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智評|關於金凰珠寶黃金實物質押類融資模式的經驗與教訓

2020-10-24 金融師哥

高級研究員(陳雨)


2020年10月1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陝西省最高院於今年9月4日判決生效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


該裁定書是《長安寧·金凰3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項下財產保險合同糾紛案件關於管轄權異議所作的終審裁定,並非部分媒體所傳,人保被判賠償長安信託8.2億元的終審判決。


雖然,目前我們無法得知關於人保保險責任的最終訴訟結果,但是,深入分析該案例,有助於信託企業針對此類業務模式查缺補漏完善相關風控體系,同時有利於幫助投資者識別該類業務相關風險。


一、案例概況

上述人保公司與長安信託的財產保險合同糾紛,源於長安信託2017年10月發行的一款信託產品,該產品名為「長安寧·金凰3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根據公開資料及長安信託官網查詢結果,該產品主要要素包括:

然而,由於金凰珠寶在其他融資渠道被爆出質押物黃金存假,且金凰珠寶到期無法清嘗本筆信託,該產品被迫延期,故長安信託以保險第一受益人身份向人保方面發起了保險索賠。

事實上,金凰珠寶不止無法兌付長安信託的融資,在其他多家金融機構的融資也出現了違約。據媒體報導,截至今年6月11日,涉及金凰珠寶的仍有未到期有效保單和涉訴保單60筆,保險金額229.4億元,涉及貸款160.65億元,質押黃金標的約83.03噸。經初步統計,此次涉及金凰珠寶暴雷的金融機構多達15家,主要以信託公司為主,涉及的信託公司包括民生信託、東莞信託、安信信託、四川信託、北方信託、長安信託、天津信託、崑崙信託、中航信託等,其他機構則包括恆豐銀行、張家口銀行、湖北融資租賃、興泰租賃、永泰小貸、中經貿易公司等。


面對如此巨額的違約,我們發現,金凰珠寶融資違約與信託行業相關的有兩大顯著特點:

第一,金凰珠寶的資金方以信託企業為主,信託業成為金凰珠寶暴雷的主要受害方。根據統計,金凰珠寶當前未償還信託產品的融資規模不下百億,主要包括民生信託40.74億,東莞信託33.70億、安信信託19.19億、四川信託18.1億、長安信託8億、北方信託6億、天津信託6億等,佔比超過80%。


第二,基本上所有的信託產品都採用了類似長安寧·金凰3號的風控模式,既採取以「黃金實物場外質押+保單增信」為核心的風控措施。

那麼為何金凰珠寶暴雷會呈現這樣的特點?以及這樣的特點對後續信託企業開展此類業務又有何借鑑意義呢?


二、金凰珠寶暴雷,信託行業集中「受災」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方面,金凰珠寶作為黃金飾品批發零售企業,其對黃金質押式融資有一定的依賴性。一般來說,在黃金飾品批發零售行業,企業資產中佔比規模最大的資產普遍是存貨,因此在債權融資時必然對存貨資產比較依賴。根據國內黃金飾品批發零售企業上市公司2020年年中的披露資料,該類企業存貨資產佔總資產規模比例普遍在35%以上。作為金凰珠寶,其資產結構某種程度上也會體現這一行業特點。故金凰珠寶對黃金質押融資模式也會有所倚重。


另一方面,信託以外其他融資渠道由於各自原因,難以成為金凰珠寶的主要融資渠道。

從銀行渠道來看,目前較少銀行經營黃金實物場外質押類的融資業務。這主要是由於2018年之前銀行系統同樣發生了利用假黃金場外質押騙貸的重大風險事件。


事件的大概經過是:2016年5月,陝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據此,陝西、河南銀監局迅速組織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從而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陝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該事件發生後,屬地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並處罰104名責任人。自此之後,不少銀行對黃金實物質押類融資業務,僅限託管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標準黃金,而對場外託管的黃金實物質押類業務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從融資租賃、小額貸款、商業保理等非銀渠道來說,由於監管規則、融資便利性等方面的原因,難以成為其主要融資渠道。比如:融資租賃渠道需要有租賃標的物,但是金鳳珠寶這類企業一般缺乏合格的租賃標的物(黃金等存貨資產作為租賃標的物是否適格尚存爭議),故難以成為其主要融資渠道;小額貸款渠道受小貸公司規模、經營區域限制、單一項目集中度要求等方面因素影響,也難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而商業保理渠道在當前環境下,一般要求足夠的B端應收帳款,同時需要下遊債務方配合確權,還存在帳期匹配等其他技術要求,操作便利性欠佳,故也難以作為這類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至於其他渠道,要麼存在資金成本高昂如典當渠道,要麼對融資主體要求嚴苛如券商、基金渠道等,均難以成為這類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


基於上述兩方面原因,融資方式靈活的信託成了金銀珠寶行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因此導致信託行業在這次暴雷事件中集中「受災」。


當然,金凰珠寶融資規模中信託渠道佔比較高,並不只是金凰珠寶一廂情願的結果。從信託企業角度看,該模式也基本契合信託企業的業務拓展需求。因為,黃金具備公允價值且易於處置,作為質押物相對比較優質,而且在信託交易結構中要求為質押物購買保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託項目風險。在優質資產比較缺乏的時代,這類業務對信託企業也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故不少信託企業通過該模式為金凰珠寶提供大量融資。


三、風控邏輯合理,但是業務體系有待完善

按理說,信託企業以「黃金實物質押+保單增信」的風控邏輯還算比較嚴謹。因為,當信託項目出現風險時,信託企業可以處置質押物黃金獲得清償,在保持合理質押率基礎上,對本金及收益的保護力度較強;當質押物出現風險時,又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對投資者來說,基於此風控邏輯的風控措施對自身權益保護力度較強,投資安全性較高。


然而,正如眾人所見,基於該風控邏輯的信託產品還是出現了難以清償的情況。那這又是為何呢?


聯合智評認為,這個風控邏輯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基於該邏輯,信託業務各環節的相關管理要求均不夠完善。包括:


(1)不重視客戶集中度管理


這裡集中度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單一客戶及其關聯方有息負債中來自單一類型融資渠道的比例,另一方面是從信託企業自身出發,客戶合作規模佔自身信託投放規模的比例,以及佔客戶對外有息負債規模的比例。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金凰珠寶有息負債中來自信託渠道比例超過7成。通常情況下,一個上規模的企業對非標融資依賴性過高,一般意味著其資金鍊緊張。這類企業對金融機構來說,不算優質的客戶,對其準入一般應該持謹慎態度。哪怕憑藉強擔保能夠準入,金融機構也會加強對客戶合作規模集中度的管理,既控制合作規模。然而案例中,我們發現這兩個方面的集中度管理,不少信託企業都沒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陷入的信託企業數量和規模均比較龐大。


(2)質押物管理不當


第一、質押管理方式欠妥。信託企業沒有充分吸取銀行業黃金實物場外質押類業務的歷史教訓,繼續選擇黃金實物場外質押這種擔保方式,而不採用上金所場內質押的方式。


實際上,據傳所質押的實物黃金均是上金所可交易的標準黃金,相關發票、資金流水等證明資料齊全,實際上基於這種情況下運用場外質押手段本身就比較異常。畢竟,既然都是上金所交易的標準黃金,為啥非運回來做這麼大量的場外質押呢?


第二、質押物質量檢測機制不夠完善。根據資料顯示,黃金入庫質押之前,指定了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質量等方面的檢測。但是這從風險管控角度來看,該措施難以防止外部機構造假的可能。


其實,信託企業對於這種大宗項目,完全可以對檢測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每次檢測時隨機抽取一家或多家檢測機構。這樣相對有利於降低質押物質量風險。


(3)對保險機制缺乏足夠研究


在保險運用上,信託企業或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目前保險索賠陷入訴訟糾紛。該案例中金凰珠寶違約的信託產品是在2017年9月發行的,因此本產品所購買的財產基本險適用的是2017年7月11日生效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而非2020年5月8日生效的《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由於舊版監管要求保險公司禁止為類資產證券化業務、債權轉讓、非公開發行私募債業務提供信保業務。故在當時的業務實踐中,保險公司和信託企業的合作,一般是以「財產險的形式承保保證保險」的異化形式來規避監管。其實這種模式本身就存在著巨大風險。那就是當質押物發生風險後,信託企業或難以以原告身份起訴保險公司,進行保險索賠。在案例中,信託企業僅是保險第一受益人,而非保險合同的直接當事人,擁有的是優先受償權,可能並不享有訴權。顯然這種情況,並不是信託企業事先所預料到的。事實上,舊的監管規定只是禁止為所列舉業務提供信保服務,並不是對所有金融業務都禁止。本案例中的信託貸款模式就不在限制之列,完全可以要求保險公司提供正規的保證保險服務。至於信託企業為何沒有做出合理的選擇,或許由於對保險市場缺乏充分的了解,根據思維定勢決策導致的結果。


(4)還款來源未予以足夠重視


在還款來源方面,信託企業的操作要求上也有所放鬆。雖然信託產品並未披露信託資金的最終用途,但是根據報導同時段金凰珠寶豪擲近70億元參與湖北三環集團混改。因此從時點上看,信託融資的最終投向很大概率是進行資本運作。雖然市場上通過信託參與資本運作的產品並不少見,但是一般此類業務都會對還款來源做一定的限制安排。然而在金凰珠寶系信託產品中卻並未提及此類措施,顯然信託企業在這方面工作有所缺失。


四、 案例教訓


通過以上分析內容,對實物質押類業務,信託企業至少應該得到以下教訓:


1、加強對客戶的集中度管理;既要從監管角度加強集中度管理,比如參考《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集中度要求,滿足未來監管對集中度管理的要求;又要從業務風控角度,加強對客戶有息負債單一渠道佔比、單一客戶投放規模等方面考量。


2、健全質押物管理機制;儘量選擇在正規的全國性交易場所進行場內質押;對於抵質押過程中涉及的中介機構,也應該有完整的管理制度。


3、強化保險制度和產品的研究;在險種運用上,要充分了解各險種的區別,重點關注理賠條件、索賠資格等方面的相關規定,以充分保障投資者權益。


4、必須重視對資金用途與還款來源的考量;不能因為主觀上認為足值質押類業務屬於低風險業務,就弱化了對資金用途及還款來源的考量,畢竟資金用途的合理性,還款來源的穩定性、可靠性均是融資主體能否順利履約的關鍵影響因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用戶參考使用,不構成任何理財投資建議,不能作為用戶投資研究決策的依據,不能作為道義的、責任的和法律的依據或者憑證,無論是否已經明示或者暗示。

本文不得視為聯合徵信對用戶的任何擔保承諾,對於文章導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間接的投資盈虧等後果,聯合徵信不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金凰珠寶融資項目後續:民生信託完成兌付 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付
    據了解,上述涉及金凰珠寶相關信託成立時,即通過質押實物黃金和保險公司承保的方式,設置了「雙保險」的風險控制措施。但金凰珠寶違約後,其質押的標的黃金重量和質量不符合保險單約定,承保的相關保險公司也未按時給予賠償。
  • 黃金做抵押物也不靠譜,民生、長安等多家信託公司深陷金凰珠寶資本局
    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2020年至今,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將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凰珠寶」,KGJI.O)、武漢金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金凰集團」)和法人代表賈志宏列為被執行人22次、13次和23次,分別涉及執行金額102.57億元、61.79億元和102.57億元,其中,單筆執行金額最大的超過了16億元。
  • 金凰假黃金案陝西高院裁定:人保賠償長安信託8億元
    北青金融報導稱,2018年,為入主三環集團,金凰珠寶向工商銀行等機構貸款42億,競得99.97%的股份。因償還貸款和公司資金需要,該公司又通過質押黃金的方式,向多家信託公司進行融資。在融資過程中,採取了「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所謂雙保險模式,承保公司主要為人保財險。
  • 湖北資本圈襄陽軸承實控人涉百億執行標的,質押黃金信託融資曾到期...
    從被申請人的信息來看,符合煙臺市中級法院審理的,恆豐銀行煙臺環山路支行與金凰珠寶的近十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目前,金凰珠寶有百萬元股權質押在恆豐銀行。除銀行踩雷外,有信託公司發行的金凰珠寶黃金質押貸款信託計劃部分到期違約,宣布延期兌付。
  • 80噸假黃金案背後的金凰珠寶:34次成為被執行人,老闆被限高
    80噸假黃金騙銀行信託百億貸款一事還沒結果,金凰珠寶又有了新的麻煩。10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於10月16日新增三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為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 金凰珠寶真假黃金案,究竟誰將為此負責?
    近期《200億元假黃金質押案暴露,誰在做局》登陸熱搜,金凰珠寶用83噸黃金向信託機構抵押融資,然而在檢測時竟發現黃金為銅合金,涉案金額超200億,刷新了此前黃金詐騙的涉案金額記錄。在金凰珠寶造假事件中,用了「金包銅」的拙劣手法。
  • 武漢金凰「假黃金」案,二審民事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故事大概的經過如下:①武漢金凰是一家黃金珠寶公司②因償還貸款和公司資金需要,該公司又通過質押黃金的方式,向多家信託公司進行融資,融資額度約在融資過程中,採取了「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所謂雙保險模式。③2020年5月,金凰珠寶在民生信託的其中一個6億信託計劃即將到期
  • 延期數月後 長安信託金凰項目開始兌付
    中國網財經7月10日訊(記者 常實 鹿凱)日前,有消息顯示,延期數月後,在金凰假黃金事件喧囂中,長安信託金凰珠寶項目也已開始兌付。長安信託也成為捲入該事件信託公司中,第三家選擇兌付公司,有關具體兌付情況,長安信託表示:金凰珠寶合作的信託項目計劃全部投資者已順利兌付。
  • 被假黃金騙了10個億,保險公司拒賠!法院最新判決來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武漢金凰珠寶公司,曾向多家金融機構質押了大量黃金進行融資。後來金凰珠寶發生了違約,債主們隨後將質押的黃金拿去檢驗,發現竟然是假黃金!假黃金案東窗事發後,武漢金凰實控人失聯,公司退市……無奈的債主們找到了對這批黃金承保的保險公司——中國人保要求賠付,但他們卻被拒賠了。
  • 假黃金案又刷屏!陝西高院裁定人保賠給信託8.2億?真相是…
    中國基金報 泰勒還記得今年6月份爆雷的百億黃金造假案嗎?當時做為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的公司——金凰珠寶,向多家金融機構質押了大量黃金融資,結果這些黃金被拿去檢驗,發現竟然是假黃金。當時,在相關金凰信託計劃中,保險公司作為保險人主持了質押黃金交付的全過程,包括但不限於質押黃金的出庫、檢測、運輸、清點、封存過程。當黃金爆出是假的時候,信託公司紛紛跟人保索賠,但人保財險認為,武漢金凰利用虛假黃金投保,涉嫌保險詐騙,因此保單合同無效,人保無需賠付。10月10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關於武漢金凰假黃金案的終審裁定書,引發各界關注。
  • 中國人保就「武漢金凰假黃金案」表態!涉事信託:該由法院判決
    備受關注的「武漢金凰假黃金案」餘波難平。8月24日,在中國人保召開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謝一群表示,「武漢金凰以虛假黃金來投保,不屬於保險合同的保險責任範圍。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保險合同是無效的或可以撤銷、解除,我們公司不承擔賠付責任。」與此同時,他表示,假黃金案給公司敲響了警鐘。
  • 武漢金凰假黃金案,保險賠不賠?
    武漢金凰假黃金質押引起的巨額違約事件不斷發酵,據說涉及黃金價值達到200億。目前的爭議焦點已經變成假黃金能不能賠付的問題了,自媒體時代,筆者談談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公司和其他個人。案件回顧:武漢金凰黃金質押給信託公司,由保險公司承保,信託通過銀行放款給武漢金凰。質押的黃金保管在銀行保險庫中。
  • 武漢金凰假黃金案現進展 法院裁定長安信託訴人保在西安審理
    武漢金凰假黃金事件發生後,多家信託公司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主張其履行賠付義務。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付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近日,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則民事裁定書顯示,法院駁回了人保武漢分公司的上訴,支持一審裁定。
  • 武漢「假黃金案」有進展,媒體報導出「烏龍」
    圖片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抵押物「黃金」實為銅合金二者的爭端起於此前爆出的武漢金凰珠寶「假黃金」案。近些年,金凰珠寶頻繁以「黃金質押+保單增信」方式通過信託融資。這種方式即把實物黃金質押給信託公司以換取資金,同時該筆訂單由保險公司完成增信。據報導,去年下半年開始,金凰珠寶涉及長安信託、東莞信託、民生信託等公司的多期信託計劃均出現逾期。涉事的多家信託機構遂提起司法程序,法院依法查封了金凰珠寶所質押的黃金。
  • 假黃金案判決來了,內控形同虛設
    ,用於質押的83噸黃金其實黃銅,事情敗露之後,還剩下160億元的未到期債務,武漢金凰實控人失聯,公司退市,留下這一地雞毛,讓債權人和人保財險開始扯皮。,武漢金凰提供黃金質押,信託公司提供貸款資金,人保財險進行對黃金出具保單予以保險,保險合同中明確約定:黃金的質量和重量由保險人承保,如質量和重量不符合保單約定,即視同發生保險事故,由保險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 涉及百億黃金造假案?這家險企分公司老總遭調查,已被免職一段時間...
    在劉方明擔任省、市兩級分公司主要負責人期間,正是武漢金凰珠寶利用「黃金質押+保單」方式大肆融資的階段。多家金融機構牽涉其中據媒體報導,自2015年以來,金凰珠寶多次以「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方式通過信託計劃融資,共計獲得來自金融機構的融資200億元,未到期融資存量160億元。
  • 民生信託回應「金凰事件」:已協調資金對產品已到期投資人進行兌付
    近期我司注意到金凰項目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對金凰事件的走向和民生信託的經營發展表示關心。現針對有關情況,向投資者作出如下說明:金凰相關項目的成立、運作、管理各環節,我司均依法合規履行受託人職責,嚴格遵守信託文件約定,為實現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處理信託事務。
  • 160億假黃金案管轄權之爭:一審法院對本案享有管轄權
    人保武漢分公司基於《財產基本險保險單》為保險標的物即質押黃金的重量和質量承保,因此,相應保險事故及保險責任成立的前提,均需隸屬於財產保險合同關係項下。從案涉保險合同條款的文意、合同籤訂目的等,均無法解釋出人保武漢分公司是為案外人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凰公司)的履約義務或責任提供擔保。
  • 80噸假黃金官司要在西安打,被騙的15家信託公司有救了?
    今年2月,東莞信託隨機抽驗武漢金凰珠寶一單抵債黃金時,發現金條內部成分為銅合金。5月,民生信託對武漢金凰質押的黃金開箱驗測,結果顯示「黃金」主要成分同樣為銅合金! 隨後,一個「80噸假黃金200億大騙局」再也紙包不住火,武漢金凰迅速從一家並不知名的珠寶公司成為輿論焦點。
  • 80噸黃金一夜變青銅?民生信託踩雷黃金大騙局到底該怎麼看?
    近日,根據媒體報導,上個月剛剛高調宣稱再獲 A 類評級的民生信託,近期卻蹊蹺深陷一場黃金大騙局裡。端午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 6 月 24 日,上海黃金交易所(上金所)發布公告,宣布取消湖北最大黃金加工廠——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凰")的會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