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2020-12-11 騰訊網

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 張園 通訊員 崔冰心

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這意味著我省人工智慧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患者張先生今年49歲,一周前不慎從3米高處墜落。劉濤主任及其團隊接診後。為張先生進行了詳細的傷情評估。CT顯示,張先生骨盆多發骨折並骶骨骨折,這在創傷骨科中,是十分棘手的情況。

劉濤主任介紹,骨盆及骶骨骨折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和重點,其解剖位置深,周圍毗鄰血管、神經走向很是複雜,較差的手術視野也很容易造成周圍重要組織被誤傷。此外,傳統治療採取內固定技術,需要廣泛切開剝離軟組織,手術切口長達20釐米以上,出血量達3000ml甚至10000ml,手術時長要8-10個小時,大切口不僅增加了周圍血管神經損傷及感染的風險,還會影響後期患者的康復時間。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置釘位置的準確,病人還需要反覆C臂透視查看置釘位置,X線暴露次數較多,也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損害。

正因為這種種原因,骨盆及骶骨骨折被業界公認為是創傷骨科中難度很高的手術,很多醫生望而卻步。

劉濤主任團隊經過討論,決定大膽創新,採用最新技術,在目前骨科領域較為先進的機器人「天璣」的導航下,為患者施行骨盆骨折復位通道螺釘聯合鋼板內固定手術,這也是我省首次應用「天璣」機器人完成的骨盆B型骨折S1、S2骶髂螺釘及前柱微創內固定手術。

術中,骨科機器人機械臂完美解決了傳統骨科手術「看不見、打不準、拿不穩」三大難題,讓骨科手術更快更完美。本次手術耗時約30分鐘。劉濤主任通過精準定位及機器人機械臂精確運動,規劃螺釘方向及長度,避開髖臼關節面及盆腔內重要臟器、大血管,復位骶髂關節後,準確地將兩枚長度85毫米的空心螺釘置入骶髂關節,然後又利用機器人導航,成功快速固定了其他骨折部位,順利完成骨盆骨折微創內固定手術。

手術切口約1釐米、出血量僅有50毫升,這對於骨盆及骶骨骨折的患者來說,創傷如此微小令人驚嘆。小創傷也將極大減輕患者痛苦,加速康復。

能大膽創新,拓展手術領域,挑戰手術難度,離不開劉濤主任團隊成熟的手術技術和成功經驗。劉濤主任從醫20餘年,在骨科創傷治療方面經驗豐富,在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下,劉濤主任又大膽將機器人「請」進手術室,經驗與科技相結合,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多次開展「天璣」機器人引導下的骨科手術,讓高科技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突破人類邊界,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精準的治療。其間,誕生了一例全國首例和兩例全省首例。

劉濤主任介紹,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推動精準、微創手術發展的核心智能裝備,能夠從視覺、觸覺上為醫生的決策和操作提供充分支持。它的廣泛應用成功,將打開了創傷治療的新局面,不斷提高我省精準診療能力,也讓更多患者能夠享受科技福利。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保膝脛骨高位截骨術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完成
    近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團隊完成了全國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保膝脛骨高位截骨術,精準、快速、安全的治療成功幫助一位58歲的男士重新恢復行走。劉濤主任團隊反覆研究手術方案,決定採用國際先進的新一代天璣手術機器人進行精準規劃和導航,確保截骨平面、角度、深度誤差均在毫米級,以求達手術患者的身體力線矯正到最佳程度。手術如期舉行。在機器人「透視眼」和「穩定手」的精準操作下,分秒之間,關鍵步驟截骨和置入的位置便已確定,速度之快、準確度之高堪稱教科書式操作。
  • 世界首例 威海市中心醫院利用磁導航手術機器人+AR完成創傷骨科...
    世界首例人工智慧磁導航機器人引導的骶髂關節分離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手術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8月8日訊(通訊員 李祥安 王倩 記者 程永生) 8月7日,威海市中心醫院完成世界首例人工智慧磁導航機器人引導的骶髂關節分離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手術
  • 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
  •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5G遠程手術
    打開APP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5G遠程手術 發表於 2019-06-28 10:43:25 2019年6月27日上午,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通過5G網絡接入遠程手術服務雲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
  • 贛州市人民醫院急診創傷外科完成一例高難度骨盆骨折微創手術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介宇、劉長鐵報導:近日,贛州市人民醫院急診創傷外科骨科團隊聯袂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團隊,成功為一名骨盆嚴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實施了高難度微創手術治療。  49歲的患者曾先生因摔傷致髖部腫痛、活動受限2小時,被緊急送至贛州市人民醫院創傷急救中心就診,經急診創傷外科診斷為:1.骨盆粉碎性骨折(Tile分型:C2型)〔①.右髂骨骨折;②.右髖臼骨折;③.右恥骨上、下支骨折;④.左恥骨上、下支骨折〕;2.右髖臼粉碎性骨折(AO分型:B3型),傷痛折磨得患者十分痛苦。
  • ...劉濤主任團隊完成全國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保膝脛骨高位截骨術
    近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團隊完成了全國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保膝脛骨高位截骨術,精準、快速、安全的治療成功幫助一位58歲的男士重新恢復行走。
  • 骨科機器人助陣 仁慈創傷骨科完成多例微創骨盆骨折手術
    中國江蘇網4月27日徐州訊 日前,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骨科藉助骨科機器人,又完成一例機器人導航下骨盆骨折手術,將分離骶髂關節和恥骨上下支骨折固定,成為該院引進骨科機器人以來第121臺骨科機器人手術。作為江蘇省引進的第二臺天璣骨科機器人,仁慈醫院業務副院長張貫林表示,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引進使用,已經廣泛應用在脊柱科、關節科、創傷骨科、手外科、足踝科手術中,3個月累計成功開展了100多例機器人手術。為廣大骨科患者提供更先進、優質的醫療服務,標誌著該院骨科手術邁入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時代。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的「三盟海誓」 精湛醫術...
    一直以來海南缺少骨科與糖尿病公立專科醫院,這方面的大病患者不得不到島外就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骨科是世界首例斷肢再植的搖籃,是「中國手」的發源地,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臨床國家重點專科,湧現出有「斷肢再植之父」之稱的著名骨科專家、中科院院士陳中偉教授。
  • 3米高處墜落後……30分鐘解決系列創傷難題!
    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完成—— 我省首例 「天璣」機器人引導下 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
  • 商城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CT引導下經皮穿刺肺活檢術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徐坤冉)日前,在商城縣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CT診斷室團隊的協助下,該院胸外科團隊成功開展了首例CT引導下經皮穿刺肺活檢術,為患者下一步的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是用針刺吸引,對體內病灶取活組織標本行病理學或細胞學,甚至基因學檢查的方法,它通過影像精確定位、通過簡單的穿刺操作,迅速獲得臨床所需的細胞學、組織學標本,快速檢測,對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 安順青島連線,全球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複雜手術成功實施
    9月7日,經青島、安順兩地醫院合作,通過5G網絡技術和我國自主原研手術機器人遠程應用,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腹腔複雜手術。手術由「妙手S」微創手術輔助機器人主刀,為活體動物進行腎臟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膀胱切除術等手術過程複雜、技術難度高、風險度大的四級手術。
  • 廣州醫院研發骨科機器人 手術定位精度達0.8毫米
    廣州醫院研發骨科機器人, 李雪 攝中新網廣州6月27日電(蔡敏婕 李雪)廣東省中醫院27日發布信息稱,該院脊柱專科陳博來團隊完成廣州首例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的骨科手術,在手術中大顯身手的「獨臂俠」名叫「天璣」, 該機器人能使手術定位精度達到0.8
  • 我院複合手術室成功開展DSA引導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
    40歲的高先生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骨盆骨折,被緊急送到天津醫院救治,被收治在創傷骨科骨盆病區,經檢查為骶骨U型骨折,經過我院骨盆科、麻醉三科和DSA室的通力合作,成功於複合手術間在數字減影血管機(DSA)引導下實施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骨盆骨折微創手術,進行骶骨全長縱行螺釘固定,手術時間1小時,術中未輸血
  • 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發展變革紀實
    基於骨傷科在中醫骨科方面的突出特色和成績,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骨傷科成為市級重點中醫專科。隨後的十年,骨傷科發展了眾多骨科新技術,尤其隨著新住院大樓落成後,新層流手術室的啟用為骨科手術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環境支持,骨傷科今年已經順利完成膝關節置換、肩關節置換等骨科複雜手術。目前,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已經可以完成骨科所有類別的手術。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關節外科
    、因1963年世界首例斷手臂再植成功被譽為「世界顯微外科之父」的陳中偉教授等等。中山醫院骨科1970年設計成功上海II型人工股骨頭並推廣,淘汰了原有的I型人工股骨頭;1980年對類風溼關節炎病例施行滑膜切除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獎。1982年起,在陳中偉院士的領導下成立了顯微外科中心實驗室,設計了帶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轉移治療兒童與成人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山醫院骨科關節外科引進開展多項新技術新方法。
  • 全國縣級醫院首次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在全椒順利完成
    日前,全國縣級醫院首次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在全椒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 全國知名骨科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關節外科主任張先龍為現場總指揮。手術的過程中,王琦教授還對手術的關鍵處予以講解,機器人輔助的精準度和王琦教授的高超醫術讓與會人員嘆為觀止。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關節外科陳雲蘇教授在手術室為一名77歲的男性完成了「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右膝腫痛10餘年,約1年前,右膝疼痛症狀呈進行性加重,關節活動受限,並出現跛行步態。
  • 「六周年」清華長庚骨科運用機器人完成頸椎骨折固定術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1月17日電 (通訊員 實習生於悅超)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運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一位因車禍導致上頸椎不穩定性骨折的患者完成微創下樞椎骨折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術。「如果採用傳統的手術方式,手術需要從頸後部位開大口子,創傷較大,對患者的恢復不利。」胡冬醫師說道。為使患者能夠更快康復,肖嵩華決定使用天璣機器人為患者進行手術。
  • 瀋陽積水潭醫院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
    近日,瀋陽積水潭醫院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多例手術。包括小兒骨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7歲男孩下肢肢體延長術;脊柱外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椎弓根釘植入術;脊柱外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TLIF(腰椎板減壓、椎間盤切除,椎弓根釘內固定、椎間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術)。
  • 中國電信攜北京積水潭醫院完成首例機器人多中心聯合遠程骨科手術
    【TechWeb】2019年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在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近年來,醫療機器人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在5G網絡的支持下,可以實現快速傳輸高清4K畫面,實時穩定傳輸手術機器人遠程控制信號,使遠程機器人手術得以實際應用。據悉,在5G商用牌照發布後,中國電信將積極推進5G+雲改,打造具有中國電信特色的信息基礎設施,為合作夥伴和客戶提供一站購齊、一點交付、一點服務、端到端保障的全新5G服務模式。
  • 機器人「變身」積水潭醫院骨科主刀醫生
    針對上述問題,由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牽頭成立的項目組歷經12年,醫工企緊密結合,在38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支持下,明確了智能骨科手術操作規範,突破了影像導航、手術機器人、遠程遙操作等關鍵技術群,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國臨床實際、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能骨科手術體系,實現了複雜手術標準化、常規手術微創化、關鍵操作智能化,極大地改善了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