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下周將上演歌劇《馬可·波羅》 丹麥男高音挑戰唱...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5月10日訊,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剛剛作為第八屆廣州藝術節開幕大戲結束了在廣州的盛大首演,將於5月16、18、19日來到北京,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該劇採用中文唱詞,英文字幕,特別邀請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前歌劇總監卡斯帕·霍爾滕執導,德國作曲家協會會長恩約特·施耐德作曲,國際華人指揮大師湯沐海執棒,雲集中國、丹麥和英國等多國著名歌唱家加盟主演。

歌劇《馬可·波羅》演繹了十三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與其父親叔父自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往返中國的傳奇經歷,再現了宋末元初的風雲際會以及圍繞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而展開的各種較量,彰顯了絲綢之路的人文風採,抒發了對人類和平的祈願。該劇在廣州首演結束後,頗受好評,尤其多位外國演員能字正腔圓的用中文演唱歌劇,令人讚嘆不已。

多國頂級藝術家攜手打造

原創歌劇《馬可·波羅》由中國詩人韋綿和德國作曲家施耐德創作,並由中國、丹麥、英國等歌唱家用中文演唱,創作方式可謂獨特。德國作曲家施耐德雖然不會中文,但他曾經接觸過中國民族音樂,也為琵琶、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創作過音樂。他表示:「去年四月我跟中國打擊樂家李飈做了一場活動,從而與中國方面有了合作。我英文、德文、法文、義大利文都會,但用中文創作,還是第一次。我的創作方式是朋友念出中文,先為我一字一句翻譯出來,然後我按拼音創作出音樂。最開始我很想用現代音樂來解釋這個故事,但考慮到中國觀眾的習慣,我還是決定用普契尼的方式和民謠的方式來創作。」

《馬可·波羅》的導演是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前歌劇總監卡斯帕·霍爾滕。他表示儘管《馬可·波羅》的故事發生在13世紀,但他更想把這部歌劇做成一面鏡子,「讓歌劇直接觸及觀眾的內心,對我來說,這就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美妙。無論是莫扎特還是漢語,都能突破文化間的障礙,去表達人類共同的情感。」

英國視頻、多媒體大師盧克·霍爾斯此次受邀擔任歌劇《馬可·波羅》的舞臺設計,他擔任過音樂劇《西貢小姐》(復排版)、歌劇《唐璜》,以及2012年倫敦奧運會及帕運會閉幕式、碧昂斯Formation世界巡迴演唱會、阿黛爾2016世界巡迴演唱會、U2 2015世界巡迴演唱會等重大項目設計製作工作,他表示旋轉的舞臺象徵著「文明的進程」與「文化的交融」,而首次在中國運用到歌劇舞臺的D3舞臺控制系統,為的是讓故事更好的呈現給觀眾。

來自英國的設計師艾瑪·瑞歐特為《馬可·波羅》設計了365套戲服,大大小小的服飾配件加起來多達1800多件,設計師表示她的設計理念是「傳統與創新相結合」,而通過顏色和布料的不同來突出地理位置的變換,比如銀色盔甲是撒馬爾罕的,元朝士兵則穿奢華的金色,宋朝的士兵則是簡約的黑色。 劇中所有三百多套服飾全部是純手工定製,而中國服裝廠的工作效率和服裝製作質量也讓設計師艾瑪·瑞歐特感到十分驚人。

丹麥男高音唱中文挑戰高難度

丹麥男高音歌唱家彼得·洛達爾在劇中飾演馬可·波羅。他感嘆道:「來到中國參演《馬可·波羅》是人生難得的機遇。我一直想到中國來旅遊,中國是一個讓我著迷的國度。不過用漢語來演繹馬可·波羅,這對我而言是一個挑戰,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演出前我心裡也打鼓,畢竟在此之前,除了『你好』,我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說,為了準確發音,我時常請教身邊的中國朋友,從z,c,s到zh,ch,sh,我力爭咬準每一個發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次演出之後,我覺得在藝術上,我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了。」

歌劇《馬可·波羅》的歌曲在節奏上很複雜,有很多很快的音符,對藝術家們來說都是挑戰。飾演忽必烈的著名歌唱家田浩江就表示:「演員團隊演唱陣容裡有四個外國人,這四個外國人同樣要用中文唱。這是觀眾非常期待的一部原創歌劇,我覺得,全國乃至西方歌劇界都會很期待這部歌劇的最終呈現。」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潤

相關焦點

  • 不懂漢語的德國作曲家 如何譜中文版《馬可·波羅》?
    原創歌劇《馬可·波羅》近日在廣州首演。該劇以馬可·波羅的視角為出發點,把他遊歷中國時眼中的一幅幅「圖畫」展現在觀眾面前。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中文歌劇,作曲家卻是位不會中文的德國人。而同樣不會中文的丹麥歌唱家彼得·洛達爾更是用中文演繹著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情感悲歡。   歌劇《馬可·波羅》由中國詩人韋綿和德國作曲家施耐德用中文創作,並由中國、丹麥、英國等歌唱家用中文演唱,創作方式可謂獨特。該劇從馬可·波羅回到義大利被關押在熱亞那監獄寫起,通過他寫作《馬可·波羅遊記》的過程,展現了他眼中的中國,以及經歷的情感故事。
  • 歌劇《馬可·波羅》廣州上演開劇場復演先河 8月底全國復演將逾...
    歌劇《馬可·波羅》劇照 廣州大劇院供圖中新網7月9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數據,據不完全統計,至2020年8月底,全國劇場劇院恢復演出以及在安排中的演出場次逾2000場(含Live house等小型演出場所,不含旅遊演藝)
  • 除「史上最高」,這版馬可·波羅有何升級?
    在廣州本月復演的眾多演出中,將於6月25日、27日-28日上演的廣州大劇院原創歌劇《馬可·波羅》一直備受關注,升級版陣容和製作讓不少「憋壞了」的觀眾翹首以待。該劇6月2日、5日分別開售兩場門票,均在兩分鐘內迅速售罄,很多觀眾留言稱:「讀著秒數點進系統,仍然輸在了手速」。昨日,記者前往廣州大劇院探班。
  • 天橋藝術中心迎五周年慶典,劇王《歌劇魅影》2021年回歸北京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1月20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迎來五周年紀念日。屆時,天橋藝術中心將舉行「在藝起耀未來」五周年發布日活動。此次發布日活動將分為「初升·希望」、「成長·追夢」、「未來·綻放」三個篇章。
  • 泉州大劇院昨晚正式啟用《馬可·波羅》重回「光明之城」
    泉州網7月1日訊 (記者張素萍 吳嘉曉 通訊員何璇 文/圖)昨晚,隨著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領導向泉州大劇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交付管理鑰匙,標誌著泉州大劇院正式啟用。隨後開幕大戲——原創歌劇《馬可·波羅》上演,見證「光明之城」新文化地標的啟幕。
  • 廣州大劇院復演,歌劇《馬可·波羅》門票被搶光
    日前,廣州大劇院正式啟動復演,《馬可·波羅》成為全國第一部在劇場復演的歌劇。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同時為迎接廣州大劇院院慶十周年,製作方邀請曾在《聲入人心》中表現不俗的王凱、洪之光、劉彬濠、戴宸四位青年歌劇演員主演此次特別版《馬可·波羅》。
  • 《相約北京》賞史詩歌劇 嗨唱世界流行音樂
    2021年1月7日,「相約冬奧會奮進新徵程」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新年音樂會將在北京音樂廳舉行。1月8日開始,線上演出也將正式拉開大幕。「相約北京」從1月8日至2月4日,以「周」為單位,每周五早8點將在全網推送本周的音樂、戲劇、舞蹈演出。首周線上演出分為音樂、舞蹈、流行音樂節三塊,共同組成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的第一幕——擁抱未來。
  • 百老匯音樂劇《芝加哥》: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22場
    昨晚,由中演·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百老匯音樂劇《芝加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該劇在闊別十四年後再度亮相京城。《芝加哥》昨天起至18日在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22場。《芝加哥》已有22年的連演記錄,是百老匯演出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復排版音樂劇。
  • 歌劇到底是什麼?女高音黃英答「歌劇十問」
    集歌唱、戲劇、文化、藝術、表演等方方面面於一體,歌劇可以說是音樂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然而作為西方舶來藝術,用義大利語、德語、法語甚至俄語演唱的歌劇,和中國觀眾總是隔了一層,中國歌唱家常常要花很多努力,才能將之傳遞給中國觀眾。
  • 82歲郭淑珍擔任藝術總監 《奧涅金》這次唱俄語
    12月20日到22日,由中央音樂學院和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學院聯手打造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將在天橋劇場上演,以紀念該劇上演130周年,這也是北京觀眾首次在家門口欣賞俄文版「奧涅金」。 打造這部歌劇大戲的堪稱「中俄聯合艦隊」。
  •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亮出新節目單
    天橋藝術中心同時對外公布了《劇院魅影》《兩京十五日》《人世間》等2021年度即將上演的精彩劇目,並邀約眾多重要合作單位,現場籤約十六份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共謀未來發展。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對外公布了2021年度即將上演的精彩劇目,其中《劇院魅影》《巴黎聖母院》《白夜行》《變身怪醫》等經典劇目的重磅回歸,以及將於2021年首演的根據作家馬伯庸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兩京十五日》和根據作家梁曉聲獲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的舞臺劇《人世間》,格外令人期待。五年前,天橋藝術中心的開幕大戲是被譽為「音樂劇之王」的《劇院魅影》。
  • 多明戈出演歌劇《納布科》2013北京古典音樂舞臺精彩紛呈
    這部歌劇的中國首演大約是在十年前,波蘭華沙國家歌劇院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上,而此次的一大看點將是多明戈以男中音的行當出演男一號納布科。眾所周知,多明戈是一位男高音,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當年是從男中音改成的男高音,近年來,隨著年齡越來越高,他的高音自然有很大損失,但中低聲區卻愈加飽滿,這也成為他回歸男中音的本錢。最近兩年,多明戈在歌劇舞臺上都基本上是以《弄臣》和《納布科》這兩部威爾第男中音大角戲亮相。
  •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2021新年演出季推出18個精選演出劇目
    記者獲悉,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從2020年12月4日-2021年1月31日,將以「異彩紛呈」、「經典歸來」、「全家齊聚」和「高清放映」四個單元為主題,推出18個精選演出劇目,開啟2021新年演出季。杭蓋樂隊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異彩紛呈」單元包括12月初杭蓋樂隊帶來的搖滾與銅管音樂會《北歸》,以及由上海崑劇團帶來的崑曲《臨川四夢》,《舞蹈風暴》第一季年度總冠軍胡沈員的個人作品《流浪·NOMADIC》。《牛天賜》劇照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經典歸來」單元無疑是本次演出季的亮點,五部口碑與劇作都讓人拍手叫好的經典話劇將接連上演。
  • 國家藝術院團 為孩子編織七彩藝術夢
    5月30日,中央歌劇院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參與表演的不僅有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藝術家,還有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培訓學校小東方藝術團、中國東方歌舞團少年合唱團、北京市順義區後沙峪中心小學校的小朋友們。他們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參與「新學堂歌」的演出,既要學習歌曲的演唱,又要熟記舞臺表演,不論是對導演還是對小演員們都是一次新鮮的體驗和挑戰。
  • 24個國家42臺演出匯聚「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
    藝術節將圍繞「激情冰雪 雲上文藝 經典百年」主題,為觀眾奉獻24個國家的42臺演出,其中線上演出31臺、劇場演出11臺,同時還將舉辦6個藝術展覽、系列冬奧主題文化活動,以及專題論壇和演出推介會。在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本屆藝術節首次嘗試「線上+線下」的新模式。
  • 第21屆"相約北京"將開啟"線上+線下"新模式_中國國情_中國網
    本屆藝術節將圍繞「激情冰雪 雲上文藝 經典百年」的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為觀眾奉獻24個國家的42臺演出,其中線上演出31臺、劇場演出11臺,同時還將舉辦6個藝術展覽、系列冬奧主題文化活動,以及專題論壇和演出推介會。在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本屆藝術節首次嘗試「線上+線下」的新模式。
  • 國際頂尖芭蕾舞團將在天橋劇場上演經典《茶花女》
    (記者 應妮)3月29日至31日,世界著名芭蕾編導大師約翰·諾伊梅爾將率領漢堡芭蕾舞團訪華,在北京天橋劇場為觀眾獻上經典芭蕾舞劇《茶花女》。該劇堪稱戲劇芭蕾的典範之作,從1978年首演以來一直在各著名芭蕾舞團常演不衰。
  • 「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將於明年1月舉辦
    「相約北京」通過購買版權的方式,從1月8日至2月4日,以「周」為單位,每周五早8點將在全網推送本周的音樂、戲劇、舞蹈演出。墨西哥埃爾南德斯國家民族舞蹈團,烏克蘭基輔大劇院芭蕾舞團,德國歌劇,義大利古樂,法國、以色列、韓國的現代舞,江蘇演藝集團舞劇《記憶深處》、廣州大劇院原創歌劇《馬可·波羅》等中外舞臺藝術精品將首次在線上免費播出。
  • 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將舉辦 開啟"線上+線下"新模式
    國際在線消息: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擬於2021年1月7日至2月4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藝術節將圍繞「激情冰雪 雲上文藝 經典百年」的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為觀眾奉獻24個國家的42臺演出,其中線上演出31臺、劇場演出11臺,同時還將舉辦6個藝術展覽、系列冬奧主題文化活動,以及專題論壇和演出推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