一些危害。小芬把寶寶照顧得很好,寶寶也特別依賴媽媽,哪怕小芬離開寶寶一會兒,寶寶就會哭鬧起來,小芬剛開始覺得寶寶需要自己,感覺很幸福。可是時間久了,小芬發現寶寶有點太黏人了,家裡有好幾個人,可是寶寶就讓她抱著,她想上趟廁所都不行,只要她一離開,寶寶肯定會哭鬧。
  • 孩子太黏人,寶媽幾近崩潰潰,家長需正視孩子的黏人行為
    面試的那一天,兒子哭的撕死裂肺,死活要跟著媽媽一起去,為了不耽誤面試,寶媽只能狠心關門,聽著寶寶的哭聲下樓。但其實,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從出生開始,媽媽就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可是突然有一天,媽媽不在自己的身邊,他們會覺得沒有安全感。等到再次見到媽媽的時候,當然希望和媽媽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