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班裡的小軒多強壯,我的標標又高又瘦,一陣風都能吹走,唉!」
「老師,我們家小琳總是不吃肉,太瘦,怎麼辦?」
「小月吃得不少就是不長肉,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健康又強壯,我真擔!老師,怎麼辦?
孩子偏瘦,怎麼辦?為此,我們綜合多個案例,做了詳細分析。
查找原因
(1)孩子被父母餵出「厭食症」
孩子不愛吃東西時,不少家長,尤其是老人總是擔心孩子餓著,於是就追著餵飯,逼著孩子吃肉,以為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營養,完全忽略孩子的食慾,從而讓孩子對「吃飯」產生厭惡感。時間一久,孩子只要吃飯就條件反射地產生「厭食症」的症狀。因厭惡吃飯影響正常的營養攝入身體長期得不到合理的供養,自然偏瘦。
(2)孩子偏食,營養補充不科學
當孩子喊餓,但又還沒到吃飯時間,家長不忍心孩子挨餓,於是默許孩子找零食吃,到最後孩子就不好好吃正餐了。許多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長胖一些,會偏信一些增肥的偏方,一味地給孩子吃各種營養保健品,胡亂進補。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若不考慮孩子個體的特點,盲目吃補品反而會損壞孩子的身體。因此,孩子的飲食無規律,少食偏食,營養攝入不均,都有可能是造成偏瘦的原因。
(3)運動量過大,消耗大量的能量
有的孩子偏瘦,除了飲食習慣不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運動過度。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如果經常參加劇烈運動,而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身體能量消耗極大,就很難儲備脂肪,體重自然偏輕。
解決策略一
(1)正確對待孩子的胖瘦
作為家長,孩子長得胖或長得瘦其實不必太擔心,關鍵是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只要孩子的身體是健康的,胖點或者瘦點都是正常的。由於每個孩子生長發育情況不一樣,即使有些孩子目前看起來稍微瘦了點,但只要身體健康,飲食正常,父母也不必過分擔心,順其自然就好。當然,如果孩子真的特別瘦,就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看看是否存在發育不良的病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還有一方面也是家長不可忽略的,那就是一日三餐要有規律,讓孩子形成定時吃飯的生物鐘。零食只是正餐以外的非必要補充,絕不可估量,更不能用零食取代正餐,尤其是垃圾食品,過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會導致兒童肥胖、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症狀。作為家長,不要無節制地給孩子零食。飯前一小時不宜給孩子吃零食,以免抑制正餐食慾,導致孩子到該用正餐的時候卻什麼也吃不下。如果孩子到飯點不吃飯,我們可以用堅定又溫和的語氣告訴孩子:「你現在不吃飯,就要等到下一頓飯的時間才有吃的,而且在這段時間中,任何零食都不能吃哦。」不少父母生怕孩子被餓著,想方設法哄孩子多吃東西。其實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偶爾的飢餓並不是壞事,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食慾。
另一方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一些偏好,搭配健康食物,花點心思做些營養均衡的菜式;在做飯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為吃飯增添趣味,刺激孩子的食慾,增加孩子的營養攝入。
(3)運動有度
如果孩子性格活躍,每天的運動量很大,家長可以考慮適當減少運動量。比如說,為孩子制訂合適的運動計劃,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合理安排運動的時間。還可以在兩頓正餐之間,讓孩子喝一些牛奶和吃一些營養點心,增加能量補給。
案例追蹤
小毅越長越高,差不多一米六,但體重只有35公斤。小毅媽媽十分擔心,向我們訴苦。我們建議她這樣做飯前不吃零食。
小毅喜歡飯前吃零食。
這天回到家,小毅大喊:「奶奶,我好餓!」奶奶和藹地說:「乖乖,等一會兒,萊很快就做好了。」
小毅不聽,直接到柜子裡找零食,媽媽看見了走過去拿走他手上的薯片,堅定地說:「飯前不能吃任何零食。」小毅有點委屈,但想到不會兒就能吃飯了,還是放下手中的零食。因為飯前沒有吃零食,他比平時吃得更香,足足吃了兩大碗飯。要知道,小毅平日裡只要是飯前吃了零食,吃飯的時候就心不在焉,還會嘀咕飯萊都不好吃,磨蹭半天都吃不完。
增加營養,加強鍛鍊
晚上,媽媽和爺爺、奶奶、爸爸一起商量關於小毅吃飯的問題,一致通過飯前一小時大家都不能吃零食的決定。一小時之前,小毅可以喝牛奶和吃一些有營養的點心,補充一定的能量和營養,既滿足對美味的欲望又不影響正餐。而且,大家一致決定以後家裡不再買薯片之類的垃圾食品。媽媽在一日三餐的營養搭配上更花心思,早餐注重主副相輔、幹稀平衡、葷素搭配,晚上睡覺前半小時會根據孩子的情況,讓小毅吃點心和喝點牛奶。
接下來,小毅還加入了學校籃球隊,每天都堅持體育訓練。按照以上的方法堅持了差不多半年,小毅越長越高,雖然看起來還是顯瘦,:體重增加了,身體也變得結實了,十分健康活潑。小毅的爸爸媽媽也不再為孩子偏瘦而苦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