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昕已經一歲多了,按照公司規定,欣欣媽媽產假期已滿,人事部門打電話通知她去上班。
欣欣媽放下電話愁得要命,這可怎麼好,寶寶現在總喜歡黏著她,哪怕是上廁所,欣昕都要跟著一起去,爸爸在一邊再哄也沒用,就是時刻離不開媽媽,欣欣媽直鬱悶,這可真是個甜蜜的負擔,要是去上班,寶寶還不知道怎麼鬧翻天呢。
奶奶爺爺想照顧昕昕,好讓小兩口放心的去上班。於是最近一段時間,欣欣媽也試著偶爾離開一下,可欣欣只要見不到媽媽,就哭鬧不止,吃飯要找媽媽喂,睡覺也要媽媽陪,出去玩也要媽媽抱,欣欣媽發愁了,馬上就要上班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生活中,很多媽媽也都有相同的煩惱,寶寶太粘人了!即使孩子在玩,眼睛也時不時瞟一眼,看看媽媽在不在,如果在,孩子則很安心的繼續玩,要是媽媽離開一會,孩子立刻驚慌失措,哭鬧不止。
孩子對媽媽的依賴簡直讓寶媽喘不過來氣,弄得一點個人空間都沒有,寶媽上個廁所,寶寶都要在一邊陪著聞臭味,這讓媽媽覺得既甜蜜又煩惱。
其實,一兩歲的孩子出現黏人行為很正常,說明孩子心理髮育到一個新階段,開始有親疏觀念,因為在孩子眼中,從記事起媽媽就天天守著自己,在媽媽的照料下,媽媽不僅僅是一個人,更像是寶寶心理上最安全的屏障,由此寶寶對媽媽產生的絕對的依賴心理。
既然孩子黏人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階段,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適度的母子依戀關係,也會使孩子心情愉快,但問題是,寶媽終歸要回歸社會,寶寶也要慢慢克服粘人的習慣,步入獨立生活。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寶媽和寶寶雙方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
1、寶寶曾經有過分離體驗,留下了不安全感。
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媽媽是孩子離開母體後,感覺最熟悉的人,媽媽懷裡的心跳聲、說話的聲音甚至氣味,寶寶都因為熟悉而產生的極大的心理安慰。
不過可能在寶寶某個時期,媽媽的某個行為讓寶寶覺得安全感受到挑戰,比如,媽媽抱別的寶寶了、自己的需求讓媽媽忽視了等等原因,都讓漸漸成熟的寶寶產生分離壓力,所以才會產生時刻纏著媽媽的黏人行為。
2、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不僅僅是陪著。
有的家長,雖然也陪伴孩子,可是在陪伴的時候,要麼忙於自己的事,人在心不在,對孩子的需求敷衍了事,孩子就會感覺父母若即若離,沒有安全感,所以寶寶當然會粘著父母,擔心父母有事離開;
所以父母陪伴孩子就要全身心投入,多增加和孩子的互動,讓孩子時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哪怕一天只有一兩個小時,孩子也會切身體會到父母的愛,從而增加安全感。
3、孩子不知道如何和外人交往,只有黏著最親近的人。
孩子在剛接觸社會時,對陌生人往往有戒心,不敢和陌生人交往,只敢和最親近的人膩在一起。
做父母的,應該經常帶著寶寶接觸陌生人群,教會孩子如何和別人打招呼,如何融入團體中,讓孩子儘快打開視野,增加閱歷。慢慢的,他的興趣點、關注點多了,自然不會每天只粘著父母。
4、寶寶先天性格膽小,敏感多慮。
還有一種寶寶,或許是遺傳的因素,天生就比較敏感多慮,性格膽小,儘管家人百般呵護,給足了安全感,寶寶還會患得患失,小心謹慎,這種寶寶只能寄希望於時間,家長要特別呵護,等寶寶長大一些,才能慢慢學會獨立。
千人千面,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觀察,找出最適合自家寶寶的成長道路。
1、孩子只粘著熟悉的人,交友面窄,思想較為封閉。
孩子只喜歡結識自己熟悉的人,交友面窄,是對陌生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如不及時糾正,極大影響成年後的社交生活,無論是信息渠道、人脈關係等都會受到影響。
2、孩子膽小 ,做事情容易畏首畏尾,缺乏開拓精神。
從小粘人的孩子,對陌生的事物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因此,對新事物既缺乏探索的勇氣,更沒有主動開拓新領域的膽量。即使將來走向社會,也難有大的作為。
3、性格變得敏感、怯懦。
從小粘人的孩子,只是因為熟悉的人能給他帶來安全感,所以他們在有些人多的場合,就感覺不自在,久而久之,性格會變得很敏感和警惕。
4、極易形成自私小氣,患得患失的性格。
從小粘人的寶寶,太過於糾結於個人得失,對熟悉的人依賴性、佔有性很強,一旦感覺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寶寶就會不安、焦慮,慢慢會變得自私小氣,不願分享的性格。
對低齡的幼兒來說,粘人其實是每個孩子正常表現。但是如果及早得到父母早期幹預、科學引導的孩子,可以培育出足夠的安全感,粘人的現象應該會逐漸減輕。
粘人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表現,父母要給他們安全感,幫助他們去適應環境,等寶寶內心不再惶恐了,不害怕了,自然就不再粘人了。
1、日常安全感的養成,父母儘量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給寶寶提供感到安全的家庭氛圍,比如,對寶寶的每次互動欲望,家長都要給與積極地回應,讓寶寶建立一種安全關係的心理模式,只要寶寶需要,父母隨時可以出現。
在寶寶低齡時期,父母最忌出現忽略寶寶的行為,對寶寶的需求不理不睬,甚至為了忙自己的事情偷偷離開,這些行為會對寶寶起到非常不好的心理影響。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寶寶小的時候,家裡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對寶寶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父母頻繁吵架甚至打架的家庭,缺乏溝通互動,過於沉寂、冷漠氛圍的家庭;寶寶時刻處在緊張的氣氛中,會產生不安全的緊張感,漸漸地,寶寶就會養成黏住某個熟悉的人的習慣,來獲取安全感。
所以,正常的家庭氛圍,應該是家長經常和寶寶玩遊戲,父母之間關係融洽,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讓孩子對這個家有安全感,有了溫馨的家庭氣氛,寶寶就不至於總黏著某個人。
3、適當訓練,循序漸進增加孩子依賴感的承受能力。
已經有黏人習慣的寶寶,家長要多關注一些,積極採取措施儘早幹預,讓寶寶漸漸改掉這個習慣,既能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也能讓家長多一些自由時間。
比如寶媽帶孩子的時候,慢慢讓其他家人、或者親戚參與進來,寶媽再漸漸抽身;帶孩子經常走出去和陌生小朋友一起玩,媽媽只是遠遠的陪著就好,慢慢減輕孩子對自己的依戀。
小寶寶喜歡粘著媽媽,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做為家長,我們應該多點耐心,小心翼翼慢慢走,呵護寶寶膽小、怯懦的心門。
要想糾正寶寶黏人的小毛病,家長們不是簡單粗暴地推開寶寶,而是要採取科學的方法,慢慢培養寶寶獨立的意識,使之成為一個陽光活潑,可愛健康的寶寶。
你家寶寶喜歡粘人嗎?你遇到過什麼糗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