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一上來就給你講如何寫,如何上手寫作。而是要聽我一句勸,你要明白,寫作這件事並非一日之功,需要練習和不斷練習。
可能我自身的案例不夠吸引人,我想放到後面再去講,先來看看作家們對寫作路上的追逐。
我們可以通過日本寫作大師暢銷書作家村上春樹的寫作經歷來給自己一點信心。
我33歲那年秋天決定以寫小說為生。為了保持健康,我開始跑步,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10公裡。
我是那種容易發胖的體質。我妻子卻無論怎麼吃也胖不起來。這讓我時常陷入沉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無須認真就能得到的東西,另一些人卻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換來。」
不過轉念一想,那些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保持苗條的人不會像我這樣重視飲食和運動,也許老化得更快。什麼才是公平,還得從長計議。
幾年之後,我終於步入小說家的行列,還成功減掉了多餘的體重並戒掉了菸癮。說起堅持跑步,總有人向我表示欽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說老實話,我覺得跑步這東西和意志沒多大關聯。能堅持跑步,恐怕還是因為這項運動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夥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械和場所。
人生本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得怎麼也長久不了。
從作家村上春樹的經歷我們可以提取到一些關鍵信息:一是他決定開始步入寫小說行列,決定意味著深思熟慮後的喜歡,而附加的運動是合乎自己的需求;二是說到了公平,說有些人不需要付出努力,身材同樣可以保持苗條,而有些人必須付出努力才能換來些許身體優勢;三是談到了喜歡這件事,喜歡的自然堅持,不喜歡的不能長久。
所以,你得要喜歡寫作,而後可以長久,而喜歡這個過程就是培養的過程,我給你的3條指南便是培養,如何寫,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通過這3條寫作指南,給大家慢慢找出寫作的信心。
01 先從短文開始
寫的時候,一定要從短文開始,短文寫作上手快,不像長文那樣需要長篇大論。短文只需要簡潔、專注、精煉便可以。
要做到簡潔、專注、精煉我們需要準備素材。
寫短文準備素材是第一步。如何收集素材就要靠我們敏銳的視覺和勤能補拙的小手了。
我們知道短文無處不在,小到日常的一句話,大到廣告牌,還有古代墓銘志,歌詞,文案,社交平臺的文案,這都是收集素材的來源。
知道了文案的來路,需要準備一支筆、一本筆記本(小的筆記本),隨身攜帶。走到哪兒,帶到哪兒,目的是為了記住那一刻的感受。
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一段廣告文案,你覺得寫得特別吸引人。這時候你就可以記下來了,記下來之後再想想,為什麼這句話會吸引你,把吸引你的原因寫下來,一定要在你記錄文案的同時寫下感受。
如果你不寫,等著回家再寫感想,對不起,你當時的那個靈感沒有了,你再也想不到它是如何吸引你的,你當時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所以,帶筆記本就是為了一瞬間寫下所有感受。不至於讓好的靈感付之東流。
不要讓興致浪費,這就是比較好的方法。
我不推薦用電子版記錄是因為,電子版記錄了,你大概率並不會去看。只有紙質版,隨身攜帶,你會翻開看。
第二步我們要研究短文。
我們記錄在本,需要時常看,不止要看,還要研究短文,研究就是為了思考你記錄的短文,並在記錄在本的短文下面寫上自己的思考部分。在記得時候,一定要一頁紙一條短文,空白處是為了你日後研究用的。
用最精悍短小的文字總結內容、文章脈絡。
而總結的就要寫在空白的地方了。
舉個例子:感覺,就是落地生根的想法。
我們需要分析這句話:感覺到底是不是落地生根的想法,感覺並不是一種想法,而是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會給你帶來想法,而想法才要落地生根。這是簡要分析。
落地生根需要我們去執行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們感覺這個人還不錯,所以有了對她好的印象和想法,再去將這種感覺落地,然後行動並和她交流。
所以這句就明白了,感覺形成想法,想法落地並去執行。
總結一下,收集完短文就要去研究,研究寫下想法就是為了鍛鍊寫作能力。
02如何著手去寫短文
著手去寫,記住三個關鍵詞:閱讀、練習、削減。
閱讀的時候要閱讀文章的重點,我們一眼看過去,就要明白這篇文章或者段落表達的重點是什麼。找到重點,會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閱讀效率需在短時間產出最大價值,而閱讀質量則需短時間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這裡我們並不會說,閱讀需要哪些技巧,真正要說的是:閱讀的時候怎麼避免找不到重點。
主題寬泛的要避免。就像這句話「故意毀壞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去修復」。
這句話範圍比較廣,所以閱讀的時候尤其注意,要找出這類句子的重點,一定往下細看。何種類型的毀壞?發生在什麼地方?去修復什麼?一步步縮小範圍,最後確定縮小後的區域而快速鎖定重點。
繞彎路的要避免。對於文章的重點來回迂迴,就是不去說重點,這個時候,我們也需要注意如何避免這種彎路,找到重點。
繞彎路就是需要你多花時間,所以,最直接的做法便是回頭想想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然後在這一段中找到緊扣主題的段落,然後直接閱讀這個段落。
文章雜亂,重點不清晰的要避免。一會說這個,一會說那個的這種文章比較亂,沒有突出的主題。
重點模稜兩可,不突出,也不明顯,就是讓你找不到,這個時候,你需要將無關緊要的話跳過去閱讀,找到緊扣主題的重點進行展開閱讀。
就像我寫的這篇文章,是要讓新手開始寫作,寫作之前需要幹什麼,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寫需要哪些條件。關鍵詞就是寫作。
不管我寫多長,都會圍繞寫作來展開。
閱讀部分先說這麼多。
接著來說說練習。練習部分我們著重還是對怎麼寫這一塊進行分析。
練習就是嘗試去寫作。寫之前我們不是前面講了需要收集素材並去研究這些素材,然後把想法記錄下來。
練習的時候打開素材筆記本,然後找到你喜歡的一句話,進行模仿。當然關於模仿這一塊我還是比較推薦作家的短文。
比如這段文字:我已經走了很久,從舞臺到公路,再到夜裡的鐵柵,每一個我去過的地方,時間只是靜止不動。
模仿之前分析一下,這裡面主語是我,舞臺、公路、鐵柵為地點,看這段描述好像坐著車,感嘆時間。這只是簡單分析,當然你可以分析更多。
接著,著手去寫:我已經等了很久,從家到車站,再到夜裡的燈光,每一個我目睹過的事情,歲月還在不斷流淌。
仿寫的或許很不好,或許你能比我寫出更好的。我等你回復。
有了這種分析練習之後,就要自己去描寫,注意要寫短文,寫個200-500字,10分鐘就可以寫完。
寫完之後進入我們第三個部分:削減。
削減就是將才寫完的500字的短文縮減到400字甚至300字。
關於削減我們看這樣一段話:有力的文章是簡潔的。文中不應有多餘的字,或像畫中不應有多餘的線。一句話可以寫得長而飽滿。但是須字字言之有物。
削減完就會變成這樣:有力的文章是簡潔的。文中無廢話就像畫中無冗筆。句子可長而飽滿。但須字字珠璣。
再刪一下就會變成:文要精煉。無廢話就像畫無冗筆。句子可長而飽滿。但須字字珠璣。
從開始的54個字符刪減為30個字符。這就是刪除多餘的文字,只留最主要的。(刪減部分材料來源書籍《精簡寫作》一書。)
這就是著手寫作的3個過程,大家切記要閱讀、練習和刪減,最主要的還是現在動手去執行。
關於刪減的文字可以參考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可謂沒有一個多餘的字,要說有多餘的那也只是描述所需。
03寫短文需要注意什麼:
寫短文的時候,除了避免囉嗦、文章沒有重點、雜亂之外,我們還要保持內容的可閱讀性。
什麼叫可閱讀性,我們寫出來之後,第一個讀者是我們自己,其他讀者或為身邊人、朋友、同事、家人、親戚等。
可閱讀性就是要考慮除你之外的讀者感受,如何讓寫出來的文章對他人有用超過對自己的用處,這就做到了內容充滿驚喜。
讓內容充滿驚喜則須別人看了你的短文富有智慧。就像一名叫布蘭奇·阿巴特的婦人給已婚夫婦寫了一本名叫《不要》的書中說道:「不要希望你的妻子在任何問題上和你想法一致。確實有些男人喜歡別人附和他,但過一段時間這會變得很無聊」。
這位作家寫的是生活中常常發生的事情,但是從我們嘴裡說出來就會變成這樣:不要天真地以為你的妻子會和保持同樣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男人本來就喜歡別人附和他,只要別人不附和他就會翻臉,但是每個男人都會明白,這件事情過去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幼稚的。
你看,我們表達的時候會非常囉嗦,而且也突出不了重點,更主要的是別人和聽的一塌糊塗。
再對比富有智慧的語句和我們的話就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富有智慧的話,會讓人思考,會結合實際案例來和書中這句話作對比,做完對比發現,果然是這樣的。而我們的話呢,通常看得人或聽的人不會引發太多的思考,聽的人只能思考的是:你這個人說得有點道理。
關鍵是道理都懂,你說得再多也是無動於衷。
所以,反過來說,就須注意避免內容平平淡淡,沒有閱讀性,這是注意的一點。
第二點就是《精簡寫作》這本書的作者所說的那樣:只有帶著高尚的,至少是有用的目的去寫作,技巧上的成就才顯得重要。
這就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點。為什麼要帶著高尚呢,因為帶著高尚是為了讓文字保持原有的價值,不會添置許多無用的價值和多餘浮躁的文字;而帶著有用的目的去寫作是為了讓文字發揮作用,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實實在在的思想價值和交流價值;有了這些,技巧上的一些運用才會被高尚、有用的目的襯託出來。
說到這,我們要做的就是開始執行並著手練習和寫作,這是一篇讓你動手去寫的內容,如果不動手,此篇文章將失去它的價值,直接一點說便是「我」失去了價值。
還請相信,我說的
每一句話,
你都有理由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