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7-Eleven的「中國策」

2020-12-22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月8日報導(文/劉永)

有關7-Eleven或鈴木敏文的書籍,在中國書店新零售類別的書架上,依然賣的很火。但是其在中國的擴張速度,卻一直不溫不火——尤其相對於快速崛起的便利店品牌來說。

2018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12萬家,行業銷售額突破2000億元。開店數量和營業額分別以14%和20%的速度增長。

美宜佳,已超過17000家店;紅旗連鎖,超過3000家店;立足上海輻射周邊區域的上海可的便利店,也已超過1200家——這些品牌的出現,要遠遠晚於7-Eleven進入中國的時間。

全球最大的便利店7-Eleven來到中國大陸已經30年了,總店面1882家(2018年數據),分布於9個省市,但每一個區域市場都未能佔據主導地位,在成都甚至還關掉了10家店。

2019年10月,7-Eleven母公司Seven&IHoldings(柒和伊控股公司)宣布將對不盈利的1000家日本本土7-Eleven便利店進行關店或遷址,裁撤3000個工作崗位。

7-Eleven趕上企業生命周期當中最痛苦的階段,消費趨勢和經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

對於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中國市場,7-Eleven一改過往審慎經營的策略,在過去幾個月內在中國到處「跑馬圈地」,加快布局速度。

趨勢

2019年聖誕節前夕,7-Eleven牽手上市公司三全食品,雙方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運營河南市場。

從人口數量上來講,河南市場與日本市場相當。日本7-Eleven數量超過2萬家,河南為零。

三全食品幾年前就涉足鮮食業務,但自建渠道的結果是多次鎩羽而歸。藉助7-Eleven渠道,更好實現業務的轉型。而對於7-Eleven來說,一家擁有雄厚財力和當地影響力的上市企業,才是「如意郎君」。

在7-Eleven中國官網上,關於招募合作夥伴的要求除了有零售經驗外,最注重的就是「密切的政府關係」,以及資金實力,並用括號提示:比如上市公司。

在日本,老齡化帶來的人手不足問題一直困擾著便利店行業。

正是關於7-Eleven還要不要繼續24小時營業問題,引發公眾對7-Eleven企業形象與商業模式的動搖,致使Seven &I Holdings控股的股票一度跌落約3成。

2019年5月23日一大早,Seven &I Holdings控股集團舉行了定期股東總會Seven &I Holdings。新任社長井阪隆道歉,「作為經營者正進行深刻反省。」

門店營業額增長緩慢,Seven &I Holdings提出新型食品超市概念。相對於現有的7-Eleven便利店,新型食品超市是「身邊的便利超市」。

井阪說,在實施這一變革時,不會照搬普通的超市模式,「思考如何調整新食品超市的供給平臺和物流體系。」

關注生鮮業務成為新的戰略選擇,背後動因源於電商的侵蝕,擠掉了一部分實體店。日本電商雖然增速落後中國和歐美,但每年約10%的增速仍遠高於國內經濟。生鮮食品不受電商影響,很自然被7-Eleven作為重點業務,作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消費方式。

日本國內的這一重大業務調整,雖然並未在日本本部以外的市場推行,但也足以預判出7-Eleven即將大規模開展的變革

相比日本,電商對中國便利店行業的影響更大,幾乎成為消費的主流方式。

CCFA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便利店行業,七成開展線上訂單業務,六成開展送貨到家業務,70%的開展線上活動引流。

中國本土便利店大多是兼顧B2B模式,從商品流通環節賺取利潤。對加盟店盤虧、商品損耗、人工成本等環節關注較少,更注重門店數量。

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在全國擁有2.7萬家門店,雖然營收600億看起來數字很龐大,但2016年單店單日營業額僅有3846元。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便利店報告,中國本土便利店的單店日均銷售額是4936元。北京的7-Eleven平均日銷售額是2.4萬元,約是中國便利店盈利能力的3倍。

但7-Eleven進入北京、天津兩地,花了整整7年才實現盈利。

中國本土便利店在快速擴張時,也逐漸注重單店盈利能力,而對於一個市場來說,店面數量也同樣是考驗在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指標。

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內田慎治不久前透露,接下來會進入更多區域市場,爭取將新進區域盈利周期從7年縮短至3年內。

7-Eleven在中國的行動低調又迅猛。

除了河南,7-Eleven幾個月內在湖南、江蘇、福建、陝西、山東等地籤約戰略合作,並即將落子河北、安徽等地。

人事

讓7-Eleven中國策略發生巨大變化的,背後動因繞不開3年前「日本零售業之父」的辭職。

鈴木敏文在董事會上提議撤換7-Eleven日本公司營運長井阪隆一,因大股東美國對衝基金Third Point的強烈反對而被否決。

「這是一家企業,不是王朝,企業選才是依據實力,不是裙帶。」Third Point對衝基金創辦人Dan Loeb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日本媒體報導稱,這一切皆源於鈴木敏文為了讓兒子鈴木康弘擔任集團總裁。2016年4月7日,為了平息所謂「任人唯親」的事件,84歲的鈴木敏文辭職。

1973年,41歲的鈴木敏文,以伊藤商社董事身份,極力主張引入美國一個半死不活的便利店品牌7-Eleven到日本。

第二年,日本第一家7-Eleven——也是日本第一家便利店在東京都江東地區開業。

因其獨到的經營手腕,日本7-Eleven取得空前的成功,於1991年收購了破產的美國南方公司。

如今,「7-Eleven」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超過67000多家店鋪,這讓鈴木敏文在全球零售界擁有崇高地位。

鈴木敏文執掌柒和伊控股時期一直積極收購其他零售商,並保留著面臨虧損的伊藤洋華堂大型零售店業務——這一點在7-Eleven董事會中一直存有爭議。

Third Poin創辦人Dan Loeb認為,柒和伊控股應該剝離大型零售店業務,將重心集中在全球便利店業務上。

靠著解決7-Eleven便利店經營中的實際問題,鈴木敏文從小處著手不斷精益經營,最終成就7-Eleven成為全球便利店之王。

井阪隆一實現了不俗的業績增長,鈴木敏文卻更注重創新,認為其工作表現平庸。

在提出罷免井阪隆一時,Dan Loeb向Seven&i全部董事發出一封信,表達對現有經營體系的擔憂,提出儘快整頓或出售盈利能力不強的Ito Yoka堂,否決經營者的世襲制,聲稱世襲制將直接損害股東們的正當權益和好處。

這封信引發大多數支持,直接導致了鈴木敏文一周後的辭職。

差一點被奪職的井阪隆一,卻在鈴木敏文辭職後從7-Eleven Japan社長晉升為Seven&i控股集團社長,執掌7-Eleven的未來。

井阪隆一磨刀霍霍展開變革,其中包括重塑7-Eleven的「中國模式」,掌管中國市場多年的內田慎治成為橫刀立馬的「關雲長」。

人事變革對7-Eleven這家全球跨國企業影響深遠,以鈴木敏文為核心靈魂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在逐漸發生變化,這在中國市場最近的表現最為明顯。

精益

1990年1月,由於多元化投資失敗,7-Eleven美國總店(創建於1927年的美國南方公司Southland Corporation)向日方發來支援請求。14個月後,日本7-Eleven收購南方公司70%股份。

美國7-Eleven擁有全美屈指可數的大規模物流中心,但由於獨立核算,為降低採購成本會購入大量商品,運送到店鋪進行銷售,也不管需要與否,店鋪庫存壓力巨大。

鈴木敏文著手對美國7-Eleven進行「手術」,把單品管理作為核心手段:將物流中心賣給批發企業,物流全部外包,強調採購訂貨是店鋪的特權。

從總部主導到店鋪自己做主,採購訂貨權限徹底逆轉。

營業員每天早晚兩次清點陳列的商品數量,將滯銷商品清除出去。從而保證了運營效率和顧客滿意度,提升銷售額,降低商品損耗成本。

鈴木敏文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產品滯銷的原因只有一個,無法滿足時代和消費者的需求。

以單個SKU為單位進行成本和銷售業績管理,是7-Eleven發展壯大的精髓。而美國7-Eleven便利店一味擴大規模,忽略了質量,最終瀕臨倒閉。

這為7-Eleven上了一堂警示課。此後將「在確保盈利的情況下,才會擴張開新店」,作為整體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信條。

7-Eleven極為看重單店盈利能力,數據化管理被應用到極致。

24小時時段計劃表、直柱形圖工作計劃讓每一位員工清楚何時做何事:清掃、訂貨、檢驗商品、商品上架、檢查商品鮮度、布置商品陳列、檢查溫度,「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空閒時不要竊竊私語」的提示等。

中國許多新興品牌高速成長的秘密就在於快速搶佔市場份額,7-Eleven也「入鄉隨俗」。在最近幾個月內,在不同地區,授權不同的企業或成立合資經營。

甚至第一次進駐河北唐山這樣一個三線城市,與當地企業共同組建合資公司。

7-Eleven在美國和中國市場曾一度全部直營,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種穩紮穩打的風格。

在精益經營的基礎上,7-Eleven通過兩點實現發展:發展特許加盟,明確總部和加盟店各自的職責,其次是搭建以高密度集中開店為基礎的自有供應鏈體系。

7-Eleven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像極了竹子,將近30年紮根,突然遍地破土而出。

集中

2019年4月,7-Eleven母公司Seven &I Holdings財報顯示,7-Eleven在日本和中國大陸等地平均單店日銷額為4.18萬人民幣,較2017年有所下滑。

更為嚴峻的是,7-Eleven的平均來客數已連續兩年下滑。

2017年日本零售總額2.6萬億美金,相當於中國的一半,但細分到人均水平,是中國的6倍。

原本在家裡做的食品,完全商業化之後,價格、成本和品質,還要優於家裡的製作水平。

生鮮食品的高度工業化、高度標準化、高度餐飲化,讓零售業幾乎成為日本的國家競爭優勢。

日本的下沉市場,在90年代初就已經被注意且成功開拓,充分利用消費降級並結合了超強的供應鏈管理和整合能力。

而這套運營邏輯背後,是門店要具有一定密度。在零售行業,一個城市至少要有300~500家門店,才能形成區域性競爭力。

麥當勞3萬多家店,遍布全球117個國家,7-Eleven 6萬多家店,僅在17個國家開店經營。

2011年,7-Eleven便利店進入成都,有85家門店。伊藤洋華堂在1996年進入中國,10家門店中,9家都位於成都及周邊。

下沉市場在中國未被充分挖掘,線上有一個拼多多,線下大量充斥著夫妻店或規模很小的連鎖低價業態。

進入上海10年,7-Eleven僅有118家門店,而全家則在上海擁有上千家門店。快速崛起的中國便利店品牌,到處尋找有經驗的管理者和從業人員。

7-Eleven工作過是一段良好的履歷。全時CEO楊波、便利蜂CEO王紫以及鄰家便利店CEO王磊,都曾是7-Eleven中國的員工,這些品牌或多或少有一些7-Eleven的影子。

便利店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不僅直面競爭,還遇到瑞幸咖啡這樣的新物種,各類到家服務平臺。這對進入中國市場30年的7-Eleven來說,也是新的問題。

「選擇&集中」是7-Eleven成長史中教科書般的原則——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優勢市場。

面對日本本部和中國市場營收與房客量的下滑,7-Eleven用這條原則來關閉長期虧損的門店,包括2008年至今一直虧損的北京華堂商場。

對於當下馬不停蹄在中國各地開放授權和加盟的7-Eleven來說,「集中「和」精益「既相得益彰,又是一對矛盾體。

相關焦點

  • 依視路聚焦「眼健康體驗中心」,引領眼健康中國策
    依視路作為全球視光行業的領導品牌,以「眼健康中國策」為主題,攜行業大咖探討眼健康,帶來專業的S-C-PP眼健康管理模式,發布藍光防護新品實力亮相SIOF。 中國(上海)國際眼鏡業展覽會依視路展位 響應健康中國策,為更多人提供專業的視力服務在開幕式上,依視路大中華地區執行長杜馬諾先生發表了「依視路使命及眼健康發展方向」的主題演講,提出了「
  • 「中國策展人論壇主題展」將在藝棠藝術館開幕
    在第二屆中國策展人論壇舉辦的同時,我們特別籌辦此次主題展,旨在通過現場實踐和事件行為來深度闡釋,直觀呈現藝術家與策展人的關係。主辦單位丨河南省陳設藝術協會學術支持單位丨中國抽象藝術促進沙龍、中國策展人論壇組委會聯合策展人丨馬一鷹、向一展覽總監丨曾志剛藝術總監丨化建國開幕式時間丨2020年
  • 習近平眼中的「和而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這些主張,繼承和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中國引領國際關係發展的一面旗幟。  提出堅持正確義利觀,加強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
  • 人和之道,和而不同
    另外,在人和思想中,儒家還主張「和而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謂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既保證個性又不彼此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和而不同並非無原則地和,而是求同存異,以理相爭,依禮而爭。而所謂「同而不和」,即隨聲附和,朋比為奸,貌合神離。
  • 7-eleven便利店 | 3周精選優惠新鮮到店(10.11-10.31)
    7-eleven便利店 | 3周精選優惠新鮮到店(10.11-10.31)【導語】:8天長假過後,你是否已經開始在等待下一次狂歡?7-eleven便利店3周精選優惠新鮮到店,一起來看看吧~  8天長假過後,你是否已經開始在等待下一次狂歡,明天開始!狂歡不停歇!這是我要的萬聖節狂歡禮哇咔咔!
  • 毛鋪啟用全新廣告語,賦予和而不同新內涵
    活動現場頒發出100萬大獎,並發布了毛鋪品牌新廣告語——和而不同 匠心毛鋪。作為勁牌公司繼中國勁酒後打造的又一中高端白酒品牌,毛鋪此次發布的品牌價值新主張,宣告毛鋪全新廣告語正式啟用,並賦予和而不同嶄新的時代意蘊。和而不同,品牌價值新主張頒獎現場,毛鋪酒品牌總監張林江解釋了毛鋪酒為什麼「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萬隆精神
    1955年,周恩來創造性運用「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中華傳統思想,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萬隆精神,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
  • 人際交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對「和」這一理念的具體闡發。「和而不同」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基本法則。  筆者以為,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有兩個觀點極具現實價值:一個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另一個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 做人要和而不同,做項目要同而不和
    很多人在遇到爭端時,喜歡引用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處事原則。意思是,君子可以與他人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不會隨便去附和他人的意見;而小人則是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交互。
  • 和而不同是社會和諧發展的主旋律
    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在《論語·子路》中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觀點。意思就是用平和而出自內心的包容,去尊重別人的意見和主張。這也就是求同存異的社會屬性。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指的社會中的人,而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矛盾與統一,指的是世間的萬事萬物。
  • 司馬光與王安石|風骨自在,和而不同
    今天我們來聊聊「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道出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本質,小人表面上的「同」並不能代表「和」,「和」應該是更高意義上的、更本質的一種美德,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也是一種很高的道德要求。
  • 【論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補發《論語·子路第十三篇》第二十二章(音頻轉視頻文件)【雲說《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篇》第二十三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雲說】"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
  • 《和而不同之中國與希臘》紀錄片啟動儀式在雅典舉行
    章啟月大使指出,紀錄片《和而不同》的開拍,既是中希文化界的一次創新,也是雙方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重要成果。「和而不同」思想,蘊含的是中國古代先哲對世界多樣性的深刻領悟,展現的是中華民族求同存異、追求和諧的寬廣胸懷,反映的是人類文明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普遍特性。
  • 和而不同,相溶於水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和而不同,多一點包容與理解。和而不同是一種態度,理解包容,人人為人,相溶於水;和而不同是一種境界,堅守本心,心若冰清,天塌不驚。
  • 【作文365】和而不同,美智與共
    我們應該提倡「和而不同」,「美」「智」與共。西方哲學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使人們的認識從一元向前邁進了一步。正是強調人的意志自由的主客分離,才有了西方文明強調個性的風貌,也才有了梵谷向日葵的陽光及披頭四文化的狂野;也正是允許存在的社會多元,才有了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激烈的鬥爭,才有了人民民主權利的最大化。
  • 和而不同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無原則地附和。與人和睦相處;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苟同。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反義詞有:同流合汙,和而不同是中性成語,複句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 「君子和而不同」的本意和今天的變化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可是不同怎麼和呢?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算到了今天,我們在世界外交上都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口號,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更高版本的「和而不同」,大家做「君子之爭」嗎?大到國家、國際,小到單位、商店,每一個小團體,都有超出個人表達差異的共同利益。
  • 英語每日一句:君子和而不同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君子和而不同 2013-01-28 16:2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作文365】成都一診:君子和而不同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和而不同真君子」。北宋三大著名政治家兼詩人——司馬光、王安石、蘇軾三人政見不和,這是人所共知的,他們對對方的評價卻能讓我們看到他們的君子人格,這正印證了「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而這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三人雖政見相左,卻能做到和而不同,真乃君子之爭。
  • 吃貨世界:泰國芭提雅買芒果乾,在泰國7eleven買的芒果乾
    去泰國芭提雅遊玩的時候,當然少不了要去購物,買特色的零食吃,其中泰國比較出名的當屬芒果乾,其中比較普遍的超市就是7eleven(7-11),其實7-11的價格並不算便宜,更多的是帶來便利。對於遊客,不是很有時間去摸索什麼東西特別超值,而平常要想喝點兒水,買點零食,或者吃個什麼早餐,去7-11則非常方便。其實除了7-11外,也有可以去其它的超市買芒果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