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博覽會」助推鄉村振興?
農業博覽會這個詞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但對推動鄉村振興的功能各有其詞,如何全面看待農業博覽會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只有發展好地方農業及特色產業就離鄉村振興不遠了。小編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簡單闡述。
政策宣傳: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國家農業相關政策可通過農業博覽會及配套論壇專家學者的解讀及時反饋給社會,在政策落地及宣傳的方式上多了一個宣傳平臺及宣傳渠道,正確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建設。也就是說農業方面的活動論壇及展覽更多的是政策宣傳及解讀,有效的解決普通大眾在國家層面上對現代農業及鄉村振興具體措施的實施。
產業發展:
全國各地舉辦的農業博覽會,雖然在叫法上都是農業博覽會但主題是各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每個地方在農業領域的產業側重點不一樣,同時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也是具有明顯的差異化,好比:內蒙主要是以畜牧業為主,而黑龍江則是以糧油為主,也就有了農業農村部打造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區域公共品牌是一個意思。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農產品,所以地方在農業相關產業上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就拿四川眉山泡菜節來說,泡菜在當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農業產值及工業附加值也是相當的大,地方政府為了把泡菜推向全國甚至世界每年都會花大量的經費用為舉辦眉山泡菜節,通過活動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主管領導及市場代表性的企業前來參展參會,加強行業交流,提升眉山泡菜的知名度、影響力。
技術支持:
從農業博覽會的參與企業來講,它是全產業鏈的,幾乎每一場活動都會有也必須有涉農科研單位及服務機構參與,這些單位全程為地方相關農業產業提供技術支撐,確保每年的產量和農產品質量是可預期的。而技術支撐也是非常全面的,從前期的種子、化肥、農用機械到後期的品牌包裝,甚至連成品運營銷售都有涵蓋。不管是當地從業人群還是相關企業都是一個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種植銷售技能最佳平臺。
貿易洽談:
貿易洽談是博覽會的最初的功能也是博覽會的生命力。每一場農業博覽會組委會都會精心策劃、嚴格實施,從全產業鏈的參展單位再到專業的採購商都做了大量的組織宣傳工作,特別是專業的採購商這一塊,因為這是評審一場活動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標準也是唯一的標準。所以說在組織專業採購商這一塊組委會是下了相當大的功夫,也是做足了工作,從國際龍頭商貿公司再到國內商超及商協會,甚至線下的普通市民都是通過一對一及點對點的邀請,確保到場採購的質量與數量。
線下體驗:
活動現場的體驗是各參展單位需要做的,也是線下展覽活動的優勢。雖然現在網際網路非常發達但體驗這個功能是電商無法完全替代。線下的特點是直觀、互動、感受及感知的一個過程。就好比說富平的柿子餅很好吃,網上只能看評論或圖片,但你肯定無法感受或感知是否好吃。而展覽不一樣它是可以直接品嘗,並且也能確保是產地直銷,避免網上的品質不一等亂象。同時博覽會是全產鏈的,有上下遊企業還有同類型企業,選擇較多可以直接進行對比。
媒體報導:
通過農業博覽會集中展示地方優質農產品,為媒體宣傳報導提供信息來源及新聞宣傳素材。在活動期間邀請眾多相關媒體集中式、爆炸式現場報導,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同時主承辦方會選擇好媒體報導的地點、人物、事件,深挖活動熱點、爆點,最終達到社會關注、大眾討論、民眾參與的行業盛會。
小編結束語:舉辦一場大型的農業博覽會無非是給當地引流,不管是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還是物流都是給當地農業領域引入流量。有了媒體報導、社會關注度才會提高,最後才會有以上說的那些流量引入。同時舉辦一場大型的農業博覽會所做的工作也非常大,投入資金也不少,最後導入的流量就決定了展會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