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懷孕的辛苦,孕媽們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媽媽們孤軍奮戰,其實腹中寶寶也一直在默默地守護著你。
新手孕媽艱難孕育之路
年年懷孕7個月了,在這個期間一些大大小小的妊娠反應讓她有些崩潰,不過最終在家人的照顧下也算挺了過來。
可是距離預產期越來越近,恥骨痛簡直成為她的噩夢,去產檢的時候告訴醫生自己的情況,醫生給了他一些建議。
年年抱怨道:「別人生孩子那麼輕鬆,為什麼到我這裡就這麼難,早知道這麼痛苦,打死我也不要了。」
醫生聽了這話笑了笑,告訴年年,這樣說對寶寶來講太不公平,事實上在懷孕的過程中,寶寶也在默默的守護著媽媽呢,給媽媽帶來了一些好處。
聽完醫生的話,年年覺得開心了不少,特別是一想到寶寶在和自己一起努力,就充滿了動力和希望。
懷孕之後,寶寶會從這三點守護媽媽
▲讓媽媽年輕健康
研究發現:在懷孕期間,胎兒會分泌一種幹細胞,即使出生之後,這種幹細胞仍然存在,通常可持續數十年之久。
而這種幹細胞的主要功能就是對器官以及身體的修護,在它的作用下,母體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和修護,有助於身體健康,自然也會更年輕有活力。
所以這是寶寶給媽媽的第一個禮物。
在進行產檢的時候,特別是在胎兒成型之後的檢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胎兒一直保持著蜷縮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胎兒的成長會導致孕婦子宮的增大,從而壓迫其身體其他的內臟部分。
可是長到的一定的階段,胎兒會選擇蜷縮自己的身體狀態而不是拼命去奪取母親身體的空間,其目的就是保護母體不受傷害。
與此同時,母體本身也會分泌出一種能夠防止胎兒長的過大的物質,這樣也是對胎兒的一種保護,胎兒過大活動空間不足也易出現缺氧和增加生產難度,通常出生時在50釐米左右為佳。
▲協助分娩
分娩是整個孕期最痛的過程,對於順產的媽媽而言更是如此,因為不僅需要經受疼痛,整個過程也比較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胎兒也在和媽媽一起努力。
在進行分娩的時候,胎兒能夠接收到外界的信號,努力縮成一小團,減小生產的難度,還會進行幾次翻身來配合媽媽的生產。
雖然這些保護的行為並不是主動進行的,而是一種天然存在的,但是母親與孩子的聯繫是真是的,他們互相保護,共同努力。
貼心寶貝,後天培養不可少
胎寶在肚子中和媽媽相處的時間也就10個月,出生之後的相處時間顯然更多,因此出生之後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想要擁有一個貼心小寶貝,最好做到這幾點——
1、示範作用
對於小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一定不是口頭進行,而是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滲透,其中父母的示範作用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通常家庭環境溫馨,家人之間關係融洽、互相關心和幫助,那麼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之下,孩子自然會變得貼心溫暖;反之,家長本身就自私狹隘、關係淡漠,孩子自然也只能學習到這種行為。
2、表達自己的愛意
愛這個詞是很複雜的,孩子很難理解。家長需要用簡單的方式去教會他們,比如親吻寶寶的臉頰,讓他也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這樣就能將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也能更好的去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愛。
當然,當他們對家長表達的時候,需要做出正確的反應,這對他們即使鼓勵也是引導。
3、拒絕刻板教育
寶寶在小的時候,都是感性動物,只是在經過成長和時間的打磨之後才能出現理性和感性的區別。
因此在進行教育的時候,不能夠太刻板,用嚴肅的口吻去強行灌輸,這樣只會讓其產生排斥心理。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寓教於樂,通過某個故事或者某個遊戲等形式去幫助他們理解某個道理,這樣既不會排斥,也容易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