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便利店行業要如何發展?不妨從7-Eleven身上取取經

2020-12-23 蘇寧金融研究院

在新零售的熱潮下,憑藉著營業時間長、空間距離近、精選SKU、資產模式較輕等優點,便利店正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而諸多商業巨頭也開始加大力度布局這一零售業態。

不過,之於國內,便利店仍然是一種較為新鮮的物種,故行業將如何發展,自然成為了人們關心的話題。

倘若放眼國際,可以看到便利店在日本已經極為成熟,而其中又以7-Eleven連鎖便利店為行業主導與典範。那麼,對7-Eleven的發展經驗加以探究總結,進而為我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就有其必要性,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

探究7-Eleven的經營之道

提到7-Eleven,相信人們不會覺得陌生,因為它就分布在各個城市的商圈與社區之中。這家誕生於美國德州、興盛於日本的便利店,通過不斷的商業模式革新,已經成長為一個現象級的零售範本。

根據德勤每年發布的《全球零售力量》報告,7-Eleven所屬公司Seven & I Holdings一直處於主營便利店業態公司中的榜首,全球零售巨頭的前20位。在2016財年,7-Eleven日本公司8000多名員工創造了近百億人民幣的利潤,人均創造利潤接近120萬人民幣,足以比肩阿里巴巴。即便在日本經濟最為嚴重的衰退時期,7-Eleven日本公司依然保持了長達數十年的增長勢頭。而今,7-Eleven已經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65000家門店,在東亞、東南亞處於絕對領先,在北美、北歐、澳洲也有不錯的覆蓋優勢。

看似十分傳統的便利店公司,能夠做到如此,絕非偶然。在筆者看來,7-Eleven的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密集的網點布局,無限貼近消費者。

「便利」二字是便利店的精髓所在,核心在於如何讓消費者隨時隨地觸手可及。此時,密集的網點布局便成了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日本,7-Eleven門店總數已經突破兩萬家,遠超日本三大便利店中的另外兩家——羅森(Lawson)和全家(Familymart)。這就讓絕大多數日本人都能在5~10分鐘時間內抵達7-Eleven的店面購買商品。再加上其每天超過16小時的營業時間,帶給消費者的就是時間與空間的雙重便利,讓7-Eleven真正成為了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密集的網點布局還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宣傳成本與物流成本,並提高品牌形象及其知名度。

第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是7-Eleven最核心的競爭力。

對於一家佔地面積不大也沒有存儲場所,但卻要每日都提供3000多種商品SKU的便利店而言,高頻的配送與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也就成為了其經營的生命線所在。基於此背景,JIT物流配送模式應運而生。

JIT(Just In Time),最早是日本豐田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於1953年創造的一種在多品種小批量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即所謂的準時生產。在此基礎上,JIT物流配送模式得以問世,其特點在於少量、多次、迅速,並對於整個物流配送體系的效率和準確度要求極高。而7-Eleven正是將JIT物流配送模式運用到了極致,進而滿足了「新鮮、及時、便利、不缺貨」的連鎖便利店必備條件。

具體來說,7-Eleven先是按照不同的地區和商品群劃分,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該中心統一集貨,再向各店鋪配送。在配送中心會備有一個電腦網路配送系統,可以每天收到區域內各個店鋪的庫存和需求狀況,從而為供應商的貨物派送提供了更為精準的參考。此外,7-Eleven還對供應鏈進行精細化管理。例如,在每日三次配送的基礎上,如果預計到第二天會發生天氣變化,還會對可能受影響的商品進行一次特別配送,這就使得7-Eleven的所有網點都能出售新鮮與高附加值的商品,顯著提高了消費者購物體驗,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第三,擁有高科技武裝的信息系統。

在發展過程中,7-Eleven始終不遺餘力地在加大信息化賦能企業管理方面的投入。根據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自1978年以來,7-Eleven至少對信息系統進行了6次升級,而每一次升級都大大提高了總部與網點間的數據傳輸效率,加強了單品管理。而今,以信息為中心管理商品已是7-Eleven最為自豪的地方,其好處至少有二:

一方面,可以充分收集消費者購物偏好習慣的有關數據,以此掌握市場的最新需求動向,進而實現C2B的按需定製生產範式,避免了商品滯銷與庫存積壓的尷尬;另一方面,在數位化與信息化的賦能下,7-Eleven的供應鏈管理變得更加透明,上下遊的大規模協同變得更加容易,進而顯著提升了公司供應鏈的運行效率。

打造名副其實的「便利」店

除了善於經營外,7-Eleven還格外注重消費者的體驗,並基於此延伸出了一系列超越零售本身的多項「增值」服務,在此不妨逐一分析。

首先,力求讓消費者在生活各方面都獲得「便利」。

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大多僅僅停留在為顧客購物提供便利的層面。然而對於7-Eleven來說,不甘心只做售賣商品的店鋪,而是要讓消費者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獲得便利。於是,基於其密集的線下網點,7-Eleven擴展了一系列的全天候便民服務,以此更加貼近消費者,並全方位提升消費體驗(參見表1)。

其次,積極發展線上業務。

傳統的便利店幾乎都是將業務重心放在線下門店上。然而,由於營業時間、商圈範圍、店鋪陳列商品種類等多方面的限制,線下便利店有著不少的局限。相比之下,線上零售則大大突破了時間、空間與商品種類的約束,並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細緻的服務。7-Eleven早在1999年就看到了線上板塊的巨大潛力,並著手同雅虎等公司開展合作,以圖書銷售為開端進入電子商務市場。而後,7-Eleven進一步與索尼、NEC等巨頭共同成立網絡商店,為消費者提供包括書籍、CD、音樂會門票、旅遊服務在內的更加廣泛的商品與服務。到了2015年底,新的網購配送服務omni7問世,標誌著7-Eleven的O2O業務愈加成熟。

最後,跨界提供金融服務。

為了滿足消費者24小時便捷取款以及換取外匯等服務的需求,7-Eleven於2001年與百貨公司集團伊藤洋華堂合資成立株式會社IYBANK(即現在的SEVEN銀行),並取得了銀行牌照。以此為契機,ATM機開始大規模出現在7-Eleven門店裡,讓廣大消費者可以更為便利地享受到相關的金融服務。此外,7-Eleven還進軍信用卡業務,包括Seven Card、Seven Card金卡等,直接可以積分和支付。這不僅能減少商店與其他銀行的轉帳費用,還可以大大簡化消費者的支付結帳流程。

7-Eleven帶來的啟示

正是因為具備了以上種種,7-Eleven才能夠穩坐便利店行業的龍頭地位。當然,這些對於後來者無疑極具參考價值。

概括地看,7-Eleven的致勝之匙在於「硬體」與「軟體」兩個層面,前者指其特色物流模式和高科技信息系統打造的高效供應鏈,後者則涵蓋以顧客需求導向的單品管理、品牌開發、熱情服務以及便民服務等內容。值得注意的是,7-Eleven的「硬體」與「軟體」剛好迎合了新零售的精髓所在,即通過新興技術的賦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對B端供應鏈效率與C端消費者體驗的雙重提升。從這個邏輯上看,7-Eleven早已在便利店與新零售結合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當前,在消費升級與新零售的雙輪驅動下,我國的便利店行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而諸如蘇寧、天貓等零售巨頭都紛紛發力,蘇寧小店、天貓小店等新型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快速擴張。但是仍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便利店行業總體上仍偏傳統,除了要面對經營成本的上漲與其他零售業態的衝擊外,還有線上業務薄弱、供應鏈管理低效等痛點亟待解決。

7-Eleven的實踐,為我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極佳的範本,而各路玩家則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兩點:

一方面,推動數位化經營,打造高效供應鏈。要把握新零售時代人貨場的「物理數據二重性」,在鞏固門店業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加持,積極拓展線上業務,藉助線上龐大的用戶活躍和消費數據為便利店提供所在社區範圍內更為精準的消費者畫像,根據不同人群的消費偏好來按需生產與配送,實現庫存優化,同時也可以將門店自身打造為線下流量入口,進而反哺線上,實現線上線下信息互通,並降低成本。此外,便利店還應構建一套完整的供應鏈信息系統,實現倉儲、訂單、顧客、交易等環節的統一管理,並依託線下渠道的網點優勢,將自身打造為購物點+物流中心」,全面提升物流的速度與質量。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用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的話來說,「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這種方式不僅更能戳中消費者內心的癢處,還是新零售時代核心理念的體現。因此,國內便利店在發展中,也應時刻明確「消費者是一切價值的起點」這一宗旨,不斷加碼商品與服務的內容及質量。舉例說明,可以通過完善店面設計、豐富服務領域等手段來增進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甚至還可以實時關注天氣與溫度變化,進而決定是銷售冷飲還是賣熱咖啡,以此來展示便利店細緻入微的貼心服務,讓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不僅能獲得商品本身,更能獲得超出商品範疇的其他體驗。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付一夫

相關焦點

  • 7-Eleven的慢與中國便利店的快
    我們知道日本企業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有一些共同特點:認真、嚴謹、謙虛,非常善於學習。這些看似抽象的價值理念,不僅過去是中日便利店的差距所在,也是今天的生死分界線。比如,我們認為中國的7-11開店太慢了。而包括7-11在內的日系便利店普遍認為,本土便利店,太過瘋狂。不妨就從這件事說起。謙虛的老虎,還是老虎
  • 從7-Eleven平臺化思維看國內商業發展新思路
    發布時間:2019年6月2日摘要:便利店的經營屬性決定了行業的快速發展有兩個前提條件:較大的人口密度以及中等以上的消費水平。中國的市場目前顯然已經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在傳統業態普遍低迷的情況下,2017年便利店行業整體規模依舊保持了14%左右的高增長。
  • 河南首家7-ELEVEn便利店在鄭州開業
    27-ELEVEn開業三寶:福袋、鮮食、自有品牌7-ELEVEn,全球便利店巨頭,日系便利店翹楚,一般行業都這麼稱「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和其他便利店」,可見其地位。7-ELEVEn所到城市都是招商引資的重點,先後進入西安、福州、長沙,分別創造了39萬,42萬和50萬+開業業績,創造全球便利店開業紀錄。
  • 風口已過,武漢7-ELEVEn便利店要涼了嗎?
    據7-ELEVEn武漢官方消息,2019年7-ELEVEn在武漢三鎮計劃開店30家,未來將努力朝著全省超過600家店的目標不斷加速發展。近日,筆者在分析了武漢地區的便利店發展情況後,發現7-ELEVEn武漢歷時兩年多,目前在武漢僅開店12家,包括市區10家店和機場兩家店。
  • 7-Eleven便利店進駐福州 將與三福百貨合作
    盒馬F2便利店   闖入者7-Eleven   7-Eleven便利店最早誕生於美國,由於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在1946年正式改名為「7-ELEVEn」,隨後被引入日本,也改為了24小時營業。
  • 7-ELEVEn便利店們的絕地求生,從下沉到縣城開始
    7-11和羅森又上了什麼新品,那些留在老家的初中同學,可能比你要更早知道。 開,往城市邊緣開 上個月底,河南首家7-11在鄭州開業。 這間位於國貿360商圈的門店,不僅一舉拿下單日65萬元的營業額,還直接刷新了業內全球銷售紀錄。
  • 便利店新武器:7-ELEVEN們的自有品牌
    7-ELEVEN、羅森們如何靠新鮮、有趣的自有品牌商品吸引人流?  文/侯佳  7-ELEVEN貨架上最貴的一款果汁,卻最暢銷。350毫升一瓶,售價15元,這款名為Unifresh的果汁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在飲料產品往往都會將廣告轟炸作為提升銷量的常規戰術的行業慣例下,它卻從未投放過廣告。
  • 全家中國20年授權即將到期,日系便利店進入卡位戰
    過去近20年來,它也被國內便利店經營者視為便利店標準化管理的標杆,與羅森、7-eleven共同切分著中高端便利店消費市場的蛋糕。但與後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全家在聚焦區域,提升門店密度上更趨完善。據北京商報統計稱,全家便利目前約有2500家門店,其中2000家位於華東區域。這意味著它能夠藉此攤薄運營成本,從而盈利。
  • 便利店711的名字到底怎麼讀?
    其中最常見的讀法是seven-eleven和「七么么」。一些歌曲中也出現了這個便利店,我們來聽聽是怎麼唱的。聽清楚沒,唱的都是「七十一」哦。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七么么」唱出來實在不好聽。日本人如何讀「7-11」既然711是日本的便利店,那日本有沒有官方的讀法呢?小編帶著這樣的好奇去日本的網站上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它在日本的讀法竟然也不統一。
  • 7-ELEVEn步入歷史最低谷
    對於7-ELEVEn在中原市場的布局,有人看好,也有人質疑,但無論如何,7-ELEVEn的拓展動作並不能掩蓋其正在面臨的一些系統性風險——這些風險來自於7-ELEVEn日本總部今年以來傳出的各種負面新聞,也來自於面對瞬息萬變的國內市場,7-ELEVEn需要做出更加快速的反應。
  • seven-eleven便利店人氣便當卡路裡測評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seven-eleven便利店人氣便當卡路裡測評,如果你對這一期的內容感興趣的話,那就請你繼續看下去吧~   No.3香茅咖喱牛腩飯:679kcal=4碗米飯   No.4廣式肉拼飯:679kcal=4碗米飯   No.5照燒豬扒醬香茄子飯:746kcal=4碗米飯   No.6茄汁豬扒飯:757kcal=4碗米飯   No.7滷水四寶飯
  • 全家,7-Eleven,羅森,遍布上海街頭的日系品牌便利店
    主要銷售一般日本便利店常見貨品包括飲料、零食、便當、雜誌及漫畫等。日本及臺灣的FamilyMart亦設有自動櫃員機、自動售票機等設備。FamilyMart在1981年9月1日創辦,原是西友商店(1983年改名「株式會社西友」)子公司,現在是伊藤忠商事子公司。
  • 臺灣的另一特產——7-ELEVEN便利店
    不過要說臺灣街道上幾乎隨處可見的「特產」,那麼非711便利店莫屬。什麼?!便利店也能叫特產?如今,大陸很多大城市街頭也是便利店遍地開,那麼臺灣711到底有啥特別之處能稱為「特產」呢?就連在醫院候診、政府機構排隊辦事大廳內都有便利店服務,更莫說商場、機場、火車站這些公共區域了。且看臺灣711便利店如何刷新「遍地開」新高度!711就是你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又一家7-ELEVEn便利店開業了!
    在陝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目前共開業門店36家    「7-ElEVEn終於開到了這裡,這下工作生活又便利了不少!」在西鹹新區能源金貿區中央商務區工作的王麗玫看到7-ELEVEn便利店今天入駐園區,興奮地發了條朋友圈。
  • 談起便利店只想到7-ELEVEn和全家?這可能是個誤會
    相比之下,日資便利店品牌形象處處洋溢著「高大上」,從一開始就紮根一線。這種交相呼應,錯位競爭的場景伴隨了中國便利店20多年的發展歷史。店鋪數量上,最能給7-ELEVEn們帶來威脅的是美宜佳。隨著便利店行業的火熱,區域諸侯們也在反思:過於陳舊的店鋪,混亂的貨品管理以及落後的數位化是否能真正適應新浪潮的發展。如果說百貨時代很好的解決了上遊製造商的出貨問題,當下如何更有效率的滿足C端需求,顯然是他們更應該思考的。
  • 便利店要成新風口?來看7-11在中國是怎麼做的
    在這三重壓力衝擊下,中國大賣場行業包括百貨業出現了一個發展速度明顯下跌的狀態。從歐美發達國家來看,經濟上行的時候,便利店銷售是可以跑過GDP或通貨膨脹指數的。但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由於人們更少地去買大眾商品,便利店在局部區域有一些逆向的增長。結合這兩點來分析,將來這個行業一定是個剛需的行業,他的跑道是足夠寬的。
  • 和而不同:7-Eleven的「中國策」
    美宜佳,已超過17000家店;紅旗連鎖,超過3000家店;立足上海輻射周邊區域的上海可的便利店,也已超過1200家——這些品牌的出現,要遠遠晚於7-Eleven進入中國的時間。全球最大的便利店7-Eleven來到中國大陸已經30年了,總店面1882家(2018年數據),分布於9個省市,但每一個區域市場都未能佔據主導地位,在成都甚至還關掉了10家店。
  • 7-ELeven和沃爾瑪的供應鏈是如何煉成的?
    事實上,相比於國內,國外零售商的供應鏈建設更加成熟,其中又以日本的7-Eleven和美國的沃爾瑪為業內典範。如此一來,對二者的供應鏈經驗加以研究總結,進而為我國新零售的供應鏈變革指明方向就有其必要性,於是便有了此文。 7-Eleven的供應鏈:高效且有人情味 關於7-Eleven,人們一定不會覺得陌生。
  • 7-ELEVEn 便利店落戶鄭州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徐剛領)拿下7-ELEVEn河南區域獨家經營權近一年的三全食品,今日終於開花結果。23日,7-ELEVEn河南首店在鄭州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門迎客。當天銷售額65萬元,刷新7-ELEVEn全球超7萬家連鎖店面單日銷售紀錄的業績。
  • 7-ELEVEn河南首店今日開業,鄭州新添國際頂尖便利店品牌!
    對三全來說,與全球便利店巨頭7-ELEVEn合作,也將成為其搶佔鮮食新業態風口、打通渠道零距離接觸消費者、實現業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增長點。  7-ELEVEn首店在花園路商圈開業  後續開店、加盟計劃曝光  10月23日,7-ELEVEn河南首店在鄭州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