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些網頁和網購App,「1元購」廣告讓人眼花繚亂。用戶只要忍不住點擊,就可能掉進不良商家設置的陷阱裡。有的被誘騙下載了購物App,有的雖搶購成功卻買到劣質「三無」產品,還有的個人信息被套取轉賣……「1元購」背後套路真是多多。
1塊錢就可以買一部手機,或者是一件名牌羽絨服……看到這樣的廣告,很多網友難免心動不已,然後積極行動起來。結果點進廣告才發現,要麼會被要求下載某個購物APP,操作半天卻發現要滿足苛刻的條件才能搶購成功;要麼什麼都沒有搶到,所填寫的個人信息卻洩露了。當然也有人花1元錢買到了商品,等待支付運費以後發現,自己拿到的商品和廣告中所說的商品大相逕庭,質量低劣,根本無法正常使用。
很多網友終於明白,所謂的「1元購」不過就是一種新型騙局。而「1元購」之所以如此火爆,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是消費者和一些無良商家「合謀」的結果。消費者認為反正就是一塊錢,萬一真的買到東西了呢,於是在一種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下積極參與其中,而在商家看來,即便自己的伎倆被識破,套路了消費者,對方損失的也不過是一塊錢,不會和自己計較。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最終讓「1元購」大行其道。
殊不知,這樣的所謂網絡「1元購」,已經涉嫌多重違法違規。比如它涉嫌虛假宣傳,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違反了權益保護法和廣告法關於禁止虛假廣告等法律規定;再比如其銷售給消費者的假冒偽劣產品,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違反了電子商務法、智慧財產權法和註冊商標法等。如果其利用「1元購」為幌子騙取和倒賣消費者個人信息,更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由此可見,網絡「1元購」問題多多,隱患多多,不應該任由其野蠻生長。要想遏制和抵制「1元購」亂象,首先需要消費者認清「1元購」等網購陷阱背後的貓膩,理性消費避免上當受騙,尤其是不要在一種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下盲目參與其中;二是政府部門要依法用好用足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監管、行政指導和行政處罰等權限,進一步加強對平臺及商家的監管力度;三是電商平臺要加強行業自律,做好對商家的遴選和對商品質量的把控,不斷完善平臺的交易規則和維權渠道,積極受理處理消費者的維權訴求。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既不要相信天下可以掉餡餅這回事,也不要相信網絡有真正的「1元購」這回事,兩者都是騙人沒商量,誰相信誰上當。(苑廣闊)
[ 責任編輯:劉雪松 ]
【來源:團結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