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世紀大師隕落,一個小提琴黃金時代的逝去

2020-12-13 琴界網曹氏提琴

文 | 高潔

7月9日,美國眾多小提琴相關媒體、網頁刊登消息及紀念文章,92歲的羅桑德大師因肺炎在美國辭世,至此,最後一位世紀大師隕落,這意味著小提琴演奏的黃金時代告一段落。

羅桑德三歲習琴,10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公演,演奏生涯持續了77年,在柯蒂斯音樂學院任教超過30年。學生包括2008年梅紐因比賽和2009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國際比賽第一名、被譽為當今最具競爭力的青年小提琴家陳瑞,及2014年梅紐因小提琴大賽金獎史蒂芬·瓦茲。

扔掉肩託回歸傳統

筆者第一次見到大師,是在紐約州的薩米特音樂節上,大師幾乎每年暑假都在這裡任教,不過要想成為他的學生,需要經過嚴格的演奏面試。然而這並不影響一群年輕人期待地躍躍欲試。當他從校園裡走過,幾乎每個學生都崇敬地望著他,向他問好。

入選大師班的青少年小提琴手們會在演奏廳與大師上公開課,觀眾也可觀看。在一堂公開課上,大師固執地摘掉了當天上課的每一位學生的小提琴肩託,把它們扔到一旁:「不需要它,它只會將琴機械地固定在我們的肩旁上,像鎖一樣鎖住我們的姿勢,使其僵硬,無法隨著動作的變化而調整身體,從而演奏出合適的音樂。」

在幾天後學生自發組織的聯誼會上,兩位夏令營學員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大師公開課上的這一段扔掉肩託的情景,臺下的青年學生們笑作一團。然而,好多年後,當筆者面對面採訪大師時,才真正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很多因素都影響著我們的演奏,其中一個就是肩墊的使用。過去,小提琴的夾琴位置更向裡一些,環在胸前,琴頭上揚,手指易鬆弛,這就是克萊斯勒、海菲茲音色的由來,而現在有了肩墊,夾琴的位置更靠外,這使得左手手指不是在胸前移動演奏,而是到了肩側,這一姿勢的改變,使得左手的快速運動變得不如以前那樣鬆弛自如。揉弦也是同理。揉弦是由手指尖鬆弛移動所產生的顫音,而手臂外移,會導致手指尖的鬆弛移動變困難,只能使用其他部位肌肉的顫抖來幫忙,音色也就受了影響。」大師耐心地解釋道。

「弱」出來的個性

羅桑德大師曾經說過,來自中國的小提琴家中,目前紐約愛樂樂團最年輕的小提琴手李澤宇是他最喜愛的學生之一。因為他的演奏細膩典雅,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幾年前,當李澤宇還是柯蒂斯音樂學院的一名在校學生,筆者觀摩了大師與他的小提琴課,當時他演奏的是巴赫無伴奏中著名的《恰空舞曲》。講到興奮之處,大師拿起琴示範,兩人共同演奏了全曲。大師最注重的,是如何忠實、恰當地展示音樂本身。「你的『強』已經很好了,如果能演奏出真正的『弱』則會更打動人心,那是一種有心骨的音色,雖弱,卻不短精神。」大師說。

羅桑德(左)為李澤宇上大師課

獨特的演奏風格是羅桑德格外看重的一件事,也是他認為演奏的精髓所在,可以表達小提琴風格的技術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現在漸漸被當代小提琴演奏家棄用的,是個性化滑音的表達。「20世紀50年代,克萊斯勒、海菲茲還有我的老師津巴利斯特這些大師還依然在世,每個音樂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而這些風格主要由個性的滑音這一技術體現。滑音是指從一個音到另一個音的滑動過程,是個人風格和音樂風格的展示。現在的音樂家們更傾向於不帶個性滑音的演奏,這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被稱作無滑音流派,主張清晰的演奏,減少個體獨特性。這當然也有可取之處,但如果去掉了這些滑音,那就只剩譜面上的強、弱、漸強、漸弱,這樣的音樂對我來說就像是單調的黑與白。」大師拿起小提琴開始模仿幾位大師的演奏——喜歡從第一個低音先慢後快滑到上面高音的是克萊斯勒;經常在大的跳躍換把中在快要到達下一個音時,做一個大而快速的滑音的是海菲茲。

談到如何演奏得更富於個性,大師說:「琴弦也是音色不同的原因。我們現在使用的大多是複合材料琴弦,很多我剛才提到的大演奏家都使用的是羊腸弦。羊腸弦有著獨特的個性,可以產生豐富的音色。而現在,人們更喜愛複合材料琴弦,因為它更響。我常常跟我的學生說,如果你不能學會演奏真正的弱,只會拉響,那麼小提琴在你的手上就成了一個音量幅度極其有限的樂器。現在的很多學生,只想拉響,壓弓子的現象十分普遍,如果我們鬆弛地運弓就會發現,弓子自己會震動,產生美妙的音響,如果我們去用力壓弓,弓子的自然震動就會停止,聲音也就被壓死。小提琴有它自身的特點,並不是像小號那樣很響的樂器。」

黃金時代的財富

大師除了日常繁忙的教學、演奏工作,還定期在一些著名的美國小提琴雜誌發表文章,普及自己堅持的演奏、教學理念。「比起整首整首的大奏鳴曲,在音樂會上人們往往期待聆聽的是小提琴的小品,比如維尼亞夫斯基、帕格尼尼、克萊斯勒、海菲茲等音樂家光彩照人的技巧性作品。對演奏家來說演奏這樣的作品就需要在3到5分鐘之內,使用不同的技巧和音色,表現這類短小的作品,讓它們和長篇幅的樂曲一樣引人入勝。所以右手的運弓技巧要十分豐富。現在,很多大型國際比賽都有演奏炫技小品的曲目要求,而很多小提琴音樂會卻只重視奏鳴曲,有時候一場甚至演出三四個奏鳴曲,我開玩笑地說,這不是小提琴音樂會,應該是鋼琴奏鳴曲音樂會啊。」大師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這種全奏鳴曲式的音樂會曲目設置就有點像從正餐的牛排開始,一直到牛排結束。一頓飯也不能光吃牛排呀,人們也是需要餐後甜點的,技巧性的短小作品就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餐後甜點。」

現代小提琴家們演奏得越來越完美,他們有著無可挑剔的高超技巧,甚至是更為圓潤濃厚的音色。然而,自黃金時代便約定俗成的一些規矩和傳統卻在慢慢丟失。羅桑德感慨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小提琴手們在獨奏音樂會上照譜演奏,對我來說,這真是難以置信——你能想像在卡內基音樂廳,臺上的獨奏小提琴家對著樂譜演奏嗎?我經常跟米爾斯坦開玩笑,說起另外一位演奏家老是背不下樂譜,上臺不得不看譜演奏的趣事,米爾斯坦和海菲茲聽了哈哈大笑,他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不過這些年來,過去良好的背譜演奏的傳統已經漸漸消失,孩子們演奏奏鳴曲都要照譜子了。」這些傳統,是除了演奏之外,黃金時代大師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在採訪的最後,羅桑德大師面對筆者這個年輕無名後輩的鏡頭由衷地說:「感謝你們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他停頓了一下,再次重複道,「真的很謝謝你們。」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音樂周報,感謝閱讀!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世界小提琴大師裡昂首度來新疆 奉上古典樂盛宴
    在《d小調小提琴二重協奏曲》的演繹中,裡昂•斯佩雷與青年演奏家一同用雙小提琴演奏,屆時,兩把琴會在不同聲部交替進行,互相呼應、追逐、對比,獨特的演奏技巧、華麗的裝飾音,將小提琴的魅力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會彰顯出大師的深厚功力。    音樂會的下半場由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指揮範燾指揮,裡昂•斯佩雷坐在首席位置帶領樂團一起演奏。
  • 著名的小提琴製作大師有哪些
    雖然這還只是大師早期的作品,但其中也有不乏著名的佳作。如另有一把也是被命名為「阿馬蒂斯」的小提琴,製作於 1668 年(不是上文提到的 1664 年那一把)。它曾被帕格尼尼長期擁有,後來被帕格尼尼的兒子阿奇裡斯賣給了法國巴黎的著名提琴商人維奧姆( J.B.Vuillaume )。後又經過一位收藏家勒費斯( Levers )轉入一個俄國小提琴家之手;再後就在戰亂中不知所終了。
  • 曹氏| 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導)
    這是兩位大師開授的首期培訓班,共有19位學員,其中曹樹堃是唯一的亞洲人,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學員。如果比喻這是古琴修復技術的「黃埔學校」,曹樹堃他們就是黃埔一期的學員。後來,這批學員都成為頂尖修琴制琴高手,遍布世界各地。如今導師已逝去,但歷屆學員們自發維繫了年度聚會,在一起交流制琴心得體會,研討行業最新動態,逐漸成為北美一項有影響力的專業學術活動。
  • 小提琴手必看的6部關於小提琴的電影
    他甚至洩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本片很重要的成分是音樂,而且都是古典音樂大師們的音樂,最激情的一場戲中用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 最受帕爾曼讚賞的華裔小提琴天才李傳韻,特別自紐約飛赴北京片場,扮演片中的小提琴家湯融現場演奏。
  • [名家大師課]本周小提琴大師阿卡多和明茨在中國的小提琴大師課真的不該錯過!!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儘快學會獨立思考和培養自學能力。老師永遠是輔導員和學習的檢查者和校對者。教與學的關係不是填鴨子,老師填,學生是鴨子,如果是這樣學,那就完蛋了。所謂的大師課Master Class,是中國人習慣性照字面翻譯過來的。master 在這裡是搞懂的意思,class是集體在一起學習就叫class。
  • 兩位好萊塢巨星隕落 彼得·奧圖和瓊·芳登辭世
    兩位好萊塢巨星隕落 彼得·奧圖和瓊·芳登辭世 而就在次日,作為唯一一位出演希區柯克作品收穫奧斯卡影后桂冠的女星瓊·芳登在加州的家中安然去世,享年96歲。  彼得·奧圖:「奧斯卡無冕之王」  彼得·奧圖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角色莫過於1987年的《末代皇帝》,他在影片中飾演溥儀的老師莊士敦。
  • 小提琴大師薛偉講「樂」
    此次活動由揚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揚州晚報、和昌地產(集團)聯合主辦,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際小提琴大師薛偉,將登上講堂,為你講演「音符」是如何成為「音樂」的。薛偉25歲即被聘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常年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
  • 「天壇獎」入圍影片《日暮》:帝國隕落中的最後一抹餘暉
    作為一部女性主義題材的電影,《日暮》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戰前黃金時代的奧匈帝國,講述了神秘女子伊瑞斯在被拒絕加入已故父母的店鋪後,開始追尋自己身世命運的故事。1913年的歐洲正處在文明的黃昏,搖搖欲墜。被寄予厚望的伊瑞斯·萊特來到布達佩斯,希望繼承自己已故父母的傳奇帽子店,不料卻被帽子店的新主人趕走。
  • 林耀基:中國小提琴的「挖礦大師」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林耀基:中國小提琴的「挖礦大師」  林耀基有一串長長的頭銜,然而唯一被他身邊的人們反覆強調的身份是:一個好老師第一位在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大陸小提琴家胡坤、中國小提琴學會秘書長童衛東、著名小提琴家柴亮、薛偉、徐惟聆、劉揚、李傳韻……他們都是他的學生。  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小提琴教研室主任、特聘教授林耀基被同行稱作教學上的「挖礦大師」,曾擔任十多個國際小提琴大賽的評委,他的大師課已講到國際眾多音樂學院。
  • 黃金時代的帕薩迪納:加州20世紀初的美學運動中心
    20世紀初不僅是美國建築與藝術的黃金時代,也是帕薩迪納人文藝術全面開花的盛世時期。偉大的建築師們於帕薩迪納留下了豐富的建築文化遺產,同時孕育了這個「峽谷文化」美學運動的中心。如今的帕薩迪納不僅有著大量可供鑑賞研究的經典建築,也是加州最頂尖的幾所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
  • (小提琴家長心聲分享)我為什麼帶孩子參加HKIVS暑期大師班?
    我是中原某省會城市一位小提琴學子的家長,我女兒學習小提琴已經第四個年頭了,這幾年下來花了很多錢,走了很多冤枉路,目前孩子甚至對小提琴產生了一個厭倦期,至少是個低谷期吧,隨著學業的增加,有點要放棄的念頭了。
  • 紀念逝去的大師:布仁巴雅爾 ┃ 用歌聲守護草原
    回眸2018:緬懷那些逝去的「大師」⑥編者按┃2018年的文化藝術界,充滿了告別的悲傷情緒。目送大師們消逝的背影,讓我們再次深深俯首鞠躬:願逝者安息,經典永恆。願大師千古,精神永存!他細膩地表現了一個身在異鄉的蒙古族男人對草原的眷戀之情,聽他的歌仿佛來到了草原,看到了草原的遼闊,感受到了草原的博大。有媒體評價他是一位靈魂歌者。 2005年2月,他的第一張音樂專輯《天邊》發行,《吉祥三寶》作為主打歌,溫馨的氛圍,童稚的對白,使得這首歌迅速走紅,並登上春晚舞臺。
  • 劉憲華參加嚮往的生活見偶像,小提琴大師這樣評價劉憲華的小提琴
    嚮往的生活周六連播,今天的劉憲華妥妥的主角加團寵啊,這次的蘑菇屋迎來了,倪妮,楊穎一對姐妹花,還迎來了一位短暫的客人,小提琴大師呂思清,劉憲華楊穎當偶像,又剛好從小練小提琴,所以這期節目的劉憲華可以說是「雙豐收」,蘑菇屋的每個人都在給劉憲華製造機會。
  •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洛卡泰利是將音樂中技巧的角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第位小提琴家,他為小提琴音樂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在他那時代所起的作用與帕格尼尼在十九世紀的作用相似,為了這一個原因他有時教人稱之為18世紀的帕格尼尼」。人們對洛卡泰裡早年生活知之甚少。
  • 不得不了解的交響樂團樂器——小提琴
    它們是在什麼時候和怎樣結合成為這樣一個龐大的整體的?一個交響樂隊所具有的那種魔術般的力量又是怎樣產生的......弦樂器組中的每一種樂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今天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樂器皇后」——小提琴吧!
  • 《超級機器人大戰T》評測:黃金時代的最後遺產
    這句話同時也是對VTX三部曲中最後一部《超級機器人大戰T》的最好詮釋——黃金時代的最後遺產。「黃金時代的遺產原話其實是由斯派克說的」就如同動畫市場上「機戰」題材整體走低一樣,作為「機戰」的依附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這一系列的情況自然不容樂觀,時至今日我很難奢望《機戰》之後的作品會像《機戰Z》一樣能帶給玩家們驚豔的表現,畢竟那可是在PS2平臺的最後一款機戰,堪稱是黃金時代末尾的最後一搏,之後的作品由於在製作理念上固步於過去的模式導致很難發揮新平臺的特性
  • 希臘科學的黃金時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什麼是黃金時代?黃金時代見證了人類成就中最偉大的美德。這些成就必須具有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的潛力,並對文明的建設具有足夠的道德意義。希臘曾經歷了兩個黃金時代。這些時期留給我們的,特別是科學方面的遺產, 萌生出了西方文明。第一個黃金時代出現在希臘人擊敗波斯人的公元前五世紀前期。
  • 書法大師們的絕筆作,看到最後幾近流淚…
    英勇抗爭·安重根19世紀末,日本挾甲午海戰得逞之淫威,日本內閣大臣伊藤博文策劃併吞並了朝鮮。張靈甫,抗日名將,北大歷史系高材生,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出身,作為國軍將領,他的書法讓于右任大師讚嘆不已。張靈甫身高一米八六,英俊威猛,相貌堂堂,是一個極具錚錚骨氣的中國軍人。
  • 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作品回顧
    貝聿銘被譽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先後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等等諸多獎項。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
  • 以小提琴為載體的電影
    以小提琴為載體的電影身為熱愛小提琴的人而言,在影廳或是電視機前聽著演奏者拉出的美麗弦律都不免讓人陶醉起來。但你知道小提琴電影有哪些嗎?現在就介紹幾部不錯的小提琴電影給大家吧!《和你在一起》少年追隨夢想去拼搏本片很重要的成分是音樂,而且都是古典音樂大師們的音樂,最激情的一場戲中用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最受帕爾曼讚賞的華裔小提琴天才李傳韻,特別自紐約飛赴北京片場,扮演片中的小提琴家湯融現場演奏。《紅色小提琴》一把小提琴穿越了三個世紀時間與空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