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無神論者佔比最高的歐洲國家,捷克人為什麼不信宗教?​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不信教的捷克人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歐洲是基督教的大本營,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都是由基督教演化而來。歐洲人的文化、節慶和習俗,甚至某些民族的形成和國家的疆域,都深受宗教影響。

    對中世紀的歐洲人來說,宗教信仰和空氣、水一樣是不可或缺的。直到今天,宗教仍然影響著歐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起名、婚姻等等,有些國家的信教比例高達90%以上。

    ▲機構調查的「無宗教信仰的人佔比」,捷克高達72%,全歐最高

    然而根據多方面的調查,捷克是歐洲最不信教的國家,將近80%的捷克人聲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為什麼捷克人不信教?

    ▲歐洲各國信教比例,捷克人明顯最低



    一、不信東正教的捷克人

    捷克人屬於西斯拉夫人,是斯拉夫民族大遷移過程,向西跑得最遠的一支。他們遷入今天的波希米亞高原,這裡三面環山,土地肥沃,密布丘陵,很適合耕種,便在此地定居下來。

    ▲捷克的平原和丘陵都可以發展農業,國境線四周為高山

    不過,這裡屬於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他們把帝國邊緣的這片土地稱為「波希米亞」。雖然捷克人的人數眾多,但仍處於落後的氏族社會,很快被日耳曼人所徵服。

    ▲捷克處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邊緣地帶,受日耳曼的影響深遠

    直到867年,捷克人才建立起自己的王朝—普舍美斯王朝,國王繼承了捷克農民和日耳曼貴族的血統,從屬於法蘭克王國。這個王朝因而被視為捷克國家的初生。

    也正在這時,法蘭克王國分裂成三部分,德意志和奧地利屬於東法蘭克王國。而捷克恰好處於這兩部分之間,又是日耳曼人與斯拉夫人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更方便對兩個主體部分的統治。

    ▲捷克位於德意志、奧地利、斯拉夫三者交界處

    儘管捷克是帝國境內唯一的以斯拉夫人為主的國家,東法蘭克王國及繼任的神聖羅馬帝國,仍然非常重視對捷克地區的統治,布拉格一度成為帝國的首都,以及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捷克國王不僅是選帝侯之一,還曾被推選為帝國皇帝,在大部分時間裡,捷克國王都與皇帝有著極親密的關係,其政治地位其實還要高於一般的德意志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變遷(動圖)

    除了政治和經濟手段外,日耳曼人還加強了對捷克人的宗教控制,要求他們信仰基督教。而捷克人原本和其他斯拉夫民族一樣,起初信仰的是自己的多神教。

    1054年,由於教義的分歧和語言的隔閡等原因,基督教分裂為以羅馬為代表的天主教與拜佔庭為代表的東正教。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選擇了東正教,西斯拉夫人包括波蘭和捷克,在日耳曼人的影響或者說是逼迫下信仰了羅馬的天主教,與斯拉夫人兄弟分道揚鑣。

    ▲存放捷克王冠的卡爾什特因城堡



    二、捷克打響宗教改革第一槍

    中世紀的歐洲沉浸於宗教的熱情之中,宗教統治著人們的思想,指導著從生到死的幾乎所有行為。上至皇帝國王,下到農夫,全都做好了為信仰獻身的準備。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羅馬教廷的實權和影響力更是超過了皇帝。

    這個帝國並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國家,甚至稱其為「帝國」都很勉強,更像是一個眾多政治實體的鬆散聯盟,帝國內部各邦國都有獨立的外交權和軍隊,更不需要向帝國納稅,只是名義上臣服於皇帝而已。

    羅馬教廷除了擁有遍布帝國的大量直屬領地外,還掌握著皇帝和各諸侯的加冕,沒有教廷的認可,他們不能成為合法的皇帝和國王。諸侯們為了討好教廷,每年都要上供大量的金錢。

    ▲藍色區域為羅馬教廷在德意志的直屬領地

    這一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被人稱為「教皇的奶牛」,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羅馬教廷。這些財富當然不會是日耳曼領主自掏腰包,都是從底層捷克人身上搜刮來的。

    與此同時,大批日耳曼人移民捷克地區,並在領主們的鼓勵和扶植下,搶佔捷克最肥美的土地,把捷克人變成自己的佃農,加緊對他們的盤剝。據估算,當時捷克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屬於日耳曼人所有。

    另一方面,捷克的商人和農民還要向捷克教會繳納名目繁多的各色租稅。捷克教會由日耳曼人把持中高層職務,捷克人只能擔任基層教職,但他們對民眾很有影響力。

    在這種無止境的雙重壓榨下,以揚·胡斯為代表的捷克宗教人士,終於在1415年對羅馬教廷和捷克教會提出宗教改革的要求,允許在捷克地區用捷克語《聖經》傳教,批評教會用「贖罪券」收斂錢財。

    ▲第一個提出宗教改革的揚·胡斯及他的木板畫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向羅馬教廷的權威提出挑戰,比馬丁·路德早了一百多年,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敢公開質疑羅馬教廷。而捷克人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種改革要求被教廷視為異端,揚·胡斯被誘捕並被火刑處死,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怒火。從貴族到平民紛紛表示與羅馬教廷決裂,另立門派,他們被稱為胡斯派。

    ▲捷克人的憤怒!1419年「第一次拋窗事件」,胡斯教徒衝進布拉格市政廳,活活將代表教廷勢力的市長和議員從窗戶扔到樓下的抗議者面前

    胡斯教徒在與教廷對峙的過程中,發動一系列暴動,攻擊天主教設施和代表教廷的相關人物,帝國皇帝和羅馬教廷隨即用武力鎮壓胡斯派及其軍隊。沒想到胡斯軍面對來自大半個歐洲的天主教軍隊屢戰屢勝,一直堅持了14年,才因為胡斯派的內訌而被鎮壓下去。

    ▲胡斯戰爭充分體現出捷克人民的力量,以一國之力對抗大半個歐洲

    即使如此,羅馬教廷仍然不得不做出了妥協,允許在捷克的主要地區保留胡斯派主張的一部分宗教權利,這也是羅馬教廷歷史上的第一次。捷克人保住了宗教改革的一部分勝利果實。

    更重要的是,胡斯戰爭大大提高加深了捷克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國王和教會的權利被嚴重削弱。天主教軍隊把胡斯派視為異教徒,肆意殺害和凌辱,更讓捷克人痛恨天主教會。

    這場戰爭體現出了捷克人對信仰的執著,他們篤信天主教的同時,又敢於挑戰教廷的錯誤,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理想。可以說,胡斯戰爭之後的捷克人不再盲目崇拜權威,開始以自己的眼光來審視世界。



    三、捷克點燃的三十年戰爭

    大約一個世紀後,羅馬教廷的腐敗和僵化終於引起了更多人的反對,在馬丁·路德的號召下,同樣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地區也掀起了宗教改革的呼聲。這次宗教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新教從天主教會分裂出來,新教宣揚人人都可以和上帝對話,不需要通過教廷。

    新教的思想比當年胡斯派更進一步,可以徹底擺脫天主教會的壓迫,因此捷克人響應得非常積極。史學家們認為,到17世紀初,大部分捷克人已經成為新教教徒。

    不僅如此,深受羅馬教廷壓榨的德意志地區,也有很多諸侯接受新教,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具備了與天主教會諸侯分庭抗禮的實力。可是這個時候,捷克的王位落到了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綠色部分為1547年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疆域

    哈布斯堡是起源於瑞士的古老日耳曼家族,1273年被推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並取得了奧地利的世襲王位。1526年,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由於聯姻關係而成為捷克國王。

    斐迪南一世為了使哈布斯堡家族成為捷克的世襲國王,大力加強王權,削弱地方的權力,而且他只允許捷克境內傳播天主教,新教徒必須改變信仰。

    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的衝突一直沒有中斷過,並在1618年到達了頂點。布拉格市民爆發起義,公開反抗羅馬教廷。哈布斯堡派兵鎮壓,點燃了一場新的宗教戰爭。

    ▲1618年,「第二次拋窗事件」,布拉格人民把天主教代表擲出窗外,宣告反抗的開始,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捷克人這一次不是孤獨的,德意志的新教諸侯都表示對捷克新教徒的支持,而德意志的天主教諸侯又站在哈布斯堡一邊,使這場由捷克點燃的戰爭很快變成了德意志的內戰。

    緊接著,新教的英國、瑞典,天主教的波蘭,東正教的俄國都被捲入戰爭。不過,宗教也不是唯一區分敵我的標準,法國是天主教國家,卻加入了新教聯盟。因為法國人不願意看到德意志有統一的趨勢,佔有優勢的哈布斯堡和天主教諸侯便成了法國人打擊的對象。

    這場戰爭的規模和持續時間遠遠超過胡斯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歐洲大戰。宗教衝突和地緣政治利益交織在一起,使戰爭持續了整整三十年,因而被稱為「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形勢圖,深紅線內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也是主戰場

    由於德意志地區是主戰場,因而受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根據戰後統計,德意志部分地區的成年男性死亡率達到60%以上,捷克也超過了30%。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戰爭的結果是哈布斯堡承認天主教和新教的地位平等,還喪失了不少領土和賠款。哈布斯堡的勢力從此被局限在奧地利和捷克等地區,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捷克是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也是受傷害最深的國家之一。新教雖然最終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但是殘酷的戰爭讓捷克人口銳減,新教教徒大幅度減少。

    ▲三十年戰爭造成的人口損失圖,深褐色為超過66%,淺褐色為超過33%

    倖存的捷克人開始反思,兩次宗教戰爭讓自己贏得了信仰上的自由,但付出的代價為什麼會如此慘重?這些戰爭是否真的值得?捷克人開始對宗教變得悲觀起來。

    由於戰爭的反覆拉鋸,無論是新教徒,還是天主教徒,都會遭到對方的迫害和殺戮,幾乎沒有安全的地方。因此很多捷克人不再願意透露自己的宗教信仰,只求在亂世中生存下去。

    接下來的一百多年時間裡,哈布斯堡不方便對捷克人進行宗教迫害,便加緊了經濟上的搜刮,捷克農民每年收入的70%都要上交給地主和國家,生活日益艱難,稍有天災便是大面積的饑荒。

    ▲三十年戰爭初期的白山之戰,捷克軍隊陣亡4000人

    捷克人對哈布斯堡的憎恨日益加深,天主教也被看作是哈布斯堡對本民族壓迫的象徵,遭到捷克人的厭惡,主要存在於來自於奧地利的日耳曼人之中。

    就這樣,開宗教改革之先河、又經歷兩次宗教戰爭的捷克人,反而變成了歐洲最不信教的國家。願意為宗教獻身的人大部分都已經為信仰付出了生命,對於只想活下來的普通民眾而言,也許遠離宗教的狂熱才是正確的選擇。



    四、孤獨的不信教捷克

    1806年,在拿破崙的打擊下,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哈布斯堡只保留了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地區,成為奧地利帝國。1867年,為了安撫一心謀求獨立的匈牙利,奧地利帝國變身為奧匈帝國。次年的普法戰爭中,奧匈帝國被普魯士擊敗,永遠不再幹預德意志事務。

    當哈布斯堡忙於對外事務時,捷克人埋頭於經濟。由於大部分土地被日耳曼貴族佔有,再加上對宗教的淡漠,使捷克人更容易接受思想啟蒙和先進科學技術,因而早早建立起了發達的工業。19世紀中期,捷克的工業水平已經超過奧地利。

    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捷克人利用奧匈帝國戰敗崩潰的機會,與匈牙利統治下的兄弟民族斯洛伐克一起獨立,建立了共和國。捷克人700多萬,斯洛伐克人200多萬。由於捷克被日耳曼人統治了上千年,其境內的日耳曼移民及後代還有300多萬。

    ▲1937年語言分布,捷克作為斯拉夫族群,直插入德語區的腹地,因而造成了捷克歷史的特殊性

    二戰結束後,絕大部分日耳曼人遷走或被驅趕出捷克。1993年,捷克又與斯洛伐克和平分手。捷克終於成為一個民族成分較為單一的國家,民眾的不信教比例也變得清晰起來。

    從歐洲歷史上看,兩次大規模宗教戰爭都因捷克而起,大概沒有比捷克人更勇於為宗教信仰而戰的民族了。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捷克仍然保留著很多歐洲古代和中世紀風格的教堂和建築。

    ▲布拉格古城,兩次拋窗事件而因此震撼歐洲的宗教戰爭,深刻影響歐洲格局的城市

    但是在精神層面,捷克人對宗教再也不感興趣,只留下這些華麗的建築仿佛在訴說捷克人曾經的輝煌和血淚史。

    ▲捷克民族服裝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錯過

相關焦點

  • 捷克:無神論者佔比最高的歐洲國家,捷克人為什麼不信宗教?
    歐洲是基督教的大本營,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都是由基督教演化而來。歐洲人的文化、節慶和習俗,甚至某些民族的形成和國家的疆域,都深受宗教影響。對中世紀的歐洲人來說,宗教信仰和空氣、水一樣是不可或缺的。直到今天,宗教仍然影響著歐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起名、婚姻等等,有些國家的信教比例高達90%以上。▲機構調查的「無宗教信仰的人佔比」,捷克高達72%,全歐最高然而根據多方面的調查,捷克是歐洲最不信教的國家,將近80%的捷克人聲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為什麼捷克人不信教?
  • 無神論者佔比最高的歐洲國家,捷克人為什麼不信宗教?​
    歐洲人的文化、節慶和習俗,甚至某些民族的形成和國家的疆域,都深受宗教影響。對中世紀的歐洲人來說,宗教信仰和空氣、水一樣是不可或缺的。直到今天,宗教仍然影響著歐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起名、婚姻等等,有些國家的信教比例高達90%以上。
  • 胡斯運動對捷克歷史發展和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這時,捷克從中分離出來,895年,以波希米亞為中心形成了獨立的捷克國家。906年,大摩拉維亞帝國被匈牙利人滅亡。捷克的第一個王朝是普什米塞王朝。捷克建國時,是東歐地區一個有實力的獨立國家。在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持下,捷克有效地抵抗了德意志人的進攻。10-12世紀是捷克封建生產關係確立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 德意志人居蘇臺德地區近千年,為什麼卻被捷克一夜間趕走了?
    依照地理位置的不同,他們又主要分化成了三大部分-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定居到波希米亞的西斯拉夫人,是如今捷克人的祖先,蘇臺德地區就是波希米亞的一部分。捷克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十世紀初建立了捷克公國,現代「捷克」的名詞即在這個時期誕生。北歐的日耳曼人同樣也在遷徙,他們在新佔領的土地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其中法蘭克王國成為西斯拉夫人的西部鄰居。
  • 捷克:一個無霸氣而有貴族氣的國家
    【編者按】28日,習近平開始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捷。捷克人自稱他們是「無霸氣而有貴族氣的國家」,是「政治上的小國,文化上的大國」。昆德拉有句名言:「做小國人的優勢在於,他可以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公民。」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這個最西邊的斯拉夫國家的文化歷史特點。
  •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而且在幾十年的相處中,雙方關係融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離婚時,31%的斯洛伐克人在捷克都由親戚,而57%的斯洛伐克人有捷克朋友。這麼看起來,雙方沒有要鬧到離婚分家的地步啊,可為什麼又果斷各自天涯了呢?這大概還要從天鵝絨革命之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族群制度與政策講起。
  • 歐洲國家國旗為什麼大多數為三色旗?淺談歐洲國旗文化
    法國的三色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不同的國旗體現了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宗教傳統。而歐洲大陸國家的國旗中三色旗居多;三色旗中,使用紅、白、藍三種顏色的佔多數。
  • 捷克和斯洛伐克同屬於斯拉夫民族,卻在歷史發展中分道揚鑣
    不可否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屬於斯拉夫民族,他們的血緣關係非常密切。然而,儘管兩者具有相同的歷史淵源,但它們在隨後的歷史發展中卻分道揚鑣。在漫長的歐洲中世紀時期,捷克共和國(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受日耳曼政權的管轄,首先是神聖羅馬帝國,然後是奧地利帝國。
  • 捷克和斯洛伐克為同一個民族,為何分裂為兩個國家
    歷史上捷克受日耳曼文化影響最大,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的區別化只有兩三百年的歷史。10世紀左右,匈牙利王國吞併了斯洛伐克,因此斯洛伐克受匈牙利文化影響很深。從11世紀起,捷克人追隨了奧地利,而斯洛伐克則歸屬匈牙利王國。
  • 無神論者的實用主義宗教指南 —— 《寫給無神論者》
    宗教信仰帶來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力量神秘而強大,宗教體制也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它規模化地改變人性,使得陌生人之間友善而團結,其教義中的規程和制度在世界各個角落被信眾踐行 —— 在不動用任何脅迫和監督手段的情況下。
  •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
    方法科學——選擇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抽樣調查,按照相關國家和地區被覆蓋成年人口所佔份額進行加權,給出誤差率和置信水平。以中國為例,根據該機構2012年年初的抽樣調查,中國有14%的人自稱信教,30%的人自稱不是信教者,47%的人自稱是堅定的無神論者,9%的人不回答。
  • 資料:捷克概況(附圖)
    捷克人的故鄉是古老的波希米亞王國,這個王國把紅、白兩色作為國色,其中白色代表神聖和純潔,象徵著人民對和平與光明的追求;紅色象徵勇敢和不畏困難的精神,象徵人民為國家的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而奉獻的鮮血與取得的勝利。藍色來自原來的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顏色。
  • 昱見|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怎樣分道揚鑣的
    是的,倒回幾十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統一的歐洲社會主義國家,還會出現在那個年代中國很常見的世界地圖上,成為那個年代學地理的人必須死記硬背的單詞之一。 但1991年的東歐劇變當中,捷克和斯洛伐克突然分裂成了兩個國家。
  • 捷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歌德筆下歐洲最美城市,有神秘浪漫之都
    捷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歌德筆下歐洲最美城市,有神秘浪漫之都捷克,這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國度,一個波西米亞的風情世界。神秘浪漫的布拉格、美麗悠揚的克魯姆洛夫小鎮、溫泉豐富的卡羅維瓦立、歷史悠久的布爾諾、啤酒之鄉皮爾森……只有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神奇。
  • 正常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
    正常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無神論者是怎麼看待宗教信仰的呢?我不信上帝,不信真主,不信佛祖,但對於那些新的人,可以理解。與之相處,求同存異而已。我不想去理解她們為什麼要信,更從來不辯解我為什麼不信。我認為,正常的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如果自己信,就要強迫他人也信,不信就是異端,此種就是邪道了。我覺得榮格談神話的一句,可以拿來參考一下。大意就是當一個人在講述神話的時候,他不是一個人在說話,而是千萬個人在說話(指千百年來傳唱神話的人),正是因為神話,人類度過黑暗的童年時代。
  • 好合好散的捷克與斯洛伐克
    然而,卻在1993年1月1日宣布和平友好分手,成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主權國家。如此,問題就來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當初為什麼走到一起?後來又為什麼和平分手? 在磨難中抱團取暖而結緣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源於西斯拉夫人。
  • 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有什麼不同?
    在捷克啤酒節上,一位外國記者與喝醉了的捷克人交談,談論他們的國飲啤酒。然後,其中一位受訪者意外地向記者提問:「您知道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有什麼不同嗎?」「嗯,不知道」記者回答。「斯洛伐克人不喝啤酒!哈哈哈!」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哪裡不一樣?畢竟,我們都知道,他們的語言似乎很相似,他們曾經共同在一個國家生活過。
  •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這三個國家是否通用德語?
    這三個國家我都去過,但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並不能像奧地利、瑞士那樣可以通用德語,或者像德語和荷蘭語那麼接近。捷克說捷克語,斯洛伐克說斯洛伐克語、匈牙利說匈牙利語,雖然捷克語與斯洛伐克語與德語同屬於印歐語系,但是屬於不同的語族。
  • 遙遠但不陌生的國家,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捷克!
    捷克人民 捷克這個國家民風奔放,人們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們化濃妝,染五彩斑斕的頭髮,大口喝酒,把朝九晚五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捷克啤酒 啤酒是捷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百威(Budvar)和皮爾森(Plzensky Prazdroj/Pilsner Urquell
  • 我軍單兵口糧單挑世界第27集:09單兵食品PK捷克24小時口糧
    捷克地區最早是由日耳曼各部落盤踞,後來強大的斯拉夫部落進入這裡,逐步成為主要民族。所有斯拉夫民族中,西斯拉夫人是比較美麗英俊的,捷克人就是典型。捷克人一般是皮膚白皙,鼻梁高聳、身材高大。捷克美女更是歐洲聞名,通常都有絕佳的身材、皮膚和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