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

2020-12-19 澎湃新聞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其實詩詞也是如此。

讀懂一首詩或者詞,便讀懂了其中的情,也便讀懂了一個人。

一如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憂國憂民;

一如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瀟灑不羈;

一如寫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辛棄疾,豪邁雄渾……

詩詞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其中的情,深入肺腑、動人心弦。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孤獨。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聲聲慢》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境遇悽涼,孤獨無依。

尋尋覓覓,卻只尋得一份冷冷清清,何其悲戚!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孤獨,使時間變得漫長;漫長,又使孤獨深入骨髓。

只願你有人可依,有人可伴,不受孤獨之苦。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日日思君不見君」的相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宋·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江水悠悠不斷,相思綿綿不絕。這世間最痛並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相思。

白居易說: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唐伯虎說: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但有一人可相思,總是該值得慶幸。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緒。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五代·李煜《虞美人》

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可那浸透靈魂的愁,卻無論如何也無法了結。

一江春水一腔愁,江水不絕,愁緒不休。

一如李白所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行走在這世間,愁是難免的,苦是常常的,而生活的意義,便是要在這愁苦的土壤上,開出希望的花。

願所有煩惱,都有解藥;所有愁苦,都可釋然。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桃花流水窅然去」的閒逸。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唐·李白《山中問答》

人世間忙忙碌碌,你是否在某一瞬間,嚮往過閒雲野鶴的生活?

瀟灑不羈如李白,也曾陶醉於閒逸自在的山水之間。

有人不解,他說:桃花飄落,順溪而流,此處別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便是人間幸事。

至於那些不懂你的人,且隨他去吧,無須多言,一個微笑,便可抵千言萬語。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嶽》

林清玄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人生若是不順,不如看看杜甫,即便一生顛沛流離,依然胸懷遠大。

只有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心胸才會越來越開闊,不畏懼,不委屈,不抱怨,這樣的日子,才會一直充滿陽光。

這一路上,風雨不會少,委屈不會少,心上的陽光更是不能缺。

儲存陽光,必有遠方。心有陽光,又何懼歲月荒涼?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的坦蕩。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

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

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宋·蘇軾《水調歌頭》

浩然氣,就是人間正氣。

蘇軾此時雖然貶居黃州,卻不因自己的個人際遇而悲傷難過,反而用坦蕩曠達的個性,表現出了他身處逆境,卻能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

他說:一個人只要心中有正氣,剛正不阿,心胸坦蕩,無論在什麼境遇,都能處之泰然,感受到具有無窮快意的千裡雄風。

這種境界,或許我們難以到達,但道理卻總是相通。

很多時候,苦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蒙上灰塵的心。無論如何,都請堅守一顆正直、善良的本心。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抱負。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可不受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以「賜金放還」之名,變相攆出了長安。

雖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無處揮灑,但依舊對未來充滿希望。

人生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

我們需要在心裡養一方好山好水,耐心的等待。

美好終會遇見美好,就像一株小草遇見久違的甘露,一朵花開遇見燦爛的陽光。

一首詩,有時是一份「誰道人生無再少」的灑脫。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髮唱黃雞。

——宋·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人活著,就是走在衰老的路上。就如葉子會枯黃,人也總會蒼老,無可避免。

但那又如何?年老體衰又如何?兩鬢霜白又如何?只要你想,只要你做,時光飛逝帶不走你年輕的心。

一如作家村上春樹所說:人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變老的。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的。

只要心靈永遠年輕,又何懼歲月老去呢?

匆匆歲月,悠悠流年,不曾厚待誰,亦不曾薄待誰。若是來不及認真的年輕,那就不妨選擇認真的老去。

詩詞之美,不止在於語言,更在於那躍然於字裡行間的情感。

一如納蘭性德「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無限鄉愁;

一如王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無限悲壯;

一如歐陽修「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無限悵惘……

這一生,每讀懂一首詩,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一次靈魂的升華。

你讀懂哪一首詩了呢?

來源:詩詞天地

原標題:《詩詞丨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
    讀懂一首詩或者詞,便讀懂了其中的情,也便讀懂了一個人。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要出門辦事,往往會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家,比如行商與趕考,常常一離家就是半載以上,當然,還有一類人離家的時間更長,那就是在異地做官之人,故而,我們能在古代詩詞中讀到不少「羈旅詩」。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詩的秘密》:走進詩的世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我們都知道,詩讀起來唯美動人,凝練的語句很能夠打動人心,特別令人感同身受。但是其背後蘊含的意思卻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在考試中,常常會把我們「絆倒」,讓我們不知道如何下筆去描繪詩詞背後的深意。
  • 一首詩讀懂一個人,知情感恩!
    讀懂一首詩或者詞,便讀懂了其中的情,也便讀懂了一個人。
  • 中國古代有一首詩,正讀反讀都能成詩,意思卻完全不一樣
    中國詩詞經歷數千年的發展,也形成了許多不同類別的詩體。其中有一類叫做迴文詩,也稱作「愛情詩」「迴環詩」。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是對迴文詩最好的概括。
  • 領悟穿越千年的詩詞之美: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曾記得還是頑童的我,在清輝滿地的庭院之中品讀詩詞之美,在那個時候就有一種對詩詞的嚮往之情。在很多詩詞鑑賞的書籍當中,往往只是學術上的講評,比如一首詩的風格是沉鬱的還是明快的,是借物言志還是借景抒情,詩人到底是如何懷才不遇,又是如何超脫苦難得到心靈的解脫。誠然這種品讀詩詞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是其實並沒有靈魂,而是單純意義上的學術探討,而失去了靈魂的詩詞,一切都變得枯燥乏味,了無生機。
  • 問世間情為何物?元好問《摸魚兒》丨(26)每天10分鐘跟徐子讀詩詞
    微信號:家長必看 (jiazhangbk
  • 詩詞丨史上最美的8首短詩,首首經典,誰讀了都會心醉!
    中國人喜歡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含義,詩詞也是如此。詩詞君今天要分享8首經典的短詩,短小精悍,卻意韻悠長,誰讀了都會心醉。我們可以想像,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有的人,奮鬥了半生,忙碌了半生,到頭來卻找不到一個陪自己喝酒閒聊的人。人生海海,最大的財富就是擁有三五好友,談悲歡,暢交談,不求驚豔歲月,只求溫暖餘生。
  • 你知道怎樣辨別一個人是不是真懂詩詞嗎?
    老街前幾天遇到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人寫了一首詩《數寒星》,並且說這首五絕能鑑別出一個人是不是真得懂詩:簷下數寒星 ,不知蚊熱情, 怕驚雲上月 ,心頌到天明 。出問題的人還補充道:賞析前人的古詩詞只代表一個人詩論讀得多,並不代表真的懂詩。能解讀前人沒有解讀過的詩詞才是真的懂詩詞。前言老街覺得題主用上面一首小詩來鑑別是否真的懂詩,確實有些道理。
  • 一首男人應該順著讀,女人應該倒著讀的奇詩,怎麼讀都滿是愛意
    給這句話加上一個問號,則整句話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加上一個問號,連主語都不一樣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可不僅僅是體現在此。我認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便是古詩詞了。中華三千年詩詞文化,誕生了無數著名的詩人,也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佳作。當然也有一些,並不出名的詩人,寫出過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就來說說,一個叫李禺的小詩人,和他的千古奇詩《兩相思》。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文/王行健詩詞是文字與物境、情境(也就是象與意)的完美契合。我們來看看怎樣的結合才算完美……先看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份「愁」猶如滔滔江水奔流不復回……那些設問,顯示出後主的茫然失措,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自然懂得他所以如此的緣由。沒有典故、沒有晦澀難懂的字、沒有歇斯底裡的泣不成聲,可那份回望、那份不舍、那份無奈、那份悔恨、那份悲哀讀來就在眼前!還有: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讀者體會一下物境與情境的融合、轉換。
  • 兩首訪友的詩詞,一首失落,另一首有著他鄉遇故知的心情
    唐朝的詩詞中,有很多佳作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也有一些我們所不熟知的一些詩詞,讀起來那種意境唯美,仍然讓人心曠神怡。唐代文人名氣最高的一個僧人叫做皎然,是一個僧人,字清晝,他本名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他的詩詞多為贈答送別山水遊玩的作品。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乍一看,李清照這兩句詩是豁達的意思,但是,事實上,卻表現了她對生活的無奈和愁苦之情,兩句詩也可以當成是這首詩的主旨思想。但是「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即自然中的花開花謝,尚且有李清照這樣的愛花、惜花之人,為它而悲,但是,對於李清照這朵花,她孤苦飄零的一生,又有誰為她而悲呢?從這兩句詩來看,充滿了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濃重傷感之情,可見這首詩的情調十分感傷,讀來感人至深。
  • 三首落日詩詞,一首嚮往,一首思鄉,一首感傷
    在古典詩詞中,落日是詩人非常鍾愛的景物,經常出現在詩詞中。面對落日,會聯想到很多,伴隨詩人的情感色彩,有的想到暮年,有的想到羈旅,有的想到感傷……其實無論想到什麼,都會寫到落日壯美無限。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三首落日詩詞,有嚮往,有思鄉,有感傷。
  • 十首思鄉詩詞:每個想家的人,心裡都有一首詩
    每一個遊子,心裡都有一首詩,那裡藏著最溫暖的家,那裡藏著最溫暖的情緒。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思念詩詞,哪一首,是你想家的情緒呢?白居易在外飄泊,他說,家裡的人肯定在想念我這個遠行人。與其他詩人寫思鄉不同,白居易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從題目可以得知,本次展覽有意涵蓋蘇軾的詩畫、書法、交友、生活等各方面,讓觀眾相對全面地了解蘇軾。而另一條可以進入蘇軾精神核心的途徑,自然是品讀其詩詞,用開放、敏感的姿態經驗其留存在文字中的情感與思緒。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
  • 王維最豁達的一首詩,讀起來心曠神怡,怡然自得!
    歡迎大家來到成奕詩詞漫談時間,接下來,成奕想為大家介紹王維的一首詩,這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王維退隱之後怡然自得的閒適情趣,全詩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現了隱士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這首詩就是《終南別業》。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奇詩,正反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女人需要反著讀
    無名詩人「迴文詩」《兩相思》這名詩人叫做李禺,雖然他在當時詩人輩出的時代不算非常優秀,也一直默默無聞,但是他也有一首詩非常有代表性,而且也彰顯了他的才華,因為這首詩非常獨特,因此還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奇詩,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了吧,那接下來就一起說說吧。
  • 李白被老婆嫌棄後,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難倒了中國詩詞大會34人
    梁實秋說過,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無數的文人都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情感,讀故事學習文化,構建精神上的高地,孩子才會博愛的胸懷,自立自愛。特別是在今年新教改實行後,今年高考各科題目閱讀量都比去年增加了5%~8%,語文題目難度也在悄悄上升。特別是古詩詞的分量,增加51%。
  • 春日讀詩丨十首絕美春日詩詞,細心品讀,不負春光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據載: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儘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