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體裁的寫作框架,總有一款適合你
學習是有方法的,那麼寫作也是有套路的。有些人一聽到套路,就會嗤之以鼻吧。
你覺得會太假,不夠真誠。你想用你的一腔熱血去灌溉你的文章。如果你寫出來連你自己有時都看不下去,就不要指意別人會看你的文章,因為毫無價值可言;如果你覺得寫出來自我感覺還不錯,要是長期閱讀量低,粉絲數量少,以寫作為謀生的你,那麼我奉勸你還是不要輕易辭職專職來寫作,尤其是寫作小白,因為我們要生活需要錢,先去找一份工作,把工作穩定了再去鍛鍊寫作,把自己養活才是正道。要想寫好寫作,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技巧。
一、為什麼要寫作?
首先,很多人想寫作,無非是看到別人寫作賺錢,自己也想賺稿費,賺打賞,這個無可厚非,多點錢有什麼不好,但是越是盯著錢去做事情,錢反而離我們越遠。
那我們寫作賺的是什麼呢?賺的是積累人脈思維意識,用你所在的行業和本事去通過文字輸出表達去連結這個世界和你同頻的人,正所謂「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會走的遠」,當你處在一個學習寫作的良好氛圍,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會從你的戰友汲取力量,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身邊都是正能量的人,你也會不自覺地向他們看齊;當自己的本事和能量越大,就會發現錢很快就到自己身邊來。你自己就是牛人,想找你的人會越來越多,把自己成為連結牛人的節點,寫作為你帶來的價值就遠遠不是稿費,而是更高的回報。
其次,我們必須要明確,無論是學習,還是技能,比如寫作,都是需要經過一段「耐寂寞的階段」,這過程是一定會遇到阻力和停滯,一點點小進展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且這些進展開起來並不明顯,這也是很多人事情的一開始沒多久就會放棄,耐不住這個寂寞,馬上去做更容易看到認可的事情,結果是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學技能不在於多,而在於你捨得投入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去提升你的技能,直到超越90%的人,才能靠這個技能贏得市場敲門磚。
然後,寫作這門技能是寫會的,不是聽、看會的。很多優秀的作家,每天都在寫,他們把這個叫做練筆。我們可以嘗試著把寫作改成練筆念頭轉換,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心理負擔,因為潛意識總覺得寫作是正式的,而練筆是隨意的,比如我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你所思所想都可以作為是你的靈感寫進你的寫作素材。先完成再完善,這是寫作的路徑。哪怕一開始寫得邏輯不通,顛三倒四,也沒關係,因為剛開始只是1.0,寫完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迭代2.0,再精進到3.0。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抱著完美主義想法,一句話都反反覆覆的改上好幾遍,到最後忙了一整天,都還是只是個開頭,結果你就崩潰了。
最後,我們要知道寫作其實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掌握的技能。寫作可以為我們帶來收入,其實它真正的價值是,鍛鍊你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許多大咖正是靠寫作培養出許多良好的工作習慣,這些習慣被舉一反三,用到不同的工作領域,這才是寫作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什麼是好的寫作?
好的文章是能夠帶來複利效應。
什麼是複利?大部分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存錢。在初中學習複利效應應用公式是:F=P(1+i)^n。F是終值。P是現值,i是利率,n是計息期數。我在這裡不是要求我們記住這個公式,而是需要知道這個公式想要表達的含義: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增強A,不斷循環。我們舉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2^100和2.1^100相差多少?結果是,2.1^100-2^100=1.654299978394*10^32。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重複100次後,結果之間的差值會達到10^32的數量級。這就好比滾雪球,一個很小的雪球從雪山下滾下來,在這個過程中,雪球的表面積會越滾越大,體積也就會越滾越大,如果一直滾下去,那麼最後形成雪崩。
我們來看看複利的特點究竟是什麼?
1. 前期的變化可以算得上是微乎其微,幾乎看不到回報,這也就是我在前文說的為什麼寫作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放棄了。
2. 在一定時間內(n)練習的次數足夠多(i),複利效應才能發揮出來。所以我們寫作要勤寫。
3.複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增強A,不斷循環。而寫作就是一件複利的事,因為只有高質量的輸出倒逼你高質量的輸入,而讀經典好書就是輸入。
說了這麼久,複利效應的文章就是一次寫作,帶來多元化的回報,它成為你的優質資產,知識資產,並讓這份回報的生命周期延長,從一次性寫作分享到可持續分享。
以質量為複利的寫作代表人物是:古典。他適合專業人士,他寫作的特點是拼閱歷,拼積累。他寫的不多,但是寫一篇是一篇,而且都很好看。以質量寫作為複利的,是所有寫作方式裡面最厲害的,也是難度最高的。
小夥伴會想,古典那種高水平的寫作我們是寫不了,那有沒有適合我們這種小白0基礎的寫作方法?
三、0基礎新手怎麼快速入門寫作?
世界上大部分的專業問題,都有專門的方法去解決。
《寫作7堂課》,作者:秋葉老師,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500強企業邀請授課,百萬粉絲大V,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PPT創始人,知識IP大本營創始人,新媒體商學院創始人。在本書中以7堂課的形式,系統總結了寫作常用的方法——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復盤式寫作。
秋葉大叔在《寫作7堂課》第5章節,結構化寫作習慣,對於我們這些0基礎小白非常友好,有些可以直接上手,你的閱讀量也是分分鐘破百破千的節奏。廢話不多說,上乾貨。
結構化寫作:給你一個方向,馬上就能寫出好文章
結構化寫作,可以理解為寫作的框架,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框架來幫助我們完成落地寫作靈感的捷徑。它們分別是:日記體、清單體、語錄體、資訊體、點評體,圖片體、問答體、互動體、實用體,雞湯體,10種體裁的寫作框架。都屬於相對容易複製,又是容易被網友喜歡的寫作方法。
1.日記體
就是用自己的話回顧一下今天的所思所想,有故事,有共情,有金句,就是一篇好文章。
這種寫法的基本框架是一個小碎碎念做一個單元,一篇文章有幾個小碎碎念構成,這些碎碎念可以相互有關聯,也可以是前後毫無聯繫完全獨立的。
如果你今天的事情特別多,而且值得記錄,你就可以採用這種寫法。用這種寫法寫起來非常輕鬆,不需要考慮上下文的聯繫,等於一件事記錄一小段。關鍵是要努力寫出有趣的事情,或者值得分享給大家的新鮮事,如果在每段的結尾有一句金句點題,那就是佳作。
日記體比較適合用來寫自我療愈類的文章,所以很多日記體裡面都會有一個日籤。
2.清單體
我們只需要知道,任何行業都有大量話題值得做清單,最值得推薦的書,推薦的課,推薦的「牛人」,推薦的分享,這些都可以做成清單。
所以我們平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一定要多花一點兒時間做積累,積累能夠寫清單的話題,把它變成一個框架樹,有時間就把框架裡面的素材搜集起來,放在你的素材庫裡面。到了沒東西寫的時候就把這些清單拿出來,而且有的清單是可以每年都復用的。
比如,2020年值得推薦的10本書,2019年值得推薦的10門課,2019年值得推薦的10場分享。每年的寫作任務靠清單就可以完成一大部分。
分享知識類內容的文章,很適合清單體,總的來說,清單體是一種相對好寫的文體,不管是曬觀點還是曬商品,都很好寫,關鍵是清單搜集的質量要高。清單體一般最少湊足10條,如果超過10條,那麼具體的條數儘量往大家喜歡的數字上湊;如果內容太多,就要捨得刪減,只留下最精彩的。
3.語錄體
說到語錄體,中國老早就有語錄體的先行者孔子。
語錄體側重隻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採,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繫。
語錄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一段對話,關鍵是語言要言簡意賅,能夠啟發他人。
寫書評或者影評時,你可以直接摘錄書或電影中的內容,寫「最打動人心的10句臺詞」「最深刻的10句話」,這些都是語錄體,也可以看作語錄性質的清單體。
4.資訊體
這種寫法在很多微信群裡可以看到,就是每日重要信息的通報。
它有很多變種,基本上要麼按人群細分,要麼按行業細分,很多人會在資訊體文章的的最後悄悄帶一個自己的廣告,然後到不同的群裡廣而告之。
資訊體在很多專業圈子裡也蠻受歡迎的。資訊體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清單體,但資訊體並不等於清單體,因為資訊體的寫作,第一步追求非要湊多少條,第二不一定追求簡明扼要,可以在信息的報導上多寫一點兒,第三可以給資訊加上個性化點評。
5.點評體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享受美食,去旅遊,這類內容也可以寫成文章。它不需要太多的故事,我們寫作的目標是用文字活靈活現地描繪出勾人的味覺、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營造出感官上的吸引力,點評你要到的體驗,吸引別人去體驗。
寫點評體的技巧其實很簡單,第一個訣竅是用通感筆法去寫。也就是寫味覺,你要用視覺思維去寫,用聽覺思維去寫……
1. #仙桃白玉卷#這大概是蜜桃最好吃的打開方式。四層口感,比雪媚娘更治癒:最外一層糯嘰嘰的皮,裹住混合桃肉的冰涼慕斯,以及鬆軟的戚風蛋糕,連不愛吃甜的人都會欲罷不能。
然後我自己模仿來了一個山寨版
#涼瓜牛肉飯#
不愛吃涼瓜的人都會愛上的一道清胃火的夏季下飯菜
3層口感,讓你口齒留香:軟嫩多汁的牛肉,在你口中爆汁,在牙齒充分的咀嚼中,Q彈爽口,不油膩,熱情奔放地在你口中肆意跳舞,細品,你還能感覺到纖維組織發出輕微地撕裂聲;青草色的時令涼瓜,淡綠的表皮,隆起許多小疙瘩,入口就被陽江豆豉口味裹住,很香也不齁鹹,對不吃苦瓜的人很友好。
2. 柔若豆腐,軟到扶牆,低脂所以安心吃吧,它大概是夏天最治癒的甜品了。
3. #溜冰芋圓小瀑布#兒童節,我做了一道滑溜溜的甜品。好像全世界最甜軟的瀑布,讓你體驗舌尖溜冰的感覺,芋圓和奶香一溜煙的溜進了肚子裡。
4. 請你們吃入口柔、一線喉、驚豔至魂的【空氣巧克力】。女同事說,她每次不開心時,只要吃一口就能感動到嚶嚶嚶:這種比羽毛還輕盈,比慕斯還細膩,比冰淇淋還入口即化的口感,是真實存在的嗎?!
點評體的第二個快驗就是用名人做背書。人們對於有來頭的東西總是格外感興趣,也更願意一探究竟,這就是背書的力量。
秋葉大叔他說,不二醬是他人生中第二款吃了還想吃的醬(第一款是國民女神的老乾媽)。老乾媽是辣椒醬界內家戶喻曉的調味醬,居然能排在老乾媽後面的醬,在大叔心裡地位很高啊!
他還經常自掏腰包買不二醬送給網課學員、訓練營學員、個人品牌IP營朋友。還自費找腦洞很大的年輕人拍不二醬短視頻。因為他覺得錢還能賺,但一輩子就只有一次機會遇到做醬這麼有天賦的人,他不想錯過。估計這就是秋葉大叔的情懷。
第三個訣竅是把一切平凡的東西都升華成生活態度
對很多人而言,吃什麼、用什麼的關鍵不僅在食物、器物本身,還在於他們能營造出的生活氛圍,俗稱「XX代表著XX的生活態度」。比如舌尖上的中國,就是一個很好詮釋。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這是我看到的有關形容夏天的非常富有生活氣息的句子:
夏天是吊帶,小裙子,人字拖,是中午炙熱刺眼的白光和冰涼涼的西瓜,是將晚未晚時的好朋友,大排檔,小龍蝦,是凌晨也可以壓馬路不回家。
所有美好事物源源不斷地都在夏天來了。 比如: 傍晚街道涼爽的晚風, 清晨和煦的陽光, 檸檬汽水拉開扣的悅耳, 熱出汗後的一口凍成冰喳的雪碧, 湛藍天空上像草莓軟卷一樣的雲朵, 以及其實廉價世俗卻也吸引著我的攤邊小吃, 一切事物在夏天這個名詞下熠熠生輝 更心動的是,你也和夏天一起來了。
第四個訣竅是活對比
通過對比將對象某一方面的特點放大,看上去似乎有點兒誇張卻不會令人覺得浮誇,反而會讓人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6.圖片體
描寫美食、旅遊景點、描述企業團建、體育賽事,寫電影評論,都很適合用圖片體。
一張張圖曬下去,配上一段段文字,用圖片串聯話題,一圖一文,或者幾段話配一張圖,或者一段話配幾幅圖,這就是經典的圖片體文章。大白話就是看圖說話。
比如我們看到綜藝節目《中餐廳》,還有《爸爸去哪兒》,都能看到非常走心的圖片體。
在微博也有超多這樣的博主,這裡是我隨手收集到的有關愛情的一張圖片體。
能重歸於好的感情
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死纏爛打的結果
而是兩個人念念不忘
我就站在你身後
伸手怕犯錯 縮手怕錯過
人的一生,要走很多條路,有筆直坦途,有羊腸阡陌。有繁華,也有荒涼。無論如何,路要自己走,任何人無法給予全部依賴。不迴避,不退縮,以豁達的心態面對,屬於你的終將到來。有時候,你以為走不過去的,跨過去後回頭看看,也不過如此。沒有所謂的無路可走,只要你願意走,踩過的都是路。
人生就像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於瞬間的爆發,而在於途中的堅持。你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給自己找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多堅持一分鐘,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就會有希望。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一分鐘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所以,再苦再累,只要堅持走下去,屬於你的風景終會出現。
不管你有多不開心,我們都有責任先吃好一頓飯,打扮好自己。很多煩惱,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只是你在那個情境下,在那種心情裡,庸人自擾罷了。所以,無論發生什麼,先善待自己,時間一過,世界自然會好。」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可能有開心的笑聲,可能有委屈的淚水,可能有成功的自信,也可能有失敗的警醒,但無論怎樣,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段都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我們心的無私,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就好!
還有一些非常實用金句套路用PPT的形式做成圖片,來自微博:秦陽。
7.問答體
問答體有兩種,第一種是簡要回答多個人的問題,拼成一篇文章、儘量讓問答的內容都在一個範圍或幾個範圍內。這種寫法可以讓讀者啟發作者的發表欲望,降低作者寫文章的挑戰。第二種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變成一系列問題,然後一一作答,可以倒逼自己輸出。
問題越具體,越有針對性,文章其實也就越有可看度。可以上網搜搜參考《10個測試題,鑑定剽悍一隻貓真愛粉的時刻到了》。大家也可以模仿這種類型的文章。
8.互動體
寫作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作者創造內容,讀者看;另一種是用戶創造內容,互動體就是一種作者供話題,讓讀者留言創造內容的玩法。
使用互動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出一個問題,請大家留言,通過回復和置頂優質留言,吸引更多人參與互動。
但是要想讓互動體真正能玩起來,有兩個前提,一是你的帳戶要有足夠的訂閱數,二是最好通知一些積極讀者帶頭來互動,把氣氛造起來。
如果你的號有一定數量的讀者,活躍度還蠻高的話,一定要創造一些互動體,讓大家在文章評論區說說自己的事情。一些千萬級的大號,也會經常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互動體文章。
9.實用體
實用性文章有3種常見的寫法。
第一種是從歷史維度出發,由遠到近,將前因後果娓娓道來,展示的是對話題的深度思考,在一些政經號很常見。比如:我在故宮修文物。
第二種是從某一個學科角度,用各種分析框架深入探討背後的因緣,這種文意在果殼網,丁香醫生等專業領域。
第三種是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去分析一件背後的觀點和矛盾,對於熱點時評,我們看到的很多深度評論,往往採用的就是這種寫法。我們看到的中央衛視每天晚上海峽兩岸請2個專家講述臺灣和大陸之間的關係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去分析。
10.雞湯體
凡是刻意用激發情緒的方式引導大家產生共鳴,而不是用理性講理、特徵說明、客觀記敘等方式寫作的文章,都可能被大家歸結到雞湯體。
雞湯體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抓住一個痛點放大,容易絕對化、情緒化,會讓人衝動轉發、衝動評論、衝動購買,但就是不會讓人理性思考。
一個人成長、成熟之後,會對自己曾那麼容易被這樣的文章編動、激發情緒感覺到訝異,進而產生對這類文章的反感。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這頂多說明你需要閱讀更高級別的雞湯文了,而不是你就不需要雞湯了。
在人生遇到艱苦困難的時刻,有一碗雞湯讓你有勇氣再出發,不管那時人多麼天真,那篇文章多麼膚淺,我們都得感謝讓我們變得更堅強的這碗雞湯。
倒是那種表面打著關心你的旗號,其實暗地給你設套的雞湯文章,才是我們應該警惕的。
我認為的毒雞湯是只給你開空頭支票,前期說的天花亂墜,也沒有多少成功人士(有結果的人)給他加持,哪怕只要你交1分錢,都是無恥之徒。 一定是要能解決你的問題並且沒有副作用的方法才算的上好雞湯。
有理論,有案例,有數據,用科學的角度或者是人文角度(哲學),我認為湯裡加上骨頭和肉,它從精神,認知,行動全方面來寫得雞湯,我覺得就非常高級,這也就是經典就是經典,經久不衰,流芳千古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多讀經典,先看入門再看經典加上2.3手資料加以輔助,畢竟經典有時真的很費腦子。
這篇只是《高效寫作7堂課》中的其中一個章節,就已經讓人受益匪淺。希望對於有寫作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本書,超多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