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拜登上位雖會改變外交政策,但華的態度始終都取決於中國

2020-12-10 商丘大嘴巴

在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以後,拜登這位新任美國總統在糾結了近兩周後,終於得到了川普這位前任總統鬆口。前不久,美國聯邦事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川普政府已經開始準備權力的過渡。拜登不僅獲得了「總統每日情報」的閱讀權,同時還向外界公布了自己執政首批關鍵人員的名單,國務卿提名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都被外界廣泛關注,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代表著拜登團隊未來的對外政策,可美國相關媒體卻偏偏不是這麼想。

11月24日,觀察網報導稱NBC當日發文,美國外交政策是由中國所決定,並不是由拜登所挑選的這些官員所決定。與川普外交政策團隊的偏激人物居多相比,拜登團隊更傾向於向對手展現自己的實力。尤其是現在勢頭極猛的中國,他們會在某些領域持合作開放的態度,但這並不代表雙方會一直相安無事,畢竟中國現在對於美國不僅是合作者,同時也是競爭者。

近幾年,美國發現自己在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開始逐漸下滑。這並不是因為上次大選而導致的,主要還是因為中國。中國的崛起造就了新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這些不會因為有人不想看到就會被抹去,東亞地區未來更多的會看中國而採取行動,而並非是看美國。 NBC也不得不感慨,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華盛頓的領導人要麼就是主動克制,要麼就是被動的克制。

憑藉著美國的驕傲,它應該自始至終的保持主動,但在看到現如今嚴酷的現實情況下,美國媒體也不得不發感慨,美國總統川普執政4年期間對中國進行赤裸裸的打壓,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每一處都能夠看到他對中國的壓迫。直到現在他將要教權離開白宮,才發現中國並沒有因為他的一系列強硬手段出現什麼畏畏縮縮的情況,反而在無理打壓下展現出了更加強大的力量。

反觀美國,一場新冠疫情更是直接就讓這個美國第一強國的遮羞布被徹底揭開,前不久,印度想要實現印度產品的自製,對中國商品進行打壓,最後卻發現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商品不降反增,這也難怪美國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畢竟中國現在也不是軟柿子,想要隨意的拿捏就要有自己和中國兩敗俱傷的覺悟。

相關焦點

  • 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由誰決定?美媒:不是拜登及其官員,是中國!
    美國大選已經塵埃落定,拜登將成為美國新的執掌者,他對待中國的態度與川普是否會有不同?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決定其態度變化的或許並不是不同政黨的觀念差異,而是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美國最近的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詳解。
  • 拜登: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網友: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
    拜登: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網友: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了?2020年11月7日,美媒測算拜登率先獲得270張選舉票。同日,拜登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向全國發表講話,他聲稱自己保證將成為尋求團結的總統。  美東時間11月8日早上,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社交媒體推特分別用日語和英語發文,「祝賀拜登和其副手哈裡斯勝選」。
  • 剛任命左膀右臂,拜登收到一則提醒,美媒:這一領域由中國決定
    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已經通知「當選總統」拜登,該機構準備啟動正式的過渡進程,這意味著官方已經承認大選結果並開始實現權力過渡。同一天,拜登開始提名其外交政策團隊的主要成員,宣布將由他在外交事務上的長期助手、前副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擔任新政府國務卿,並挑選傑克·沙利文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 美媒:歐洲讓拜登的對華政策「難上加難」
    然而,美國並不樂見中歐關係更進一步,無論是川普政府亦或是拜登團隊。與此同時,多家美媒悲觀預測,歐盟的做法將損害拜登就任後的歐美關係,打亂拜登的對華政策,讓其變得難上加難。 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表示,他希望建立起一個全球聯盟,以抗衡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此前,拜登團隊還曾表達過希望與歐盟在涉華問題上密切合作的願望。
  • 美媒列出3個基本點:拜登註定走向失敗
    目前,美國大選已經基本落下帷幕,不過,拜登入主白宮的道路並不算十順暢,日前,美媒站隊川普,列出2點原因,稱"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實際上不佔優勢,所以註定會走向失敗"。
  • 【美媒:川普已永久改變中美關係】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1日...
    【美媒:川普已永久改變中美關係】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1日發表題為《川普輸了大選,卻在中國問題上贏了——美國與北京關係已經永久改變》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隨著當選總統喬·拜登準備於明年1月上任,他面臨的一個最重要外交政策問題是中國。如今,世界各國政府將要考慮如何以最佳方式應對拜登執政的4年。
  • 拜登挑的國務卿想挑撥中俄關係?
    美媒早就開始「劇透」這一重要任命,並且猜測這位跟隨拜登20多年的外交政策「老臣」將會如何處理中國問題。 期間,雖也參與了回應俄羅斯兼併克裡米亞等外交決策,但布林肯的主要負責領域是在中東。 撤軍伊拉克和阿富汗、籤署伊核協議、幹預利比亞和敘利亞局勢、打擊「伊斯蘭國」、處理巴以問題,乃至支持沙特幹預葉門危機...... 當時華盛頓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背後,都有布林肯的影子。
  • 拜登挑的國務卿想挑撥中俄關係?我們需提防!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3日公布部分外交和國安方面的內閣人選。58歲的安東尼·布林肯,被提名出任國務卿一職。布林肯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美媒早就開始「劇透」這一重要任命,並且猜測這位跟隨拜登20多年的外交政策「老臣」將會如何處理中國問題。
  • 美媒:拜登將全面否定川普
    美媒:川普無意邀請拜登到白宮他「還在競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8日消息,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沒有在未來幾天邀請拜登到白宮的計劃。據報導,傳統上,新任總統和卸任總統之間會舉行橢圓形辦公室會議。報導稱,川普經常提到他在2016年11月10日與歐巴馬的會面。
  • 拜登馬上入主白宮,是歐巴馬的第三任期?美媒:是希拉蕊第一任期
    對此,拜登做出回應:"現在的美國和歐巴馬時期已經完全不同,川普總統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局面,'美國優先'同時意味著美國孤立。" 政治核心與希拉蕊高度相似 美媒稱,四年前的美國大選,希拉蕊被川普擊敗。
  • 拜登上任後,美國會改變嗎?
    可以預料,拜登執政之後,美國會有所改變,拜登曾兩次競選總統失敗,此次終於如願以償。作為美國資深政治家,拜登無疑對美國的治理和內政外交政策有自己的主張和謀劃,也必定會凸顯拜登色彩,並力圖留下其政治遺產。因此,拜登將會以自己的理念主張努力改變美國,對此不必懷疑。問題是拜登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自己的抱負?美國四分五裂的現狀和川普本人及「川普主義」、川普支持者的各種掣肘,將是拜登執政的最大阻力和難點。
  • 哈佛教授:中國正顛覆世界秩序 拜登政府需認清現實
    菅義偉表達了將日美同盟定為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基礎的想法,確認了加強同盟的方針。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幾個歐洲國家都是在10日就與拜登通電話,而在亞洲方面,最早通話的日本已經是12日。通話後,菅義偉表示,「日美同盟對於日趨嚴峻的日本周邊地區、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來說不可或缺,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拜登則聲稱,「《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適用於釣魚島的防衛。」有不少網友質問,拜登是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了?
  • 關於美國對華政策走向 聽聽曾陪同拜登出訪中國的他怎麼說——
    以我對他的了解,拜登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都頗具組織性和戰略性。政策的執行層面非常重要,在川普政府的四年中,我們見證了政策的混亂、草率和反覆,這在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中不會出現。 另外,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拜登不會反對在與中國在一些領域展開競爭的同時,在另一些領域合作。他不會不尊重中國,也不會僅以意識形態為由來蓄意激怒中國。這與過去四年會有所不同。
  • 關於美國對華政策走向 聽聽曾陪同拜登出訪中國的他怎麼說
    以我對他的了解,拜登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都頗具組織性和戰略性。政策的執行層面非常重要,在川普政府的四年中,我們見證了政策的混亂、草率和反覆,這在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中不會出現。另外,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拜登不會反對在與中國在一些領域展開競爭的同時,在另一些領域合作。他不會不尊重中國,也不會僅以意識形態為由來蓄意激怒中國。這與過去四年會有所不同。
  • 「亞裔女性+中國背景」,拜登政府的新貿易代表是什麼來頭?
    拜登政府的過渡進程正在加速。近日,拜登內閣中又一重要職位被「劇透」。據環球網和多家美媒消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預計將提名凱薩琳·泰(Katherine Tai)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若泰成功上位,她將成為第一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有色人種女性。
  • 中方強烈譴責美方對華新制裁,美媒稱拜登會「選擇性地」挑戰中國
    本月初,美國國務院宣布將中共黨員及其親屬赴美籤證的有效期由10年減至1個月。沃爾夫聲稱要「運用一切可能的工具,防止中國公民隱瞞黨員身份,或逃避相關披露要求」。他炫耀此前的一項政策已使數以萬計中國學生離開美國,並稱2021財年將特別歡迎香港人申請難民,還會與臺灣溝通預先通關計劃協議。
  • 日媒解讀:中國在美政治「空白期」發動外交攻勢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日本經濟新聞》12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利用美國政治「空白期」發動攻勢》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確定贏得此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拜登已經開始推行自己的外交政策,一向消極對抗多邊合作的川普總統的政策將會得到修正
  • 陳徵:拜登對華政策的六個不變和兩個變化
    川普執政後期,美國不但公開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共和黨極右翼還希望推動與中國「脫鉤」,並將兩國關係引入「冷戰」狀態。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建制派」對中國的定位與前兩任一脈相承。民主共和兩黨已經形成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的共識。無論哪個黨上臺,這一點都不會改變。今年1月,拜登團隊發表《直面中國挑戰》的研究報告,開篇第一句話寫道:「中美已鎖定未來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競爭關係」。
  • 拜登對華政策解讀:拉攏盟友制衡中國,留學生政策依舊不明
    其中,與拜登關係緊密的外交政策顧問安東尼·布林肯預計將被提名為新一任的國務卿——川普政府蓬佩奧的繼任。布林肯在拜登身邊待了近20年,他曾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擔任拜登的高級助手,後來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擔任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如此華麗且資深的履歷,註定了布林肯將會使用一切外交手段來鞏固美國世界地位,包括但不限於——以多種方式限制中國。
  • 拜登政府對朝政策的三種可能
    在美國,無論誰當權執政,美國的本質和對朝政策都不會改變,朝鮮將繼續以「針鋒相對」(強硬對強硬、善意對善意)的方式與美國進行鬥爭和斡旋。從拜登在競選過程中的對朝態度及言論、朝鮮半島當前局勢以及拜登政府眼下急需處理的內政外交事項等綜合情況來分析,拜登政府的對朝政策大致會有以下三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