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寶寶愛黏人,只因媽媽陪得少?心理學家:注意「心理陪伴」

2020-12-12 陪寶寶讀書

就在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鏘寶第N次在客廳大喊:「媽媽快救我!」不用奔赴現場我也能想到:不是玩具滾到了沙發下面,就是某個積木的配件找不到了。雖然內心翻了無數白眼,還是只能起身過去處理。這樣一來,宅家辦公的我,只能不斷停下手頭的工作,一肚子怨念去「陪娃」。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陪孩子玩玩根本不是個事兒,姥姥姥爺太爺太奶誰不是爭搶著要「帶娃」。饒是這樣,如果有人試圖幫他,鏘寶也會大喊:「你不是我的媽媽,我要我的媽媽!」

3歲之前,他也不是這樣黏人的娃,甚至姥姥還誇過他:「這孩子一點也不纏人。」但這兩個月來,他性情大變。於是家裡的長輩分成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孩子這麼黏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還是應該再多陪他玩。第二種觀點認為:這就是媽媽慣得,你該消失一段時間,讓爸爸或者姥姥帶娃。

天天陪著娃,為啥還缺安全感?

我把這件事兒跟閨蜜分享,閨蜜反問我:「你這天天陪著娃?他還有啥理由缺安全感?」在粉絲的私信裡,我也發現了很多跟我一樣的媽媽:即便天天陪著娃,孩子還是特別黏人。那麼在兒童心理學家的眼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考慮。

第一個角度:3歲寶寶的心理成長規律

在《發展心理學》中,心理學家將3-6歲定義為「童年早期」,而3歲剛好是兩個階段的臨界點。三歲一過細心的媽媽就會發現,在家的小寶寶已經開始「手長腳長」有了兒童的模樣,與此同時他們的心理也在發生著劇烈變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就是「分離」。他們內心想要更多的自主性,然而真正走向「獨立」,卻需要爸爸媽媽額外的「心理支持。」

舉個簡單的例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足夠的能力獨立做事兒了,比如鏘寶可以獨立給自己倒水。但是他卻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把「自己倒水」視為日常。而是需要爸爸媽媽充當觀眾,在心理上支持和認同他的獨立操作,鼓勵他肯定他。

第二個角度:是否提供了「心理陪伴」?

其實陪伴1歲左右的孩子,比起帶3歲的娃簡單一些,大部分的時候只要陪在孩子身邊就可以了,玩耍時爸爸媽媽也可以充當一個引領者。但是陪伴三歲左右的孩子,情況就不同了。正如上面所說,他們更需要的是「心理陪伴」

比如,有時候我在寫文章,鏘寶就在旁邊剪紙或搭積木。這個時候我的整個注意力並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工作上。他跟我說話,有時候我卻沒有聽見,那麼這個陪伴對於孩子而言,就不算是真正的陪伴。但在大人眼中:我一直陪著你啊!

3歲寶寶的安全感來自「被看見」

在描述孩子心理時,「安全感」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比如小寶寶哭鬧,我們會建議媽媽們馬上安撫,給寶寶安全感。比如建議0-3歲媽媽要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因為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甚至很多女生在找男朋友時,也喜歡說:「我想找個讓我有安全感的。」這個安全感顯然和嬰兒的安全感不同。

因此在討論我們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時,陪伴的時間,或者響應的速度,都不應該是絕對的標準。反而應該去考慮,作為父母我是否給了孩子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還在襁褓中的小嬰兒需要的安全感是:我餓了,媽媽會餵我;我困了,媽媽會哄我。而對於1歲左右的孩子而言,媽媽短暫地消失後,還能馬上出現,就可以建立安全感。

而對於三歲時自我意識已經飛躍式發展的孩子而言,被爸爸媽媽「看見」才是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所謂被看見,無非是在陪伴時可以保持共同注意,可以看到孩子複雜的情緒。而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是新的課題,因此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覺得:「我24小時都在陪他,沒有安全感簡直說不過去。」實際上是因為,過去那種陪娃方式,可能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了

三個小方法,提升孩子安全感

反思過自己的陪伴方式後,我做了個小小的實驗。之前白天的時間我都會一邊工作一邊陪他。但是這種陪伴與其說是一起玩,不如說是待在一起。於是我將陪伴他的時間縮短了,有幾個小時,關上書房的門自己工作。用其他的時間專門來陪他玩,玩他感興趣的遊戲。這樣一周下來,明顯他不在粘我了,而且在我工作的時間,就乖乖地在客廳自己玩。如果你的孩子也突然開始粘人,不妨試試這三個提升安全感的小方法。

1、正式道別

我們知道,不安全感大多來自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對於兩歲多三歲的寶寶來講,自己玩著玩著,媽媽或爸爸突然要離開,就有點接受不了。尤其像是我這種只是偶爾需要出門,並不是規律去上班的媽媽。

因此,出門前好好地跟寶寶道別,其實是需要重視的環節。我們最好能蹲下來,對寶寶說,媽媽現在有點事兒要出門,大概會去哪裡,多久回來。然後再好好擁抱,跟寶寶再見,這樣他就會覺得更有安全感。

2、專屬陪玩時間

我們上邊說過,心理上的陪伴更重要,就是說對於已經有很強烈自我意識和複雜情緒的孩子而言,關注他的情緒遠比陪在他身邊更重要。但如果手中有一個手機,或者電視裡播著喜歡的節目,我們就很難去關注到孩子的情緒

有一天我正在回復私信,鏘寶手拿一架黃色的小飛機,問我:「媽媽這飛機為什麼長這樣?」我看了一眼說:「嗯,因為他是一個噴氣式飛機。」鏘寶又問:「它為什麼這樣?」我又重複了一遍:「因為是噴氣式。」沒想到他卻哭了起來,我才意識到當時他問我的時候,是因為飛機壞掉了,跟原來的樣子不一樣。

說這個例子,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別以為我們可以一邊做家務瀏覽網頁看電視一邊陪娃。最好還是找個專屬的「遊戲時間」高效陪娃玩耍

3、和孩子約定一個「陪伴」詞彙

有時候,孩子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我想要媽媽陪我一下」的想法,他們可能會用各種方法來吸引你的注意,比如哭、比如弄壞玩具、比如大喊大叫。這時,我們的情緒也很難平靜,或許就會衝他們吼叫。不如早點跟孩子約定一個陪伴詞彙,教孩子表達想要陪伴的需求。這樣我們就能意識到,需要放下手邊的事兒,去跟寶寶玩一會兒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孩子黏人不聽話,很可能是處於「心理發展期」,5招幫助你破解
    一、寶寶黏人不聽話,是「心理發展」在作祟 01、 孩子的心理發展期及特點自我發展心理學家瑪格麗特 · 馬勒曾提出:6 個月到 2 歲的寶寶,正處於分離個體化時期。孩子在媽媽面前會想被偏愛,也會用各種行為去試探媽媽的底線,來證明自己就算再不乖,媽媽也還是愛自己的。 美國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真實。因為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可能會表現得更糟糕。尤其對於3-4歲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逐漸開始試探做事的規則和邊界了。
  • 面對愛黏人的寶寶,媽媽們需要懂得放手,學會這5招很重要!
    其實,每個小寶寶都愛黏人,黏著媽媽是寶寶的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我們和寶寶培養親密關係的好方式,我們要儘量滿足寶寶,多花時間陪伴寶寶。愛黏著媽媽的寶寶往往不夠自信,缺少交友圈子,性格容易暴躁。另外,還會比較懦弱,做什麼事情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媽媽來幫助,對其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也會造成影響。所以,面對愛黏人的寶寶,我們需要懂得放手。
  • 家有黏人寶寶怎麼辦?錯誤的做法,會讓寶寶越來越黏人
    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孩子這麼黏人,長大了可怎麼辦呢?為了讓孩子不再黏人,媽媽們想了很多辦法,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02 孩子如此黏人為哪般孩子的這種黏人表現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但是,如果沒有採取合適的方法,孩子的黏人階段可能會變長,表現也會越來越激進,還有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提起「分離焦慮」,很多媽媽都不陌生。
  • 孩子黏人不聽話,很可能處於「心理發展期」,4個教育妙招早知道
    一、寶寶黏人不聽話,是「心理發展」在作祟01、 孩子的心理發展期及特點自我發展心理學家瑪格麗特 · 馬勒曾提出:6 個月到 2 歲的寶寶,正處於分離個體化時期。孩子在媽媽面前會想被偏愛,也會用各種行為去試探媽媽的底線,來證明自己就算再不乖,媽媽也還是愛自己的。美國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真實。因為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可能會表現得更糟糕。尤其對於3-4歲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逐漸開始試探做事的規則和邊界了。
  • 「爸爸,媽媽別去上班,陪我玩」寶寶黏人,原來是缺乏安全感?
    ,都能夠順利地出門,就這一個星期老是黏著自己,出門的時候娃把她的包包藏起來,不讓媽媽穿鞋,故意的找各種藉口讓爸爸媽媽不要走,不要去上班,留下來陪他玩兒。寶寶為什麼會變得黏人?2、尋求你的關注或許你平時對寶寶關注太少了,娃還在睡覺,你上班就走來不及跟寶寶打招呼。晚上回去要麼寶寶已經入睡要麼你還有工作要處理,娃只能看著你的人卻不能和你玩。
  • 寶寶黏媽媽 甜蜜負擔怎麼解?
    等到寶寶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對媽媽的愛有把握時,對你有了足夠的信賴時,他們才會很自信地認為,媽媽媽就算是離開也會回來,自然也就不會黏你了。  寶寶要經歷媽媽重新上班、斷奶、上幼兒園這些事,在這個期間,寶寶既要面臨和媽媽的分離,又要面臨新的環境和新的人,所以出現分離焦慮、鬧情緒都是正常的。等到與媽媽重聚時,寶寶就會變得更「黏」媽媽,這時要及時給予寶寶安慰、多陪寶寶玩耍。雖然剛開始可能會很累,但只有讓寶寶與媽媽建立起信任,寶寶才會變得不那麼黏人。
  • 一歲半寶寶黏媽媽、愛哭鬧,不是寶寶嬌氣,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
    只要JoJo媽在家,JoJo就變成哭精,用奶奶的話講,見到媽媽JoJo就嬌氣的不得了。其實,一歲半的寶寶黏媽媽、愛哭鬧,這不是病,也不是寶寶嬌氣,而是寶寶必經的一個階段,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在一歲到兩歲之間,很多寶寶都會面臨這一時期,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賴感,只要一分開,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症,具體表現就是各種找媽媽,各種哭鬧。
  • 寶寶看到媽媽就不乖?面對無比黏自己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麼做
    確實,很多寶寶在外人甚至爸爸和長輩面前,乖巧得像只小綿羊,一看到媽媽瞬間變了個人,各種鬧騰,各種作,還哭哭啼啼(都是假哭,假哭!)怎麼回事?媽媽們那份「娃很需要我」的喜悅剛剛有點苗頭,就被作沒了。為啥寶寶看到媽媽就不乖?
  • 媽媽走到哪,「小尾巴」跟到哪,面對黏人寶寶,媽媽可以這麼做
    你家寶寶黏人嗎?媽媽走到哪裡,「小尾巴」就跟到哪裡;稍稍分開一小會兒,就哭鼻子喊媽媽;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耍,就自家娃抱著大腿不肯去,要不就央求媽媽一起去…… 為了黏人的寶寶,媽媽爸爸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爸爸或玩偶臉上戴著用媽媽照片做的面具哄寶寶,有的甚至穿上了裙子,製造媽媽在身邊的假象。 黏著媽媽的勁兒,可著實令爸媽頭大。
  • 小寶寶以下行為很黏人,卻是愛媽媽的表現,快接受寶寶的告白吧
    文|秘籍君同樣是寶寶最親近的人,爸爸和媽媽得到的待遇卻截然相反。無論家裡是兒子還是女兒,但凡是剛出生不久,寶寶大多會更加親近媽媽,甚至不理會來自爸爸的抱抱。這不,閨蜜文文剛剛還打電話過來,抱怨她家兩歲的女兒太過黏人。不都說女兒會更加依賴爸爸嗎?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很多媽媽在這個問題上顯得過於緊張和焦慮,總是擔心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導致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我們能為寶寶安排各種有趣的遊戲,與他交流,並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醒著的時候經常有事情可做,他就不會覺得很無聊,這樣就會保持良好的情緒,不會一天到晚讓媽媽抱或者通過哭來引起媽媽的注意。而且,在陪他一起玩的過程中,他也會慢慢學會怎麼自己玩,1歲多之後就不會時刻需要人陪了。
  •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媽媽陪我玩!」「媽媽要抱抱!」「不要爸爸,要媽媽!」每個老母親大概都有這麼一段被娃纏得透不過氣的經歷。一會要我抱,一會要我陪著玩玩具,甚至連上廁所,都要我陪著,很多時候,黏到我連一絲喘氣的機會都沒有。有次下班很晚,回家後才吃飯,可兒子卻硬拉著正在吃飯的我,要我陪他玩,我一次又一次的耐著性子告訴他:「媽媽還沒吃飯,媽媽吃完飯陪你玩,」可兒子就是不答應。
  • 動物大聯盟小貼士|孩子太黏人怎麼辦?媽媽:我崩潰了
    可最近不知怎麼了,玥玥總是喜歡黏著媽媽,只要媽媽在家,她就會一直跟著媽媽,寸步不離。媽媽想要出去辦點事,玥玥鬧著也要去,弄得媽媽什麼也做不了,很頭痛不知怎麼辦才好。很多父母也跟我們私信提過類似的事情,寶寶愛黏人是一件令爸爸媽媽們很頭疼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有的寶寶很愛黏人呢?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在這個三個時期裡,孩子不僅要面臨和媽媽在身體上的分離,還要面臨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因此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是很明顯的。等到再和媽媽重聚時,孩子會想把失去的「愛」再補回來,因而更加黏媽媽。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了黏人的行為,作為媽媽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接納和理解孩子,做好情緒安撫我們之所以覺得黏人的孩子讓我們頭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常常哭鬧、發脾氣、幹什麼都必須媽媽陪。
  • 幼兒園放暑假,寶寶黏人又哭鬧多咋辦?媽媽用「魔法問句」搞定他
    主動給孩子足夠多的關注,提高陪伴質量西爾斯夫婦在介紹「親密育兒法」時曾提到過:如果你平常給予嬰兒足夠多的互動和擁抱,那嬰兒就不會用哭聲去求抱抱,你自然就會得到一個不愛哭鬧的寶寶。坐在孩子旁邊刷手機,就算你陪滿24小時,孩子也感受不到愛。想想看,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如果找個網吧一坐,一個追劇,一個打遊戲,就算坐滿24小時,感情能增加嗎?孩子也是一樣,需要我們跟他互動、跟他一起玩。他為什麼淘氣?黏人?犯渾?哭鬧?因為他覺得工作搶走了爸爸,手機搶走了媽媽,電視搶走了爺爺奶奶……大家都在家,卻沒有人陪他!那麼故意來搗亂也就情理之中了。
  • 為啥媽媽不在,寶寶乖得很,而媽媽在時,娃就開始「花式作妖」?
    >孩子見到娘,無事也能哭一場——民間俗語當孩子受了委屈後,不敢跟其他人發洩,但寶寶認為媽媽不會是最愛自己的人,不會離開自己,所以才會將自己的不開心,全都在媽媽面前發洩出來。寶寶開始這黏媽媽,其實不光在是跟媽媽要「愛」,也是孩子在向媽媽表達情感和愛意哦~3)寶寶只想引起媽媽的關注在我們成人的世界,雖然寶寶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我們還會工作、有社交...但在寶寶的世界,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
  • 為何孩子別人帶就很乖,你帶就愛哭又黏人?
    麻麻是否遇到過醬紫一個「怪」現象:當家裡老人或保姆幫忙帶娃時,寶寶表現得比較乖巧、聽話,吃睡有規律、玩耍更獨立;當麻麻在時,寶寶反而更喜歡撒嬌、黏人、哭鬧,什麼事都要大人包辦,表現得特別「嬌氣」。 寶寶為什麼會「見娘愁」?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帶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一見到媽媽就「黏在」媽媽身上:「媽媽,抱抱我」「媽媽,陪我玩玩具」「媽媽,我要拉臭臭」「媽媽,我要喝水」「媽媽,給我穿衣服」......等到再和媽媽重聚時,孩子會想把失去的「愛」再補回來,因而更加黏媽媽。
  • 寶寶黏人時刻離不開家長,寶媽鬱悶,我想安安靜靜吃頓飯
    昕昕已經一歲多了,按照公司規定,欣欣媽媽產假期已滿,人事部門打電話通知她去上班。欣欣媽放下電話愁得要命,這可怎麼好,寶寶現在總喜歡黏著她,哪怕是上廁所,欣昕都要跟著一起去,爸爸在一邊再哄也沒用,就是時刻離不開媽媽,欣欣媽直鬱悶,這可真是個甜蜜的負擔,要是去上班,寶寶還不知道怎麼鬧翻天呢。
  • 小傢伙太黏媽媽?這幾個妙招了解下
    15個月內寶寶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媽媽需要儘可能多地陪在寶寶身邊,此時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會讓寶寶與媽媽形成穩定的依戀。但要注意,如果把照顧孩子的責任過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會造成孩子過度依賴這個人。專家提醒,在媽媽積極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平衡家裡其他成員尤其是要給爸爸照顧孩子的機會。15個月以上15個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長該順從還是拒絕,則要根據不同情況,有區別地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