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瓜果飄香的實體展館,到在家裡就能挑到心水的「廣東手信」;從手快有、手慢無的短期展示,到永不落幕的現代展會……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在特殊之年華麗轉身,既體現了數字賦能的「高大上」,又展示出順應新消費習慣的「接地氣」。
昨日,第十一屆廣東現代農業(線上)博覽會暨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峰會,以「灣區品質 數字賦能」為主題,全面創新舉辦形式,全力打造線上「廣東農博會」,全面運用數字營銷,全力推動廣東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通過發揮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作用,本屆農博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雲」字上顯特色,在「博」字上下功夫,在「會」字上做文章,全面開展雲展示、策劃雲展播、組織雲宣傳、推動雲採購,切實做到了五個新:創建「新」數字平臺,專注市場需求打造「新」服務體系,掌上「雲展」提供線上參展逛展「新體驗」,全方位利用新技術打造「新模式」,實現永不落幕的農博會「新價值」,推動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的數位化、現代化蛻變。
文、圖/葉卡斯、粵農軒、羅必文、藍東旭
一個現代化小魚池頂10畝土塘
廣東高度重視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
三年來,全省已創建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農業縣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2019年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100個省級產業園主導產業總產值1305.8億元,產業園內農業企業數量達到3299個,品牌數量(含企業自有品牌)2459個,其中新增品牌493個。吸引返鄉創業人員數2.55萬人,輻射帶動農民就業人員數123萬人,園內農民收入水平高於當地全縣平均水平24.6%,累計聯結帶動貧困戶7.18萬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8518.91元。
「這裡的養殖特點之一是高產,一個150平方米的池子,飼養量相當於10畝的土塘。」廣州南沙漁業產業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家星告訴記者,產業園裡的一家企業,採用了魚菜共生、推水養殖等養殖模式。其中魚菜共生模式,無土栽培的蔬菜,是養魚所用池水的淨化工具之一,而帶著魚糞等養料的池水,又給蔬菜提供了充足養分。這兩種模式養出來的魚,都經過「瘦身」階段,口感更佳。
效率更高,是現代農業的突出表現。在南沙漁業產業園,只需一人坐在工作室內,就能監控所有環節。養殖者動動手指頭滑滑手機,投料機器便可噴出飼料,引得魚兒你追我趕,呈現出一幅時代版的「魚躍人歡」畫面。
今年以來,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廣東第一時間搭建了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通過廣東農產品採購商聯盟組織溝通,各渠道商、採購商、採購平臺、渠道聯合體等採購單位,以品牌推廣、採購銷售、產銷對接等多種手段帶動廣東農產品採購,推動產區優質優價,促進廣東農產品銷量明顯提升、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自2月2日起,全省有152家農企(協會)捐贈15批次652噸總價值1835萬元的「粵字號」優質農產品物資前往武漢、荊州、鄂州、隨州、黃岡五市,有力保障了戰疫一線英雄們的飲食。
今年2月初,江門一家水產企業,聯繫上了網絡平臺,將2噸凍冰鮮南美白對蝦贈送到湖北,加工廠在一天之內便把活蝦加工成凍蝦。這樣的正能量舉動在廣東不勝枚舉。
打造農博會全網首個專場微綜藝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
順應後疫情時期和數字農業發展新形勢,廣東加速線上「廣東農博會」建設。本屆農博會創新打造「優農雲展」APP,並打造「一縣一品」精品雲展,為省內21個地市搭建線上主題地市展館21個、雲上品牌館114個,共有457家企業參展,明年將持續擴充至千個品牌館及數千家參展商。同時,將打造「一縣一爆品」,精選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全面實施雲端展示,力爭將「粵字號」品牌唱得更響、擦得更亮。
除「優農雲展」外,本屆農博會還在21個地市館全面設置直播間,傾力打造雲上全鏈展播廳;組織各地市地方推介官、網紅代表、村播達人等進駐農博會地市直播間及展播廳,同步推介各地名特優新農產品,並通過短視頻循環滾動播放帶貨。此外,還創新打造了農博會全網首個專場微綜藝《數字賦能 粵品粵潮》。
新會陳皮、廉江紅橙、佛洞腐竹……廣東各地特色農產品經主播們介紹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展館內吆喝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
與其說線上展會是疫情之下的折衷之舉,不如說在生產端全面啟動數位化進程之後,展會「上雲」更有效地對接了生產力的革新。
在位於花都的綠沃川廣州總部基地,「空中草莓園」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打卡勝地。這裡的草莓都被繩索提拉離地,整整齊齊地凌空種植,不是種在土壤裡,而是種在特製基質上,自動定點定量添加水和營養液。這樣一來,場地除了種植,還可充分用於開展其他活動。據介紹,這裡的草莓栽培床通過遙控技術控制可上下移動,根據採摘高度自動升降。廣州綠沃川高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歡歡告訴記者,這裡的草莓年畝產量可達5-8噸,是普通土地栽培草莓的3-6倍。
以農博會為平臺,唱響廣東「粵字號」品牌
有這樣的現代農業生產作支撐,廣東農業將以農博會為「紐帶」,整合全省農業上下遊產業鏈。順應後疫情時期和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風向,切實轉變觀念,助力農業產業鏈深度融合。
以農博會為平臺,唱響廣東「粵字號」品牌。在名特優新農產品及「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農產品的基礎上,立足區域公用品牌產品,篩選出一批品牌信譽好、產品質量優的企業上線,力爭將「粵字號」品牌擦得更亮。
以農博會為機遇,加快廣東農業數位化發展。藉助首次線上農博會的舉辦,推動更多特色農業產區和名優農產品建雲上雲,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廣東數字農業示範區。
以農博會為範本,打造農業展覽展示新模式。將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高科技與農業展覽相結合,做到防疫、辦展兩不誤,為後疫情時代農業展覽展示活動的舉辦探索經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第十一屆廣東現代農業(線上)博覽會暨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峰會毅然破局,以形式之變牽引內容質變,不斷探索創新,必將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廣東樣本」。
數字農博會 亮點逐個數
全面數位化!
今年以來,在全球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應運而生、異軍突起,引領全省農業抓牢握實數位化升級重大機遇。順應後疫情時期和數字農業發展新形勢,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本屆農博會創新舉辦形式,全面移至線上,實現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有史以來的首次整體數位化升級改造,充分發揮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作用,打造線上版永不落幕的現代農業博覽會(優農雲展),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推動農業貿易合作,實現「粵字號」農產品品牌推廣、產銷對接、合作洽談、活動直播、全媒體宣傳等「一攬子」目標。
第十一屆廣東現代農業(線上)博覽會暨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峰會活動亮點:
一、開展不間斷直播帶貨,營造廣東農產品線上交易氛圍。
主辦方邀請地方推介官、網紅代表、村播達人、農業企業等,共同開展貫穿全程的短視頻代言、直播帶貨推介等系列活動,並整合拼多多、阿里、京東、快手、抖音、B站等網際網路平臺資源進行全網全覆蓋的廣泛推介傳播,全力打響廣東農產品區域品牌。
二、舉辦線上線下高峰論壇,探討「粵字號」品牌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數位化升級換代。
開幕當日,同期舉辦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高峰論壇,通過優農雲展等平臺,開展線上線下全範圍傳播推廣。論壇圍繞「農業貿易 數字賦能」主題展開觀點交鋒、智慧碰撞,共同探討在雙循環背景下,「粵字號」農產品營銷模式數位化升級換代的實操方案,構建廣東農產品貿易發展新格局的有效路徑。
三、發布《2020年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營銷案例》。
詳解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營銷案例,歸納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農產品營銷「廣東模式」,在雙循環背景下,助力「粵字號」品牌農產品的營銷模式升級換代。
四、雲展示,購買更便捷。
開設雲上微商城,在線觀展的市民可以「即看即買」,所有上線產品全部「一件包郵」,優質地產農產品直接從「田頭送達餐桌」。
據了解,今年農博會共有457家單位參展,除了地產蔬菜、特色瓜果之外,還有海鮮水產、休閒食品等產品。梅州柚、惠來鮑魚、澄海獅頭鵝、新會陳皮、南沙青蟹、蕉嶺絲苗米、陽西生蠔、梅州嘉應茶、江門海鴨蛋、仁化貢柑、白蕉海鱸、連山大米、有機蔬菜、觀賞植物、花卉等參展產品在線亮相,為市民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廣東21個地級市主題館任你逛。據悉,雲上展會立足各縣「一縣一爆品」,精選區域公用品牌產品,篩選一批商業信譽好、產品質量優的企業上線,力爭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將廣東省「粵字號」品牌擦得更亮。
五、首次開展開啟「雲對接」模式
本屆農博會線上功能有著突出的特色——面向全球採購商和參展商進行「雲展示」,供採雙方直接對接信息,進行在線對接日程管理,實現「雲對接」。通過在線視頻通話以及點讚、收藏和留言等形式,實現「雲洽談」。還可以通過聯繫方式促成線上訂單,實現「雲交易」。
農博會,一個時代的印記
2006年,第一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在順德區陳村花卉世界隆重舉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第一次舉辦大型綜合性農業展會。
如今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已經走過15年徵程。15年的探索實踐,農博會已經成為連接「三農」,展示廣東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成果,促進農產品流通貿易,打造品牌,助力優質農產品「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在大型農博展會外,小型農博展會「網絡節+雲展會」在2020年下半年也相繼展開。今年6月,主辦方在惠來縣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惠來鮑魚「網絡節+雲展會」,220多萬直播流量直達C端,8萬多名採購商在線圍觀,6個鮑魚大項目現場籤約超過1億元。銷售各種鮮鮑、幹鮑及加工品和鮑苗,總額達到3500萬元。雲展會實現了「新模式」「新價值」「新市場主體」三大新突破。
主辦方在下半年還重點支持舉辦10場縣域「雲展會」、廣東農產品線上交易會,協辦中國農產品線上交易會,協辦世界農產品線上交易會,協辦中國食品配料展,廣東水產黃浦江推介會,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等等。這些充分融合網際網路資源優勢,發揮立體式媒體宣傳推廣實踐,引導網絡資源、採購商資源,冷鏈物流、加工、倉儲資源和文化品牌資源等線上聚集,以數字力量和網際網路力量聚焦全產業鏈整合。農博會的辦展實踐外延,取得了了不起的實戰成果。
今年,第十一屆廣東現代農業(線上)博覽會暨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峰會,將創新不停步:全面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賦能,充分發揮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的作用和覆蓋範圍,打造線上版永不落幕的農博盛會。
2006年 順德陳村
第一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通過農博會平臺展現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
2008年 順德陳村
第二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省政府主辦,突出「新」特色,推介與招商結合,展銷擴展至國內各省(包括港、澳、臺地區)。
2010年 順德陳村
第三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和省政府聯合主辦,新增粵臺農業合作成果展、涉農科研院校成果展,開闢臺灣地區及對口扶持地區新疆喀什優質水果展區。
2012年 廣州市
第四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以「產業興農、科技強農、品牌立農、創新富農」為主題。
2014年 廣州市
第五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以「品牌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
2015年 廣州市
第六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全面展現「網際網路+廣東現代農業」成果。
2016年 廣州市
第七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圍繞「創新讓生活更幸福」主題,全方位展示和推介廣東在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最新創新成果,以體現創新引領幸福生活的發展理念。
2017年 廣州市
第八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粵品牌 越健康!」品牌成為本屆農博會暢想主題。
2018年 廣州市
第九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
主題「粵字品牌·美好生活新坐標」, 首設 「採購商館」「粵菜師傅館」。
2019年 廣州市
第十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暨2019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峰會
圍繞「灣區品質 開放共享」,打造符合「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場化」要求的高品質農業盛會,促進廣東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