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溝通很重要,父母只需做對兩件事,孩子會更聰明,情商更高!

2020-09-22 媽咪育兒圈

有時候我會在睡前問上幼兒園的孩子,你今天都做了什麼?和小朋友玩得怎麼樣?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有沒有不高興的事情呢?

以前孩子很不喜歡看書,不願聽我講故事。我於是在家裡經常看書,時間長了,孩子有時也會湊過來,問我看的什麼,我這時順勢引導,拿出一本繪本,給孩子講。沒想到孩子慢慢對看書感興趣了。每天晚上都要講睡前故事。

講故事之前,孩子都要讓我讀出繪本的名字,他再用手指著認讀一遍。我知道孩子站在也已經到了認字的敏感期。

我在孩子幼兒園交了398元借一年的繪本,每周可以借3本。這樣一年下來,孩子可以看到150多本繪本,再加上我給他買的,所以堅持下來,閱讀量還是可以的。

其實,家長在睡前只需要做好兩件事,就會使孩子記憶力更好,更聰明,情商也會更高。

1、情緒復盤

可能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情緒的照顧並不周到,甚至會認為孩子的忘性比較大,所以剛剛發生的事情,用不了多久就不記得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教育學家王安曾經說過,家長如果能夠在孩子睡前,做好情緒上的引導的話,那麼能讓孩子在第二天,更好的迎接新鮮事物。

要知道孩子的自我承受能力,並不是特別的強,他們的抗打擊能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好的引導心理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把心裡的不快都吐露出來。

2、睡前故事

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睡前講故事,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但家長如果每天都能堅持做,能很好的開發孩子的大腦容量,並且可以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提高孩子記憶力,這對孩子之後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家長通過這一方式,可以讓孩子的詞彙量得到提升,也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做可以讓孩子更早的明白一些道理,久而久之也會讓他們的情商,比同齡孩子要高上許多,這對孩子將來踏入社會,會非常的有幫助。

父母為什麼要在睡前和孩子溝通呢?

1、增進彼此間的關係

許多家長的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是早出晚歸,和孩子的相處時間並不是太久。那麼睡前的短短半個小時,如果家長能夠把準備工作做到位的話,這對於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有大大的提高。這也是為什麼教育學家張紅所倡導的,她認為家長在孩子睡前一定要溝通一會,這對家庭關係的穩固是非常有益處的。

2、培養孩子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睡前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可以了解孩子在白天發生的一些事情。這樣能讓孩子更加樂於表達,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在時時刻刻的關心著他們。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沐浴在溫暖與愛的家庭環境當中,那麼整個人的心理狀態也會非常的好,這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3、可以實時的指導孩子遇到的問題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成長的煩惱,所以家長與孩子進行睡前溝通,能夠實時的得知孩子在白天遇到了什麼困難。家長可以及時的加以引導,能讓孩子的心態儘快放平,不至於一時想不通,而鑽到牛角尖裡。

相關焦點

  • 睡前父母常對孩子做兩件事,孩子不僅情商高,一天比一天聰明
    也是因為有了這個意識,我非常重視睡前的親子時光,尤其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天相處的時間本來就短,睡前時光彌足珍貴!但很可惜很多家長沒意識到,睡前不是自己刷手機,給孩子玩paid,就想圖個片刻安寧!但希望,前文提到的人生表格能給你一些啟發。建議從今天開始睡前父母常對孩子做兩件事,孩子不僅情商高,一天比一天聰明!最重要的是,這是屬於你們共同擁有的時光!
  • 父母在孩子睡前常做2件事,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情商
    育兒專家王芳做過一項調查,父母在孩子睡前進行正確陪伴,會讓孩子的記憶力會比同齡孩子要好上許多,而且在情商以及待人處事等方面,都會比同齡人強上一些。所以家長在孩子入睡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那麼該如何做好睡前工作呢?這是很多家長都感到非常的困擾。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每天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重要,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會雷打不動的閱讀。曾經有專家研究得出結論:「睡前一小時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孩子大腦接受能力非常強,所以,這時候你對孩子做什麼,直接關乎到孩子的智商。」
  •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孩子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親子關係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很多父母都會為不陪孩子找藉口:「我白天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陪孩子?」所以很多孩子的睡前1小時不是看電視就是在玩手機。
  • 睡前家長對孩子做2件事,孩子記憶力好更聰明,而且情商還高
    許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一天的狀態與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情況有很大的關係。育兒專家王芳就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母給孩子做了正確的睡前陪伴,會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力,而且經此陪伴的孩子情商往往比同齡人更高。那麼怎樣的睡前陪伴才是好的呢?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是做到了好的睡前陪伴。
  •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孩子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親子關係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很多父母都會為不陪孩子找藉口:「我白天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陪孩子?」所以很多孩子的睡前1小時不是看電視就是在玩手機。
  • 育兒專家:父母要經常給孩子愛的抱抱,孩子長大後情商會更高
    文|媽咪育兒微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帶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多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快點長大,這樣就不用天天抱著他了。但是實際上,孩子會走以後還是會經常找媽媽抱著,很多媽媽擔心這樣孩子會被慣壞,所以通常會拒絕給孩子愛的抱抱。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會雷打不動的閱讀。曾有專家進行研究發現:「睡前一小時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孩子大腦接受能力非常強,所以,這時候你對孩子做什麼,直接關乎到孩子智商。」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大家都知道吧?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會雷打不動的閱讀。
  •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溝通,決定了孩子的情商養成
    【情商】,在一個人成才的因素中,情商佔80%,智商佔20%,情商如此重要,那怎麼培養呢?有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脾氣不好,卻沒想過孩子的這些行為源自自身,源自沒有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0-5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而孩子畢竟小,在表達情緒上難免會出現不好的情況,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對自己和別人不利的行為,可見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情商的培養。在情商培養的過程中,父母別忽視了關鍵一點「情緒溝通」。
  • 睡前1小時是記憶高峰期,父母常做兩件事,能助娃長智商和情商
    人們往往在衡量一個人的智商的時候,總是會用各種方法計算這個人的大腦開發程度。而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區分各個階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同階段的人類大腦容量不一樣。
  • 睡前1小時是記憶高峰期,父母常做兩件事,能助娃長智商和情商
    而在很多的書和影視作品中,都展示過如果一個人有著超乎常人的記憶力,那麼將會在很多方面都如魚得水,有如神助。而記憶力的強弱,在除了遺傳因素之外的地方,還與父母后天的培養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因為大部分人的天賦還是差不多的,但是卻有一些人在後天中表現出了更加強大的記憶力,這些都是因為碰巧或者是家長有意地在通過後天來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 斯坦福媽媽:睡前跟孩子一起做兩件事,孩子的智商會遠超同齡人
    Betty老師透露,從大女兒六個月開始,每次晚上睡覺前,她都會跟孩子在一起玩,有時候是玩手指遊戲,有時候是給孩子講故事。很多家長其實想的是如何讓孩子儘快入睡,但是殊不知,這個時間段,大腦活躍後就要進入休眠狀態,睡前的記憶會被存儲在大腦中,印象自然就深刻一些。
  • 0-3歲是寶寶右腦開發的黃金期,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每個父母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情商高,這樣未來才會更有出息,但孩子聰不聰明,除了父母遺傳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根據研究表明,大部分智商高的孩子右腦都很活躍,而且擅於思考和總結,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我們就要從開發孩子的右腦開始。不過,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開發,從而錯過了0-3歲開發大腦的機會,家長只要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做好這2件事,娃長大不僅聰明還情商高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長大之後能有出息,但教育問題始終是父母心中的心結,尤其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他們知道開發孩子智商重要,卻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去激發孩子潛能。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人們晚上睡覺之前的1個小時,是記憶力的發展高峰期,如果我們能給他們足夠的刺激,孩子會變得更聰明,如果孩子在睡前有很多負面情緒,如傷心、生氣、恐懼等等,會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 父母多和孩子說話,孩子會更聰明
    在很多人看來,富人的孩子表現的更聰明更活躍,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資源,比如更好的學校更好的社區更高的眼界。這些確實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小小孩,就是1-6歲左右的孩子,更多的是家庭的教育環境有關,和外在的環境關係不大。
  • 孩子3歲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帶娃做這些事,他將來情商更高
    亮亮和老公提前兩個月給孩子做了思想工作,才好不容易把孩子接過來,可是孩子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和父母一點都不親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是第一時間給奶奶打電話。奧地利心理學家勞倫茲提出,孩子在某個特定時期會對某項能力的培養特別敏感,如果得到了適當的訓練,在今後乃至一生的發展中都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就是著名的「關鍵期」理論。孩子3歲之前,處於大腦的快速快速發育時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 入睡前,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小事」,寶寶長大會更出色
    ,千萬不要吝嗇像抱抱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千萬不要覺得父母對孩子的太多的愛會將寶寶寵壞,相反,只有你多跟寶寶說話,可以提高孩子內心中的安全感,只有親子關係變強,會讓寶寶變得更自信,即使長大之後也會更愛媽媽。
  • 心理學家:孩子更聰明,不只靠閱讀,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很重要
    前幾天去鄰居家裡做客,發現鄰居家的孩子特別愛鬧騰,但情商特別高,非常有禮貌。我細細詢問鄰居之後,才知道孩子特別愛看書,留心發現,孩子的書櫃裡的書非常多,鄰居告訴我,看書對孩子知識的儲備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極為重要,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引導著孩子。因為語言能力就是主打孩子智商這一塊,不管是與人表達問題,還是表達自己內心,語言交流都是最直接的方式。
  • 孩子睡前一小時,父母陪著做這四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自律
    殊不知,大部分孩子之所以調皮,不過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罷了。現在,大多數的年輕父母工作都很忙,根本就沒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孩子疏於管教,進而變得調皮。事實上,陪伴孩子其實並不需要太長時間,父母只需要睡前抽出一小時,陪孩子做這四件事,孩子就會遠離調皮,變得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