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而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很多人都陷入了這樣的一個誤區:花大力氣去關注糖分總攝入量,卻對血糖驟變的控制興趣缺缺。事實上,即使在相同的糖分攝入情況下,血糖的變化也可能是天差地別。
高GI值——血糖驟變的元兇
這裡便要引入一個概念——GI值,即血糖生成指數,簡稱升糖指數。顧名思義,它代表了一種食物在進食過後升高血糖的能力和速度。GI值越高,在進食過後固定時間內血糖升高的效果就越快!正常情況下,血糖的變化是一種溫和緩慢的過程,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驟變往往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想要通過控制血糖達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關注食物的含糖量是很重要的,但是又不能僅僅關注這個指標,當一種食物的含糖量較高,但是它的升糖指數很低,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還是可以在保證在限制糖類攝入總量的條件下適度的攝入。
關注以下四點,科學控糖並不難
一:烹飪過程很重要
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物白粥為例,一般來說,隨著烹飪時間的延長,白粥的升糖指數會逐漸上升。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大米中的澱粉經過長時間烹煮後,澱粉糊化,更易被胃腸道吸收。此外因為其為半流質飲食,食用過程中免去了口腔咀嚼與腸胃研磨的過程,消化所需的時間大大縮短,故更易引起血糖劇變。
二:精米細面未必好
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細糧更養人」。但是研究表明,精製主食在加工過程中,會使纖維素、維生素都大量丟失。而纖維素正是促進胃腸蠕動、延長消化時間的關鍵所在。
一般來說,越是加工精細的食物,越容易被吸收,升糖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從控制血糖的角度來說,提倡使用粗製糧食或摻雜有粗糧的食物代替精米細面。
三:食物搭配降GI值
當然,在分析食物升糖效應的過程中,也不能片面的理解為某種食物的升糖效果是固定的。比如米飯的升糖指數高達83.2,但是其與魚類混合食用後,升糖指數降到了37.0。
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都會影響到胃的最終排空速度。所以為了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選擇食物的過程中關注食物之間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在食用主食過程中搭配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辦法。
四:哪些食物易控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接觸比較多的低升糖指數食物有:豆類、乳製品、以及常見的綠葉蔬菜等。其中豆類以及乳製品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因為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提升糖尿病人的免疫力等方面都有顯著作用。而綠葉蔬菜中富含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有調節體內菌群的作用。
飲食調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治療方式。在生活中只有用科學的方式來指導飲食,在控糖之路上才會事半功倍,才能更有效地保證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