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劇擴散
外防輸入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而近日香港輸入病例持續激增
引發外界擔憂
根據香港衛生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下午4時,香港新增48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再創單日新高,累計確診256宗。
新增患者年齡由4歲至69歲,其中36人均有外遊史,到過歐美、加拿大、杜拜及泰國等,包括8名留學生。
▲圖源:香港特區政府官網
專家警告香港疫情或將大暴發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3月20日表示,自1月底以來,香港新冠肺炎病毒的「即時繁殖率」一直控制在1以下,即一名患者不足以傳染給一個人。
但自三月第二周起,病毒即時繁殖率已高過1。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
梁卓偉認為,「這是一個風險轉折的危險警號,香港有可能即將發生大型本地社區爆發。」在他看來,香港正處於疫情爆發以來最高風險的階段。
他解釋道,香港疫情過程共經歷三個時期:輸入個案初期大部分由內地輸入,其後則來自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目前最主要由歐美國家輸入。
香港確診病例在3月1日突破100例後,本地疫情已開始逐步緩解,原本已降至零星新增病例,但境外輸入情況令疫情再度進入比較嚴峻的階段。
自3月6日起,香港已經新增151宗確診病例,佔目前整體確診數字58%。
梁卓偉指出,有關數據仍未包括近日在海外讀書和工作的香港居民「回流潮」的影響,估計稍後數據會再上升。
他強調,冠狀病毒容易出現群組病例,這次海外輸入個案存在潛在風險,倘有大型的二代、三代群組傳播,後果將非常嚴重。
香港檢疫流程多疏漏
香港從3月19日零時零分起擴大強制檢疫範圍,規定所有從澳門及臺灣以外地區抵港的人士,不分國籍和所持旅遊文件,均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
根據香港入境處的統計數據顯示,19日共有約1.3萬人次入境,其中近1.2萬人為香港居民,佔比超過90%。
入境新政實施首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到機場了解旅客抵港後的檢疫情況。
▲圖源:香港文匯報
綜合多位旅客所述,他們在航機上預先獲發健康申報表及檢疫令表格,需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絡電話、地址、航班編號與座號及有否發燒與咳嗽等症狀。
抵港人士下機後,會先透過熱能監測器進行集體體溫檢測,並非逐個接受體溫槍檢測。
從日本東京返港的留學生姚先生表示,他經過櫃位時,有工作人員利用體溫槍為旅客作個別檢測,相信是因其所乘航班全機僅得20位乘客,有時間為全部人進行檢測。
到達入境櫃位前,抵港人士再獲發一張檢疫令表格,填妥後交予工作人員檢查,由工作人員蓋上印及填上檢疫期完結日子,再向旅客派發電子手帶及一份內有介紹檢疫令程序及需要注意事項的資料包,便完成整個入境程序。
記者現場所見,單是填表期間已聚集大批旅客,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圖源:香港文匯報
多位旅客還表示,現場有20名至30名職員處理檢疫程序,其間沒有主動解釋檢疫令內容及電子手帶如何使用,但旅客若有問題可即場提問,整個過關程序約10多分鐘至20分鐘即完成。
完成入境手續後,抵港人士即可自行乘交通工具到自定的檢疫地點,其間或已播毒給同車乘客;檢疫期間只靠手帶GPS進行定位,並不精準,離家出走也無人識穿。
網曝隔離人員擅自解除手帶
為加強防疫,香港所有從外地抵港的人士都會獲發電子手帶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但單靠手帶及手機應用程式追蹤家居隔離者也存在很大漏洞。
▲電子手帶
在瑞士留學的葉同學19日抵港後,到屯門家附近租住的單位開始家居檢疫,直至晚飯時間仍未有政府人員聯絡他及跟進他的行蹤。
他說:「定位衛星有時也會出錯,可能我不是確切地在那個位置而是在附近周圍走,只要走得不遠,GPS定位都顯示不到,例如我到租住單位樓下商場四圍走,他們都不知道我在哪。」
另外,據香港東網報導,近日就有疑似回港的留學生「手帶族」,在網上曬出解除手帶,和外出吃飯的照片,引發網民聲討。
▲隔離者曬剪手帶外出吃飯的照片
另一名「手帶族」女生也在其Instagram的Story上傳一張照片,顯示成功脫下手帶,並補上說明「搞左成日」(即:搞了一天);女生接著又上載寫有「帶返」兩字的戴回手帶照片,似乎要顯示穿戴其實不難。
▲有「手帶族」在網上曬私自取下手帶並戴回
也有市民向東網投訴,入境香港後,沒被配手帶,曾向在機場駐守的政府相關部門人員查詢,得到的回覆是:「唔系個個人都需要戴手帶。」(即: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戴手帶)
食物及衛生局曾表示,抵達香港的人士在健康申報提供假資料或在強制檢疫期間離開處所,當局會嚴肅跟進,依法辦事。
違反檢疫令會構成刑事罪行,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2.5萬港元及監禁6個月。相關巡查工作則由紀律部隊同事負責處理。
專家建議有必要考慮暫時封關
有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直指,新的入境檢疫制度漏洞多多,包括健康申報表形同虛設;家居隔離政策亦缺乏嚴謹的監測制度,建議特區政府拒絕非香港居民入境,以大幅度減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機會。
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曾祈殷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近日許多港人從世界各地返回香港,大大提高交叉感染機會,加上健康申報表形同虛設,
「先不要期望人人也如實填報,且每人對有否症狀的理解都不同,有時可能以為未必要報。」
他同時對現行的14天家居隔離政策有保留,「部分受檢者入境時病徵不明顯,在隔離期間才發病,但他們從離開機場進入社區一刻直至家居隔離地點,一直有傳染病毒的機會。」
他建議特區政府拒絕非香港居民入境,以大大減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在參加電臺節目時表示,如果未來數日有一定比例的從外地到港人士,被驗出對病毒呈陽性,就要考慮暫時封關。
許樹昌表示,近日本港不少確診個案,都與歐洲回港人士有關,情況令人擔心,政府應儘可能為歐洲回港人士抽取呼吸道樣本,儘快找出帶病毒人士,以免病毒被帶入社區。
▲中環蘭桂坊一間露天餐廳有幾桌客人,但坐位距離很密(圖源:香港文匯報)
他指出,到酒吧及食肆都是高危活動,染病風險與打邊爐及燒烤無分別,強調疫情已達大流行程度,要全民參與防疫,呼籲外國回港人士,不要到蘭桂坊飲酒,短期減少應酬。
———— / END /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澎湃新聞、大公網、文匯報、東網等
編輯:小優
排版:小視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轉載請備註來源。
點亮「在看」,提醒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