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集團董事長李建奎:讓萬華成為世界巨頭

2020-12-20 慧聰網

    慧聰塗料原料網訊:藍白兩色的條紋襯衫,胸前掛著工作牌,要不是職務欄註明「董事長」,眼前這位慈祥謙和的長者,更像一位普通的「鄰家大叔」,很難跟一個國際化工巨頭的掌門人聯繫起來。

    作為擁有全球最大MDI產能的萬華集團董事長,李建奎身上流露出的更多是親切。然而,正是因為在決策與執行上的一次次成功範例,李建奎成了萬華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是睿智又親民的企業靈魂人物。

    30年,李建奎踏著創業者們的足跡讓萬華實現了對國有企業缺陷的突破,完成了用1億資金「變」成700億的股市神話,把萬華從中國的角落推到了巴斯夫、拜耳等化工巨頭面前,平起平坐,共切蛋糕。30年,時光將李建奎從一名基層工程技術人員淬鍊成董事長,將萬華從步履蹣跚淬鍊成國際巨擘。

    □臨危受命,打破跨國公司壟斷封鎖

    1979年7月,26歲的李建奎剛從山東化工學院畢業,便帶著年輕人的朝氣,前往輕工部等待分配。

    巧合的是,建國以來輕工部最大的投資項目———建設煙臺合成革廠(現萬華集團前身)的方案也在這時正式敲定。「你去合成革廠吧!剛好跟你專業對口,而且你也是煙臺人。」輕工部的一位分管人事工作的領導找到李建奎說出了組織的決定。這一決定,讓立志於從事科研的李建奎激動不已。他連忙收拾好行囊,興衝衝地趕回了煙臺,一幹就是大半輩子。「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副科長、科長、副處長、處長、廠長助理、副廠長……」

    翻開李建奎的履歷表,無論技術崗位還是行政崗位,他都一級不落地從事過,一步一個腳印踩得踏實而有力。由於工作出色,1994年2月17日,由李建奎接任合成革總廠廠長的決定正式下發。這個看起來「按部就班」的決定,卻讓李建奎有些坐不住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眾多國有企業陷入了發展的困境。」李建奎說,正是在這個關口,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合成革總廠作為曾經的輕工業部下屬公司被選入全國100家試點公司,並成為山東省首家完成試點工作企業。

    這意味著,所有擔子都將壓在了李建奎———這個只有40歲的國企一把手身上。來自國家、企業、家庭的壓力,不言而喻。然而,李建奎卻沒有半點退路。「幹倒了企業損失的是國家資產,不僅對不起跟我幹的弟兄們,更沒法跟妻兒交代。」李建奎坦言,「最重要的是,自己捨不得離開科研技術的崗位。」

    計劃經濟時代的好處都用完了,是李建奎常用來形容當時合成革總廠的一句話。說歸說,該幹的絲毫由不得馬虎。「好幾千號嗷嗷待哺的員工等著吃飯呢。」

    跑銀行作抵押、貸款來發工資;引進MDI技術失敗,只得逼得企業自主研發創新……那時的李建奎經常兩三個禮拜吃住都在廠裡,每個車間的地上都有他和研發人員討論時留下的粉筆字。「受命於危難我不敢說,但是那個擔子確實不輕」。

    1995年8月8日,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掛牌營業。這是山東省第一家改制成功的公司。在萬華合成革俱樂部舉行的成立大會上,省市多位黨政主要領導到場,讓李建奎激動萬分。

    1996年3月,天特別冷,用自主研發的技術改造後的裝置運行進入關鍵階段,李建奎根據自己多年經驗判斷,在與相關工程技術人員認真交流後,指示調試人員把幾個關鍵數據調到比引進設備的參數提高150%-200%,試產一次成功,年產能力提高到1.5萬噸,這標誌著萬華完全掌握了MDI的生產技術。

    2000年4萬噸/年MDI製造技術通過專家論證,產品質量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標誌著我國完全打破了跨國公司的壟斷封鎖,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MDI製造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

    □1億「變」700億,創造股市神話

    現代化企業制度改制的完成,並不能徹底解決萬華面臨的問題。隨著萬華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資金成了致命的短板。「跟我幹的這批創業者,最困難的時候只能拿到70%的工資。」李建奎說,最艱難的時候辦公大樓的暖氣都停了,甚至還要找客戶借錢發工資。

    擺在他面前的只剩了一條路———上市,籌集資金。「相比國人,我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對股市有了一定的了解。」李建奎說,早在1990年,他就被輕工部派到香港中文大學進修國際經濟與貿易。也是在這個階段,證券、交易所、恒生指數、紐交所等名詞第一次進入了他的腦海。這對萬華醞釀上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也讓萬華走在了國內企業的前頭」。

    股市發展初期,上市指標難拿。經過李建奎的多番努力,省、證監會、輕工總會的三位部級領導在會面商談後,萬華終於拿到了證監會的特批上市指標,但要求是萬華要先完成股份制改造。

    1998年12月20日,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隨後的2001年1月5日,煙臺萬華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先改制後上市的公司。

    當時,煙臺萬華股票發行價為11.28元,上市當天就以28元開盤。李建奎非常自豪:這一錘下去,股票就翻了番!「我們創造了從最初1.2億元,到股票最高市值700億元的神話。」李建奎說,萬華上市的融資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在了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上。「其中,第一次融資到的4.6億就被一口氣全部投入到科研技改和生產中」。「企業要發展,就得捨得對科研和人才投入。」說這話時,李建奎隨手抽出一張紙巾,將工作人員不小心倒在桌上的幾滴水擦乾,之後便又摺疊整齊放回了口袋中。「董事長為人生活十分節儉,消費但從不浪費。」面對記者不解的目光,萬華集團總經理助理王劍波解釋說,紙巾擦了眼鏡或桌子,只要不髒,下次還可以隨手擦擦其他地方。「別看他對自己節儉,對人才確是大手筆。」王劍波說,掌舵萬華後,李建奎為博士開出10萬元年薪、150平方米海景房的條件。當時他自己全部年收入也就三四萬元、住80平方米的工廠自建房。一位博士問:比你待遇還高,我敢拿嗎?李建奎回答說:你的待遇,按法律和政策辦事,合理合法。「技術創新」是李建奎非常看重的。多年來,他在員工中大力倡導「鼓勵創新,重獎成功,寬容失敗」的萬華創新理念。一套連續精餾裝置技改後創造了效益,按規定獎金高達92萬元,獎?還是不獎?李建奎立即拍板:「獎!現金從銀行取回馬上發放!」當然,硬幣永遠是兩面,「新型反應系統設計失敗,近1000萬元也曾打了水漂……」

    在李建奎看來,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要羨慕別人在路上能撿到金子,那是因為人家前一天休息得好,眼睛才夠亮。」李建奎說,正是由於萬華對科研和人才的重視,2007年,他們自主研發的「年產20萬噸大規模MDI生產技術及產業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樹立了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技術創新的一個標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是全國石油化工行業近十年第一個科技進步一等獎。」李建奎告訴記者,萬華人管這個過程叫「二次創業、一次騰飛」。

    □收購博蘇,實現全球布局關鍵一步

    短暫的勝利並沒有放慢萬華發展腳步。想在寡頭壟斷的MDI行業生存下去,自然要面對來自國外巨頭的技術和貿易壁壘,因此全球化配置對萬華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實現實業、物流等一系列要素的全球化,才能打破技術和貿易壁壘。」李建奎邊說邊用手指敲著桌子,神情嚴肅。

    2008年的那場金融海嘯,讓人記憶猶新。那場危機中,全球八大聚氨酯企業之一的匈牙利博蘇化學公司出現了嚴重的資金鍊斷裂,打算出售股權。對於萬華來說,博蘇化學具有全球布局上的戰略意義。考慮到手中的營銷團隊、技術優勢、人才基礎,李建奎決定,再搏一把。「金融危機中,資本市場嚴重縮水,天上掉下個餡餅兒,誰不去接?」說到這場併購案,李建奎激動地用手比劃著。「當時12億歐元,別說在歐洲建廠,恐怕連歐洲的營銷體系都建立不起來!」李建奎認為,將博蘇收購,不僅可以擁有其全部資本,還可得到一套完整的歐洲營銷體系。既然是餡餅兒,自然會燙手,博蘇也不例外。在博蘇化學最大股東英國某併購基金的阻撓下,收購陷入了僵局。

    然而擁有幾十年來積累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萬華不會甘心輕易失敗。在幾大銀行的支持下,李建奎麾下的人才全力運作,大量買進博蘇化學的夾層債。從被排斥到穩穩地坐在談判席主桌,萬華人幾經艱辛,在最終交易協議籤訂時只用了一天。

    重視人才在萬華收購博蘇化學這一併購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參與其中的有:趙兵,萬華實業集團董事,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博士,曾在多家國際世界頂級投資銀行供職,主要負責本次收購的交易方案和總操盤;牧新明,萬華實業集團董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會計學博士,曾任美國奧斯汀大學金融學教授,金融及資本專家,主要負責本次收購交易方案的制定和方案的執行;丁浩,萬華化學集團特種氨事業部總經理,美國佛吉尼亞大學無機化學博士,曾在德國做洪堡學者,現為我國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2011年1月31日,煙臺萬華集團完成對匈牙利博蘇化學96%股權的併購,這標誌著萬華從此在歐洲具備了生產能力,萬華的國際化進程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對於萬華,這無疑是如虎添翼,更是實現二次騰飛發展難得的機遇。

    對於李建奎,更是無數個不眠之夜。「談判桌上和桌下的交鋒極為激烈。」李建奎若有所思地說,「不過咱們只要知道對手想要什麼,就一定會有辦法。」低沉的語氣中透出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氣度。在李建奎看來,做企業是個正和博弈的系統工程,應當採取一種合作的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妥協,才能夠增進雙方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只要記得給你的上下遊產業留出空間,包括給競爭對手留口飯吃,你才會有更廣闊的施展天地。」正是憑藉這份善意和包容,萬華留住了更多人才,也抓住了更多的機會。

    3個小時的採訪中,李建奎談了許多歷任老領導和廣大員工的無私奉獻。他再三強調,萬華有今天的局面,是幾代萬華人共同努力和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開發區萬華化學煙臺工業園正式投產後,萬華將成為全球產能第一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MDI生產企業。」李建奎起身遠眺,憧憬著萬華三次創業二次騰飛的未來,令全球MDI生產企業望其項背……

責任編輯:曾汝先

【慧聰資訊手機客戶端下載

相關焦點

  • 萬華:國企領導力的典範
    萬華的領導者都是業內懂技術、會管理、有國際視野的專家行家。尤其是李建奎、丁建生、廖增太三位企業領導人無縫接續,一以貫之沿著一張藍圖、一個路徑、一個目標矢志不渝地走下去。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李建奎在企業的發展與布局上發揮了戰略布局作用。李建奎大膽用人,公開選聘丁建生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
  • 【企界面對面】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丁建生先生訪談
    2020年9月3日,【企界】有幸陪同上海舶雲董事總經理鄭江先生一同拜會全球化工界傳奇企業家-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丁建生先生。他的帶領下,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化工廠,發展成年銷售額超680億元、淨利潤達到100億元(2019年數據)、市值2433億元(2020年9月4日)的全球化工界巨頭。
  • 新舊動能轉換的煙臺行動|萬華集團:奔向世界500強
    而正是由於萬華集團的攻堅克難、不斷創新,才使我國成為繼德美英日之後,第五個掌握MDI製造技術的國家,全面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特殊化學品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創業之初的艱難,印記在太多萬華人的心裡。為此,1988年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與國外四家MDI製造商進行了談判,希望能夠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擴大生產。    這是一場長達4年的談判。回憶往事,現任萬華化學董事長的廖增太這樣形容——很傻很天真。    面對對方在談判桌上的不斷誘導,沒有任何國際談判經驗的萬華人不僅讓對方摸清了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而且還把自己的技術設備打開了讓人家看。
  • 萬華化學集團:唯有實幹創新方能成功
    40年風雨歷程,歷經起伏的萬華化學集團如今在全球員工超過一萬人,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MDI、TDI、ADI全系列異氰酸酯製造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2017年,萬華化學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淨利潤165億元。
  • 央企董事長宋志平解析國企萬華成長的DNA
    10月12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煙臺萬華公司召開工業類「雙百企業」現場交流會。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煙臺萬華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先進,加強改革,自主創新,紮實推進工業類「雙百企業」綜合性改革取得實效。12月18日,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實地參觀了煙臺萬華實業集團並撰文探究其發展奧秘,今天,小新將全文分享給大家。
  • 新華社長文:從萬華改革之路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偉大實踐
    從空中俯瞰,萬華煙臺工業園中的一座座辦公樓,形同一個個巨大的苯環分子結構(4月3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這個曾為皮鞋提供原料的合成革廠,為何能成為世界化工領域的佼佼者?記者最近到萬華採訪,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工程建設方面,萬華煙臺工業園PO/AE一體化項目實現全線一次投產試車成功並產出合格產品,同時H12MDA、氯化氫氧化等一系列項目也於2015年建成投產,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HSE管理方面,萬華煙臺工業園採取多種措施完成了公司下達的HSE管理指標。
  • 萬華化學集團:情懷只是起點 唯有實幹創新方能成功
    為此,1988年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與國外四家MDI製造商進行了談判,希望能夠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擴大生產。這是一場長達4年的談判。回憶往事,現任萬華化學董事長的廖增太這樣形容——很傻很天真。面對對方在談判桌上的不斷誘導,沒有任何國際談判經驗的萬華人不僅讓對方摸清了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而且還把自己的技術設備打開了讓人家看。
  • 「分紅王」萬華化學向全球化工十強進軍——專訪萬華化學董事長兼...
    自2001年1月份上市以來,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華化學」)累計向股東現金分紅138.97億元。從投資收益計算,按上市首日開盤價28元/股購入且分紅即買入,17年來投資者投資收益增長49倍。無論從累計分紅與累計融資的比值看,還是從每股市值的增長幅度看,萬華化學都是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 「吾將上下而求索」——從萬華改革之路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偉大實踐
    一鼓作氣謀改革,回答市場之問——走進萬華煙臺工業園,只見管道縱橫、高塔林立,運輸貨車出出進進,一派繁忙景象。這個曾為皮鞋提供原料的合成革廠,為何能成為世界化工領域的佼佼者?萬華第一時間在全廠試行全員合同制,打破鐵飯碗,搬掉鐵交椅,取消鐵工資……時任萬華人事主管欒新光說,如果沒有這些變革,後期很難實現與國家改革的對接。1995年,萬華由「煙臺合成革總廠」改制為「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山東省首家、全國第8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剝離。
  • (國企改革發展典型)萬華化學集團:情懷只是起點 唯有實幹創新方能...
    2017年,萬華化學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淨利潤165億元。為此,1988年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與國外四家MDI製造商進行了談判,希望能夠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擴大生產。這是一場長達4年的談判。回憶往事,現任萬華化學董事長的廖增太這樣形容——很傻很天真。面對對方在談判桌上的不斷誘導,沒有任何國際談判經驗的萬華人不僅讓對方摸清了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而且還把自己的技術設備打開了讓人家看。
  • 【萬華化學】選舉產生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屆董事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於2020年5月13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選舉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的議案》、《關於聘任公司總裁的議案》、《關於聘任公司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的議案》等事項。
  • 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決議公告
    現任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萬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黨委書記,中國國家聚氨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建奎,男,1953年8月出生,EMBA、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歷任煙臺合成革總廠總調度室副主任、廠長助理、副廠長、廠長;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萬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建奎先生曾獲全國輕工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山東省技術開發優秀組織者稱號、煙臺市優秀企業家稱號、全國勞動模範。
  • 萬華董事長丁建生:中國企業要擁有自主領先的技術
    其中,來自中國煙臺的萬華實業集團將與寶思德公司籤署進一步投資協議。16-3-3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萬華是我國一家山東化工企業。在習近平主席出訪期間,要籤署的協議其實是萬華和捷克寶思德MCHZ公司合作的再升級。
  •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屆董事會2018年第三次臨時會議決議...
    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事項,涉及關聯交易,公司董事長廖增太先生、董事李建奎先生、丁建生先生、郭興田先生、牧新明先生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潛在交易對方或其直接控制的公司擔任董事等職務,因此與本次董事會所審議事項構成關聯關係,上述五名關聯董事迴避了本議案的表決。 本項議案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 爭創一流百戰多——新時代新國企萬華改革創新啟示錄(上)
    市場化改革是「關鍵一招」萬華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離市場越近越好!」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向記者道出了答案。六個多月前,萬華化學重大資產重組及整體上市資產交割手續全部履行完畢,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公眾公司,為未來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打下了堅實的體制基礎。無論是藉助國企改革的政策東風,還是大刀闊斧地自我改革突破,回顧萬華的發展之路,「市場化」改革無疑是「關鍵一招」。
  • 煙臺萬華丁建生:自主創新是萬華生存DNA
    煙臺萬華丁建生:自主創新是萬華生存DNA 2013-02-18 09:01:17 來源:網上輕紡城 如果你不了解MDI,我可以告訴你,這是生產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 萬華集團的改革創新之路及其啟示
    四十年來,萬華集團以振興民族聚氨酯產業為己任,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技術創新,克服重重困難,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MDI(異氰酸酯)製造技術,打破了少數國家、少數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與壟斷,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走出了一條以不斷改革和自主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
  • [股東會]萬華化學:2013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資料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議題八 關於續聘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各位股東及股東代表: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全球布局的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審計服務機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良好的聲譽和廣泛影響,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是德勤在中國大陸的成員所。
  • 張建慧會見杭州萬華控股集團董事長劉海
    1月13日,市長張建慧會見杭州萬華控股集團董事長劉海一行,雙方就增進了解、加強合作進行了溝通交流。副市長張弛,市政協副主席、市工信委主任劉明亮參加會見。  張建慧對劉海一行蒞商考察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商丘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