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多彩而精彩,傳統因傳承而久遠。歷時多年,嘔心瀝血,從多語言叢書到多媒體詞典,再到虛擬圖書館,印度尼西亞巴薩峇里組織的「巴薩峇里維基」項目讓瀕臨滅絕的地方語言迎來鮮花滿園的春天,該項目獲得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世界上大約有2500種語言,其中包括100種瀕臨滅絕的印尼語,而在652種印尼地方語言中有11種已經滅絕。它們均是分布在馬魯古群島和巴布亞地區的本土語言。在印度尼西亞巴薩峇里組織代表那拉·安塔拉先生看來,目前已知的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使用者數量逐步減少;二是社區普遍認為地方語言不入流;三是異族通婚並沒有同時將雙方的本土語言傳授給下一代。而峇里語作為峇里人的母語,其生命力的保持十分重要。
「許多峇里島人生活在國際旅遊熱門地區,世界上多種語言和文化在這裡交流,這對母語有很大影響。」安塔拉表示,保持峇里島語言的活力是「巴薩峇里維基」進行各種活動的主要動力。該組織在登巴薩的公立和私立學校,已經實施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峇里語學習項目,以及網際網路峇里語詞典、兒童故事書翻譯等。最近還出版了一套漫畫叢書LuhAyuManikMas,其中三本書已經完成,以峇里文、印尼文和英文三種文字寫成,以期能提高峇里語社區人們的識字興趣和對環境的熱愛。
孔子教育獎每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一次,主要表彰在全民教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個人。截止到2018年,孔子教育獎已成功評選表彰十三屆。2005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3屆大會批准,正式決定從2006年起,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這一獎項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濟寧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得到國家教育部、國家旅遊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孔子教育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首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國際大獎。設立「孔子教育獎」是對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貢獻,它推動了孔子教育思想在世界範圍內的深遠傳播,實現了世界文化的大交流、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