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發展的七十多年裡,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改變的,不僅僅是球員的更迭傳承,同時還有球場地板籃筐的改進,攝影技術的飛速增長,以及與籃球息息相關的各類運動用品的變遷。比如微纖維合成物材料的NBA專用籃球,比如從80年代籃球鞋sole氣墊到如今的zoom和boost技術,再比如從毛巾材料到「黑絲」的各類籃球護具。這幾十年裡,NBA變化了太多太多,從今天起,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NBA有關護具的那些故事,這將形成一個系列篇,各位有想法的球友可以在評論區進行探討並給予小編一些意見。
今天我們要說的,從手開始,護腕。
說是護腕,本應該戴在手腕上,但在上個世紀末,NBA有一位上帝一樣的人物,第一次把護腕戴在了肘部,此後就如同那雙被聯盟禁穿的大紅色Air Jordan 1一樣,在全世界颳起了模仿的浪潮。神似乎在向全世界的鏡頭說:護腕只屬於肘部。於是,麥蒂、科比、艾弗森等等諸多巨星,都開始追隨神的步伐,把五顏六色的護腕悄然上拉,這是強者的特權。
喬丹偏愛純黑色和大紅色護腕,與血紅色戰衣相襯託,舉手投足間自成王者氣勢。艾弗森也愛黑色,不過是暗夜裡身披七十六人披風的殺手,往往一個crossover就足以結束一次進攻。科比更喜歡與紫金色掛鈎,他學會神的一切,但他並不只仰望,他更希望超越,他知道喬丹為什麼要把護腕戴在肘上,因為他每天都要投兩千球,他更懂穩定的重要性。麥蒂則不同,他是瀟灑的詩人,魔術一襲白袍,再襯上白色的護腕,以及一隻護腿,聯盟最快的第一步竟如此銷魂。
其實當年在北卡的喬丹,只是把護腕戴在小臂上,但在公牛王朝,他便極有先覺性地發現了護腕的另一個作用。上古時期,毛巾護腕只是用來給球員們擦汗,或者是腕部受傷後起一定固定作用,或者單純是為了好看。喬丹發現了護腕戴在肘部會有極強的收縮性,這對於一個射手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因為左臂可以像機械那般精準的用力,及時將左手拿開,確保不會干擾到剛剛出手的籃球。科比似乎琢磨出了這一點,護肘的收縮性不夠,假如替換為護腕,便可以彌補這一點,於是他開始了紫金王朝的徵途。
現如今的聯盟,毛巾材質的護具已經頗為少見了,更多的球員開始使用更高科技的壓縮材料,也就是各種「絲」。且不說這兩者效果到底哪個更好,單單是那些都已退役的黃金一代,就足以令人緬懷,他們所創造的歷史,是超越時代存於球迷心中的。
毛巾護腕只是獨屬於那個年代的一個小部分,讓人一看就仿佛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