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圖形 肖遵怡 制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記者 郭欣欣
重慶商報訊 原本談妥的「押一付一」,等籤完合同,才發現「換臉」為貸款合同。一些資金本就緊張的租客,就這樣稀裡糊塗地背上了一筆貸款。
昨日,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三季度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報告》(簡稱《報告》)中顯示,隨著租購併舉成為政策著力點,不少中介等機構布局長租市場,為了解決租客資金緊張的問題,諸多金融優惠條件也被頻頻拋出。《報告》指出,在有的公司打出「押一付一」的背後,實質暗藏著「套路貸」貓膩,導致消費者「被貸款」。有計劃租房的消費者,在租房時一定要看清合同,別掉進「套路貸」的坑。
現金流不夠「套路貸」湊
《報告》指出,目前從中介系,到地產系,再到資本系,各類機構紛紛布局長租公寓市場。從行業收益來看,現階段這一塊市場的租金收益率有限,平均在2%以下。因此,對於入局者而言,在低利潤率、低周轉的情況下,提高投資收益率的一條重要途徑,是通過債權融資,提升槓桿,包括資產證券化和租房分期。
「由於業主、租賃公司以及租客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本來合規的『租房分期』容易被租賃公司利用,成為『套路貸』。」《報告》指出,從目前行業來看,激進的市場拓展策略、緊繃的資金鍊、魚龍混雜的參與者、無序的競爭業態等,長租公寓市場預計將進入洗牌階段。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進一步分析,一般來說,租客只能接受「押一付三」,但運營機構則希望租金年付,才能藉助租金用於擴大規模、搶佔市場。為了避免雙方「談不攏」,一些運營機構表面上會妥協,主動「讓利」,允許租客押一付一。
「但背地裡,則以租客的名義申請一年期的租房分期,提前鎖定一年的房租收入。租客每期繳付的租金,則被用來償還分期貸款。」薛洪言說,租房分期本是正當的消費金融場景,只是,若借款合同並非租客的真實意思表示,便成了一種套路。
租客籤合同時要看清條款
今年6月份,剛畢業的小宋通過大坪一家中介公司租房。在中介公司,工作人員要求押一付一,第一個月現金支付,此後每月分期付款。所租的臥室一個月租金為1050元,押一付一,小宋便付了2100元錢。
沒想到1個月後,小宋收到一條簡訊提示,在某貸款平臺已成功註冊,提醒次月開始還款。這時小宋才發現「被」貸了12600元。
在小宋出示的合同中,不僅付款方式只勾選了一條,即「押一付一,首月租金及剩餘租金,由丙方承認並授權的租金分期貸服務戰略合作商北京慧美惠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代為收取。」此外,租賃期內,如乙方未按第三約定按期支付全額租金的,均視為逾期交付,每逾期一日,按月租金的15%向丙方支付延期滯納金。
按照小宋一個月的租金為1050元,如果逾期一日,則要向丙方交納157.5元錢。
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目前不少中介公司都可提供租房貸的業務,所選擇的合作金融機構也很正規,比如建行推出的一項貸款業務,租客在線上簽署租賃合同後,在線上支付租金環節即可直接向銀行申請貸款。
但也有少部分合作金融機構基本不知名的小企業,據在工商局查到註冊信息,這部分金融機構註冊資本少、規模也小,抗風險能力明顯比國有銀行等低得多。
一家大型商業銀行個貸部人士建議,「套路貸」具有分散性和隱蔽性,市民們在租房時一定要謹慎,選擇正規的租房渠道和機構。籤訂租房合同的時候注意檢查清楚合同內容,籤訂的另一方是房東、銀行還是金融借貸公司。
如果手頭確實緊張,並已經被告知採用的是「租房貸」押一付一的情況下,也要看清楚合同條款,落實清楚一旦沒有按期交納房租需要支付多少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