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糖尿病血糖難控?把握六大治療是關鍵

2020-12-22 戴泵君

近幾年,兒童出現糖尿病的情況越來越多。兒童糖尿病的科學治療,也越來越重要。和成人糖尿病的治療相比,兒童糖尿病在治療上有相似之處,但因兒童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治療上也有他獨特的地方,而掌握這些特殊性,是治療糖尿病兒童的關鍵。

從胎兒期開始預防

據報導,母親在孕期合併有糖尿病或者出生時為巨大兒的小孩,出現糖尿病的機率會高一些。

故而母親在懷孕期間要做到合理膳食,加強孕期營養的管理,可以在產科進行膳食營養指導而不因飲食問題影響胎兒的發育。

控制飲食

作為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飲食治療是根本,對於正在長身體的糖寶來說更是重中之重。

糖尿病兒童的血糖值比較易波動,易受生活習慣的影響,而貪吃、偏吃是大多數小孩子的天性,限制飲食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事。所以想要通過飲食來控制血糖是相對較困難的。

但在控制飲食的過程中,考慮到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營養來保證生長所需的營養,所以飲食一定要合理規劃,做到充足且分配均衡。

建議家長都和醫生溝通配合,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營養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制定平衡膳食計劃,監督實施。

在平時食物搭配中限制糖類、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嚴格控制飲食,切勿過飢、過飽,忌辛辣、油膩的食物,在循序漸進、合理控制飲食的前提下,也要保證提供足夠的營養供小孩的生長發育需要。

運動治療

同樣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堅持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消耗熱量、強化心血管功能、提高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和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還可降低血糖、減少胰島素用量;對於生長發育的糖尿病兒童來說還有助於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

不過孩子年紀小,都會比較好動,這個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控制好運動量,更不能空腹運動和過量運動,以免誘發低血糖,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

胰島素治療

如果是1型糖尿病兒童大概率是需要終身胰島素治療的,一定要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病情採取相應的胰島素運用方案。

血糖監測

家長一定要密切監測並記錄糖寶的血糖,注意避免突發性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以便及時調整胰島素的劑量。

預防感染

由於糖尿病兒童免疫系統功能受損,極易並發各種感染,如口腔炎、皮膚感染、潰瘍、足部壞疽等,因此要注意口腔衛生和皮膚清潔,可以每天用生理鹽水早晚漱口,勤換洗,必要時使用抗生素。

心理治療

目前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所以糖尿病兒童需要面對終身胰島素治療的現實。這導致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甚至自暴自棄,導致治療的依從性減弱。

另外,這些負面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學業;而家長也會出現病急亂投醫,這寫都會導致患兒病情加重,加重惡性循環。所以家長和孩子一定要調節好情緒,勇敢樂觀的面對現實情況,不要抱有悲觀情緒,畢竟現在科技發達,指不定哪天就有的治療了呢。

總之,兒童糖尿病是嚴重影響著兒童健康的全身代謝性疾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需要在保證生長需要的同時進行合理的飲食控制,以及終身的胰島素治療。因此,醫生及家長一定要帶著孩子,三方控制配合著治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正常人的血糖是多少?怎樣診斷糖尿病?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前幾天,也就是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The Nurse and Diabetes),目的是讓大家了解糖尿病患者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且明白護士在幫助患者控糖、預防、治療併發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 36氪首發|數位化糖尿病管理搭檔體重管理,「華諾智勝」與「益康...
    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國家。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人群將達到3.2億。面對龐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場,精準高效的數位化管理平臺應運而生。36氪獲悉,從事數位化糖尿病管理的企業「華諾智勝」,近日宣布完成對數位化體重管理企業「益康達美」的合併。此次合併後,雙方將整合各自在臨床研究、技術開發、患者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的資源,華諾智勝成為同時具有糖尿病和體重兩個深度數位化代謝性疾病管理方案的企業,益康達美創始人及CEO王煥然將出任合併後公司的董事及總經理。
  • 36氪首發 | 數位化糖尿病管理搭檔體重管理,「華諾智勝」與「益康...
    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國家。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人群將達到3.2億。面對龐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場,精準高效的數位化管理平臺應運而生。 36氪獲悉,從事數位化糖尿病管理的企業「華諾智勝」,近日宣布完成對數位化體重管理企業「益康達美」的合併。
  • 糖尿病診斷標準如何?家用血糖儀可以確診嗎?如何把握治療黃金期
    前幾天,也就是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The Nurse and Diabetes),目的是讓大家了解糖尿病患者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且明白護士在幫助患者控糖、預防、治療併發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 EASD 大獎公布,「糖尿病機制和低血糖」笑到最後
    Young Academy」和「Rising Star Symposium」。Claude Bernard 獎——「潛伏」在大腦中的糖感神經元可能是糖尿病發病「始作俑者」Claude Bernard 獎是 EASD 的最高獎項,主要授予為糖尿病和相關代謝疾病領域的發展作出創新貢獻的學者。今年的 Claude Bernard 獎授予了來自瑞士的 Bernard Thorens 教授。
  • 「兒童」兒童糖尿病科學運動,降糖才能事半功倍
    運動鍛鍊在糖尿病兒童的綜合管理中佔重要地位。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提高幸福感,但是糖尿病兒童運動也是有講究的。此外,也不是所有糖尿病友都是可以運動的,這幾類糖寶是不能進行運動治療的:
  • 一周一次降糖藥百達揚上市 開啟中國糖尿病的周治療時代
    這款長效周製劑通過微球技術持續提供穩態艾塞那肽血藥濃度,發揮長效強力的降糖作用,提高患者用藥的方便性和依從性,開啟一周一次治療糖尿病的新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日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達到 1.14 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 糖尿病兒童不配合治療很危險,家長這樣做有幫助
    有些糖寶,一旦被診斷出糖尿病,就開始自暴自棄,覺得以現在的醫療水平,糖尿病反正是無法治癒的,就開始追求眼下的「舒服」,怠慢了治療。殊不知,雖然糖尿病不能治癒,如果好好配合治療,是可以做到控制病情的。甚至,有些人,經過系統的治療,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停藥,單純以飲食、運動的方式維持治療,生活其實與普通人無異。糖寶不肯積極配合治療糖尿病會有什麼後果?
  • 糖尿病喝秋葵水、苦瓜水能降血糖嗎?控制血糖,糖尿病飲食三要訣
    我們都知道患有了糖尿病,吃藥控制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運動和飲食來輔助控制病情、降低併發症的風險,而且糖尿病血糖升高主要體現在進食後,所以飲食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許多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常常會問:這個東西可不可以吃?可以吃多少?
  • 闢謠丨確診「糖尿病」就要喝「糖」?醫生:沒騙人,是診斷金標準
    而且很多研究都顯示,如果可以早期確診糖尿病,就可以早期幹預治療,減少發生併發症的危險,並且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在諸多實驗中,有一項確診糖尿病的金標準,這項實驗還比較特殊,要求患者口服葡萄糖。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項奇怪的檢查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 每兩個成年人就有一個容易得糖尿病,會是你嗎?
    按照我國疾控中心 2013 年在國際上發表的最新數據: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突破 1 億人,而最令人心驚的是,成年人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居然已經高達 50.1%。「糖尿病前期」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改變生活習慣,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會在 10 年之內發展成糖尿病人。
  • 2型糖尿病找上門!胰島素阻抗害血糖升高,低糖飲食幫忙踩剎車
    不少人在門診會好奇問醫師:「明明我的血糖沒有很高,為什麼已經快成為第2型糖尿病?」也有的百思不解想問:「為什麼試過許多方法,體重卻一直降不下來?」其實,有可能是出現「胰島素阻抗」惹的禍!也可以說,胰島素阻抗是減重的大敵!而有關降低胰島素阻抗有一說:「低醣飲食、間歇斷食有助減少胰島素阻抗」,到底是真的嗎? 胰島素阻抗是減重的大敵!「胰島素阻抗」是胰島素過度分泌 為什麼說胰島素阻抗是減重的大敵呢?一旦吃下醣類食物之後,身體就會分泌胰島素。
  •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嗎?什麼情況下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隨機血糖測試從字面上理解,「隨機」二字說明這項檢查不受時段的影響,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相比其他兩項檢查,這是最為方便的血糖測定方法。通過這項檢查,如果受檢者的血糖值大於 11.1 mmol/L,便可擬診糖尿病。擇日再隨機測兩次血糖值,若血糖值仍居高不下,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 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有什麼不一樣?正常值是多少?
    血糖,即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可以反映出人體對葡萄糖代謝的能力,如果血糖異常,則說明人體的糖代謝出現障礙,也就是糖尿病。 可以說,血糖就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
  •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控糖?飲食注意這四點,血糖或會安分很多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而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很多人都陷入了這樣的一個誤區:花大力氣去關注糖分總攝入量,卻對血糖驟變的控制興趣缺缺。事實上,即使在相同的糖分攝入情況下,血糖的變化也可能是天差地別。
  • 2 型糖尿病血糖譜,你真的了解嗎?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接受口服藥治療的僅 1/3 患者達標,而接受胰島素治療的僅 1/4 患者達標[2],血糖控制不佳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從病理生理角度了解血糖譜,或許可以為血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 「醫說」關於糖尿病 聽聽醫生怎麼說
    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合理的治療策略是綜合性治療,一般就是我們所說的「糖壓脂」,控糖、降壓、調節血脂,抗血小板、控制體重、改善生活方式等。劉亞平告訴大家,糖尿病管控要做好所謂的「五駕馬車」,即飲食控制、運動鍛鍊、血糖監測、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將有助於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管理。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只有患者飲食控制良好,血糖才能有機會得到良好的控制;而適度的運動鍛鍊尤其對糖尿病合併肥胖的患者有益處,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能力。
  • 生酮飲食可以減重、治療糖尿病?你必須知道的副作用與風險
    血糖過低:大多發生在開始飲食的第一周。 生長遲緩:採用此飲食方式的兒童,其身高和體重百分比都較低,停止飲食後可恢復。 骨骼疾病:可能提高骨質疏鬆症及骨折風險,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增加活動量、減少熱量攝取」是減重的根本法則,只要攝取的熱量低於消耗量,體重自然就會減少,循序漸進將減輕的體重控制在安全範圍,長期下來就不必擔心其他風險。生酮飲食能治療糖尿病嗎?
  • 「寶貝」還是「嫌棄」糖尿病三聯四聯療法的 10 大理由
    對於任何一名醫生來說,處方 4 種不同的藥物治療某種疾病相當不容易,特別是在需要終生服藥的前提下。那麼,醫生使用多達 4 種糖尿病藥物治療血糖是否輕鬆,或者當幾個藥物治療失敗後,是否寧願選擇較為快速的胰島素療法?
  • 大咖共話院內血糖管理「新風向」:攜手聯網,穩亦有道
    您對目前臨床血糖監測現狀以及信息化推廣有何見解?章秋教授:我國目前血糖管理現狀仍不理想,尤其是非內分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現狀更加令人擔憂。另外,很多 1 型糖尿病或者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所接受的血糖監測方面的教育和培訓不足,甚至部分患者不清楚血糖監測的時間點以及監測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