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2020-12-22 騰訊網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

  53歲的患者劉先生多年來一直遭受著腰疼的困擾,嚴重時甚至穿衣服都有困難。6月26日,劉先生從家鄉榆林來到西安市紅會醫院就診,經脊柱退變與腫瘤病區診斷為腰椎失穩和腰椎後凸畸形,正常人的腰椎曲度應該是向前凸出的,腰椎一旦出現反曲,說明整個脊柱軸線都出現了問題。

  要解除這位患者的病痛,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即重建腰椎穩定和重建腰椎前凸。考慮到這是一位體重200多斤的患者,紅會脊柱病醫院院長郝定均和退變與腫瘤病區主任單樂群討論決定,通過使用腰椎微創側前路OLIF技術,結合骨科手術機器人,為這位病人完成治療。

  據了解,OLIF技術是一項微創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既能恢復穩定又能解決腰椎前凸問題。同時結合骨科手術機器人,實現手術全程微創。

  單樂群告訴記者,OLIF技術選擇斜外側入路,減少對肌肉軟組織損害,完全通過正常的腹膜後間隙進入,可以在椎間隙中置入較大的融合器來支撐前柱。與傳統的腰椎前路與側方術式相比,OLIF技術創傷小,併發症少;與其他腰椎後路術式相比,OLIF對於改善患者腰椎前凸具有明顯優勢。「這項技術對病人幾乎沒有創傷,這位患者在術中幾乎沒有出血。對於體型大的病人來說,OLIF技術的優勢更明顯。」單樂群說道。

  郝定均院長介紹,隨著影像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骨科手術機器人在脊柱外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紅會醫院從2016年11月在西北地區首先引入了第一臺骨科手術機器人,目前已有兩套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於臨床中,對於複雜脊柱畸形以及脊柱微創內固定植入有著顯著的幫助,可以實現機器人引導下精準設計到內固定精準植入,同時避免了常規手術顯露的創傷。

  7月1日,記者在病房見到劉先生,他表示身體已經感到很「輕快」了,腰疼也有了明顯緩解,躺在病床上的他還把腿抬起來告訴記者,手術之前,從腰部到腿部都感到非常麻木,根本不能像現在這樣抬起腿來。當天,劉先生就可以下床了。

  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的完成,使脊柱微創在脊柱學科的應用有了更好的技術平臺——OLIF技術+骨科機器人,從而實現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手術設計。

  未來,紅會醫院脊柱病醫院退變與腫瘤病區還將在腰椎退變、腰椎失穩、腰椎滑脫等病症中逐漸使用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的技術,「我們也希望這些大的手術變得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安全。」單樂群表示。

相關焦點

  • 唯醫骨科權威發布:西安市紅會醫院骨科位居全國第二
    醫療技術和學術影響力是衡量醫院競爭力水平的核心要素,學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重中之重,是醫院品牌、聲譽、地位的基石。唯醫骨科平臺通過分析15萬+骨科醫師2018全年行為大數據,以貢獻資源數、貢獻資源的醫生數、新增資源瀏覽數、新增資源收藏數、新增資源下載數、新增資源分享數和新增資源點讚數7個維度歸一化加權計算,發布了「2018中國醫院骨科最具影響力風雲榜」,西安市紅會醫院在50家醫院中名列前茅,勇居第二。
  •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5G遠程手術
    打開APP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5G遠程手術 發表於 2019-06-28 10:43:25 2019年6月27日上午,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通過5G網絡接入遠程手術服務雲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
  • 世界首例 威海市中心醫院利用磁導航手術機器人+AR完成創傷骨科...
    世界首例人工智慧磁導航機器人引導的骶髂關節分離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手術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8月8日訊(通訊員 李祥安 王倩 記者 程永生) 8月7日,威海市中心醫院完成世界首例人工智慧磁導航機器人引導的骶髂關節分離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手術
  • 西安市紅會醫院:百年積澱塑造「西部骨科航母」
    中國網訊(王夢凡)6月25日上午,由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的「『陝』耀新時代領航新絲路——讓世界傾聽陝西聲音」主題採訪團走進具有107年歷史的西安市紅會醫院,了解陝西骨科學醫事業發展現狀,聆聽紅會醫院成為「西部骨科航母」的崛起強音。
  • 中國電信攜北京積水潭醫院完成首例機器人多中心聯合遠程骨科手術
    【TechWeb】2019年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在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手術過程中信號傳輸流暢,沒有因為上千公裡的距離,出現信號卡頓、處理不及時、反饋遲鈍等問題,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典型特徵在遠程手術領域得以充分展現。近年來,醫療機器人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在5G網絡的支持下,可以實現快速傳輸高清4K畫面,實時穩定傳輸手術機器人遠程控制信號,使遠程機器人手術得以實際應用。
  • 天璣手術機器人「小璣」復工,深圳已完成骨科手術50多臺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逐步恢復門診、住院和手術等診療秩序,深圳第一臺、也是目前唯一「在崗」的天璣骨科機器人醫生——「小璣」,也投入到了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當中。3月12日上午,南科大醫院骨科團隊完成復工以來首臺O形臂輔助天璣機器人手術,為患腰椎壓縮性骨折的59歲張阿姨(化名)成功開展微創手術,術後僅1天,張阿姨就已順利出院。
  • 渭南市骨科醫院特邀西安市紅會醫院專家組來院開展學術講座
    10月15日,2020年西安市紅會醫院專家組巡診學術講座在渭南市骨科醫院召開。西安市紅會醫院外聯辦主任鞏四海,關節病醫院膝關節病區副主任肖琳,風溼免疫內分泌科主任楊西超,脊柱病醫院腰椎病主任劉鵬,骨質疏鬆科張斌一行五人來渭南市骨科醫院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學術講座由渭南市骨科醫院副院長田維新主持。
  • 全國縣級醫院首次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在全椒順利完成
    日前,全國縣級醫院首次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在全椒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 全國知名骨科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關節外科主任張先龍為現場總指揮。在場觀看整個手術直播的有來自全國多地的骨科方面的專家學者共100多人。 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委員王琦教授在手術室為一名60多歲的女性完成了「機器人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雙髖疼痛10餘年,一年前病情加重,疼痛反覆發作。王琦教授用不到一個小時,順利完成手術。手術過程在會議室進行了全程轉播。
  • 河南首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 張園 通訊員 崔冰心 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這意味著我省人工智慧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 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技術完成了一例急診開放骨盆骨折手術,成功挽救...
    2020年4月20晚,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燒傷搶救中心收治一名多發傷的危重患者,運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技術完成了一例急診開放骨盆骨折手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普外科對患者行腹部造瘻術,泌尿外科行會陰部清創縫合術,都順利完成,創傷骨科團隊在外科腹部造瘻術的同時,就迅速利用微創技術完成了骨盆前環的外架置入,接下來以最快的速度復位了骨盆前後環,固定了外架並啟動了導航系統,術中導航系統影像分析進一步證實了患者的骶骨嚴重變異,且手術安全區很小,風險極高。
  • 西安市紅會醫院閻良院區中國基層房顫中心揭牌
    現代保健報訊(王峰政 記者劉穎豔) 12月9日下午,西安市紅會醫院閻良院區成功舉辦中國基層房顫中心揭牌儀式暨骨科圍手術期房顫患者管理學術論壇,這標誌著醫院的學科發展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中國醫大一院骨科機器人手術突破200例
    自2018年5月7日朱悅教授開展東北三省地區首例骨科機器人手術以來,我院骨科應用手術機器人完成了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腫瘤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椎體(後凸)成形術、骨盆/股骨頸/腕關節/足踝骨折空心螺釘內固定術、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髓內針內固定術、骨腫瘤定位刮除術及穿刺活檢術等,手術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於脊柱、創傷、足踝、骨腫瘤等多個骨科亞專業。
  • 廣州醫院研發骨科機器人 手術定位精度達0.8毫米
    廣州醫院研發骨科機器人, 李雪 攝中新網廣州6月27日電(蔡敏婕 李雪)廣東省中醫院27日發布信息稱,該院脊柱專科陳博來團隊完成廣州首例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的骨科手術,在手術中大顯身手的「獨臂俠」名叫「天璣」, 該機器人能使手術定位精度達到0.8
  • 西安市紅會醫院「骨動三秦」石泉行巡診活動
    陽光訊(鞏四海 王峰 記者 鄭亞雷)為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把省級醫院的先進技術帶進基層,為基層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福音,受石泉縣中醫院邀請,西安市紅會醫院專家一行8人在外聯部主任鞏四海的帶領下,於12月19日走進了石泉縣中醫院,開展大型義診、業務查房及學術講座活動。
  • 渭南市骨科醫院與西安市紅會醫院開展遠程視頻學術交流
    渭南青年網(圖/文 閔盼龍)7月16日,渭南市骨科醫院與西安市紅會醫院成功舉辦遠程視頻學術交流活動。此次活動以探究學術理論為契機提升臨床醫療水平。西安市紅會醫院鞏四海教授、趙勤鵬教授、孫力教授、王志遠教授利用網絡遠程技術為渭南市骨科醫院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療、食管胃結合部腺癌治療和TKA圍手術期ERAS內容進行線上指導。渭南市骨科醫院副院長劉運動、鄧曙華、田維新及全院各相關專業醫護人員100餘人互動參與。
  • 上海中山醫院完成亞洲首例機器人肝移植手術
    原標題:《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成人-幼兒活體供肝移植手術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取得成功》今年31歲的80後媽媽小楊(化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大樓的移植病房忙來忙去,「丈夫在辦出院手續了,我給寶貝兒子樂樂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 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在協和醫院完成
    今天(10日),在武漢協和醫院小兒科,醫護人員為剛剛完成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食道閉鎖手術的患兒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滿月儀式。食管閉鎖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消化道畸形疾病,會導致患兒無法進食。據醫院介紹,該患兒入院時只有16天,體重6斤2兩,協和醫院迅速組織專家會診並確定採用達文西機器人探查+食道重建術的方案。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手術平臺,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所採用的3D視野顯示解剖結構更加清晰,7個緯度活動的機械臂和濾過防抖動功能可以使術中解剖和縫合操作更加精準流暢,有效減少組織損傷和手術併發症。
  • 瀋陽積水潭醫院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
    近日,瀋陽積水潭醫院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多例手術。包括小兒骨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7歲男孩下肢肢體延長術;脊柱外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椎弓根釘植入術;脊柱外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TLIF(腰椎板減壓、椎間盤切除,椎弓根釘內固定、椎間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術)。
  • 【智慧骨科】雙側股骨頭壞死,醫生攜手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保髖」!
    利用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一次性將導針精準置入規劃位置,徹底刮除壞死區,植入健康的自體骨……前不久,徐州仁慈醫院關節科醫生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雙側股骨頭壞死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