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牪犇!我也要養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牛

2020-12-19 騰衝發布

時下,雖然已經進入嚴冬時節,但在界頭周家坡檳榔江奶水牛養殖小區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村民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小區內飼養的檳榔江奶水牛進行精心飼喂,打掃圈舍,投餵飼料,擠奶,一切都有條不紊,緊張有序。

遺產地位於騰衝市18個鄉鎮,水牛養殖主要分布於檳榔江河谷一帶,目前共養殖有4000多頭水牛。檳榔江水牛的發現認定填補了中國沒有河流型水牛的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河流型水牛資源的格局。

騰衝以檳榔江奶水牛養殖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為契機,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養殖模式,不斷擴大養殖規模,開發附加值高的產品,帶動養殖戶脫貧致富。

作為專業從事檳榔江水牛保種、繁育和產業開發企業的負責人,騰衝巴福樂檳榔江水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平對檳榔江奶水牛的特性和養殖歷史如數家珍:檳榔江水牛有兩千多年的飼養歷史,從曲石出土的帶有檳榔江水牛形狀的文物,可以證明2000多年前就有檳榔江水牛的飼養歷史,養殖系統帶有悠久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手工文化,還有創新的醫藥文化,民族文化。

為了促進產業持續發展,企業根據檳榔江水牛養殖區域的具體情況,在前期「分散養殖、集中收購」模式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檳榔江水牛產業發展規劃,尋求養殖區域適度規模化、養殖方式小區化、鮮奶收購集中化、產品質量可追溯化,形成了合作社挷緊養殖戶、企業挷緊合作社、技術挷定輔導員的「三挷」機制。

尤其是在一些貧困山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探索出代養模式,為貧困戶解除養殖的後顧之憂,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也受到群眾的歡迎。

界頭鎮周家坡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嚴家進就是通過代養模式,增加收入脫了貧。

嚴家進是界頭鎮周家坡社區梁家村民小組的村民,一家六口人只有他和妻子兩個全勞力,過去由於產業單一,家庭收入就是靠夫妻倆盤田種地和外出打工,經常是入不敷出,2017年底,在市農業局駐村工作隊員的引導幫助下,利用扶貧貸款支持,從巴福樂公司租來7頭奶水牛,在自家田地裡種植牧草,搞起來奶水牛養殖,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實現了脫貧。

嚴家進說:「現在養了兩年不到一點,收入還是相當可以的,到產崽後擠牛奶,小牛的餵了一點,剩餘的就交給公司裡面,公司裡面收的價格還是可以,小牛還可以自己賣給公司,奶錢一筆收入,還有小牛一筆收入,現在基本上收入還是相當的可觀。兩年不到的時間,大體上的收入基本上是在六萬多點,七萬不到一點,青儲料也有得補助,還是相當的可以」。

周家坡是界頭鎮的山區村,也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貧困面比較大,目前全村有207戶914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市農業局與這個村結對幫扶後,多次組織畜牧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進行走訪調查,與村民分析貧困原因,根據這裡良好的生態資源實際,和巴福樂公司達成共識,利用合作社和村民為公司代養的模式發展特色奶水牛養殖。

據周家坡社區村委會主任姚成國介紹:現在由政府牽頭協調貸款,用貸款押給巴福樂做押金,然後以合作社的形式把牛引來,引來後,有能力養的自己去養,沒有能力養的貧困戶合作社找人幫代養。

根據困難群眾缺乏資金的實際,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積極對接市扶貧辦和騰衝郵儲銀行,為貧困戶提供奶水牛養殖資金、建檔立卡戶按照扶貧政策爭取產業扶貧貸款,由郵政儲蓄為每戶貧困戶提供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解決建檔立卡戶無資入股問題,有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資金籌措,這種與公司合作的代養模式有效化解了群眾沒有資金的問題。同時,還通過土地流轉在養殖小區周邊搞起了觀光牧場,很多貧困戶都到養殖合作社打工。

現在養牛的工人,基本上請的都是貧困戶,他們每一個人,長年都能在這裡打工,一年基本收入是兩萬六左右。

通過農戶代養,合作社飼養,檳榔江水牛的養殖規模也不斷得到擴大,巴福樂公司也針對養殖發展的實際,積極開發新產品,目前不僅有在騰衝供不應求的鮮奶,還開發出了水牛奶凍乾粉、奶酪等附加值高的產品供應市場。

巴福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代養模式後,促進了檳榔江水牛產業開始步入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軌道。按照「企業+合作社+大戶帶貧困戶」的模式,目前,公司已經在在7個鄉鎮布局了7個代養小區,並根據種源情況和群眾的需求逐步推廣這一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力爭將檳榔江水牛培植成脫貧帶動明顯的優勢骨幹產業。

五合鄉鹿山村文博新村安置點的養殖小區就是代養小區之一,記者來到該村的時候,養殖小區內一片繁忙景象。

正在這裡看擠奶的村民王愛弟告訴記者:「她一家四口人,由於自己有病,家庭收入就靠丈夫外出打工維持,自己還要照看家庭,沒有能力自己養殖,就利用扶貧貸款參與合作社養殖奶水牛,幾個月下來,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據介紹,文博新村是五合鄉的一個移民安置點,村民都是從山區搬遷下來的,剛搬下來的時候,村民沒有產業,為了讓群眾搬得來,留得住,能致富,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檳榔江奶水牛公司,到文博新村建設養殖小區,以代養的模式發展檳榔江奶水牛養殖。

劉永師就是第一批參與養殖合作社的村民,他告訴記者,自己養了十頭奶水牛,純收入有八千到九千左右,十頭牛搞得好就有八九萬十萬錢。

騰衝巴福樂檳榔江奶水牛公司在五合鹿山村移民安置點探索養殖小區代養模式發展奶水牛養殖,讓異地搬遷的農戶搬得來,留得住,能致富,產業扶貧初見成效。

杜平告訴記者,隨著檳榔江水牛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企業將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上下功夫,針對騰衝旅遊業發展實際,不斷開發新的產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下一步要不斷的擴大奶源和肉源,把點建設的更多,同時積極發展更多的貧困戶來跟合作,爭取以點帶面,幫助到更多的貧困戶,這也是企業的一種責任,做出雙贏的模式。

相關焦點

  • 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進入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本報訊(記者 王淑娟) 近日,國家農業部公告,騰衝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進入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 德清珍珠 農業文化遺產的閃亮明珠
    —明·伍載喬千百年來,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我們的祖先憑藉勤勞和智慧,創造了數量眾多的農業文化典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譜寫了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下稱「德清珍珠系統」)就是中國燦爛農耕文明史中的一顆「閃亮明珠」,2017年,被列入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雲南騰衝: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將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檳榔江水牛2008年進入國家重點畜禽遺傳資源目錄、2017年,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進入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6月入選第二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騰衝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加榜梯田,中國最好的梯田之一
    加榜梯田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月亮山腹地,是中國最好的梯田之一。在前年三月底,因去從江參加外甥的婚禮,曾去到那裡。到了從江,本想去廣西的龍勝梯田。但了解到從江的加榜梯田還是一個沒怎麼開發的免費的自然景觀,應該更有一種原生態的魅力,所以決定去加榜梯田看看。
  • 浙江德清人「造」珍珠技術領跑全球 入選農業文化遺產
    王力中提供中新網湖州7月14日電(見習記者 陳潔 實習生 饒雨蒙 通訊員 王力中 王福田)「世界珍珠看中國,中國珍珠始德清」。中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家之一,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而探源珍珠的人工養殖技術,便不得不提浙江省德清縣。14日記者獲悉,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成功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這也是浙江省惟一上榜的農業文化遺產。
  • 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入選國家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入選國家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2017-07-25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扎尕那村的農林牧循環複合系統(人民眼・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特殊的農業文化,即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農耕種植青稞和蔬菜,牧業供給肉和奶類,森林既提供建材,也生長菌菇和藥材。2017年11月,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起組織評選,目的在於推動保護農民仍在使用且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方式及農業系統。
  • 牛牪犇!代養雲南六大名牛之一檳榔江水牛,群眾吃穿不用愁
    檳榔江水牛是國家認定的國內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屬乳肉兼用的水牛品種,被評為雲南六大名牛之一,2017年被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保護開發檳榔江水牛蘊含的價值,2006年,保山騰衝市引進康恩貝集團旗下子公司,成立騰衝市巴福樂檳榔江水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福樂」),專業從事檳榔江水牛保種、繁育和產業開發。
  • 從一碗紅米飯看與農業勞作相關的世界文化遺產
    眼見兩位老人付錢走人,桌上尚留未吃完的一桶紅米飯,我的心裡像生出許多小石頭,咯得難受。走上樓問同行的朋友,紅米難吃嗎?一行人回答說,不難吃呀,好吃!  我不禁產生疑問,為何在我們看來極有價值的好吃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卻恰恰相反?除了店家沒有提供多種選擇以外,這是不是與我們在遺產地工作中對與農業勞作相關的文化遺產價值闡釋得不到位有關?
  • 一個「牛」字,藏著中國古代的農業文化和農耕崇拜
    因此可以從文字的構造推斷出從古至今文字的流變以及其中賦予的文化內涵。中國是一個農業古國,而牛作為重要的一種生產工具,它的由來和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便顯得極有研究價值。《說文解字》牛部字字義研究《說文解字》一共收錄了45個牛部字,重一個籀文(籀文「牭」從「貳」)。
  • 收藏|牛文,牛牪犇!沒有不可能的夢
    西班牙鬥牛是以盛裝打扮的鬥牛士花式虐殺一頭被激怒的公牛而結束,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西班牙文化的重要組成,甚至被帶到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人們都說西班牙人幹啥都自由散漫愛遲到,唯一在看鬥牛這件事上特別準時。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牛作為生產工具被中國政府保護,耕牛數量可以作為農業是否發達的標杆,私自殺牛甚至會判為死罪。為了鼓勵農耕,唐朝一位宰相還親自創作了《五牛圖》,傳世一千多年,今天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也算中國的鎮國之寶。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這些村落有著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選世界遺產的西遞村和宏村。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聚焦丨騰衝檳榔江水牛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是雲南唯一入選畜禽...
    近日,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發布了中國農業品牌目錄300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和影響力指數評價榜單。本次入選的300家目錄品牌特點首次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申報主體積極性高;申報品牌覆蓋面廣;品類呈多樣化;新品牌亮相,脫穎而出,展現出品牌的帶動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發達地區品牌建設成果豐碩,搶佔市場高地;欠發達地區品牌意識覺醒,一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秀品牌首次走出深山和偏遠地區出現在大眾視野。
  • 中國康養農業大爆發,看日本幹法有何不同?
    在第三產業領域,要拓展和延伸出農業的多功能性,從農業的休閒、科普、觀光、生態文化功能中挖掘農業的深層次價值。 在深挖價值的過程中,從農業的歷史、文化及自然條件中把握住一個獨特的價值點,就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時整合市場資源和產品資源,最終獲得盈利。
  • 尤溪:注重梯田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與傳承
    聯合鎮耕牛節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邱慧敏 陳杰 文/圖) 在歲月洗禮中,尤溪聯合梯田早與當地居民的生活、飲食、習俗等深切融合,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來,尤溪在加大對聯合梯田保護與開發的同時,更把視角投向梯田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與傳承。
  • 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日前,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是建設文化強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突顯文化自信的珍貴資源。
  • 甘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亮相中央電視臺《鄉村大舞臺——我的...
    甘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亮相中央電視臺《鄉村大舞臺——我的美麗鄉村》 2020-12-14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騰衝市推廣實施檳榔江水牛代養模式
    據史料記載,檳榔江水牛在騰衝飼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是乳肉兼用的寶貴品種,是雲南省「六大名牛」之一,2017年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如何將這種珍貴的水牛發展壯大,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呢?騰衝市創新性地推廣實施了「檳榔江水牛代養模式」,著力打造綠色食品品牌,讓產業進鄉村,帶動農戶拔「窮根」。
  • 中國與歐洲文化遺產管理制度對比分析
    歐洲國家世界遺產中絕大部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的比例很小,而我國,這個比例較小。在歐洲的文化遺產中,大部分為教堂和古蹟遺址,其建造時間久遠,所以對於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是歐洲國家所要面臨的問題。西歐國家的組織結構更有利於管理,義大利在行政上的劃分同我國有相似之處,行政區劃如同我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但是,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義大利始終強調保護和管理文化遺產是中央政府的職責,在管理體制上的突出特點是實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
  •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知多少?你都去過幾個?
    於是我頓覺應該趁此機會好好給她補習一下有關文化遺產的知識。接下來咱們一起來聊一聊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的那些事兒吧。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北京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一共有7項。是不是透著滿滿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