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港大醫學院院長:香港疫情或將大暴發

2021-01-11 騰訊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劇擴散

外防輸入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而近日香港輸入病例持續激增

引發外界擔憂

根據香港衛生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下午4時,香港新增48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再創單日新高,累計確診256宗

新增患者年齡由4歲至69歲,其中36人均有外遊史,到過歐美、加拿大、杜拜及泰國等,包括8名留學生。

▲圖源:香港特區政府官網

專家警告香港疫情或將大暴發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3月20日表示,自1月底以來,香港新冠肺炎病毒的「即時繁殖率」一直控制在1以下,即一名患者不足以傳染給一個人。

但自三月第二周起,病毒即時繁殖率已高過1。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

梁卓偉認為,「這是一個風險轉折的危險警號,香港有可能即將發生大型本地社區爆發。」在他看來,香港正處於疫情爆發以來最高風險的階段。

他解釋道,香港疫情過程共經歷三個時期:輸入個案初期大部分由內地輸入,其後則來自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目前最主要由歐美國家輸入。

香港確診病例在3月1日突破100例後,本地疫情已開始逐步緩解,原本已降至零星新增病例,但境外輸入情況令疫情再度進入比較嚴峻的階段。

自3月6日起,香港已經新增151宗確診病例,佔目前整體確診數字58%。

梁卓偉指出,有關數據仍未包括近日在海外讀書和工作的香港居民「回流潮」的影響,估計稍後數據會再上升。

他強調,冠狀病毒容易出現群組病例,這次海外輸入個案存在潛在風險,倘有大型的二代、三代群組傳播,後果將非常嚴重。

香港檢疫流程多疏漏

香港從3月19日零時零分起擴大強制檢疫範圍,規定所有從澳門及臺灣以外地區抵港的人士,不分國籍和所持旅遊文件,均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

根據香港入境處的統計數據顯示,19日共有約1.3萬人次入境,其中近1.2萬人為香港居民,佔比超過90%。

入境新政實施首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到機場了解旅客抵港後的檢疫情況。

▲圖源:香港文匯報

綜合多位旅客所述,他們在航機上預先獲發健康申報表及檢疫令表格,需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絡電話、地址、航班編號與座號及有否發燒與咳嗽等症狀。

抵港人士下機後,會先透過熱能監測器進行集體體溫檢測,並非逐個接受體溫槍檢測。

從日本東京返港的留學生姚先生表示,他經過櫃位時,有工作人員利用體溫槍為旅客作個別檢測,相信是因其所乘航班全機僅得20位乘客,有時間為全部人進行檢測。

到達入境櫃位前,抵港人士再獲發一張檢疫令表格,填妥後交予工作人員檢查,由工作人員蓋上印及填上檢疫期完結日子,再向旅客派發電子手帶及一份內有介紹檢疫令程序及需要注意事項的資料包,便完成整個入境程序。

記者現場所見,單是填表期間已聚集大批旅客,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圖源:香港文匯報

多位旅客還表示,現場有20名至30名職員處理檢疫程序,其間沒有主動解釋檢疫令內容及電子手帶如何使用,但旅客若有問題可即場提問,整個過關程序約10多分鐘至20分鐘即完成。

完成入境手續後,抵港人士即可自行乘交通工具到自定的檢疫地點,其間或已播毒給同車乘客;檢疫期間只靠手帶GPS進行定位,並不精準,離家出走也無人識穿。

網曝隔離人員擅自解除手帶

為加強防疫,香港所有從外地抵港的人士都會獲發電子手帶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但單靠手帶及手機應用程式追蹤家居隔離者也存在很大漏洞

▲電子手帶

在瑞士留學的葉同學19日抵港後,到屯門家附近租住的單位開始家居檢疫,直至晚飯時間仍未有政府人員聯絡他及跟進他的行蹤。

他說:「定位衛星有時也會出錯,可能我不是確切地在那個位置而是在附近周圍走,只要走得不遠,GPS定位都顯示不到,例如我到租住單位樓下商場四圍走,他們都不知道我在哪。」

另外,據香港東網報導,近日就有疑似回港的留學生「手帶族」,在網上曬出解除手帶,和外出吃飯的照片,引發網民聲討。

▲隔離者曬剪手帶外出吃飯的照片

另一名「手帶族」女生也在其Instagram的Story上傳一張照片,顯示成功脫下手帶,並補上說明「搞左成日」(即:搞了一天);女生接著又上載寫有「帶返」兩字的戴回手帶照片,似乎要顯示穿戴其實不難。

▲有「手帶族」在網上曬私自取下手帶並戴回

也有市民向東網投訴,入境香港後,沒被配手帶,曾向在機場駐守的政府相關部門人員查詢,得到的回覆是:「唔系個個人都需要戴手帶。」(即: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戴手帶)

食物及衛生局曾表示,抵達香港的人士在健康申報提供假資料或在強制檢疫期間離開處所,當局會嚴肅跟進,依法辦事。

違反檢疫令會構成刑事罪行,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2.5萬港元及監禁6個月。相關巡查工作則由紀律部隊同事負責處理。

專家建議有必要考慮暫時封關

有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直指,新的入境檢疫制度漏洞多多,包括健康申報表形同虛設;家居隔離政策亦缺乏嚴謹的監測制度,建議特區政府拒絕非香港居民入境,以大幅度減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機會。

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曾祈殷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近日許多港人從世界各地返回香港,大大提高交叉感染機會,加上健康申報表形同虛設,

「先不要期望人人也如實填報,且每人對有否症狀的理解都不同,有時可能以為未必要報。」

他同時對現行的14天家居隔離政策有保留,「部分受檢者入境時病徵不明顯,在隔離期間才發病,但他們從離開機場進入社區一刻直至家居隔離地點,一直有傳染病毒的機會。」

他建議特區政府拒絕非香港居民入境,以大大減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在參加電臺節目時表示,如果未來數日有一定比例的從外地到港人士,被驗出對病毒呈陽性,就要考慮暫時封關

許樹昌表示,近日本港不少確診個案,都與歐洲回港人士有關,情況令人擔心,政府應儘可能為歐洲回港人士抽取呼吸道樣本,儘快找出帶病毒人士,以免病毒被帶入社區。

▲中環蘭桂坊一間露天餐廳有幾桌客人,但坐位距離很密(圖源:香港文匯報)

他指出,到酒吧及食肆都是高危活動,染病風險與打邊爐及燒烤無分別,強調疫情已達大流行程度,要全民參與防疫,呼籲外國回港人士,不要到蘭桂坊飲酒,短期減少應酬。

———— / END /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澎湃新聞、大公網、文匯報、東網等

編輯:小優

排版:小視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轉載請備註來源。

點亮「在看」,提醒更多人!

相關焦點

  • 港大醫學院院長:硬體受損是皮外傷 要命的是人才流失
    (觀察者網訊)過去一個月,亂港暴徒將戰火引入大學校園,港中大、港理大相繼淪為戰場,包括港大、城大等多所院校也遭不同程度破壞。香港大學醫學院Facebook帳號12月3日刊登院長梁卓偉的文章,他表示,看見中大和理大校園一篇頹垣敗瓦,「作為高教界一員,我實在心如刀割」。梁卓偉表示,只能用「驚心動魄」來形容過去一個月的心情,相信眾人與他一樣,多個夜晚無法入眠,「今天薄扶林的片刻寧靜實在得來不易,我們還未敢鬆懈」。
  •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港大醫學院易名已成定局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香港成報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連日來就惹起的風波,昨日由港大校長徐立之出面「解畫」。他明確地說,自己在今次命名事件中並無犯錯,校務委員會一致通過將醫學院易名;而事件主角即捐款10億元的長實主席李嘉誠也接受命名安排,一切已成定局。
  • 香港普檢完成13.81萬個樣本檢測,截斷至少2條隱形傳播鏈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當中兩名透過普檢找到的新個案,今日將有編號。 港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病毒學及流行病學推算,若香港市民做檢測,有494人為陽性個案,當中不是所有陽性患者具傳染性,估計有400人具傳染性,其中三分一、即大約140
  • 從香港「移居」深圳的一線抗疫記憶 專訪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
    《大灣區會客廳》對話醫療衛生體系關鍵人物系列專訪第三期,我們聚焦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1月8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接診了後來被確認為廣東省首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並由此發現全省首個家庭聚集性病例,為疫情防控拉響了警報。
  •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22日起禁止英國航班入境】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香港電臺網站21日報導,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和特區政府衛生署署長陳漢儀當天舉行記者會,介紹最新疫情防控措施。陳肇始表示,特區政府將於22日零時起禁止所有英國載客航班抵港。
  •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加入內地「精英教學醫院聯盟」
    大公網11月17日訊 記者楊州報導: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今年九月獲邀加入「精英教學醫院聯盟」,促進香港與內地在「住院醫師培訓」經驗方面的交流合作,並融入「健康中國」政策。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日表示,在大科學、大數據的年代,若沒有國家級的平臺,醫學科研很難一展所長。  梁卓偉表示,港大醫學院一直與海外交流緊密,但要持續醫學研究及教學發展,便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可為本港醫療發展帶來機遇,港大深圳醫院便是成功案例。  梁卓偉稱,醫學科研要取得成果,如生物資料庫及病人數量要足夠大,僅本港人口並不足,相信大灣區過億人口有發揮空間。
  • 港大醫學院祝賀珍妮花‧杜德納教授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港大醫學院祝賀珍妮花‧杜德納教授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20-10-09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大醫學院以李嘉誠命名 冀十年內躋身全球十大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於今年五月冠命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隨即制定未來十年的鴻圖大計,規劃投資逾40億港元成立4個研究所,並增加一倍教學人員。該院院長林兆鑫透露,新的計劃逐步落實後,可為本地創造15,000個就業職位及帶來100億元收益,並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醫療城。
  • 李心平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8月履職任期5年
    (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懸空多時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職位20日終於揭盅,港大委任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講座教授和腸胃科部門主管李心平出任醫學院院長,今年8月履職,任期5年。
  • 港大醫學院聯招收生佔75% 收生成績約36至42分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將放寬2014至15年度的收生要求,並將75%的學額撥予聯招學生。除參照文憑試的四個核心科目(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可另加任何兩門選修科,突破以往優先考慮科學科目的傳統。
  • 港大醫學院承認將殘肢混入瓦礫送垃圾堆填區
    中新網1月6日電 香港大學醫學院今早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將軍澳垃圾堆填區發現醫學用殘肢事件。醫學院隨後在今日下午5點多鐘承認,將軍澳堆填區發現的人體殘肢,是該校醫學大樓搬遷時疏忽,將殘肢混在瓦礫一併運往堆填。  據香港媒體報導,港大醫學院發表聲明,承認他們在搬遷醫學大樓時,由於點算人體標本過程中有偏差,未察覺部分未製成標本的殘肢遺留在瓦礫中,被一併運到將軍澳堆填區。
  • 香港大學前醫學院長涉侵吞捐款近400萬元(圖)
    獲准保釋候判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林兆鑫,1日與妻子陳詠琦十指緊扣離開法庭。(圖片來源:明報)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腸胃科國際醫學權威、現年65歲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林兆鑫,因涉侵吞私家症病人診金及港大捐款近400萬元,原定日前在區院受審。但林1日突然承認其中1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其餘33項欺詐及偷竊罪則獲不予起訴。   早前已向香港大學賠償近400萬元的林兆鑫會否成階下囚,3日自有分曉。
  • 如何考上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1 條評論 分享按投票排序按時間排序5 個回答胡華,守得雲開見月明知乎用戶、填情lam、狐狸眼等人贊同我問過李嘉誠醫學院的行政人員,他們說港大為保護本地利益,嚴格控制非香港籍學生入讀臨床醫學(MBBS)。而且我認為你即使能去港大學臨床,意義也不大,不如去北京協和醫學院(與清華大學生科院聯合培養)或北大醫學部學臨床。
  • 香港被炒醫生深圳上崗?港大深圳醫院回應:已聘為顧問醫生
    這位被喻為醫界「範跑跑」的醫生,今年2月被香港大學醫學院宣布,不再續任副教授一職,其在瑪麗醫院榮譽委任醫生的工作安排亦同時取消。  可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在香港「下課」的失德醫生,卻在深圳「上課」了。  1日,根據相關自媒體報導,吳國際被港大深圳醫院聘用。
  • 港大接受李嘉誠10億捐款 擬命名"李嘉誠醫學院"
    中新網5月19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李嘉誠基金會本月初承諾向香港大學捐款10億元,用於港大的教研發展工作,港大校務委員會昨日決定接受捐款,並向基金會建議將港大醫學院命名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強調,這次並非出賣學院的命名,但承認日後不排除再有命名其他學院的機會。港大又解釋,將學院命名是外國大學的一種慣常做法,可鼓勵社會人士捐款。
  • 港大醫學院研究揭示腕管綜合症致病基因 為預防和治療指引新方向
    研究團隊包括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高波博士(左二);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研究生課程)、生物醫學學院署理院長兼鄭兆如鄭杏如基金教授(幹細胞生物學及再生醫學)陳振勝教授(右二);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王晉博士(右一)
  • 港大醫學院深度挖掘新型冠狀病毒重要免疫原性信息 為疫苗的理性...
    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慧賢慈善基金教授(生物醫學)黃建東教授(右四);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中);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醫生(左四);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邱宗祥醫生
  • 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會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代表團
    2017年5月2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在京會見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代表團一行。   王賀勝副主任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先生一行到訪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歡迎,雙方回顧了內地與港大醫學院在醫學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並就今後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換了意見。
  • 香港大學大揭秘:港大中的世界,世界中的港大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每年大約有兩萬名內地學生來到香港,其中大約有2500人就讀於港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港大是只有狀元才能進的學校。
  • 李嘉誠承諾捐10億獲港大醫學院命名遭質疑
    南都訊 記者何薇發自香港 香港大學2005年獲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承諾捐款10億元,港大為表謝意,將醫學院冠名為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曾一度引起軒然大波。但時隔8年風波未平,近日有港媒爆出因當年大學與李嘉誠基金會協議分期捐款,因此雖港大醫學院早已以李嘉誠的名字冠名8年,但至今仍未收齊原定的捐款數目。港大校長稱沒有違反承諾昨日港大校長徐立之在參加完學校一年一度的開學典禮後對事件回應表示,校方當年與李嘉誠籤訂的是分期支付款項的捐款協議,而至今確實尚未收完有關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