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紅河山區孩子冬天穿涼鞋 衣加衣物資運抵

2020-12-20 騰訊網

由於穿著拖鞋上學,學生們的小腳經常會受傷 生活新報 記者 孫兵 攝。【高清組圖】

「衣加衣」溫暖行動深圳志願者志願者們給洛恩小學送來冬衣新鞋。【@騰訊現場報導:現場直播物資發放】

8日20時30分,來自深圳的32名志願者和裝載有3萬餘套衣服的車隊已抵達紅河縣城,經過連夜分裝後,將有3000套衣服於今日早晨送達洛恩鄉。經過簡短的捐贈儀式後,志願者們將徒步把衣服送至洛恩鄉下轄的4個村委會的小學進行發放。

小周文的兩件開心事

這幾天,11歲的楊周文都比較高興。雖然期末考試在即,複習功課比較緊張,但她還是會在課餘時間用鉛筆在紙上練習畫小人兒——因為她實在太喜歡畫畫。

至於高興的原因,首先,這個學期「兩免一補」中的貧困生補貼已經發下來了,足足有375元。她先把這些錢交給在鄉上居住的阿姨保管,然後又小心翼翼地要了25元錢,給自己買了一雙鞋子——一雙紅白相間、漂漂亮亮的帆布鞋。

之前,小周文只有一雙紅色的涼鞋,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花了4元錢買的。旁邊有同學笑著說,是5塊。她狠狠地盯了那個同學一眼:「就是4塊!」

在她看來,4塊錢和5塊錢完全不是一碼事。一塊錢,對城裡的人來說,可能只是一趟公交車錢;對她來說,就是兩支鉛筆——兩支鉛筆可以畫很長一段時間的小人兒。為此,她顯得有些不快。

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沒幾分鐘,她又捧著畫和同學們在一起了——沒人欣賞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

另外一件讓她感到高興的事是:星期一的時候老師告訴他們,有好心人要送衣服給他們。對於只有兩套衣服的楊周文來說,這意味著她將會有足夠保暖的衣物過冬。

「因為沒有,所以習慣了」

從紅河縣城出發,經過77公裡上上下下的盤山公路,便到了坐落在半山腰的洛恩鄉。在擁有700多名學生和40名老師的洛恩小學,冬天的腳步看起來似乎有些遲緩。

並不是說這裡還沒有冬天的氣息,而是這裡的大部分小學生還穿著廉價的涼鞋,一些人甚至沒有鞋,光著腳在教室內外跑來跑去。數學老師王豔英說:「他們習慣了(穿涼鞋)。」沉默了半分鐘後,她又補充了一句:「因為沒有,所以習慣了。」

幾塊錢一雙的涼鞋,是孩子們最好的選擇。因為上學放學要走很多山路,很容易把鞋子磨破,而涼鞋廉價,並且經得起磨。至於磨不磨腳、冷不冷,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不只是鞋子,孩子們身上除了不缺紅領巾,其他好像什麼都缺,因此,身上穿有羽絨服的孩子都顯得有些奢侈。儘管紅河冬日的陽光還有些溫暖,但在曬不到太陽的地方,還是讓人覺得很陰冷。

沒有窗玻璃的宿舍

在黑暗潮溼的5年級男生宿舍,12歲的李城華床上放了一隻碩大的木頭箱子,裡面的東西,除了一本破舊的《新華字典》和一個塑料杯外,只有一件看不出原來顏色的外套和一條牛仔褲。這個靦腆的小男生說,這些衣服也不是他的,而是同學暫時放在他箱子裡的。

李城華的床邊就是宿舍的窗戶,上面一塊玻璃都沒有,晚上睡覺時,冷風就「嗖嗖」地刮進來。不過男生們有辦法,他們在街上撿了一塊門板大小的三合板,正好可以把窗戶擋住,儘管這塊三合板上也有好幾個大洞,但有總比沒有好。洛恩小學的老師說,學校也修補過很多次玻璃,可是一到放假就全碎了,「有些社會上的小混混手腳癢」,學校的財力有限,「也沒其他辦法」。而對於「沒有運氣」在街上撿到木板的女生來說,窗戶沒有玻璃的現實就顯得有些無奈了,晚上冷風灌進來的時候,就只有「抱緊點睡」。

在洛恩小學,由於教室和宿舍的數量嚴重不足,300餘名住校生大多是兩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甚至還有一張床睡了3個人。楊周文所在的女生宿舍擺了12張高低床,住著26名女生。面對寒風,她們能做的,就是讓低年級的女生睡下床,高年級的女生睡窗邊,僅此而已。

一天兩餐都是洋芋

學校有一幢三層樓的教學樓,附近一個倉庫和計生辦的辦公室則是學前班和一年級的「教室」,相鄰的鄉政府操場則是學校的操場,每到下課,總有一群男生抱著一個籃球在破舊的籃球架下面玩得不亦樂乎。生鏽的球筐搖搖欲墜,卻影響不到他們的快樂。

學習一天後再經過激烈的運動,加上處於長身體的年齡,孩子們的飯量都很大。洛恩小學校長劉紅偉告訴記者,五、六年級的男生每頓要吃5到8兩米飯,「有的可以吃一斤」,就連女生也能吃3到5兩。住校生會從家裡帶來大米,然後在學校食堂換成等量的飯票,而菜錢則是每學期225元一次性交齊——這顯然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劉紅偉說,洛恩鄉較為偏遠,蔬菜從外面運進來就要貴一些,再加上最近豬肉「一斤(市斤)都漲到20塊了」,因此豬肉並不是每天都能吃到,很多時候只能「肉不夠,蛋來湊」,並且只能買價格比較低的雞蛋。

「只能說讓學生吃飽,無法讓他們吃好。」劉紅偉嘆了口氣。這種情況在最近幾天的食堂夥食中尤為明顯,當記者問起楊周文前一天吃的什麼菜時,她小聲地告訴我:「洋芋。」

「今天早上呢?」

「洋芋。」

晚上的就不用問了,因為記者在食堂門口排得長長的隊伍前發現,還是洋芋,只不過裡面漂著幾片豬肉,食堂的師傅能做的,就是在打菜時儘量讓每個孩子的碗裡都能有一些豬肉,僅此而已。(生活新報)

相關焦點

  • 雲南提火盆上學山區孩子穿上新衣 遙寄感謝明信片
    可以的話我馬上去買了給你們寄過來……」看到了昭通鹽津孩子們穿涼鞋、穿水鞋、提火盆上學的圖片,從12月19日開始,昆明、廣東、深圳、成都、湖北等省內外的愛心人士和志願者團體,便不斷給記者打來電話,幾乎每5分鐘記者就能接到一位愛心人士的電話。
  • 年度最強寒潮來襲,山區的孩子冬天怎麼過?
    冬天,呆在溫暖又舒適的室內,出門裹上厚厚的圍巾,穿一件保暖羽絨服,對城裡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對於千千萬萬像這個小女孩一樣,生活在貧困地區,又無人照顧的孩子來說,卻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沒有親身走到山區,親眼見到他們生活狀況的人,無法體會到他們生活中的難處。雲南華坪女高的校長張桂梅也曾在採訪中分享過這樣的經歷。她見過有的學生冬天添不起衣物,大冷天都還是只能穿一兩塊錢買回來的涼鞋;前一天晚上抓一把生米泡在熱水瓶裡,泡開了就是第二天的早點。
  • 飄向雲南貴州四川新疆等300個山區
    ,像個孩子一樣,笑開了花。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當地的一家四口都穿上了志願者運送過來的衣服,站在一起拍了一張照片,算是全家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他們那一張張可愛的臉,像一朵朵正盛開的花朵,我們正在小心翼翼呵護這些笑容。雲南紅河州沙溝村這所學校在山頂,繞了好幾個小時的山路,才到達貧困小學。
  • 36噸雲南紅河少數民族群眾自發捐贈蔬果乘火車奔赴武漢
    36噸雲南紅河少數民族群眾自發捐贈蔬果乘火車奔赴武漢 2020-02-07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留守兒童寒冬中穿涼鞋睡涼蓆 沒錢買褥子
    新華網南寧1月16日專電(記者侯巍 梁舜)兩三個人擠在一床涼蓆上相互取暖,穿著涼鞋滿操場嬉鬧,一群10歲左右的孩子在接近8℃寒風中學習生活。這是記者近日在廣西天等、大化等大石山區校園裡看到的場景。  廣西天等縣馱堪鄉孔民小學剛剛打過午休起床鈴。每張床上都有兩三個孩子從不到1公斤的被窩裡鑽出來。身下的涼蓆捂不暖手腳,孩子們只能把宿舍門窗緊緊關上。
  • 山區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該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便是其中之一。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利用山地資源,建設形成的「林—寨—田—河」四度同構生態農業系統,分布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是亞熱帶山嶽地區稻作生態農業的傑出範例。
  • 天冷不要亂加衣,寶寶手涼並不是判斷冷熱的標準,學會正確加衣
    天冷不要亂加衣,寶寶手涼並不是判斷冷熱的標準,學會正確加衣天氣越來越冷,家長們又開始擔心孩子感冒發燒的問題了,一到秋冬季節,孩子們的穿衣就成了問題,很多家長都認為天氣稍冷就立馬給孩子加衣,然後越穿越厚,很多孩子的手很涼
  • 走近山區寄宿生:不吃早餐冬天穿涼鞋被視為「習慣」
    與城市學校整齊劃一的註冊報到不同,山區農村小學的開學是在學生們陸續進校中完成的,一般需要兩三天時間。涼鞋、五毛錢一袋的零食、兩人擠睡的床鋪……第一眼看過去,這幾乎是偏遠山區寄宿生的「標配」。寄宿讓他們離校園近了,卻離家庭遠了,難以消除的貧困讓娃娃們早早脫離母親的懷抱,扛著城市孩子難以想像的壓力艱難成長。
  • 冬天雲南親子遊,紅河黃草嶺梯田,哈尼族的大地琴弦
    冬天的雲南紅河州,是紅河梯田最美的時節,大多數人,看梯田都去元陽,到元陽一定會擠在多依樹,老虎嘴這些著名的觀景臺上,人擠人,人看人。其實,帶著孩子去旅行,完全可以避開這些人滿為患的地方。黃草嶺,毗鄰多依樹觀景臺,但遊人卻少得多。
  • 捐贈衣物送愛心,溫暖山區孩子的冬天!
    能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能為山區孩子們盡一點綿薄之力,    中綠農集團旗下德緣善行堂     2016年12月22日,中綠農集團旗下德緣善行堂啟動暖冬捐衣活動     金源藏族鄉是我國國家級貧困地區,當地交通不便,很多山區裡的孩子家境貧苦,多為留守兒童,生活條件很差,不論冬夏孩子們每天需要步行幾公裡上學
  • 重慶市為明學校師生「用愛心溫暖冬天」 為貧困山區捐贈物資近4000...
    今(21)日上午,重慶市為明學校舉行了「2017暖冬行動——用愛心溫暖冬天」大型募捐活動,通過雅安市心圓慈善會將物資捐給四川甘孜阿壩等貧困地區,師生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愛,何為奉獻愛心。    高二(3)班的郭婭則表示,「捐出兩三件半新或者新的衣服,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貧困山區的人們,或許是他們好幾個冬天保暖的必需品。」    「除了參與學校的獻愛心活動,我也會不定期整理出自己和家人的衣物放進小區的『捐衣箱』。」高二(1)班張義夫邊說著,邊將一張小紙條塞進準備捐贈的衣服口袋中。
  • 阿里巴巴捐贈物資運抵馬來西亞
    捐贈物資上還專門寫有「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寄語。 Malaysia Airports and MAS Kargo供圖 攝(抗擊新冠肺炎)阿里巴巴捐贈物資運抵馬來西亞中新網吉隆坡3月26日電 (記者 陳悅)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馬雲公益基金會捐贈馬來西亞等國的兩批防疫物資,於25日晚及26日凌晨運抵eWTP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樞紐。
  • 新生兒冬天怎麼穿?來看看教科書式的做法
    新生兒冬天怎麼穿?來看看教科書式的做法 預產期在冬季的準媽媽,現在應該很糾結吧,不知道準備什麼衣服給寶寶好,畢竟這斷崖式的降溫real可怕。今天,我們就來在線操作教科書式的做法,趕緊拿出小本本來學吧~
  • 雲南山區孩子寒冬光腳上學 盼望穿上新鞋
    「我們學校的孩子90%以上都得5點以前就起床趕來上課,年齡大點的孩子帶著小的,住在一個村子的孩子就約著來。天晴的時候還好,要是天陰或者下雨,有些孩子穿著單薄的衣服、光著的腳上沾滿泥巴出現的時候,看著真的很可憐。」尖山小學二年級的周帆老師說。
  • 中國援助亞美尼亞抗疫物資運抵葉里溫
    新華社提比里西4月9日電(記者李銘)葉里溫消息:中國援助亞美尼亞的一批抗疫物資8日深夜運抵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茲瓦爾特諾茨機場。據中國駐亞美尼亞大使館消息,中方捐贈的這批醫療物資當天由亞政府的一架伊爾-76運輸機從中國運抵葉里溫,主要為亞方抗疫急需的醫用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物資。同機抵達的還有亞政府在華採購的檢測試劑、醫用口罩以及護目鏡等抗疫物資。物資包裝箱上用中文和英文寫著「中亞兩國友誼比阿拉拉特山高、比長江長」。
  • 孔慶生捐贈近萬件冬衣給貧困山區孩子
    孔慶生捐贈近萬件冬衣給貧困山區孩子 2020-12-09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九晚報·衣往情深舉辦愛心捐衣活動
    12月19日上午,宏偉·藍郡小區裡熱鬧異常,京九晚報·衣往情深公益正在這裡舉辦「送溫暖 獻愛心」捐衣活動。該小區業主和物業工作人員共捐贈約300件衣物。京九晚報·衣往情深公益辦公室主任李永清介紹,天氣越來越冷,還有許多貧困山區、貧困家庭的群眾缺衣少穿,為貧困家庭送去溫暖和關愛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河南浩東物業宏偉·藍郡小區物業經理楊磊一個人就捐了幾十件衣服。一名小朋友跟著媽媽來捐衣服,志願者們把一盒煮好的水餃給他,他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
  • 捐贈冬衣送愛心溫暖山區孩子的冬天
    近日,廣東省中山市同行助學服務中心的愛心志願者們帶著600多套愛心冬衣來到鳳凰縣兩林鄉、禾庫鎮、林峰鄉等鄉鎮的村小,給山區的孩子們送上了厚厚的外套和溫暖的手套,用愛心溫暖了山區孩子們的冬天。12月的禾庫鎮氣溫較低,看到中山同行助學愛心團隊的到來,孩子們抑制不住的欣喜。
  • 雲南紅河五大小眾旅遊景點,好玩人又少,想去趕緊收藏!
    紅河哈尼梯田遍布於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100萬畝,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2013年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5處世界遺產。據說當年雲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人士要佔半數,堪稱雲南之冠,故有「臨半榜」之稱。所以建水從來就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稱譽。Top3阿者科村世界遺產保護的重點村寨之一,村內共有51棟掛牌保護的傳統蘑菇房。
  • 連體衣和分體衣,哪個更適合寶寶冬天穿?挑對衣服寶寶才能少生病
    冬天來了,最近的氣溫下降了不少。寶媽茶餘飯後交流育兒經的話題又多了幾個,比如:冬天給孩子穿連體衣比較好還是分體衣比較好?給孩子挑衣服貌似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的,但這件事情裡面竟也藏著大學問。要了解清楚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