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雖然已經進入嚴冬時節,但在界頭周家坡檳榔江奶水牛養殖小區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村民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小區內飼養的檳榔江奶水牛進行精心飼喂,打掃圈舍,投餵飼料,擠奶,一切都有條不紊,緊張有序。
遺產地位於騰衝市18個鄉鎮,水牛養殖主要分布於檳榔江河谷一帶,目前共養殖有4000多頭水牛。檳榔江水牛的發現認定填補了中國沒有河流型水牛的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河流型水牛資源的格局。
騰衝以檳榔江奶水牛養殖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為契機,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養殖模式,不斷擴大養殖規模,開發附加值高的產品,帶動養殖戶脫貧致富。
作為專業從事檳榔江水牛保種、繁育和產業開發企業的負責人,騰衝巴福樂檳榔江水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平對檳榔江奶水牛的特性和養殖歷史如數家珍:檳榔江水牛有兩千多年的飼養歷史,從曲石出土的帶有檳榔江水牛形狀的文物,可以證明2000多年前就有檳榔江水牛的飼養歷史,養殖系統帶有悠久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手工文化,還有創新的醫藥文化,民族文化。
為了促進產業持續發展,企業根據檳榔江水牛養殖區域的具體情況,在前期「分散養殖、集中收購」模式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檳榔江水牛產業發展規劃,尋求養殖區域適度規模化、養殖方式小區化、鮮奶收購集中化、產品質量可追溯化,形成了合作社挷緊養殖戶、企業挷緊合作社、技術挷定輔導員的「三挷」機制。
尤其是在一些貧困山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探索出代養模式,為貧困戶解除養殖的後顧之憂,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也受到群眾的歡迎。
界頭鎮周家坡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嚴家進就是通過代養模式,增加收入脫了貧。
嚴家進是界頭鎮周家坡社區梁家村民小組的村民,一家六口人只有他和妻子兩個全勞力,過去由於產業單一,家庭收入就是靠夫妻倆盤田種地和外出打工,經常是入不敷出,2017年底,在市農業局駐村工作隊員的引導幫助下,利用扶貧貸款支持,從巴福樂公司租來7頭奶水牛,在自家田地裡種植牧草,搞起來奶水牛養殖,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實現了脫貧。
嚴家進說:「現在養了兩年不到一點,收入還是相當可以的,到產崽後擠牛奶,小牛的餵了一點,剩餘的就交給公司裡面,公司裡面收的價格還是可以,小牛還可以自己賣給公司,奶錢一筆收入,還有小牛一筆收入,現在基本上收入還是相當的可觀。兩年不到的時間,大體上的收入基本上是在六萬多點,七萬不到一點,青儲料也有得補助,還是相當的可以」。
周家坡是界頭鎮的山區村,也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貧困面比較大,目前全村有207戶914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市農業局與這個村結對幫扶後,多次組織畜牧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進行走訪調查,與村民分析貧困原因,根據這裡良好的生態資源實際,和巴福樂公司達成共識,利用合作社和村民為公司代養的模式發展特色奶水牛養殖。
據周家坡社區村委會主任姚成國介紹:現在由政府牽頭協調貸款,用貸款押給巴福樂做押金,然後以合作社的形式把牛引來,引來後,有能力養的自己去養,沒有能力養的貧困戶合作社找人幫代養。
根據困難群眾缺乏資金的實際,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積極對接市扶貧辦和騰衝郵儲銀行,為貧困戶提供奶水牛養殖資金、建檔立卡戶按照扶貧政策爭取產業扶貧貸款,由郵政儲蓄為每戶貧困戶提供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解決建檔立卡戶無資入股問題,有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資金籌措,這種與公司合作的代養模式有效化解了群眾沒有資金的問題。同時,還通過土地流轉在養殖小區周邊搞起了觀光牧場,很多貧困戶都到養殖合作社打工。
現在養牛的工人,基本上請的都是貧困戶,他們每一個人,長年都能在這裡打工,一年基本收入是兩萬六左右。
通過農戶代養,合作社飼養,檳榔江水牛的養殖規模也不斷得到擴大,巴福樂公司也針對養殖發展的實際,積極開發新產品,目前不僅有在騰衝供不應求的鮮奶,還開發出了水牛奶凍乾粉、奶酪等附加值高的產品供應市場。
巴福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代養模式後,促進了檳榔江水牛產業開始步入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軌道。按照「企業+合作社+大戶帶貧困戶」的模式,目前,公司已經在在7個鄉鎮布局了7個代養小區,並根據種源情況和群眾的需求逐步推廣這一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力爭將檳榔江水牛培植成脫貧帶動明顯的優勢骨幹產業。
五合鄉鹿山村文博新村安置點的養殖小區就是代養小區之一,記者來到該村的時候,養殖小區內一片繁忙景象。
正在這裡看擠奶的村民王愛弟告訴記者:「她一家四口人,由於自己有病,家庭收入就靠丈夫外出打工維持,自己還要照看家庭,沒有能力自己養殖,就利用扶貧貸款參與合作社養殖奶水牛,幾個月下來,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據介紹,文博新村是五合鄉的一個移民安置點,村民都是從山區搬遷下來的,剛搬下來的時候,村民沒有產業,為了讓群眾搬得來,留得住,能致富,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檳榔江奶水牛公司,到文博新村建設養殖小區,以代養的模式發展檳榔江奶水牛養殖。
劉永師就是第一批參與養殖合作社的村民,他告訴記者,自己養了十頭奶水牛,純收入有八千到九千左右,十頭牛搞得好就有八九萬十萬錢。
騰衝巴福樂檳榔江奶水牛公司在五合鹿山村移民安置點探索養殖小區代養模式發展奶水牛養殖,讓異地搬遷的農戶搬得來,留得住,能致富,產業扶貧初見成效。
杜平告訴記者,隨著檳榔江水牛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企業將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上下功夫,針對騰衝旅遊業發展實際,不斷開發新的產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下一步要不斷的擴大奶源和肉源,把點建設的更多,同時積極發展更多的貧困戶來跟合作,爭取以點帶面,幫助到更多的貧困戶,這也是企業的一種責任,做出雙贏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