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以後,拜登這位新任美國總統在糾結了近兩周後,終於得到了川普這位前任總統鬆口。前不久,美國聯邦事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川普政府已經開始準備權力的過渡。拜登不僅獲得了「總統每日情報」的閱讀權,同時還向外界公布了自己執政首批關鍵人員的名單,國務卿提名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都被外界廣泛關注,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代表著拜登團隊未來的對外政策,可美國相關媒體卻偏偏不是這麼想。
11月24日,觀察網報導稱NBC當日發文,美國外交政策是由中國所決定,並不是由拜登所挑選的這些官員所決定。與川普外交政策團隊的偏激人物居多相比,拜登團隊更傾向於向對手展現自己的實力。尤其是現在勢頭極猛的中國,他們會在某些領域持合作開放的態度,但這並不代表雙方會一直相安無事,畢竟中國現在對於美國不僅是合作者,同時也是競爭者。
近幾年,美國發現自己在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開始逐漸下滑。這並不是因為上次大選而導致的,主要還是因為中國。中國的崛起造就了新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這些不會因為有人不想看到就會被抹去,東亞地區未來更多的會看中國而採取行動,而並非是看美國。 NBC也不得不感慨,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華盛頓的領導人要麼就是主動克制,要麼就是被動的克制。
憑藉著美國的驕傲,它應該自始至終的保持主動,但在看到現如今嚴酷的現實情況下,美國媒體也不得不發感慨,美國總統川普執政4年期間對中國進行赤裸裸的打壓,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每一處都能夠看到他對中國的壓迫。直到現在他將要教權離開白宮,才發現中國並沒有因為他的一系列強硬手段出現什麼畏畏縮縮的情況,反而在無理打壓下展現出了更加強大的力量。
反觀美國,一場新冠疫情更是直接就讓這個美國第一強國的遮羞布被徹底揭開,前不久,印度想要實現印度產品的自製,對中國商品進行打壓,最後卻發現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商品不降反增,這也難怪美國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畢竟中國現在也不是軟柿子,想要隨意的拿捏就要有自己和中國兩敗俱傷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