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何合理控糖?本文提醒3點注意事項,有效減少併發症

2020-12-22 李藥師談健康

發現糖尿病問題,完全沒有必要悲觀,也完全沒有必要消極,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於糖尿病的認知也越來越科學和完善,雖然目前為止,糖尿病問題還不能「治癒」,但合理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長壽,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關鍵就在於在控制血糖的路上,你能否做到嚴格自律,合理控糖。

合理控糖,越早越好!

實際上,不應該等到確診為糖尿病問題時,才開始控糖,在我們出現空腹血糖超過6.1,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的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時,就應該儘早的對血糖加強控制了。對於這種還未確診糖尿病,但屬於糖尿病前期的情況,雖然不一定要服用藥物控制,但完全可以通過生活上加強自律,來加強血糖的控制。

控制好血糖,其實說到底就是控制好攝入和消耗,如果攝入的多,消耗得少,身體的血糖調節功能又不夠,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的問題,如果攝入的少,消耗的過多,身體的血糖調節功能不夠,還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的問題。而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朋友,通過合理的飲食和加強運動,來控制攝入,加強消耗,改善胰島素抵抗,是控制血糖進一步升高的重要方式,做好飲食和運動控制,很多時候可以使血糖指標恢復正常,至少也能減緩血糖升高發展成糖尿病的進程。

早控血糖的重要性和健康獲益,在多項大型糖尿病臨床研究中都得到了證實:在我國開展的旨在研究糖尿病前期生活幹預效果的「大慶研究」,通過幾十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及早進行生活幹預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其發生新發糖尿病的時間平均推遲3.6年,而後續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即使發展成糖尿病問題後,儘早進行生活幹預控制血糖的患者,後續產生相關心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的概率也大大減低,因此,控制高血糖,早發現,早幹預,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已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特別是輕度的糖尿病問題,糖尿病初期的情況,也要注意儘早的控糖,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感覺就忽略血糖的控制,甚至不去管它,對於糖尿病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儘早的把血糖水平控制平穩達標,同樣能夠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可以這麼說,越早控制好血糖,身體的健康獲益越大。

合理控糖,一定要注意綜合調理

糖尿病的控制在很多年前醫學專家就提出了5駕馬車的概念,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得了糖尿病就是長期吃藥那麼簡單。糖尿病的調理控制一定要注意綜合控制,飲食調理、加強運動,合理用藥,血糖監測,糖尿病知識學習,這些方面都不可或缺。

飲食上很多朋友說得了糖尿病要吃糠咽菜,實際上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糖尿病人本來就會有食慾的增加,控制食量是必要的,但在飲食方面,控制好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奶類、豆類、蛋類、堅果類、肉類等食材,都是可以適量吃的,飲食結構合理搭配,糖尿病人同樣可以吃的很健康又美味,少吃還是多吃,也要結合身體情況,如果每天身體消耗較大,體型又不屬於偏胖的情況,為了保證身體能量供應,同樣應該多吃一點,如果身體本來就有肥胖問題,活動量又不大,血糖還偏高,這種情況下,當然就要少吃。

運動鍛鍊對於調節血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夠增加葡萄糖的肌肉消耗,運動鍛鍊還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加強血糖代謝能力,同時對於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等方面,運動鍛鍊的健康獲益也是很大的,而糖尿病患者控糖是一方面,控制好血糖保證好血糖對身體其他方面的健康影響才是最終目的,因此運動鍛鍊,不管是在控糖還是減少糖尿病健康風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飲食和運動已經嚴格控制,但血糖仍然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就要應用降壓藥來合理控制了,二甲雙胍、SLGT抑制劑列淨類藥物,都可以作為降糖藥物首選,如果單一藥物仍然無法有效控制的,可以根據情況,聯合用藥來控制血糖,如果聯合2種或多種口服降糖藥仍然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的,也應該及時的加用胰島素來加強血糖控制,具體的用藥方案當然還是應該結合自身血糖情況遵醫囑確定。

血糖監測和糖尿病知識的學習同樣重要,血糖監測能夠及時地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控制低血糖風險,而糖尿病的研究和發展不斷進步,在長期的控糖過程中,這些相關知識的了解,不一定要向醫生一樣那麼專業,但多了解相關知識,對於避免相關健康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控糖,要個性化定製控糖目標

對於合理控制血糖的問題,我們經常強調血糖要控制平穩和達標,但這個達標是因人而異的,一定要注意個性化控制。

比如一些新發糖尿病患者,血糖輕度升高的情況,年齡不大,也沒有相關的併發症和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種情況下,就不妨把控糖的目標定的嚴格一些,一般糖尿病人的控糖目標要求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對於新發輕度糖尿病的情況,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如果能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6.5%就更好。

而如果是一些多年糖尿病問題的老年朋友,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自身的血糖控制的用藥依從性和生活控制能力又不好,同時還有了一些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不妨適當的放寬糖尿病的控制目標,如果能夠在保證身體耐受的情況下,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8.0%以下,就算是很好的血糖控制了,對於這樣的情況,提高生活質量,全面考量身體健康獲益,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比起強化控糖來,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因此,針對不同的糖尿病情況,應該合理地制定適合自己的控糖目標,千萬不要一味地強化控糖,也不要該好好控制血糖的時候,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樣不但會錯過控制好血糖的最佳時機,還可能會導致後續發生相關併發症的風險機率大大增加。

相關焦點

  • 2型糖尿病更易患併發症?這有4種常見併發症的飲食注意事項!
    相較於1型糖尿病,大多數2型糖尿病友因為運動量大加上飲食控制嚴格、治療方法不及1型糖友規範,有相關數據顯示:約有20%的2型糖尿病友在發病後會越來越消瘦。然而過度消瘦反而不利於穩定血糖,因此2型糖尿病更易患併發症?這有4種常見併發症的飲食注意事項!
  • 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有5類!哪些食物有助於控糖?想吃甜的怎麼辦?
    「三多一少」,也就是俗稱的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其實糖尿病在出現三多一少的情況時,往往已經發病有一定時間了,甚至有些人在出現併發症後才會發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這時候才慌了神,原來以為只是簡單的小症狀,沒想到居然能夠影響到身體臟器,那麼,糖尿病真正可怕的地方在哪裡?
  • 急診營養護士教您如何減少糖尿病併發症
    現如今,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特別是30~40歲的「事業型」人士發病率最快,更為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呢?
  • 得了糖尿病就要跟美食絕緣?如何選擇食物?推薦控糖飲食3口訣
    這段時間連續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糖尿病的文,因為大部分人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主要是想通過讓大家了解2型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措施來控糖,達到穩定血糖減少併發症的效果。
  • 獼猴桃是糖尿病的禁忌?醫生闢謠:糖友做好這三點,就可放心吃
    52歲的老張最近就是這樣,自從3個月前診斷為2型糖尿病之後,就飲食特別注意,基本上甜的東西都不敢吃,連他最愛的水果獼猴桃都不吃了。最近複查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的都可以,經過水果店的時候,老張就很想買點獼猴桃吃,但又非常糾結,害怕血糖。那麼,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獼猴桃呢?
  • 有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飲食千萬注意這4點,吃得合理,才能減少並發...
    但這讓一些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不由擔心:我平時要限制米粥等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但現在能吃的好像都是「主食」,這會不會讓血糖「一發不可收拾」呢? 那麼,食管癌合併高血糖的人群,在治療期間怎麼吃更合理,正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
  • 怎樣診斷糖尿病?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前幾天,也就是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The Nurse and Diabetes),目的是讓大家了解糖尿病患者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且明白護士在幫助患者控糖、預防、治療併發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 糖尿病怎樣降低健康危害?本文詳細講解
    這樣的數據,不但對糖尿病的預防有參考意義,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來說,飲食和運動對於血糖的輔助控制效果,身體健康獲益也是明確的,有效的,而且後續研究還發現,積極的飲食調理和運動幹預,對於降低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特別是嚴重併發症的發病機率都有所下降。
  • 糖尿病女性如何備孕?遵循這5點,祝你好孕
    糖尿病女性如何備孕?遵循這5點,祝你好孕1、患糖尿病要心態好不少患有糖尿病的準媽媽特別擔憂一個問題:胎兒會不會也患上糖尿病?胎兒是否會致畸?或患上一些併發症,因此,心理承受著很大壓力。3、孕前做好血糖監測備孕媽媽經醫生指導,在一天內做數次血糖監測,務必把血糖控制好,當血脂、血壓等一些指標正常的情況下,可再考慮懷孕。備孕準媽媽還要對併發症做一些對應的治療措施,比如蛋白尿下降等,把對妊娠不利的遺傳因素降至最低。
  • 糖尿病夏季運動需注意,5點特殊原則要堅守,避免高血糖併發症
    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這是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肌肉組織會利用體內葡萄糖,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適當運動」也經常被臨床醫生警告。長久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對降血糖,提高糖友抵抗力來說無疑是強身健體的重要手段。
  • 糖尿病很難治癒,令人非常苦惱,如何有效防禦?這3點需了解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於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症候群。糖尿病對於人們的生活質量有著比較明顯的影響,且目前糖尿病很難治癒,令人非常苦惱,所以對於糖尿病,防患於未然很重要,如何防禦?做好這3點。
  • 「沉默的殺手」年輕化低齡化,河北省疾控中心專家提醒:糖尿病要及...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無糖尿病症狀者,須改日重複檢查以確診。同時,糖調節受損又叫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和/或糖耐量減低(空腹血糖<7.0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 知名醫院大內科主任:糖尿病20多年,糖化6.5%,無併發症,要有「控糖3...
    然而,也有部分糖友,糖尿病10年、20年的,血糖控制得很好,沒有併發症,其實都離不開下面的幾點。小敏把他們的經驗總結成控糖三字經,糖友們不妨學習起來。 說出這一段話的正是原中日友好醫院大內科主任楊文英,她在2006年時,上知名節目中分享了自己20多年的控糖秘籍,自己沒有落下一片藥,即使碰到臨時出差無法及時注射胰島素時,自己就會不吃飯去平衡這一頓飯的血糖,至今血糖控制合理,沒有併發症。
  • 妊娠糖尿病 該如何有效管理血糖?
    除了孕中晚期的OOGTT,俗稱糖耐量篩查,糖化血紅蛋白、糖化白蛋白指標,日常血糖監測都可以反應孕期的血糖水平、控糖情況。那麼,孕媽媽要怎麼控糖?1、準備一個血糖儀,進行檢測、檢測、再檢測血糖可以直接反映病情控制的好壞,由於妊娠期的血糖控制目標比非妊娠時更加嚴格,高血糖對母體和胎兒有風險,而低血糖同樣會對母嬰造成嚴重的傷害。
  • 控糖密碼: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如何準確測量?
    我在控糖過程發現只要我空腹血糖好了,餐後血糖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從那以後,我就開始認真研究空腹血糖,把自己的控糖重點放在空腹血糖上。這篇文章就分享我控糖之路走過的彎路和誤區。一、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
  • 糖尿病難逃併發症?這個「警戒」線如何區別
    得了糖尿病其實並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因為糖尿病併發症會嚴重危害糖友的生命健康,而一旦出現了併發症,糖友的生活質量也會因此大大降低。得了糖尿病一定會出現併發症嗎?要如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及時的預防呢?
  • 糖尿病飲食控糖有方法,簡單易操作,醫生教您4個控糖口訣
    ,不僅患病人數眾多(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一個億),其併發症帶來的致殘率和死亡率也讓人望而生畏。不過,控糖應該跟日常生活相關聯,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聊聊有關日常控糖的小知識,其中有一個飲食控糖口訣,日常生活中按照這個口訣來改善血糖,能降低併發症的發病率。
  • 孕期控糖如何正確飲食?患上妊娠糖尿病怎麼辦?關係到母子健康
    孕期控糖如何正確飲食?患上妊娠糖尿病怎麼辦?關係到母子健康妊娠糖尿病真的很可怕嗎準媽媽若得了妊娠糖尿病,該如何是好呢?準媽媽不用過於擔憂,你現在需要做的是飲食控制,打好「控糖」攻堅戰。孕期控糖如何正確飲食1、要注重分配餐次把每日需要食用的食物劃分為5-6餐,控制好每日食物攝入總量,合理分配熱量。可馨育兒說,早飯攝入的熱量佔整天總熱量30%,早上要吃好;中午飯的熱量佔整天總熱量的40%,注意吃飽;晚飯的熱量佔整天總熱量30%,注意少吃。
  • 核桃、草莓、牛油果……控糖食物降低糖友併發症
    核桃、草莓、牛油果……控糖食物降低糖友併發症 原標題:   血糖控制不好,可損傷血管和神經,損害眼睛和腎臟,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 孕婦控糖從日常飲食做起
    那麼,孕婦要如何控糖呢?一定是從日常飲食做起啦。下面就來看看孕婦如何飲食才是正確的攝入糖分的方法吧。丁虹介紹,懷孕期間的飲食在少食多餐的基礎上,可分為三大餐和三小餐,即早上7點吃早點,中午12點吃午飯,晚上6點吃晚飯,這就是所謂的「三大餐」;而上午9點、下午3點、晚上9點的加餐即為「三小餐」。對於已經糖代謝異常的準媽媽,一天中的第六餐尤其不能忽視。這第六餐一般建議在晚上9點左右,吃些無糖的全麥餅乾、無糖酸奶,或再加一小段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